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_第1页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_第2页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_第3页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_第4页
八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要点梳理与练习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提写了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二、要点梳理【作品简介】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作品主题】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主要内容】《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下,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成为了六经之首。《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背后的古今之争曲折动人。《尚书》几乎失传,幸亏多贤人补注,至今仍有所留。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学和礼文化的儒家经典。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春秋》的编年是史学的伟大发明,有“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经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加注后,一方面为传承经典,另一方面也为了建立自己的道统,后成为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影响极大。《战国策》读完,就可以了解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捭阖的精彩故事。《史记》《汉书》则开创了中国历史记录的纪传体,成为正史源头。从《诸子》篇开始,朱自清先生则没有再明确指出具体的经典书目。【内容提炼】序本书所谈经典的内容:“小学”(文字学),经史子集。本书目的重点:启发人们的兴题,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1.《〈说文解字〉第一》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2.《〈周易〉第二》从卦爻辞里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看,我们知道这些是西周初叶的纪录,纪录里好些是不连贯的,大概是几次筮辞并列在一起的缘故。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易”是“简易”的意思,是说筮法比卜法简易的意思。本来呢,卦数既然是一定的,每卦每爻的辞又是一定的,检查起来,引申推论起来,自然就“简易”了。不过这只在当时的卜筮官如此。他们熟习当时的背景,卦爻辞虽“简”,他们却觉得“易”。到了后世就不然了,筮法久已失传,有些卦爻辞简直就看不懂了。《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3.《〈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数,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不过也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4.《《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5.《“三礼”第五》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不但是“人情之所必不免”,而且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乐本。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二至前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攘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7.《“四书”第七》“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8.《〈战国策>第八》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但在他以前,汉初著名的说客蒯通,大约已经加以整理和润饰,所以各篇如出一手。《汉书》本传里记着他“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篇,号曰《隽永》”。大约就是刘向所根据的底本了。蒯通那枝笔是很有力量的。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固然传达出来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这部书,真是如闻其语,如见其人。汉以来批评这部书的都用儒家的眼光。刘向的序里说战国时代“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说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亦可喜,皆可观”。这便是文辞的作用了。9.《〈史记〉汉书〉第九》他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自序》里说,“罔(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王迹所兴”,始终盛衰,便是“古今之变”,也便是“天人之际”。“天人之际”只是天道对于人事的影响;这和所谓“始终盛衰"都是阴阳家言。阴阳家倡“五德终始说”,以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互相克胜,终始运行,循环不息。当运者盛,王迹所兴;运去则衰。西汉此说大行,与“今文经学”合而为一。司马迁是请教过董仲舒的,董就是今文派的大师:他也许受了董的影响。“五德终始说”原是一种历史哲学;实际的教训只是让人君顺时修德。10.《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贵族的统治权,渐渐维持不住。社会上的阶级,有了紊乱的现象。到了战国,更看见农奴解放,商人抬头。这时候一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制度,都起了根本的变化。大家平等自由,形成了一个大解放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有些倾向于守旧的,便起来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们拥护的理由,给旧文化、旧制度找出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些人起来批评或反对旧文化、旧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还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还有人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这些人也都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11.《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他是个节士,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的身世是一出悲剧。可是他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12.《诗第十二》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做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做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仙在发中。他在蜀中住了很久。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责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13《文第十三》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后来《周易》卦爻辞和《鲁春秋》也是如此,不过经卜官和史官按着卦爻与年月的顺序编纂起来,比卜辞显得整齐些罢了。便是这样,王安石还说(鲁春秋》是“断烂朝报”。所谓“断”,正是不成片段,不成章节的意思。卜辞的简略大概是工具的缘故;在脆而狭的甲骨上用刀笔刻字,自然不得不如此。三、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2023春·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高级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所说的“经典”,范围较广,不限于传统的“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经部书,而是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在内所有可称“经典”的著作。B.《史记》是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周易》中提到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是它的大神通。D.《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2.(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C.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D.《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3.(2023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D.本书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不平铺直叙,常有引人入胜之处。4.(2023春·四川成都·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指南,也是一部国学入门读物。B.《孟子》一书传达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C.《史记》用到散行文字;《汉书》则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D.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5.(2023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6.(2023春·重庆永川·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先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古代历史典籍的特点,请根据下面文字判断相应的历史典籍,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也是周朝时鲁国的国史。②最早的记言历史,主要为虞夏商周的号令。③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④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A.《国语》

《左传》

《尚书》

《史记》B.《尚书》

《国语》

《左传》

《汉书》C.《春秋》

《尚书》

《左传》

《汉书》D.《国语》《春秋》《公羊传》《史记》7.(2023春·湖北恩施·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小冯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读书卡片作品:《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号实秋,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相关内容: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C.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的态度。D.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8.(2023春·贵州铜仁·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对的一项是(

)A.该书摈弃了现代学术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B.该书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C.该书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有十三篇。D.该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论文集,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9.(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有关《经典常谈》,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著作。B.《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C.《经典常谈》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D.《经典常谈》重点介绍的史书是编年体史书《论语》。10.(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认为文化应“尊古”,故按照传统但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一原则撰写了《经典常谈》。B.《经典常谈》一书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作者特别关注学术的高度和广度,这一写作境界,非常人轻易能达到。C.《经典常谈》一书虽是学术性散文,但不“板着脸说话”,而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对古代文学、历史进行介绍。D.“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中的“诗三百”就是后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11.(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C.“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D.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里面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六个条例称为“六义”。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12.(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根据《经典常谈》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其二》中谈到,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法家借卦爻辞发扬法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B.《<尚书>第三》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国君的文章。C.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论语》的劝惩作用。D.司马迁的《史记》创造了“纪传”的体制,《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多万字。13.(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对于《经典常谈》里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B.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该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C.《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事的历史,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D.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与班固著的《汉书》并举,被称为“正史”的源头。14.(2023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B.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D.“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15.(2023春·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16.(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读《经典常谈》选段,据此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基本特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晋代张辅,独不好《汉书》。他说:“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的优劣,多以固为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那里赶得上司马迁呢!”A.《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B.《汉书》弘丽精整,多用排偶。C.《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D.《史记》《汉书》,所采者博,所择者精,组织弘大,描写曲达。二、填空题17.(2023春·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中)推荐名著,制作腰封。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书籍的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你从书的内容、影响、读者反映等方面,为《经典常谈》写一段腰封推荐词,80字左右。18.(2023春·河北衡水·八年级统考期末)苏轼建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作一意求之”,不贪多求全,也就是要学会(读书方法),例如(作者)创作的学术散文集《经典常谈》就适合使用这种读书方法来读。19.(2023春·天津西青·八年级统考期末)“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这段文字选自所著的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形式。20.(2023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名著阅读填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专门为中学生撰写的一书,是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这些经典的中学生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于留学英国期间也专门给中学生写了一书,与他们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21.(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活动:走进经典《经典常谈》是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所著的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22.(2023春·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段,完成题目。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立谈可以取卿相,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那时最重辩。墨子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他主张“言必有三表”。“三表”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便是三个标准。不过他究竟是个注重功利的人,不大喜欢文饰,“恐人怀其文,忘其‘用’”,所以楚王说他“言多不辩”。上面文段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散文集《》中的一部分。该著作全书共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著作。23.(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的问题。24.(2023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经典常谈》的阅读批注。阅读策略原文例句补充式批注关注价值西汉史官司马迁作了一部经典,它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是“正史”的源头。批注一:这部“经典”是(1)《》。关注风格唐朝一位诗人身经离乱,亲见民间疾苦,他的诗用来书写那个时代,具有“沉着痛快”的风格。批注二:这位诗人是(2)。该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3)“,。”联结知识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因此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叫做礼治主义。批注三:“大道”是儒家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中“大道之行也,(4)。,”(填写原文)等语句,就是从三个方面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25.(2023春·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名著阅读《经典常谈》填空题(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1942年写的一部著作。(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填人名)的《》放在首篇。(3)《经典常谈》所讲的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离骚》《九章》属于“”,《吕氏春秋》《道德经》属于“”。26.(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经典常谈》是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27.(2023春·黑龙江绥化·八年级统考期末)名著知识《经典常谈》是①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②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③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例如通过④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28.(2023春·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八年级策划举办“致敬我心目中的时代楷模”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小语准备以苏炳添为演讲素材,并以小篆(飞)字为幻灯片配图。请你推断小语的用意。(2)小言准备以保尔作为证明观点“惟坚韧者终能遂其志”的典型素材,请你列举两个相关事例。(3)作为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楷模的朱自清先生创作了《经典常谈》,有人以“一人的机锋与多人的智慧”评价本书。请结合《经典常谈》的成书过程加以分析说明。(4)假如你是这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开场白。29.(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语文老师在班里组织了一场“《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项,参与讨论。(1)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经典常谈》是为青少年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2)请从《经典常谈》一书中任选一章,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悟。30.(2023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希望中学策划“书香中国”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述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吴波实心生陈玮嘉)2022年7月13日下午,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与中共广东省委常校(广东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广州首个“书香羊城全民阅读共建点”揭牌仪式在省委党校隆重举行。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响应中共的号召,16年如一日推动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工作放在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大局中统筹推进,积极推动改造各类公共阅读文化设施,创新实施文化阅读惠民工程,提升公共阅读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广州加快从“图书馆之城”向“阅读之城”转型升级,努力让书香的种子在羊城遍地开花,不断掀起全民阅读的“珠江潮”。(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四时苦读

十年寒窗

一朝悟

五更明

万卷诗书

三鼓灯火(3)任务三:《经典常谈》是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4)任务四: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三、语段阅读31.(2023·安徽淮北·淮北市西园中学校考二模)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甲】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节选自《经典常谈》)【乙】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cái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bì,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节选自《傅雷家书》)(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体cái()衰bì()碑碣()(2)【乙】文中提到“音乐”,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代指“音乐”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两行玉指调丝簧C.尺牍百封虚有意 D.更将弦管醉东篱(3)从结构方式看,“识字教育”是短语。【乙】片段中的“你”是(填入名)(4)作者傅雷邮寄《古诗源选》等书的用意是什么?联系《〈说文解字〉第一》相关内容,回答:为什么研究学问要从文字学入手?32.(2023·江苏盐城·模拟预测)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1)《经典常谈》是①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②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③《》,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2)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篇目,说说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备选篇目:《〈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33.(2023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做了几回小官,觉得做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实际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节选自《诗第十二》)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自序中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小雉看了书中有关陶渊明的介绍,不禁回味起他的作品。请你结合陶渊明诗歌中的相关内容,说说对选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4.(2023春·浙江温州·八年级统考期中)【这里经典常读·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语言艺术赏析经典语段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①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②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着别人,反正诸事都记得着自己的份儿。③可是照近人的说数,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④著作越过越多,流传也越过越广。“儿化词”如“一整个儿”和“份儿”这些词增加了①。通俗化的表达如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读来亲切随意,不至于有学术文字的冰冷感。(2)根据“常谈”一词的意思以及上表朱自清先生写此书的语言特点,谈谈你对书名《经典常谈》的理解35.(2023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中)《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张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张老师:在我们语文学习中,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有什么收获?小安:我对汉字感兴趣,①所以我重点阅读了《》部分,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小深:在阅读中,我发现朱自清先生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而是②,常有引人入胜之处。小圳:阅读了这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我最大的收获是③36.(2023春·北京平谷·八年级统考期末)《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性阅读这部名著的经历。要求写出选择的理由、阅读的过程和自己的心得。(100字左右)(2023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旅行是身体的阅读,读大千世界的无字书。阅读是精神的旅行,在经典中行走,在行走中感悟。读了《经典常谈》,你有哪些收获?请结合你所读过的经典作品,谈谈你在思想认识或写作技法上的收获。(100字左右)38.(2023春·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班上启动了《经典常谈》名著阅读活动,在导读课上,你明白了可用“选择性阅读”来阅读《经典常谈》,其中选择性阅读有兴趣选择、目的选择。课后你将运用哪一种选择性阅读方法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什么内容?39.(2023春·河南新乡·八年级统考期末)学术经典也可以不“板着脸说话”,可以引人入胜。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0.(2023春·河南商丘·八年级统考期末)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兼具故事性和知识性,因此成了经典作品。请你参考示例,从下面两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故事性和知识性的特点。【示例】《〈战国策〉第八》故事性:前五段都在讲述时代背景,特别是合纵派代表苏秦和连横派代表张仪的故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知识性:最后一段提及《战国策》一书时,又具有知识性的特点,让我们了解了《战国策》的编者、文辞特点、记事起止年代等。①《〈说文解字〉第一》

②《史记》《〈汉书〉第九》41.(2023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段,完成题目。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1)以上文段出自朱自清的作品《》。(2)文段划横线处的书名是《》,书中提到象形、指事、会意、都是造字的方法。42.(2023春·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经典常谈》片段,完成下面问题。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的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1)《诗经》“六义”指的是:、、、赋、比、兴。(2)根据以上文段的理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的是什么手法(

)A.赋 B.比 C.兴43.(2023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结合语段,完成《经典常谈》相关阅读任务。“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1)《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中这段文字引起了同桌对战国策士这一群体的兴趣,你还可以推荐他阅读以下目录中的(

)。A.《尚书》第三 B.《春秋》三传第六 C.诸子第十 D.文第十三(2)根据链接材料,结合上面的节选语段,任选一个角度,谈谈《经典常谈》这部作品的特色。链接:《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44.(2023春·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智慧,多人的机锋’了。”(1)以上文字摘自《》第四章,作者是(2)《毛诗序》是阐释《诗经》的经典,其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对应节选文本原句,请摘录:(3)根据课文所学,关于《诗经》的表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祭祀的乐歌。C.《诗经》在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D.《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45.(2023春·四川南充·八年级南部县第二中学校考期中)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完成下表。经典谈经典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传说是孔子所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②《》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③《》是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其次是发展记事文。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46.(2023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名著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交替使用的方法。比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像“三打白骨精”这样展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就需要精读,而书中一些描写环境的诗词等内容,就可以泛读。请你以阅读《经典常谈》为例,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是如何运用这个读书方法阅读的。47.(2023春·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两位同学对《经典常谈》进行选择性阅读后准备的分享文字。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帮助乙同学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甲同学:我对历史感兴趣,阅读后我知道《战国策》中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的“奇策异智”。乙同学:我对①感兴趣,阅读后我知道《②》中③(具体内容)。48.(2023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粮食,阅读经典不可或缺,对经典作品我们要常谈长谈。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活动一:读经典,荐经典】(1)你要在班会上作《经典常谈》的荐读演讲,以下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内容补充完整。亲爱的同学们,《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十三篇文章对中华文化典籍和文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包括考究字形演变,分析汉字构造规律的①《》;还有古代歌谣乐谱亡失,但唱词被记录流传下来后成为文化经典的②《》;还有记载了战国时代,担负外交任务的游说之士言辞的③《》。《经典常谈》语言通俗晓畅,包含的知识广博,是我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上佳启蒙读本。【活动二:读经典,辨真伪】(2)你收集了关于对《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解说的语段,下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D.《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子、史、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活动三:读经典,探天宇】(3)学习了《经典常谈》中的《辞赋第十一》一章后,你所在的小组搜集到了有关《楚辞》应用的相关资料:《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链接资料,简要分析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链接资料】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50.(2023春·湖南湘西·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1)上述材料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总结的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进行深入阅读,并说一说你推荐该书的原因。A.《尚书》B.《诗经》

C.《战国策》

D.《汉书》我选()理由是:51.(2023春·陕西宝鸡·八年级统考期末)本学期班级开展了《经典常谈》阅读活动:(1)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是《》。(2)小明同学对历史很感兴趣,你建议他可以从这本书中的《》读起。(3)朱自清先生在书的序言中写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请结合你阅读的具体内容,谈谈阅读经典的意义。52.(2023春·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叶圣陶在《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说:“假如把准备接触这些文化遗产的人比作参观岩洞的游客,它就是给他们当个向导,先在洞外讲说一番,让他们心中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任一篇的内容,简要说说它是如何让你心中有数的。53.(2023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题目:叶圣陶先生称《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请从书中选择某一章节,说说它对你阅读某部典籍的相关内容所带来的指导。54.(2023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不明白“《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请你结合《诸子第十》篇给她解答疑惑。55.(2023春·广西柳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经典就是在阅读自己的生活,阅读自己的生命感受。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任务一】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经典和诗人“谈”经典和诗人的创作特点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年,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②他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它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③《》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④他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⑤《诗经》文段: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2)【任务二】你们小组分到了《<史记><汉书>第九》一章。分享会上,请你向大家简要介绍《汉书》这一部国学经典。(3)【任务三】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56.(2023春·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中)八年级(1)班结合本学期名著开展“走进名著——选择阅读”的阅读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根据兴趣和目的,你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些文字留在了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了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表格。选择角度内容篇名、写作手法文字的来源始皇为了把文字统一A,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说文解字》第一艺术的手法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诗经》第四;文段中的“重叠”就是B的形式。社会的状况纵横家C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战国策》第八(2)任务二:阅读,催人奋进,引领人们实现人生价值。请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选择其中的一本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尚书》

《诗经》

《战国策》

《汉书》(3)任务三:同学们在阅读《经典阅读》时,对“阅读该书”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怎么说?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反方:我方认为阅读《经典常谈》意义不大。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本书只是给读者一个指导,内容也只谈个大概,找具体典籍仔细阅读收获更多。所以直接阅读具体的经典作品更有意义。57.(2023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名著《经典常谈》阅读课的课堂现场片段。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参考目录,围绕你所选的兴趣点,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老师:《经典常谈》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请结合选读内容,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史记》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同学乙:我对古诗感兴趣。从《诗第十二》我知道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用诗来抒写时代,表现更广大的人生。比如这学期学的《石壕吏》就是记录了安史之乱时老百姓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老师:《经典常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选读相应的书籍。58.(2023春·浙江温州·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你的同学小王打算考试后去看网络小说放松一下,他觉得读《经典常谈》没意思。你将如何说服他去读《经典常谈》呢?(可以结合内容、意义展开)59.(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文后问题。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话。欣赏文艺,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有特殊的选本,有一般的选本。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适。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适的一部诗歌选本。唐代是诗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1)朱自清为什么说“读诗家专集不如读诗歌选本”?(2)请简要概括文中《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共同特点。(3)下列关于史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书中刻画的烛之武、蹇叔、晋文公等人,形象鲜明。B.《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邹忌、冯谖都体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风采。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D.《汉书》是编年体断代史,《苏武牧羊》中写汉使苏武受尽迫害,犹凛然不屈。60.(2023春·福建宁德·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一】中的“书”是指《(1)》,“小学”是指《(2)》;【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3),“这部书”是指《(4)》。61.(2023春·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中)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一书论述问题深入浅出。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加以说明。材料:还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士的说辞也好用警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书。这部书成于吕不书的门客之手,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三十多万字。十二代表十二月,八是卦数,六是秦代的圣数,这些数目是本书的间架,是外在的系统,并非逻辑的秩序,汉代刘安主编《淮南子》,才按照逻辑的秩序,结构就严密多了。自从有了私家著作,学术日渐平民化。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雅言”便成了凝定的文体了。后世大体采用,言文渐渐分离。战国末期,“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但是齐语只在《春秋公羊传》里留下一些,楚语只在屈原的“辞”里留下几个助词如“羌”“些”等;这些都让“雅言”压倒了。(选自《经典常谈·文第十三》)6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其作者是,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分介绍我国

的著作。全书共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63.(2023春·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经典常谈》,对当代中学生有什么指导意义?请谈谈你的认识。64.(2023春·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有关名著的文字,完成问题。请把下面三列对应的内容连线。①《左传》A司马迁a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②《史记》B刘向b参考群籍,详述史实,引孔子和其他“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③《说文解字》C左丘明c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文直而事核。④《战国策》D许慎d文辞妙绝,铺陈伟丽,叱咤雄豪,所记上接春秋下至楚汉兴起为止,是一部重要的古史。65.(2023春·北京·八年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读完《经典常谈》后,在朱自清这位“尖兵”的引领下,你最想阅读书中介绍的哪部经典?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说明你的阅读理由。66.(2023春·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题目。【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1)【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3)《经典常谈》是作者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杨振声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本书所讲经典中,《周易》《尚书》属于“”,《史记》《汉书》属于“史”,《墨子》《吕氏春秋》属于“”,《离骚》《九章》属于“”。67.(2023春·浙江绍兴·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展演,小语发现部分诗文在《经典常谈》中有提到。(1)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朗读诗文篇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③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

C.《战国策》第八

D.《辞赋》第十一(2)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有何意义?请结合《说文解字》第一、四书第七、《史记》《汉书》第九中的一篇或多篇谈谈你的认识。68.(2023春·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又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戈”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戈”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1)选文出自朱自清的《》,这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其中介绍了讲八卦的儒家经典《》,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著作《》,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说辞的著作《》。(2)根据选文内容,参照示例,判断下列汉字的造字条例。【示例】上:指事①尘:②固:③山:69.(2023春·山东日照·八年级统考期中)请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但在他以前,汉初著名的说客蒯通,大约已经加以整理和润饰,所以各篇如出一手。《汉书》本传里记着他“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篇,号曰《隽永》”,大约就是刘向所根据的底本了。蒯通那枝笔是很有力量的。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固然传达出来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这部书,真是如闻其语,如见其人。汉以来批评这部书的都用儒家的眼光。刘向的序里说战国时代“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说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亦可喜,皆可观”。这便是文辞的作用了,宋代有个李文叔,也说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浅陋不足道”,但“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又道,说的还不算难,记的才真难得呢。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前403﹣前202),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1)下列选项关于《经典常谈》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2)请简要概括,汉以来人们对《战国策》的矛盾态度。70.(2023春·河南周口·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经典常谈》,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解答。(1)吴小如认为,“这本书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乃是谈‘诗’与‘文’的两部分”。在《经典常谈》十三篇中,你最欣赏哪一篇?请说明理由。(2)联系《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说说朱自清先生的语言特点。71.(2023春·河南平顶山·八年级统考期中)班级开展《经典常谈》课外阅读活动,请你任选一题作答。(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①【文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__________》。②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2)《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和知识卡片作简要分析。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知识卡片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72.(2023春·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统考期中)结合《经典常谈》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思考探究,完成下面任务。(1)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是指《》(2)《经典常谈》中说: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73.(2023春·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经典常谈》知多少?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足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是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了主要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和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2)请您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疗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是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②74.(2023春·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中)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年级组织了“品读《经典常谈》,赓续中华文明”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读经典,有收获:根据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同学们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展开阅读。汇总成表格,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兴趣点所读篇目阅读收获古代文化《诗第十二》①(填人名)的乐府很多,取材很广,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止谪仙人”。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这新制。《文第十三》《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析分明。古代历史《<史记><汉书>第九》《史记》开创了“②”(填史书体例),叙事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的时候。《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诸子百家《诸子第十》孔子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的③(填学术流派)。孔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孔子之后又出现了孟子、荀子两位大师。(2)读经典,有感悟: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