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_第1页
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_第2页
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_第3页
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_第4页
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军队文职人员(法学)知识点必练300题(含详解)

一、单选题

1.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

祸,住院治疗花去费用1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

遂将金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

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

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

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

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

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答案:B

解析:法律是有限的,不能调整所有社会关系,故A项错误。法与道德是不同的,

法官审案一般应当适用法律,但道德可以作为法律善恶的评价标准,即可以进行

价值判断,故B项正确。在特殊情形下,道德规范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故

C项错误。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故D项错误。

2.甲纠集他人多次在市中心寻衅滋事,造成路人乙轻伤、丙的临街商铺严重受损。

甲被起诉到法院后,乙和丙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判处甲有期徒刑6年,罚金

1万元,赔偿乙医疗费1万元,赔偿丙财产损失4万元。判决生效交付执行后,

查明甲除1辆汽车外无其他财产,且甲曾以该汽车抵押获取小额贷款,尚欠银行

贷款2.5万元,银行主张优先受偿。法院以8万元的价格拍卖了甲的汽车。关

于此8万元的执行顺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

A、医疗费T银行贷款■►财产损失T罚金

B、医疗费T财产损失T银行贷款T罚金

C、银行贷款-医疗费-财产损失一罚金

D、医疗费T财产损失T罚金T银行贷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财产执行问题。《财产执行若干问题》

第13条规定:”被执行人在执行中同时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

以支付的,按照下列顺序执行:(一)人身损害赔偿中的医疗费用;(二)退赔

被害人的损失;(三)其他民事债务;(四)罚金;(五)没收财产。债权人对

执行标的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其主张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前款第(一)

项规定的医疗费用受偿后,予以支持。”故A项正确。本题选A。

3.《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规则。下列关于撤销权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撤销权属于债的保全措施之一

B、承租人将租赁物私自转让,第三人善意取得的,出租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C、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D、行使撤销权而支付的律师代理费由债权人自行承担或者由第三人负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撤销权。选项B属于迷惑选项,《合同法》并没有该规定。自债

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所以选项C

错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

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所以选项D错误。

4.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需要委托辩护人或者代理人时,下

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应当委托中国律师担任

B、可以委托中国律师担任

C、可以委托外国律师担任

D、既可以委托中国律师担任,也可以委托外国律师担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外国籍被告人委托律师辩护的规定。根据《刑诉解释》第402

条第1款的规定,外国籍被告人委托律师辩护,或者外国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自诉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并依法取得

执业证书的律师,因此本题选A。

5.大学生甲为获得公务员面试高分,送给面试官乙(某机关领导)2瓶高档白酒,

乙拒绝。次日,甲再次到乙家,偷偷将一块价值1万元的金币放在茶几上离开。

乙不知情。保姆以为乙知道此事,将金币放入乙的柜子。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

项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

B、乙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C、认定甲构成行贿罪与乙不构成受贿罪不矛盾

D、保姆的行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行贿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ABC项,甲为谋取不正当

利益,给付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是以行贿故意实施了行贿行为,成立行贿罪。

由于乙并没有认识到财物,没有受贿的故意,不成立受贿罪。虽然行贿罪与受贿

罪是对向犯,但是各自有自己的构成要件,成立行贿罪,并不意味着对方一定成

立受贿罪。故ABC项正确。D项,保姆没有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

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不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保姆误以为自己是在为

主人的受贿罪提供赃物方面的帮助,由于主人没有受贿罪,所以保姆的帮助行为

也不能成立犯罪。故D项错误。

6.我国刑事诉讼自诉案件中的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B、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

C、只能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D、不能向公安机关控告

答案:B

解析:《刑诉解释》第1条,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直

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

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

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7.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

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

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

在发生”的认定相同

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

限度”的认定相同

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关系。A项,正当防卫中的侵害是由人发

动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前提则是一切能够引发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故A

项错误。B项,正当防卫中对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判断,是由防卫必要

性决定的,即再不防卫就会丧失防卫的机会,或者即使能够进行防卫也会承担太

大的风险,此时就是正当防卫的开始时间,也就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开始

时间;紧急避险中对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判断,自然是由避险必要性决定的,

即以牺牲最小的利益保护最大的利益为目的,可以在危险迫近但尚未实现的前空

间内,进行紧急避险,即此时可以被认定为危险“正在发生”。故B项错误。C

项,避险过当的必要限度仅需在算数关系上超过必要程度即可,而防卫过当则需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二者的认定并不相同。故C项错误。D项,正当防卫与紧急

避险均需具备相应的主观意图。故D项正确。

8.关于缓刑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

A、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

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B、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C、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D、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

必须宣告缓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缓刑的有关规定。《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

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9.《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了窝藏、包庇罪,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事

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312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但没有规定“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

正确的?()

A、若事前通谋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即使事前通谋的,也

应以窝藏、包庇罪论处

B、即使《刑法》第310条没有第2款的规定,对于事前通谋事后窝藏、包庇的,

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C、因缺乏明文规定,事前通谋事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不能以共同犯罪论

D、事前通谋事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处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妨害司法罪、共同犯罪、罪刑法定原则和注意规定。A项,因为

事前通谋之罪属于共同犯罪,而刑法明文规定了事前不通谋、事后窝藏、包庇的

构成窝藏、包庇罪。所以即使事前通谋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

也应当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定之前通谋之罪。故A项错误。B项,因为事前通谋是

共同犯罪的典型行为,所以《刑法》第310条第2款的规定属于注意规定,而不

是法律拟制,即使去掉,对于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也应以共同犯罪

论处。故B项正确。C项,同上,C项错误。D项,事前通谋犯罪后又掩饰、隐

瞒犯罪所得的只定通谋之罪,因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故D项错误。

10.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

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

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

答案:C

解析: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一般是在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下,在迫切需要社会

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中展开的。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这种情况下展

开的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

法律改革的“合法性”依据,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它的服务对象的合理性。

故A项错误。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

起来的。故B项错误。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一般表现为在外部因素的

压力下(或由于外来干涉,或由于殖民统治,或由于经济上的依附关系),本民族

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以图民族强盛。故C项正确。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

式是立法主导型,故D项错误。

11.龚某因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被禁

止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3年内从事食品加工行业。龚某以量刑畸重为由上诉,

检察院未抗诉。关于本案二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开庭审理

B、可维持有期徒刑5年的判决,并将职业禁止的期限变更为4年

C、如认为原判认定罪名不当,二审法院可在维持原判刑罚不变的情况下改判为

生产有害食品罪

D、发回重审后,如检察院变更起诉罪名为生产有害食品罪,一审法院可改判并

加重龚某的刑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审程序、上诉不加刑制度。《最高法解释》第317条第1款规

定:“下列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

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上诉案件;(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应当开庭审理的其他案件。”据此,本案不属于

上述应当开庭审理的情形,A选项错误。《最高法解释》第325条规定:“审理

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辨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

刑罚,并应当执行下列规定:……(二)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是

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可以改变罪名,但不得加重刑罚;……(五)原判没有宣告

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宣告;原判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内容、延长期限;……”

据此,对禁止令延长期限也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故B错误。原判事实清楚、证

据确实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可以改变罪名,但不得加重刑罚,故C正确。

《最高法解释》第327条规定:“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

出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后,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

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据此,D选项中没

有新的犯罪事实,原审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所以D错误。本题选C。

12.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

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B、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政法)

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C、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D、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并主持

答案:C

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41条第1、2

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

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据此,省级、

地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除主任、副主任、委员外,还有秘书长,但县级人大

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包括秘书长。故选项A表述错误。该法第30条第1款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

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县、自治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法制委员会、财政经

济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在大会闭会期

间,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据此,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是县级以

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项B称人大常委会设专门委员会的表述是错误的。该法

第31条第1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

题的调查委员会。”据此,C项正确。该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第13条第3款规

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由主席团主持会议」

据此,选项D“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主持”的表述错误。另外注意:乡级人大主席团主持本级人大会议,

并负责召集下一次的本级人大会议。

13.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宪法文本的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

013年)

A、《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B、《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制定、修改制度

C、作为《宪法》的《附则》,《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D、《宪法》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产生,两者同基层政权的

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答案:D

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十五)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第8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

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宪法》明确规定了国际条约的缔结程

序,但并未明确规定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故A项错误。《宪法》第64条第

1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

的多数通过。”据此,《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制度,但并未明确规定宪法

制定制度,故B项错误。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

的附加条款。就附则的名称而言,有称暂行条款者,有称过渡条款、最后条款、

特别条款、临时条款者,也有直称附则或附录的。无论名称如何,都属于附加条

款的范畴。我国现行宪法没有附则。《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文本的修改,并非

宪法附则,故C项“(《宪法修正案》)作为《宪法》的《附则》”的表述错误。

《宪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

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

定。”据此,D项正确。

14.甲乙两国签署了贸易、通商等若干双边协定,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出

现了与两国条约不符的条款,依国际法相关规则及中国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

A、只要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符合乙国的立法程序,则无需承担国家责任

B、如两国的《贸易双边协定》的作准文本用语分歧,则该协定无效

C、如乙国分立为两国,则分立的两国必须与甲闰重新签署界河协定

D、乙国分立为两国后,分立的两国应继承原甲国与他国的界河协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家继承、国家责任、条约法。A错,

该选项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如乙国通过了与双边协定义务不一致的立法,

导致乙国实施了违反条约义务的行为,则依照国际法将引起甲国在国际法上的国

家责任。B错,依条约法公约,条约的分歧应采用公约规定的方式消除,或依目

的及宗旨调和,而不是无效。C错,依国家继承的规则,界河协定属于应当继承

的范畴。D正确。

15.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年)

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而存在

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

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

答案:A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畴,即基于

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人的“应有权利”只有法律确认为“法定权

利”后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仅仅为人权的实现

提供一种可能性与资格,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人权还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

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故人权同时作为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实有权利而存

在,故A项说法错误。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

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

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

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故B项说法正确。人权可以

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是法的源泉,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

道主义标准和要求。故C项说法正确。哪些人权能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

护,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一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人权的法律化受到一国

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制约。二是取决于某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却基本国情。故D

项说法正确。

16.孙某的以下行为,行为无效的是:。

A、7岁时,受赠儿童自行车一辆

B、10岁时,在父母陪同下选定并购买手机一部

C、13岁时,受赠数码相机一台

D、16岁便不再上学,以打工维生,17岁时为庆祝工作满一年,购买平板电脑一

答案:A

解析:《民法总则》第20条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故选项A中孙某7岁时受赠儿童自行车

的行为无效。依《民法总则》第19条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故选项B、选项C中孙某的行为有效。依《民法总则》第18条

中,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中孙某视为完全啊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

法律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A。

17.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

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

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

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形态。甲的第一个杀人行为因为被害人未死而成立故意杀人

罪未遂。在行为人按照计划实施完毕自己的犯罪行为,只需要静静等着结果出现

的时候,计划中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出现,此时行为人成立犯罪未遂。甲实

施第二个行为时,因为自己对杀人过程的认识(知识)是“以为自己杀不死对方”

而放弃,也就是说,依照甲的认识(知识),继续下去也不会有“收益”,理性

的抉择就是放弃,因而也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在成立未遂之后,不可以再转化

为其他未完成形态,如中止。

18.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

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我国《宪法》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

民(即华侨)也适用我国《宪法》,受中国《宪法》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

5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故A选项说法正确。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宪法的空间效

力都及于国土的所有领域,这是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宪

法的根本法地位所决定的。故B选项说法正确。宪法之所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首先是宪法具有正当性基础,即宪法是社会共同体基本规则,是社会多数人共同

意志的最高体现。故C选项说法正确。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其效力范围直接涉及

国家权力的活动。故D选项“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的表述错误,

应选。

19.甲意欲跳楼自杀,在犹豫的过程中,听到围观者乙某大喊“怎么还不跳”,

遂毅然跳下,后抢救无效死亡。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不构成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故意。跳楼是他人的自主行为,不是围观者逼迫下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围观者即使有让他人跳楼的故意,也不是杀人的故意。如果围观者

亲自上楼将他人推下楼,则围观者构成故意杀人罪。

20.假设甲乙两国自愿经过谈判、签署和批准程序,缔结了一项条约。该条约内

容包括: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甲国将本国领土提供给乙国的军事力量使用,用

来攻击并消灭丙国国内的某个种族。根据国际法,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由于双方平等自愿缔约,满足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

B、由于条约经过合法的缔结程序,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

C、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得到丙国同意,则缔约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

D、该条约因为与国际强行规则相抵触,因而是无效的

答案:D

解析: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的成立符合强行法规则。本题中甲、

乙两国签订条约的目的是对他国使用武力和进行种族灭绝,一旦实施,就违反了

不使用武力原则,又涉嫌构成种族灭绝的国际罪行,因此该条约与国际法强行规

则相抵触,因而无效。所以AB所述不正确。一国国家行为的不法性,可因相关

权利国的同意而排除,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排除要以致害国的行为不违反强行

法为限,因此C错误。根据1974年联大通过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提供

领土由他国使用进行侵略行为,提供领土的行为也涉嫌构成侵略,因此,甲国的

行为同样构成不法行为。

21.医生甲退休后,擅自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为乙治疗,需注射青霉素。

乙自述以前曾注射过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试就给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过敏

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

A、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

B、以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论处

C、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医疗事故罪论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行医罪。医师执业资格是“医师资格”与“执业资格”的统

-o退休的医生只具有医生资格,而没有执业资格,相当于刑法上的普通人,其

行医问诊的,可以成立非法行医罪。甲退休后擅自为他人看病2年多,属于没有

医师执业资格而以行医为业的非法行医。其行医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属于《刑

法》第336条第1款规定的“造成就诊人死亡”因而法定刑加重的情况,是非法

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也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要求,二

者是法条竞合关系,特别法优先,按照非法行医罪论处。故A项正确,BCD项错

误。

22.有关法的特征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只能调整行为,而不能针对思想

B、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C、法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之中的行为

D、法能够调整人和自然以及自然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D选项错误,法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不同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技术规

范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的自然法则。

23.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

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关于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下列哪一

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

A、全国性法律一般情况下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渊源

B、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法官的任命和免职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C、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D、《澳门基本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反映的是澳

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的意志

答案:B

解析:《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第2款规定:“全国性法律除列于本

法附件三者外,不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凡列于本法附件三的法律,由澳门特

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据此,全国性法律一般情况下不是澳门特别

行政区的法律渊源,故A项错误。该法第87条第4款规定:“终审法院法官的

任命和免职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故B项正确。该法第17

条第2款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据此,C项错误。我国宪法在特

别行政区也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D项”《澳门基本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的说法存在瑕疵。《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

国人大制定的,体现了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故D项“反映

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的意志”的说法错误。

24.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

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后发现只是小孩子

在恶作剧喊叫。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防卫过当

B、紧急避险

C、假想避险

D、避险过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甲并未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善意

地误以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施了所谓紧急避险,属于假想避险。

25.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应当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B、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应当指令原审法院以外的下级法院审理;由

原审法院审理更为适宜的,也可以指令原审法院审理

C、不论是否属于由检察院提起抗诉的再审案件,逮捕由检察院决定

D、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应当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审判监督程序。《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第2款规定,最高人民

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

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

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

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

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可见:对于人民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

条件并无明确限制;对于检察院抗诉的,即使是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

的,也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据此可见,A选项错误。

《刑事诉讼法》第255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指

令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由原审人民法院盲理更为适宜的,也

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审理。据此直接可见,B选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2

57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再亩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

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

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

原判决、裁定的执行。据此直接看出,C、D选项错误。本题选B。

26.下列哪一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A、架设电网等“防盗”致人死亡

B、两人斗殴过程中甲求饶,乙继续侵害将甲打成重伤

C、甲挑衅乙不敢打自己,乙遂殴打甲,甲反抗将乙打成重伤

D、甲凌晨闯入女工宿舍,并殴打女工乙,乙遂用水果刀划伤甲

答案:D

解析:架设电网等“防盗”致人死亡的,不论被电击死者是否是不法侵害人,通

常都要认定为犯罪。互相斗殴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成立正当防卫:一是一方求

饶或者逃走,另一方继续侵害:二是在一般的轻微斗殴中,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

很强的凶器,另一方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后者可以进行正当防卫。C项甲的行

为属于防卫挑拨。

27.《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

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

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

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C、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

规定

D、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

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唆犯的规定。A项,就文理解释而言,“教唆他人犯罪”既包

括一人教唆他人产生犯罪故意进而去实施犯罪的情形,也包括数人共同教唆他人

故意犯罪的情形。故A项正确,不当选。B项,教唆他人犯罪的,我国刑法对其

没有独立的处罚原则,而是将教唆犯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区分为

主犯、从犯来处罚。所以教唆犯也可以是从犯。故B项正确,不当选。C项,教

唆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即使肯定这种教唆行为成立间接正犯,但

由于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应当认为这种情形的间接正犯也符

合教唆犯的成立条件,故应对其适用“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

处罚”。即此处的“犯罪”不是责任形态,而是违法形态。故C项正确,不当选。

D项,根据《刑法》第25条的规定,二人以上故意犯罪的,才成立共同犯罪。

即一方为故意,一方为过失的,不按照共同犯罪处理。故D项错误,当选。

2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

治权限,包括立法权等重要权力事项。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立法权

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在不违反基本法的前提下制定法律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如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香

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规定,可以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完善

C、《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由全国人大自行决定起草,在征求港澳地区各界

意见、吸收港澳地区各界人士参与的基础上自行成立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任命相

关的起草委员会委员,并由全国人大通过施行

D、基本法的修改议案,须经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3多数、特

别行政区立法会全体议员2/3多数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同意后,交由特别行

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答案:B

解析:考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7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如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

政区的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该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另有规定

外,无溯及力。

29.卡尔•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

对于这句话,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5年)

A、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关系

B、法官的裁判权不受制约

C、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但必须是法律的奴仆

D、在法律世界中(包括在立法领域),法官永远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

的上司

答案:C

解析:社会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经济、政

治、文化等社会领域以及法律、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

互之间乃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法律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制度形态、一种规范

体系,是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可分割的。故A项错误。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

法律,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因此法官的裁判权受到法律的

制约,故B项错。“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表明:法官必须服从法律,是

法律的奴仆,故C项正确。法官必须服从法律,即必须依据立法者的法律裁判案

件,故法官不可能是立法者的“上司”,D项错。

30.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

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

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1年)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答案:B

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

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

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

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

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

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它的典

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

受这种制裁。在本题,担保关系并非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故不属于保护性法律

关系,选项A说法错误。若命题“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正确,

则意味着质押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而质押关系也并非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

故选项D说法错误。按照相关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性法律关

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

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

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在债权关系与质押关系中,债权关系居于支配地

位,而质押关系处于从属地位,故选项B说法正确,应选。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

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隶属性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法律关系。隶属性法律关系,

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平权性法律关系,是指平

等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之原、被告关系

等。在本题,股东之间的股权关系是平权性法律关系,因股权发生的民事诉讼,

在争议股东之间发生的民事诉讼关系,也是平权性法律关系,故选项C说法错误。

31.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下列哪一表述是正

确的?。

A、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

B、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对国务院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变通

C、自治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变通

D、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

会备案

答案:D

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5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

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据此,自治区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而自治

机关只能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

关,故A项错。《立法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

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据此,地方政府规章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不得

对上位法进行变通。故B项“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进行变通”

说法错误。《立法法》第91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据此,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

规章的效力等级相同,二者之间无变通之说,故从这个意义上,B项也是错误的。

《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

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

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

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据此,自治条例不得对宪法的规定

作变通,故C项”自治条例可以……对宪法……的规定进行变通”说法错误。《立

法法》第75条第1款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立法法》第9

8条第(3)项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故D项对。

32.下列有关法律解释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特定的

B、法律解释往往由有待处理的案件所引起

C、行政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

D、相对于其他的法律解释,文义解释和立法者目的解释使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

可预测性得到最大可能的保证

答案:C

解析:考查法律解释。C选项错误,正式解释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

释,故而行政解释属于正式解释。

33.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

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

诈骗罪

D、父母故意不救助自伤的12周岁儿子而致其死亡的,视具体情形成立故意杀人

罪或者遗弃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伤。A项,《刑法》第434条规定,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

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故A项正确。B项,依照共犯从属性理论,教唆犯、

帮助犯的刑事责任依赖于实行犯的刑事责任,实行者无罪,教唆者、帮助者也无

罪(除非教唆者、帮助者具有间接正犯的作用)。所以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

伤的,自伤者无罪,帮助者也无罪。故B项正确。C项,自伤者无罪,受益人唆

使他人自伤的行为也不成立故意伤害罪,仅成立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故C项错误。

D项,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具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对陷于危险境地的子女有能力

救助而不救助的,成立不作为的犯罪。如果父母对子女的不救助直接导致子女死

亡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如果父母对子女的不救助,导致子女的生存状

况恶化,增加了死亡风险的,成立遗弃罪。故D项正确。

34.关于法的适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在法治社会,获得具有可预测性的法律决定是法的适用的唯一目标

B、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与规范认定无关的过程

C、法的适用过程是一个为法律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法律证成过程

D、法的适用过程仅仅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法律人适用法律的最直接目标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在法治社会,

所谓合理的法律决定,是指法律决定具有可预测性(确定性)和可接受性(正当

性)。故A项错。在实际的法律活动中,法律人适用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三

个步骤不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个行为,他们之间界限模糊并且可以相互转

换。比如,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

循环认定过程。故B项错。所谓“证成”,是指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

或者过程。在“法律证成”中,无论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法律规

范即大前提,还是根据法律所确定的案件事实即小前提,都是用来向法律决定提

供支持性理由的。在这个意义上,法律适用过程是一个“法律证成”的过程。故

C项对。法的适用过程可能运用演绎推理,也可能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或设

证推理,故D项错。

35.根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共和国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授予议案,由全国人大决定授予

B、国家荣誉称号为其获得者终身享有

C、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可直接授予外国政要、国际友人等人士“友谊勋章”

D、国家功勋薄是记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名录

答案:C

解析:《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委员长会议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国

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第6条规定:“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据此,A项关于

议案提出者和决定者的表述均错误。该法第13条规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

称号为其获得者终身享有,但依照本法规定被撤销的除外。”故B项错误,因为

其未注意“被撤销”的例外。根据该法第8条,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可以直

接授予外国政要、国际友人等人士“友谊勋章”。故C项正确。该法第10条规

定:“国家设立国家功勋簿,记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及其功绩。”

国家功勋簿还记载获得者的功绩,故D项错误,

36.甲在国家机关任职,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甲

答应给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甲退回好处费,甲拒不退还,

并威胁乙如再来要钱就告乙行贿。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受贿罪的具体适,用。参见《刑法》第385条受贿罪的规定,国

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是受贿罪。

37.张某与王某系夫妻。张某因业务关系认识李某,遂与李某出双入对,并进而

开始同居生活,后经不住李某软磨硬泡,张某与李某到李某户籍所在地办理了结

婚登记。王某得知后,十分气愤。王某及其亲属提出下列主张,能够得到支持的

是:。

A、王某请求李某赔偿其所遭受的精神痛苦

B、王某在离婚诉讼中同时请求张某赔偿其所遭受的精神痛苦

C、王某不提出离婚,单独诉请张某赔偿其所遭受的精神痛苦

D、王某的父母请求张某赔偿各项物质损失

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

解释(一)》)第28条、第29条的规定可知,本题中,王某有权在离婚诉讼中同

时请求张某赔偿精神损害,但不得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主张,也无权请求配偶之

外的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近亲属也不是合格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因此,

本题正确选项为Bo

38.《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

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答案:C

解析: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基本特征,C

项属于引证罪状。

39.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

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

食品罪。AB项,甲投毒的对象是交售粮站的稻米,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

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同时,甲只有投毒的故

意,没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因此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甲取出一部分稻米的

行为属于盗窃行为,但构成盗窃罪要求盗窃的财物价值数额较大,所以甲取出一

部分稻米用作饵料,用来毒麻雀的,由于数额不大,不构成盗窃罪。故AB项错

误。CD项,甲毒死麻雀的行为,没有侵害被刑法保护的法益,故不成立犯罪。

甲将有毒的麻雀作为食品售予他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侵犯了国

家食品安全监管秩序,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兜底”罪名,在其他罪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可以使用此罪名。故C

项错误,D项正确。

40.关于英美、大陆两大法系特点的表述有: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②以制定

法为主要渊源;③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④法官对法律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

用;⑤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⑥以演绎法为主要推理方法;⑦诉讼程序传统上

倾向于职权主义,法官起积极主动的作用。下列哪一归纳是正确的?()(2017

年)

A、属于英美法系特点的有:①③⑥⑦

B、属于大陆法系特点的有:②④⑤⑦

C、属于英美法系特点的有:①③④⑤

D、属于大陆法系特点的有: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①是英美法系的特点;②是大陆法系的特点;③是英美法系的特点;④是

英美法系的特点;⑤是英美法系的特点;⑥是大陆法系的特点;⑦是大陆法系的

特点。故C项应选。

41.上佳合伙企业(字号:上佳)有合伙人甲、乙、丙三人,其中甲对外代表合

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现上佳合伙企业对地税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欲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以。为原告。

A、甲

B、甲.乙.丙

C、上佳合伙企业

D、甲.乙.丙推选的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诉讼原告。合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核准登

记的字号为原告。未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为共同原告;

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当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

42.人身自由是公民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权利。下列关于人身自由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哪一项?。

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身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侵犯

C、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D、必要时,国家可以依法采取搜查、拘留、逮捕等措施,限制甚至剥夺特定公

民的人身自由

答案:B

解析:考查公民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是绝对的,必要时,国家可以依法采取搜

查、拘留、逮捕等措施,限制甚至剥夺特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B选项错误。

43.张某被王某殴打致重伤,但是张某的母亲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公安机关却迟

迟不予立案,张某于是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予立

案理由通知书》,此时公安机关应当:。

A、在收到通知书后5日内书面答复检察院

B、在收到通知书后7日内书面答复检察院

C、在收到通知书后10日内书面答复检察院

D、在收到通知书后15日内书面答复检察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立案监督。《六机关规定》第18条规定,公安机关收到人民检

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应当在7日内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

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

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

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44.某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庭前审查过程中,认为有必要逮捕被告人,但又担

心证据不足,于是就先拘留了被告人。法院的这一做法是否正确?()

A、正确,法院的做法是为了防止错捕

B、正确,法院有进行拘留的权力

C、错误,法院应该先拘传,然后再决定是否拘留

D、错误,在刑事诉讼中法院没有拘留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拘留权限的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拘留”措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