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高一历史第二次阶段性质量监测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由此可推论出①中国各地文明进程模式存在极大差异②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④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可知,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可知,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差异性特征,①错误;材料无法得出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的说法,③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2.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民众以“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著称,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B.小农经济的发展C.强兵措施的推行D.诸侯纷争的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荆楚和燕赵之地的民众崇尚尚武精神,这主要是受到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铁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发展与民众尚武之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推行强兵措施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三教并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被称为百家争鸣,A项正确。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排除B项;唐朝中期掀起了复兴儒学运动,排除C项;三教并行是魏晋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A项。【分析】【点睛】4.秦代的《司空律》规定,(农户)一家不得同时有二人以上劳役抵罪、赎刑;《戍律》规定,不要把一家中的劳动力同时征发去服戍边的徭役。这些规定是为了()A.实施轻徭薄赋B.确保农业生产C.废除严刑峻法D.践行仁政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代《司空律》“(农户)一家不得同时有二人以上劳役抵罪、赎刑”和《戍律》“不要把一家中的劳动力同时征发去服戍边的徭役”可知,秦朝的律令会尽量避免造成农户家中劳动力缺少的情况出现,以免耽误了农业生产,这说明秦朝非常注重农业生产,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施轻徭薄赋,与材料时空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暴政,因此秦朝从未废除严刑峻法,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仁政思想来源于儒家学派,而秦朝时期主要使用的是法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5.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元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和元朝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都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元朝没有速亡,排除C项。故选D项。6.汉武帝时,任用起自布衣的公孙弘为相,同时选拔一批中下层官员,在其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省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这些举措促进了()A.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B.丞相辅政制度的完善C.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D.君主专制权威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省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使君主专制权威得到加强,D项正确;汉武帝通过这些举措加强了君主专制,不能说明中枢决策权力下移,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削弱了丞相的权力,不能说明丞相辅政制度完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7.从下列历史地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综合判断,该图能够反映A.秦朝时期的形势B.西汉时期的形势C.三国时期的形势D.北魏时期的形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地图中的“匈奴”“敦煌郡”“长安”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建立后定都长安,汉武帝时北击匈奴,收回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B项正确。秦朝时期定都咸阳,排除A项;三国时期处于分裂时期,而材料中属于统一王朝,排除C项;北魏时期南北对峙,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两汉创造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评价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B《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汉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项正确;《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项;《史记》被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排除C项;《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排除D项。故选A项。9.六朝时期,政府采取了安置流亡人口、掳掠对峙政权的人口、奖励南渡人口等措施,同时向来被抑制的商业在这一时期被重视起来,采取了减免商税、开放对外双边贸易和海外贸易等政策。这些措施()A.说明六朝统治者以商治国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C.沉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D.巩固了封建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六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六朝时期,南方政府重视安置流亡人口,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显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以商治国”的说法夸大了史实,六朝政府只是重视商业的发展,不能说以商治国,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豪强士族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起到促进南方开发的作用,材料中的措施起不到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图中方框①②③内应填写的分别是()A.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B.均田制、租调制、两税法C.两税法、租庸调制、租调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为租调制,隋及唐前期为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为两税法,A项正确;均田制是北魏至唐中期的土地制度,排除B项;两税法不是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排除C项;均田制不是赋税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B.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圣”和“诗仙”C.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农业工具的记载最为丰富D.医学名著《千金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尤其擅长楷、草、行,世称“书圣”,A项正确;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排除B项;《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不是农业工具,排除C项;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药物学专著是约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而不是唐代的《千金方》,排除D项。故选A项。12.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以上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夏商周三代是世官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做官;秦国商鞅变法时奖励军功,按照军功的大小,赐予土地和爵位,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汉武帝要求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即品行才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所垄断,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录取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项正确;结合以上所述,其余三项所述不符合史实,ABC排除。故选D项。13.唐时将封还改为封驳权,由门下省的给事中专门负责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书和驳正臣下奏章违误。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这一做法()A.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B.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的职能是封驳审议,这样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B项正确;中国古代是专制的政治,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三省六部的设置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不是门下省设置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门下省的积极影响,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唐穆宗时期,朝廷专门为留学生设计了比普通进士科简单的“宾贡进士科”,留学生考中,会被授予官位;来自高昌国、高丽、吐蕃等地的众多留学生参加了科考。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开放包容B.朝廷重视教育C.民族关系融洽D.阶层流动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留学生考中,会被授予官位”“来自高昌国、高丽、吐蕃等地的众多留学生参加了科考”可知,唐朝时期,留学生可以参加科举,并且在中国做官,说明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开放包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对教育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关系,非民族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对阶层流动的助推,排除D项。故选A项。15.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实际上导致“土地、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A.平定突厥后B.安史之乱时C.黄巢起义后D.五代十国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可知,材料强调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发生在安史之乱后,B项正确;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平定了突厥,而藩镇割据出现于唐中后期,排除A项;唐末爆发农民起义一黄巢起义,排除C项;五代十国时武人干政,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6.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调整地方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冗滥,因此这种权利结构积弊并存,C项正确;宋朝地方官僚机构冗滥,但职责并不混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官和武官的态度,且材料中的措施也并非重文抑武的实践,排除B项;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并没有失衡,排除D项。故选C项。17.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15年1125年1127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以和为主,B项正确;据材料“宋夏订立和约”可得出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金没有灭西夏,西夏是元所灭,金也没能实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开有互市,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8.有学者用轻重之说解释王朝的更替,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称之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而轻重相维是一种理想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商朝内外服制导致“内重外轻”②西汉“推恩令”有利于缓解“外重内轻”③唐朝的灭亡体现“外重内轻”的教训④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采取措施强化“内重外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外重内轻”、“内重外轻”及所学知识可得,西汉“推恩令”打击了地方的势力,有利于缓解“外重内轻”,②符合题意,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不利于中央集权,唐朝的灭亡体现外重内轻”的教训,③符合题意,北宋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强化内重外轻”,④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商朝没有形成中央集权,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管辖地方乃至边疆事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这一制度()A.加强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加速了士族阶层的衰落C.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没有分封诸侯,排除A项;科举制加速了士族阶层的衰落,排除B项;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难题,排除C项。故选D项。20.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门第观念日趋淡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主要出现在东汉时期,B项不是宋朝的特点,符合题意,选择B项;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1.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代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主题应是()A.科技发展B.商业繁荣C.民族交融D.政权并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南宋持罗盘陶俑多用于航海远行,宋代火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以上三幅画都是用于研究宋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A项正确;材料中宋代火器主要用于战争,与商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出现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的交往事迹,排除C项;材料中三幅图都是实物史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与政权是否并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西夏太祖李继迁“潜设中宫,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太宗完颜晟以儒家孔孟思想为宗,修立孔庙,敕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由此可知少数民族()A.封建化程度差异明显B.基本上沿袭了唐宋制度C.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D.统治者深受汉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潜设中宫,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太宗完颜晟以儒家孔孟思想为宗,修立孔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推崇,说明的是统治者深受汉文化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夏和金朝的封建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汉文化的推崇,非政治制度的沿袭,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23.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下列哪一项属于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A.设西域都护府B.设安西都护府C.设北庭都护府D.设宣政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加强边疆治理,对吐蕃地区,由宣政院进行管理D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在汉朝设置,排除A项;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是在唐朝时期设置,排除BC项。故选D项。24.“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贸易B.获取财富C.宣扬国威D.增长见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概括得出结论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进行贸易获取物质财富而在于增加天朝声望让异域臣服,C项正确;材料中说“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声望比贸易重要,因而作为明朝的使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明朝政府获得声望而不是开展贸易,排除A项;开展贸易既然不是郑和的主要目的,获取财富也不是郑和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增长见识,排除D项。故选C项。25.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到派遣驻藏大臣,从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到实行金本巴制,清朝治藏政策的特点是()A.重点防御,威德兼施B.安内和外,剿抚并用C.因俗而治,恩威并施D.离强合弱,恩威并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朝通过册封、定制、设官等措施,将达赖、班禅政教领袖制度化,实现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行政管理,体现了清朝治藏因俗而治,恩威并施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点防御、剿抚并用、离强合弱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26.清朝依据“怀柔远人”的原则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这种政策()A.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潮流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C.纠正了明朝“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办理对外贸易事务,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潮流,A项正确;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而非逆差,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闭关锁国,与明朝“海禁”关系不大,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27.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南浔镇、震泽镇等地所产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用它们织成的丝绸畅销全世界。这表明当时()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B.大量的黄金流入中国C.对外贸易几乎中断D.工商业市镇已经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一些市镇丝绸生产发达,其产品享誉世界,可看出工商业市镇已经兴起,D项正确;因“传统经济结构瓦解”是指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本题时空不一致,且材料只是表明工商业市镇兴起,并未体现自然经济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黄金流动情况,B项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表明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畅销全世界,说明对外贸易比较繁荣,并非“几乎中断”,排除C项。故选D项。28.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遏制地方官僚腐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不属于密折制度的主要作用,排除B项;密折制度的主要作用的强化君主专制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9.康雍乾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清朝政府为巩固疆域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②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③设置安西都护府以管理西域④在边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呆知,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在边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由朝廷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进行管理。②④C项正确;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是在元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以管理西域是在唐朝。①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30.以下言论中,体现明末清初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是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C.“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答案】A【解析】【详解】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故答案为A项;B项是朱熹的主张,C项是王守仁的主张,D项是董仲舒的主张,均排除。第11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整理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所进行的改革并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大一统”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答案】(1)改革:移风易俗,全面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迁都洛阳。积极作用: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2)特点: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相对松散的羁縻政策。(3)表现:疆域大一统:政治大一统:观念大一统(“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亦可)。历史价值: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魏(中国)。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所进行的改革中采取了移风易俗,全面汉化的措施,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孝文帝还将都城迁往洛阳。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知识可知,孝文帝的汉化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得出,政策开明;根据材料“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得出,以怀柔、招抚为主;根据材料“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出,采取相对松散的羁縻政策。【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完成了对边疆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工程大学《地球物理正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政府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业产业链整合合同
- 太阳能光伏系统投资与建设合同
- 云计算平台搭建合同
- 办公房屋租赁合同书模板
- 2025年度挖掘机买卖合同及挖掘机配件供应协议3篇
- 2025年信用评估与信用修复市场拓展计划合同2篇
- 个人与公司运输合同范本2025年
- 2025船舶科技服务合同
- 广东省博物馆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学校食堂厨房规范化操作程序
- 医保飞检工作方案
- 招投标基础知识讲解
- 沥青路面弯沉温度修正
- 软装公司商业计划书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重庆市垫江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