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_第1页
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_第2页
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_第3页
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_第4页
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超高层住宅施工工程关键及重点部位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84375平方米,地下10240平方米,1层,地上74170平方米,30层,建筑高度87.5m。高层为整体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为人防使用;高层采用筏板基础,商业、小学、少年宫采用承台加抗水板基础。我们将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使测量工作成为信息化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二、放线依据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定位图、基础平面布置图、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国家高程标桩。三、测量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一)现场由1名测量工程师、5名专职测量施工员、2名质量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测量放线工作。(二)施测人员使用的施测仪器在检核的有效期内,该工程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表,全程使用测量。施工测量仪器配备表仪器名称精度数量用途激光经纬仪TDJ2E测角精度2"4台投测轴线激光铅垂仪PD310"2台重要轴线的竖向传递自动安平水准仪AL32X精度:每公里往返测1.0mm4台超平整混凝土楼地面测量与轴线传递水准仪NA24精度:每公里往返测1.0mm5台标高测量与传递50m钢尺经检定校核4把距离测量铝合金塔尺4把标高测量测钎8根建筑物定位四、施工测量(一)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和土方单位已建立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施测时要求其测角中误差7"/√n,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施测完毕后及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1、施工平面控制网应复合以下要求(1)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2)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3)主要控制网点应埋设固定标桩。(4)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大于2cm。(5)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6)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围护栏杆控制点围护栏杆控制点3、控制桩保护见图控制桩保护示意图4、点位保护控制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间的钢管及护栏进行保护,另外控制桩均进行挂牌标识,标识牌上要注明桩的等级、编号。5、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平面控制网共布设5个基准点分别为P1~P5。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的控制轴线。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为依据,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P1~P5控制点,建立水准基准组。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这样控制点P1~P5组成测量总控制网,可以用于护坡监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6、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等级测角中误差(mβ)边长相对中误差(k)Ⅱ级8″1/200007、轴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本工程建筑物的轴线平面控制网如图所示:8、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2-04规定: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51/200009、内业提交资料将测量成果及时报业主及监理单位审核。(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高程基准点的复测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两个),进行复测检查,并及时将复测结果报业主及监理单位。2、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需要,必须建立场区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1)布设方法及要求1)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复合路线,水准点个数设置五个;2)在布设复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2)精度要求复合闭合差≤4√L(L为路线长度,单位km)(3)使用仪器为了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拟采用NA24型水准仪器进行施测。(三)轴线及各控制线测量1、±0.000米以下建筑物轴线及高程控制(1)建筑物轴线控制1)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布设在轴线外1.5米处;2)建筑物控制点位按不低于二级导线精度测设,测角中误差不低于±5〃,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30000;3)根据基础部分面积较大,需分区的施工特点,要保证各分区有必要的控制点,保证每一分区都至少控制两条长向轴线及一条短向轴线,以防破坏并保证施工进度;4)在基础施工时,建筑物轴线可根据以上一、二级导线控制点分区加密距离指标桩,指标桩以木桩上钉小钉表示轴线定位点。(2)建筑物高程控制1)水准点布设于固定围墙上。2)将高程用附合法引测至坑下数点作为坑下施工高程的依据点,做标识保护,施工面高程由此实测。(见下图)。首层以下高程测量首层以下高程测量2、±0.000米以上建筑物轴线及高程控制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平面控制主要采用内控法。(1)工程轴线内控网的建立1)对已知点的复核在各建筑物内控制网施测前,还要对一、二级导线点进行校核,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视线较长、便于通视的主要控制点做为各建筑物内控制网的施测依据。2)内控制点的布设形式本工程内控点布置在建筑物四角,距离相应轴线1.5米处。3)施测过程及精度要求a、预埋内控制点标志:内控制点标志采用厚12mm钢板制作,其大小为100mm×100mm,地坪砼浇筑前由配合施工测量放线人员根据外控制轴线预埋,预埋时注意每个点位都要经过不同途径的检核,确保点位的准确;另外注意在各层施工时,需留置测量口: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b、测设步骤:采用极坐标法及直角坐标法进行内控制点的初步放样,选取主要的轴线点进行归化调整,使主要轴线交角最大不超过±2.5″,然后再进行内控制点与依据引桩点的联测,经进一步归化改正后,内控制点位以预埋件上刻“十字”确定。c、施测技术要求:在施测过程中进行校核控制轴线引桩点、投测内控制点,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即: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0,测角误差为≤3.5″。观测方法:测角采用正倒镜法4个测回进行,测边采用往返测6个测回施测。(2)建筑物各层点位传递及标高控制1)轴线投测方法仪器采用莱卡PD3激光铅垂仪及接收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将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板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处。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架设在接收板上,依次投测出主轴线,每层投测的控制点位都须进行联测和必要的检核后方可使用。本工程从首层楼板设置内控基准点,为了保证投测质量,在投测到第10层后,再经过联测并调整后,进行内控点固定作为以上各层内控依据。2)高程传递建筑物施工到首层后,在首层平面布设高程基准点,经与场区高程控制点以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联测后,标注“▼”红色油漆标记和建筑标高。考虑随建筑荷载的增加建筑物会有所沉降,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要与场区控制点联测一次,以作检校。检测后的资料成果必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3)建筑物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铅垂仪及接收板做点位投测的过程,同样也是控制建筑物垂直度的过程。五、预埋铁件的测量安装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有许多预埋铁件需要预埋,预埋铁件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对今后的钢结构的安装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将土建图纸和钢结构图纸结合起来进行熟悉,弄清楚每一个预埋铁件的位置和标高。(二)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检测过且无误的标高点对每一个预埋铁件的标高进行测量定位。(三)预埋铁件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用经纬仪对其进行室外校核定位。(四)对于平面上的预埋铁件必须根据轴线关系对每一个铁件进行定位放线。(五)铁件一经定位必须用电焊将其焊接牢固,并报监理验收,在校核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作好交底工作,严禁振动棒接触铁件,浇筑完毕后,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校核。六、装饰施工测量(一)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激光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二)由于本工程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施工时仅需把面层的附着杂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三)柱立面的轴线由自动安平水准仪将下层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四)楼层根据上传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七、标高的抄测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误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第二节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概况将沉降观测交予专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沉降观测。二、依据(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三)《城市测量规范》行业标准(CJJ8-99);(四)《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行业标准(CH1002-95);(五)《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测绘行业标准(CH1003-95)。三、监测的目的及内容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监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籍以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为验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及设计参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本次监测的内容是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四、基准点的布置拟在现场布设4个水准基准点。基准点的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选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并且便于联测。五、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在建筑物大的拐角处、每隔15-25米布设监测点”的原则,拟在建筑物上布设27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埋设钢筋观测点。将直径为18~22mm的钢筋锯成长为230~250mm的节,将每节钢筋弯成“L”形,一端顶部加工成半球状,在离地面300~500mm的墙上凿孔,孔深120~140mm,将钢筋水平嵌入墙孔内,半球端垂直向上,钢筋露出墙面约40mm,用水泥砂浆灌实并与墙面抹平。具体构造如下图所示: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建筑物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回填土及结构安装等增加较大荷载前后应进行观测;基坑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进行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监测。七、沉降观测的精度和观测方法(一)沉降观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其主要技术指标:高程中误差±1.0mm/k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5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0.60×√n(mm),n为测站数。(二)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测,以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原则上每半年对基准点进行复测,如遇特殊情况则应立即复测。(三)为保证观测的精度,每次观测时,做到以下要求:1、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八、数据采集及处理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采用瑞士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为±0.3mm,测微器最小直读数为0.1mm)、铟钢水准尺和掌上电子记录器(WINCE编程)。电子记录器的所有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采用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公司编制的NASEW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的数据处理。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九、监测管理体系(一)监测组织机构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由4-5个人组成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组长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工程师担任。监测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组织机构如下:对监测方案及施工措施作出决策对监测方案及施工措施作出决策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监测主管监测小组审核监测方案,制定施工对策制定监测方案,分析处理数据日常监测工作(二)仪器选用及检校数据采集采用瑞士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为±0.3mm,测微器最小直读数为0.1mm)、铟钢水准尺。所采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十、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一)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二)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三)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定期校核、标定。(四)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五)监测工作由多年从事监测工作及有类似工程监测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小组其它成员也是有监测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或测工,并保证监测人员的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六)监测数据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方可上报;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甲方、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采取措施。十一、提交资料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工程技术报告,提交的资料包括:(一)沉降监测点的布置图;(二)沉降观测成果表;(三)V–t–S曲线图;(四)沉降观测分析总结报告。第三节与前期土方施工单位的交接、交叉施工方案一、与降水、土方、护壁施工单位的交接本工程基坑土方、护壁、降水工程由业主另行分包。本公司中标后将在取得业主单位同意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进行现场交接的准备,其重点是对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行复核,对资料进行移交,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进行调整准备,以使整个现场能符合工程建设的布置原则及要求,这些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全部完成。序号交接工作交接内容1与土方施工单位的交接为保证本工程位置的准确性:1、在场地移交时,与基坑支护单位在最短时间内办理完毕临时设施、临边安全防护设施、清洗设施、基坑的明排降水及改道的管道维护抽水等的移交手续。2、对地下室结构进行轴线、标高校核,如果发现已定出的轴线桩点及标高出现偏差,及时上报项目总工程师,再上报监理工程师与业主现场工程师,及时进行调整。待上述定位桩点检测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3、对周边道路与施工入口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与建行共用通道的使用与防护等等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的施工配合。2与护壁施工单位的交接由于护壁工程由业主另行组织实施完成,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时设专人观察边坡及护壁,对边坡及护壁进行实时监测,对二次土方开挖(车道处)截桩等施工的保护配合,以免造成边坡坍塌。3与降水施工单位的交接降水工程已由业主另行分包,但我公司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应继续沿用土方施工的降水方法继续降水,根据设计,本工程停止降水的时间应同时满足以下控制条件:施工时地下水位必须降至最低垫层底标高以下0.5m;主体完工,隔墙砌筑完成,后浇带封闭后方可停止降水。第四节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概况本工程地下1层,高层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小学、少年宫、商业基础形式为承台加抗水板基础。底板板面结构标高为-6m。高层筏板厚1300mm。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设计抗渗等级为S6。底板混凝土总方量约7000m3,底板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站供应。二、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特点(一)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量约7000m3,按施工部署的安排,本工程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1\*ROMANI、=2\*ROMANII两个区段施工,各区内混凝土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二)由于底板超深,一次浇捣量大,其中=1\*ROMANI区底板厚达1300mm,且Ⅰ区混凝土量最大,约6000m3,属于超大体积的混凝土浇捣。(三)超厚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侧壁的侧压力较大,底板侧模的配制及支撑体系的选择是关键。三、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要点本工程自室外地面以下的地下室部分体量很大,结构体形超长超宽,筏板基础厚。为了控制早龄期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阻止硬化混凝土的温度和收缩裂缝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需在筏板、地下室侧壁及汽车道的混凝土中添加HEA膨胀剂。(一)混凝土养护要求大体积和大面积板面砼表面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砼硬化后,宜采用蓄水养护或湿麻袋覆盖,保持砼表面潮湿,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做好水化热控制,做好养护工作。(三)筏板为超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注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并应采取测温措施,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用信息化施工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清楚掌握内外温差,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防止由于温度应力而导致底板的裂缝。(四)保证底板混凝土的供料和浇捣的连续性。四、筏板钢筋施工(一)筏板钢筋连接本工程塔楼核心筒底板为1300mm厚。筏板通长钢筋接头应采用机械连接,每一截面的接头数不得大于钢筋总数的25%,且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La。(二)筏板钢筋安装绑扎底板钢筋绑扎时按设计严格控制好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竖向结构插筋绑扎时先在垫层上弹好其位置线,然后再进行绑扎,并在底板上层钢筋网上将竖向结构插筋点焊固定,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插筋移位。(三)筏板钢筋的定位1300mm厚筏板各层钢筋网之间采用25钢筋作支撑马凳,间距1m;其余筏板各层钢筋网之间采用18钢筋作支撑马凳,间距1m。其(四)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浇捣现场管理体系砼浇筑总指挥砼浇筑总指挥砼供应负责人砼浇筑负责人通报、反馈施工人员与交通联系与供砼联系砼车计数质量监督生活安排机械值班车辆指挥道路保洁砼试块制作混凝土浇捣现场管理体系网络图五、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商的选择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提交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有关资料供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所提供的资料应包括:(一)供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试验;(二)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和最大产量;(三)质量控制程序及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四)立方块试验的统计分析资料,验证产品的稳定性。六、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及试配(一)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砼配合比要多方面比较,尽可能达到水泥用量少,温升低的目的。适当掺加减水剂,缓凝剂使温升速度减缓,温差减少。(二)混凝土中应掺入适量磨细粉煤灰以减低水化热。粉煤灰的掺入量应占水泥用量的15%-35%,所使用的混凝土型号和厂牌连同产品试验书须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得到认同。(三)混凝土配制前进行试配以验证各项材料配合比是否合适。除了混凝土工程技术规格要求的立方体试块以外,还应另外取样用于初凝时间测试和混凝土和易性试验。七、筏板及超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一)分区段施工按施工部署的安排,本工程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为Ⅰ、Ⅱ两个区施工,各区内混凝土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二)分层浇筑每一浇筑带内混凝土采取斜面分层、薄层浇注、连续推进的浇筑方法,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间,浇筑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500mm向前推进,直至浇筑结果,操作时注意控制流淌坡度,以保证每层混凝土之间间隔浇筑时间控制在3h内。分层浇筑示意图(三)混凝土的振捣在每一浇筑带前布置4~5台插入式振捣器,其中3台振捣器布置在泵管出料口处,负责上部混凝土的振捣,其余布置在中部及坡角处,为防止集中堆料,先振捣出料的混凝土,使形成自然坡度,然后行列式由下而上再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动点间距和插入深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见下图所示)。混凝土振捣示意图(1--前道混凝土振捣2--后道混凝土振捣)(四)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坡角坑度,由此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沿基础长方向上做成1/1000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流向基坑的侧面,此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另一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形成集水坑,随着浇筑混凝土的推进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成水潭,此时可用潜水泵将积水排至坑外明沟(见下图所示)。

顶端混凝土浇筑方向及泌水排除示意图(1—顶端混凝土浇筑方向;2—软轴抽水机抽除泌水)八、筏板及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案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底板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混凝土的温度梯度,促使混凝土的强度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根据计算,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一层麻袋。结合测温情况决定养护时间及麻袋的增减层数,主体在养护期间如遇降雨天气,做好防水措施,并及时更换麻袋,在墙、柱插筋处也需覆盖密实,控制浇捣后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度以内。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其间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九、超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措施(一)温控指标《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6-99)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25℃,温度场中的断面各测点温度陡降控制在10℃以内。(二)测温线的设置采用标准测温线与测温仪进行测试。1、布点策略在平面上的温度测点布置按以下几个原则来考虑:(1)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布点;(2)以基坑对角线布点;(3)合理均匀布点。因此,1300mm部分平面布置5个断面,在混凝土表面和底部1/4处三根测温线,1.2米部分厚度方向上按厚度中部和混凝土表面两根测温线,感温头不得与钢筋接触。(三)温控措施1、通过保温,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其允许最大温差为25℃。2、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注顺序,采用薄层连续浇注,以减少内外温差。3、由于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所以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以避免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过高。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制作砼。集料内加入冰块,降低砼的入模温度。配合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施工时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利用结构物本身的水化热养护,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使混凝土处于良好的湿热条件下,强度得以正常发展。4、混凝土拆模后要继续保温养护。根据测温经验,混凝土入模后,先缓慢升温,每小时0.5-1℃左右,大约10小时后升温速度加快,每小时升温2-6℃左右,在经过6-8小时后,升温逐渐缓慢,历时50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温度。因此,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尽可能快速、连续完成,以防出现施工冷缝和较大温差。5、由于该工程底板属绵阳地区较厚的底板,中心温度预计可达85℃,施工单位在砼浇筑保证二十天时间内不作业,此期间不得拆除薄膜、麻袋或草垫。按以往工程测温经验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1-12日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明显,联系本工程实际,其测温记录要求如下:6、混凝土浇筑后,按如下方法测温:第1天至第5天每2h测温一次第6天至第10天每4h测温一次第11天至第20天每8h测温一次7、依据实际施工时间,根据计算,结合当前气候影响,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先盖一层塑料薄膜,1300mm厚底板上再盖一层麻袋。结合测温情况决定养护时间及麻袋的增减层数.施工前须先按要求准备好保温材料。此外应准备部分麻袋,以解决未来半月内出现的气温突变。(四)监测程序1、检查测温线及测温仪;2、埋设测温线;3、在浇注的过程中检查测温线的位置及情况,开始采集数据,进行监控;4、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5、提供监测报告在监测期间,每天提供各温度控制点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大气温度,并指导现场保温、养护和拆模工作。6、施工测温在终凝覆盖后2-4小时后即开始测温。第四节C50高等级混凝土配置方案本工程高层主体1~5层墙柱为C50C50混凝土属高等级混凝土,高等级混凝土配制是保证高等级混凝土质量的重点。其混凝土配制应严格按《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执行。一、高等级混凝土质量管理本公司将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施工上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本工程混凝土达到“质量均匀、体积稳定、耐久、满足设计强度”的目标。原材料选择和检测原材料选择和检测工艺确定(加料顺序、搅拌时间)试配控制配合比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