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综合测试01:识记默写(课内古诗文分篇训练)(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综合测试01:识记默写(课内古诗文分篇训练)(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综合测试01:识记默写(课内古诗文分篇训练)(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综合测试01:识记默写(课内古诗文分篇训练)(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综合测试01:识记默写(课内古诗文分篇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01情景默写基础过关测试卷时间:90分钟,每空1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必修上册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劈波斩浪的气魄。(4)《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6)《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7)《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8)《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9)《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答案】(1)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6)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漫江碧透百舸争流(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9)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竞”“粪”“侯”“激”“遏”“漫”“舸”“携”“峥嵘”。等。【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遏”“漫”“舸”“携”“峥嵘”。二、《短歌行》(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诗人运用设问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_______,_______。”(8)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9)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穿过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10)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答案】(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鼓瑟吹笙月明星稀(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譬、唯、衿、悠、笙、稀、掇、厌。三、《梦游天姥吟留别》(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1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16)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剡、霓、瑟、鸾、悸、恍、扉、訇、羁、酹、渌、倚、巅、澹、冥。四、《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作客”“啸”“渚”“萧萧”“鬓”“潦”。五、《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7)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9)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这两句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1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洒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6)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7)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纶”、“樯橹”、“尊”、“酹”。六、《劝学》(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任意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4)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6)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9)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1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1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4)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15)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16)《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17)《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1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1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0)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2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2)荀子《劝学》中指出君子应广泛学习,且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没有过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2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25)强调整天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同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27)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29)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的比喻,强调了人们不能仅靠自身,还必须学会借助工具。(30)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31)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32)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荀子《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38)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40)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41)荀子善于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他在《劝学》中用“假舆马”“假舟楫”等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42)《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43)《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44)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成山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46)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作了补充。(47)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48)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可见。(49)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如果“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能达到“圣心一备焉”的境界。(5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5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53)老子《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5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55)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56)荀子在《劝学》中,用细流成海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57)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出自《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两句。(58)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59)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劣马正反对比设喻,论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任意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60)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6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6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6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64)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65)荀子在《劝学》中,用雕刻为喻,正反对比,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四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任意2句有“________,_________。”(67)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为喻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任意2句是“________,_________。”(68)《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69)《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0)荀子在《劝学》中,用螃蟹为喻反面论述学习不能浮躁的五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72)《荀子·劝学》中蚯蚓“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一也”,而螃蟹“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7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___”。(74)荀子在《劝学》中以蟹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用心专一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75)《劝学》中,作者将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和“蟹六跪而二鳌”,然而“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76)《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__”。【答案】(1)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学不可以已(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8)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6)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9)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9)吾尝跂而望矣(30)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7)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3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6)积水成渊,蛟龙生焉(47)积水成渊,蛟龙生焉(4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4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5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6)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7)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8)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6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6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6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2)上食尘土,下饮泉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6)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锲、镂、輮、槁、砺、臾、跂、彰、舆、楫、跬、驽、骐骥、镂、螯、鳝、躁。七.《师说》(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5)《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6)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7)“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9)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10)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11)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荀子•劝学》则提出“”。(1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1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14)“没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的观点一致。(1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观点相同。(16)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因为“,”。(17)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与“古之圣人”相比,现在的一般人“,”,由此得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18)韩愈在《师说》中写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古之学者必有师(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8)无以至千里(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不可以已(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8)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惑”“谀”“受业”“孰”。八《赤壁赋》(1)“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任意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歌词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8)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9)文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12)苏轼《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15)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遥想曹操临江斟酒、执矛吟诗的英雄豪情,渲染其曾经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16)写客人认为他与苏轼只不过在江边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箫的客人由此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20)写客人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写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后的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针对客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叹,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写出了富含哲理的任意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23)作者紧扣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指出我们若从“变”的角度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永恒的,即“________________”。(24)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两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25)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所顾忌地取用。(2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清风”与“明月”等自然事物的丰富。(27)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对清风明月的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29)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30)《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31)《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喜爱的句子:“,。”(3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描写了大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3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昂地饮酒吟诗的情境。【答案】(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3)月出于东山

徘徊于斗牛之间(4)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5)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7)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8)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9)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10)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1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1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1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1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15)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17)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18)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19)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20)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21)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2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2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4)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25)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26)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27)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2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易写错的字:诵、窈窕、苇、顷、冯、棹、桨、溯、慕、幽壑、嫠、舳舻、旌、蔽、酾、槊、渔、麋、匏樽、蜉蝣、沧海、粟、臾、挟、遨、骤、盈、卒、瞬、苟、毫、惟、禁、竭。还要注意不要丢掉虚词:而、之。必修下册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两句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可以看出子路性格直率,“”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曾皙回答老师问题时态度恭敬。(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先表明自己的志向,他所要治理的国家的地理情况是“,”。(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写曾皙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最终停止的两句是“,”。(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句子是“,”。(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的行为中,可看出子路急于表现自己,而孔子“”也含蓄地表达出对子路不甚满意的态度。(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至于礼乐教化则“”。(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以达到“,”的程度。(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四个学生性格各有不同,从冉有叙志时最后所说的“,”两句,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没有直接陈述自己的志向,而是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节,一群读书人穿着春衫,“,”,一路歌咏,开心回家的愿景。(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皙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在舞雩台吹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两句是“,”。(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曾皙的疑问,孔子告诉他,自己嗤笑仲由的原因是“,”。(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谦虚地表明自己没有出众的才能,但是愿意学习的两句是“,”。(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战车千乘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20)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来营造轻松交谈氛围的两句是:“,。”【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子路率尔而对曰舍瑟而作(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4)鼓瑟希铿尔(5)莫春者春服既成(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子路率尔而对曰夫子哂之(8)端章甫愿为小相焉(9)可使足民以俟君子(10)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2)浴乎沂风乎舞雩(1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4)浴乎沂风乎舞雩(1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8)非曰能之愿学焉(19)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毋”“尔”“瑟”“乘”“摄”“率”“哂”“甫”“焉”“俟”等。二.《阿房宫赋》(1)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7)《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8)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9)写出《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任意两句有:,。(10)《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是“,”。(1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3)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1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15)《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16)《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则六国能抵御强秦;“”,则秦可传递万世。(17)《阿房宫赋》中以“,”两句描写阿房宫嫔妃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18)《阿房宫赋》中,起势雄健,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句子是:“,。”(19)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就能抵御强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中阿房宫的钉子“”,宫内嘈杂的管弦音乐“”。【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6)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0)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1)绿云扰扰梳晓鬟也(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3)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5)妃嫔媵嫱王子皇孙(16)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1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18)六王毕四海一(1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0)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市人之言语【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鉴”“复”“覆压”“隔”“荧”“妆”“廊”“缦”“啄”“霁”“杳”“锱铢”“鼎铛”“珠砾”“戍”“怜”。选择性必修上册一.《论语》十二章(1)《论语·雍也》中,探讨了“文”与“质”的两句是“,”。(2)《论语·里仁》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3)《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能做到的两句是“,”。(4)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7)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9)《论语》除了从“食”和“居”的角度对君子“好学”的表现进行阐释外,还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0)在《论语》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11)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朝闻道夕死可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吾止也吾往也(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9)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1)朝闻道夕死可矣(1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二.《大学之道》(1)《大学之道》中,用“,”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修身的前提条件是“”。(3)《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4)《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5)《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6)《大学之道》中,“,”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7)“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8)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的关系时,认为“,。”(9)《大学》中指出,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智慧,并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的句子是:“。”(10)《大学》讲“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其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答案】(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先修其身先正其心(3)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8)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9)致知在格物(10)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末、事、修、其、治、致、至、庶、壹。三.《老子》四章(1)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老子以树木为例,形象说明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是:“,。”(3)老子以“,”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6)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7)《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8)《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9)《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1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1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1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1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体现“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一句是:“,。”(14)《老子》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两句是:“,。”(15)《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答案】(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矜”“毫”“知”。选择性必修中册一.《屈原列传》(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3)在《屈原列传》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6)在《屈原列传》中,“,”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8)《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9)在《屈原列传》中,“,”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10)《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论屈原《离骚》所写均为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1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离骚》称引古代帝王来讽刺当世政治的句子是:,,,。(1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离骚》文字简练、表达含蓄的两句是:,。(1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1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运用句内对比的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的《离骚》进行评价的句子是“,”。(15)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骗。(16)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一句用日月做比喻,表明屈原志趣的高洁。(17)《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18)《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19)《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答案】(1)离骚者犹离忧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4)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7)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12)其文约其辞微《国风》好色而不淫(13)《小雅》怨诽而不乱(1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16)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1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名句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指”“迩”“见”“喾”“桓”“微”等,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去记忆。二.《过秦论》(1)《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2)《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3)《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4)《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的句子是:,。(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采用愚民政策的句子是:,,。(6)《过秦论》中,用排比的手法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任意两句有:,。(7)《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8)《过秦论》中,叙述秦国“致万乘之势”后确立霸主地位的一句是:。(9)《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10)历史上,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