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寻根: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专题阐释】在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非套路”随文设题的当下,探究类第9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概念”。诸如“寻根”“”文学的原乡“”黑色幽默“”现代主义“等等,在设题时以”陌生化“的姿态进入师生的视域,让我们看到”课程下行“对高考备考的倒逼,高考对人才的选拔功能之外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典题试做——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山歌天上来(节选)韩少功当年的老寅背有点儿弯,在椅子里坐久了,背上挤出几轮布的皱折,使上衣变得前长后短,一起身,后片像幕布一样向上拉吊。当年的老寅在汽车站等了片刻,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看天色已晚,扛着他的竹椅四处找人问路,最后找到了县文化馆。①现在,他已经面对我们,让我们略略感到挑选词语的困难。比如他的脑袋小,不好说一个,更像是一粒;眉毛粗,不好说两条,更像是两把;耳朵倒很大,说两扇或者两页,可能更合适。文化馆的柳老师肯定是不大习惯这个一粒,挥挥手,说出去出去,这里没有人买椅子。听对方申明自己是来报到的学员,柳老师才有些吃惊:你说你就是毛三寅?“唔呵……”“你就是边山峒的那个毛三寅?”“唔呵……”“慢点,你们那里没有另外一个毛三寅吧?”②“村里的伙计把我家老大叫宽老倌,把我家老二叫宜老倌,把我就叫成寅老倌。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没有办法呵。”小脑袋一脸的无辜。柳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之一,小县城里的大牌艺术家,经常在剧院舞台一侧指挥乐队。柳老师理论水平也高,经常哗哗哗地甩着扇子,把任何曲子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比如分析出一个主题两个形象三个发展四个特点五个什么什么,用有些学员的话来说,③随便捡根草都打得出一锅理论汤。学习班的内容不光是培训,更重要的是创作:四天之内,每个学员都要交出一首歌曲,优胜之作将参加地区和省里的大赛。柳老师有些着急,但着急的时候居然偏偏少了一个人,走到老寅的房间里,只见床上一个大花被子隆起来,罩住了一个人形。柳老师气得差点要晕过去,想把这只假鸡婆从鸡窝里揪出来,让他该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气冲冲找到馆长,强烈要求领导出面严肃纪律,把那个来混饭吃的小脑袋赶快轰走。馆长想了想,说边山峒的人你最好莫惹。柳胖子不明白这话的意思。馆长见柳老师还不明白民情,就说起当年边山峒剿匪,说那时各乡的土匪都降了,只有边山峒不降。他们情愿受火刑,皮子都烧炸了,也没有半句求饶。有的受剐刑,剐上一整天,死也不吭一声。馆长这话把柳老师吓得脸色灰白匆匆告辞,再也不敢提小脑袋。柳老师没有料到的是,四天过去以后,老寅倒是真在床上孵出了鸡,一只金鸡。八个学员的作品之中,他的《犁田山歌》首屈一指。凭正统科班的见识,柳老师得承认,如果遮去作者姓名,他完全有可能会把它误当大师的杰作搬到课堂上去。田里犁田是何人?犁田硬要犁得深。莫云古曰犁无三寸土,如今犁田啰——四寸浅了,五寸浅了,六寸浅了,犁下七寸是黄金,深耕才有好收成……不过就是这么几句普通甚至浅白和零乱的词,如何可以谱得这样动人心魄?这真是奇了,怪了,邪了!肯定是抄袭。柳老师恨恨地想着。不过,曲调中明明伏有本地山歌的素材,看上去不大可能来自外地的大师。他定定神,决定去找老寅查问个清楚。柳老师付出了好茶、好烟,还有一顿饭,却听得云里雾里。他太不了解老寅。那一天老寅没有喝酒。照理说,人喝酒才醉,他这个人恰恰是不喝酒便昏,便乱,便野,便语无伦次信口开河。被烈日晒得晕头晕脑,就是老寅无酒时的思想。把舌头割去一截,就是老寅无酒时的语言。老寅嗜酒是从壮族山寨里开始的。当时他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到学院本科,是特招的农民学员,去广西参加社教和体验生活。他那时崇拜广西的米酒,崇拜广西的刘三姐,梦想着写出一部《刘三姐》那样的歌剧。太多梦想灌醉了他,使他在社教结束的时候,擅自离队而去,沿着壮乡歌声的余音去了云南,又糊糊涂涂去了什么缅甸以及印度,直到两年后戴着手拷满身虱子被押解回国。
回到家乡以后,他的酒瘾越来越大,宁可无饭,不可无酒,碰到衣袋里布贴布,也三天两头要去酒坊,深深地嗅几下,好歹让鼻子止瘾。在喝醉的时候,他不但写得好音乐,还能清醒判断很多复杂的问题。若碰上音乐爱好者,他还说得清歌剧《刘三姐》的一切细节,对中外音乐大师的作品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不要看他的发声有点尖削,甚至有点娘娘腔,但这个时候的他随口唱出一个音,就是准确无误的中央C,或者是铁板钉钉的降B,根本用不着什么定音叉和定音笛,让行内人不得不服。他随手抄起一件乐器,无论胡琴、琵琶、笛子、芦笙还是唢呐,不说玩得天花乱坠,至少也耍得中规中矩。还有手里的石头,脚下的水,嘴里的一片树叶,桌上的筷子和碗钵,都常常被他折腾出声音,准确地说,是折腾出音乐。多少年后,有一个记者想写篇民乐奇才的文章,到边山峒去访他,一进山就有各种离奇的景象竞相入目,让人晕眩和踉跄。一只老鼠居然把老猫追得四处乱窜,不知是来自噩梦还是来自现实。有时南瓜地里有一个瓜出奇地巨大,整整有桌面大,但其他南瓜该小的小,该死的死,它们各行其是从不引起人们的在意有时还有一大片燕子不知从何而来,栖在几面粗糙的墙上,使白墙突然变成全黑,如此吓人的景观却被人们视而不见,从不瞥上一眼。记者一路上心惊肉跳,发现山里的很多事物不是憨头憨脑随心所欲,就是胆大包天胡作非为,都是醉翻了一般,只能使人们的脑子跟着生乱。他说,他已经知道老寅是怎么回事了,知道老寅的曲子是怎么回事了。记者后来没有访到老寅,据说是遭遇到了瘴气,两腿立即肿大和奇痒;又据说是糊糊涂涂迷失了方向,只好搭乘一辆运木头的汽车出山。④这些说法,也没有得到过证实。(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先描写了毛三寅的后背,再转向正面,寥寥几笔将人物出场刻画得活灵活现。B.“奇了,怪了,邪了”简短有力,体现出柳老师对于《犁田山歌》既欣赏又不敢相信的心理。C.“灌醉”生动形象写出毛三寅沉醉于音乐梦想的忘我状态,使他被押解回国的情节变得合理。D.文中多次提到“边山峒”,表现了边山峒人民的坚韧与倔强,突出了毛三寅与他们不同。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现在”“面对我们”打破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间的时空壁垒,呈现出多重叙事层次。B.句子②中“老倌”称呼的表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体现了韩少功在方言运用上的探索。C.句子③中“随便”与“都”突出了柳老师的理论水平之高,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类知识分子的肯定。D.句子④与上段记者的奇遇相照应,为老寅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8.选文倒数第三段颇有《百年孤独》的风格特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寻根”的代表人物,鲁迅、沈从文、韩少功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学者评价认为:鲁迅寻的是“国民劣根”,沈从文寻的是“生命之根”,而韩少功寻的是“传统文化之根”。请结合选文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6.【参考答案】D(3分)【试题解析】作为“边山峒”的一员,毛三寅身上同样具有坚韧和倔强的性格特征,故“突出了毛三寅与他们不同”说法错误。7.【参考答案】C(3分)【试题解析】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柳老师这样脱离实践空谈理论的知识分子的讽刺。8.【参考答案】①“老鼠”“老猫”“南瓜”“燕子”本是乡村常见的景象,但“老鼠追猫”“桌面大的南瓜”等奇幻场景给文章增添了鲜明的魔幻色彩,体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②这一场景与老寅醉后的创作状态相符,以魔幻表现现实,暗示老寅的曲子既是醉后生发,又深受边山峒的影响。③这种诡异的景象突出了边山峒原始的生命状态,具有浓郁的地方与民族特色。(4分。第①点2分,答出第②点或第③点任意一点得2分。若答出“想象”“夸张”或“预叙”,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鲁迅寻的“国民劣根”指的是旧中国人民愚昧而不自知的状态,如《阿Q正传》中阿Q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
《祝福》中困住祥林嫂和鲁镇众人的贞洁观与鬼神观。②沈从文寻的“生命之根”指的是一种健康、自然、优美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方式,如《边城》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③韩少功寻的“传统文化之根”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展现,如《山歌天上来》中富有特色的方言与民歌要素,以及老寅这个学过现代理论却回归传统民乐创作的音乐家形象。(6分,每点2分,其中解析1分,举例1分。)【备考启示】第8题的设置是加强了“考教衔接”——关联选择性必修上册《百年孤独》的风格特质,而第9题中引入了“寻根文学”这个大概念,考查二十世纪文学“寻根”的代表人物,鲁迅、沈从文、韩少功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学者评价认为:鲁迅寻的是“国民劣根”,沈从文寻的是“生命之根”,而韩少功寻的是“传统文化之根”。信息量很大: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深度思维,真正考查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韩少功是国内知名“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始终保持先锋个性,回应时代的精神逼问。他一方面坚实地立足中国传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其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
《山歌天上来》一书是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乡土题材代表作品,如《山歌天上来》《赶马的老三》《末日》《风吹唢呐声》《北门口预言》《怒目金刚》等,这些作品中短篇小说立意新颖,结构多变,语言到位,在文学手法上具实验性,思想探寻上具先锋性,整体艺术水平非常高,颇具艺术价值,并且屡获文学大奖并改编成电影的精彩小说尽皆收录,本文特选取他的中短篇代表作《山歌天上来》进行浅析,可以一览韩少功中短篇小说创作全貌。《山歌天上来》小说情节很丰满,主题是关于“时代”、“变化”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毛三寅是一个天才民俗音乐家,但是他个性古怪,总跟不上时代,故事以他的默默无闻的死去作为结束。故事中另外两个任务正好和他形成对比:柳老师是个“与时俱进”的人,在故事的开头他就妒忌毛三寅的天才,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柳老师终于放弃艺术,成为了一个暴发户;歌手芹姐徘徊于两者之间,她最后面对毛三寅的死良知复活,感到无比悔恨。
这篇小说讲述了农民音乐家老寅的人生的曲折变化,并由此折射出了时代巨变中一些事物本质的变味和迷失。音乐的本质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表达,从人民生活中创作出的好音乐才是最能打动人心、历久弥新的,老寅的音乐创作就是如此,并不拘泥于乐理和形式的桎梏。而时代的滑坡并未让老寅和他的音乐幸免于难,音乐最终成为了流于表面和与情感承载而脱节。文化、艺术,最终湮没在了物质至上的年代。音乐知识附庸风雅的艺术,而没能追随形势变化,迎合时代怪物的口味的艺术家只能留下一个仓惶而凄凉的身影。即便如此,老寅呕心沥血的创作还是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这个在人们看来充满着俗气、农民气和地方为的老寅,其实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山歌天上来》中,看在前头,老寅对音乐的灵敏触感让人羡慕,这种价值后来却被“打碎了”给我们看,带给我们的心痛也就更不只一点。对于道貌岸然偷名钓誉者的愤恨原本也更可以十足,但韩少功用轻轻的笔调揭过了。一切的真实与原本的天才也这样被轻轻揭过,是不是有更多东西也是这样无人看重自顾走向呢?小说中的群众形象,没有不活色生味的。在这种看似轻描淡写般的时代和人事变迁中,如果引申来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几个人生的时代,我们人人都随着时代在变化。但是回首往事,我们应该叹息或是悔恨或是庆幸或是任何别的什么,那没有定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曾评价韩少功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一个有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作家。是的,他也是一个不喜欢你被人扣上帽子的作家。当有人说他是一个知青作家的时候,他写出了《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小说,当有人将他的创作定义为“寻根文学”的时候,他却从来不用“寻根”这个词。他的不变则是喜欢绿色,喜欢独处,喜欢追求这方精神乐土。
《山歌天上来》是韩少功的短篇小说合集,包含了《山歌天上来》《风吹唢呐声》《土地》《西江月》《月下浆声》等13篇小说,而《山歌天上来》最初发表于2004年《人民文学》,文章的情节很丰满,主题围绕“时代”、“变化”的故事。主人公毛三寅是一个天才民俗音乐家,他的音乐并不拘泥于乐理和形式,五岁就能拉胡琴,也能吹唢呐,他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但他性格怪异,身上也有很多不良习惯,嗜酒等,而没能追随形势变化,这个纯粹的艺术家只能留下一个凄惨的晚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故事中另外两个人物正好和他形成对比:曾经懂他的同事柳老师却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本就妒忌毛三寅的天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时代的变迁之后,文化、音乐湮没在物质横流中,柳老师选择放弃艺术,顺应社会做起来买卖;歌手芹姑娘则是徘徊于两者之间,她最后面对毛三寅的死,最后芹姑娘的一声长啸,也揭示了对当下潮流的讽刺。《山歌天上来》中的时代变迁,折射出时代巨变中一些事物本质的变味和迷失,在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当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我们应该叹息或是悔恨或是庆幸或是其他呢?我们的世界里有毛三寅,又有多少柳老师和芹姑娘呢?值得深思。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真正的智者从不迷乱。作家韩少功说,人性包含情感和欲望,情感与过去相连,欲望与未来相连,情感守旧,欲望求新。莫言曾言:“楚人度量大,湖南好汉多。古有屈大夫,今有韩大爹。敢做弄潮儿,不唱流行歌。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相信是对《山歌天上来》最好的诠释。
归去来韩少功很多人说过,他们有时第一次到了某个地方,却觉得那地方很眼熟,奇怪之余不知道是何原因。现在,我也得到这种体会。互相紧紧地挤靠在一起的民居房屋,厚实的石墙,开得又高又小的窗户……这一切居然越看越眼熟。见鬼,我到底来过这里没有呢?让我来测试一下吧∶在油榨房边往左一折,也许可以看见一棵老树,银杏或者是樟树,已经被雷电劈死。片刻之后,预测竟然被证实!凉气突然从我的脚跟上升,直冲我的后脑。我一定没有来过这里,绝不可能。我脑子还管用。那么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在电影里看过?听朋友们说过?或是曾在梦中相遇……我慌慌地回忆着。更奇怪的是,山民们似乎都认识我。刚才我扎起裤脚探着石头过溪水时,一个汉子见我脚下溜溜滑滑,就从路边瓜地里拔出一根树枝,远远地丢给我,莫名其妙地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来了?怕有上十年了吧?''到屋里去坐吧,三贵在门前犁秧田。'他的屋在哪里?三贵又是谁?我糊涂了。我走上一个坡,几个女人在地坪中翻打豆荚。一位大嫂看到了我∶'这不是马……''马眼镜。'另一个提醒她。觉得这个名字好笑,她们都笑了。我很快察觉到,她们都把我错当成'马眼镜'。也许那家伙同我长得很像,也躲在眼镜片后面看人。他是什么人?我需要去设想和伪装他吗?从女人们的笑脸来看,我今天的吃和住是不成问题了,谢天谢地。当一个什么姓马的也不坏。回答关于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让女人们惊讶或惋惜一阵,不费多少气力。大嫂把我引进家里,端上油茶。'马知青①呵,我家公公他老是挂牵你,说你仁义,有天良。你给他的那件袄子,他穿了好几个冬天。他故了,我就把它改了条棉裤,满崽又穿……'屋里又进来一个乡亲。'马同志呵,哎哟哟,呵呀呀……何时来的?'我想说我根本不姓马,姓黄,叫黄治先,也不是来寻访故地的,只是进山来随便问问山货,做点生意。'还识得吾吧?吾叫艾八,一起种过田的,还同你去赶过肉的,记不记得?那次吾要安山神,你说是迷信,不让我敬香和念诀。结果还不是?野猪毛都没打到一根……'艾八搬出一个葫芦,向我大碗大碗敬酒,'你当夜校民师那阵发的书,吾还存着哩……对了,那个阳矮子究竟是不是你杀的?'阳矮子?我头盖骨乍地一紧,口腔也僵硬,连连摇头。我压根儿不姓马,也没见过什么阳矮子?'这就怪了,'见我否认,他似乎有点怀疑,又不无遗憾,'都说是你杀的。那家伙是条两头蛇,该杀!'我现在相信,我确实没有来过这里。
晚饭做得很隆重。牛肉和猪肉都大模大样,神气十足。席间我继续充当马眼镜,应邀唱了几首歌,谈了些城里的故事,生意之事当然也在偷偷进行。我谈到了香米,他们根本不肯出价钱,简直是要白送。至于药材,今年药材好是好,但国家药材站统一收购,我果然没法插手。突然,一位老人进屋来,说他以前托我买过染布的颜料,欠了我两块多钱,现在是特意来还钱的,还请我明天去他家吃饭。饭后,山民们说什么也要我洗个澡。我怀疑这是不是当地的风俗,得装得很懂,很配合。在盛满热水的木桶里洗着洗着,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这具身体很陌生,与我没有关系。他是谁?或者说我是谁?我蠢头蠢脑地也许想得太多了。……巨大的月亮冒出来,寨子里的狗好像很吃惊,信信地叫唤。我踏着树影筛下的月光,踏着水藻浮萍似的圈圈点点,向村口的溪边走去。此情此景,使我猜测溪边应该坐着一个人。溪边老树下果然有人影。'是小马哥?''是我!'我居然应答得并不慌张,'你……是谁?''四妹子。'她突然沉默了,望着溪那边的水榨房,声音有些异样,'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呢?为什么不忘记这个地方呢?吾姐好恨你……我紧张地回望村里的灯光,有点想逃之天夭。'对不起,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也一直说不清楚…….''你傻呵?你疯呵?那天你为哪样要往她背篓里放苞谷呢?女儿家的背篓,能随便放东西么?她给了你一根头发,你也不晓得?你教她扎针……你还教她读书?你们城里人,是没情义的!''你不要这样说。我……我不懂,不懂这里的规矩;我只是……想要她帮忙,让她背些苞谷。''就是,就是!'她跺着脚,哭得更伤心了,'你要是早说一句话,事情也不会这样。吾姐已变成了一只鸟,天天在这里叫你。你听见没有?'月光下,我看见她的背脊在起伏,落下来的头发在抖动。树上确实有只鸟在叫唤∶'行不得也哥哥②,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孤零零地射入高空,又忽悠悠飘入群山,坠入树林。我走了,我几乎像是潜逃,没给村里任何人告别。整个村寨莫名其妙地使我窒息,使我惊乱,使我似梦似醒,我必须逃走,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山头上,我回头看了看,又见村口那棵死于雷电的老树,伸展的枯枝,像痉挛的手指,要在空中抓住什么。毫无疑问,手的主人在多年前倒下,变成了山脉,但它还在挣扎,永远地举起一只手。进了县城的旅社,我做了个梦,梦见我还在皱巴巴的山路上走着。不知为什么,这条路总是在延伸,似乎总也走不到头。我看看手腕上的日历表,已经走了一小时,一天,两天,三天……可脚下还是黄土路,长得令人绝望。我惊醒过来,最后向朋友挂了个长途电话。我本想问问他在牌桌上的战绩,一出口却成了帮四妹子打听卫生学校招生的事。朋友在电话里称我'黄治先',我愕然,脑子里空空荡荡。是的,我眼下在县城一家小旅社里。过道里有一盏蚊虫扑绕的昏灯,有一排临时加床和疲倦的旅客们。就在我话筒之下,还有个呼呼打鼾的胖大脑袋。可是——这世界上还有个叫黄治先的人?而这个黄治先就是我?我累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妈妈!(原载于1985年6月的《上海文学》,有删改)【注】①知青∶知识青年的简称。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批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到农村或农垦兵团去劳动和生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股从脚跟上升而后直冲后脑的凉气,源自'我'初到某地感到毫无新意的庸常和乏味。B.虽然'我'自报姓名,但是山民们却只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始终把'我'当成马眼镜。C.原本只是来问山货、做生意的'我',在名、利、色等诱惑之下,欺骗山民后仓皇逃离。D.四妹子指责'我',是因为她也以为'我'是马眼镜,且认为姐姐的悲剧与'我'有关。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开篇,写'我'来到似曾相识的山村后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既营造了神秘氛围,又吊足了读者胃口。B.小说主要通过不同山民的语言描写,复原了马眼镜在山村里种田打猎、铲除恶人、举办夜校、教民扎针等生活片段,刻画出马眼镜善良、热情、有正义感的知青形象。C.小说采用较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围绕中心事件,依照时间顺序,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并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D.小说构思巧妙,设置了今昔交织的两个时空∶长得像马眼镜的'我'如今来到山村,感受细腻而真实;长得像'我'的马眼镜曾经来到山村,往事立体而丰富。
8.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方面的艺术特色。(4分)9.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6.D[A项,凉气源自初到某处竟越看越眼熟的惊讶和恐惧。B项,“我”曾打算但并未自报姓名,加之跟“马眼镜”长得实在太像了,故被误认。C项,进到山村后,“我”为了实际的利益,默认自己是马眼镜,有意无意地利用了村民对马眼镜的感情,但并没有什么名和色的诱惑。]7.C[小说的写法较为新颖,带有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的痕迹。]8.①在叙述的视角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通篇贯穿“我”的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②在叙述腔调上,以“讲述”为主,夹杂着叙述者的情感和判断。③在叙述的速度上,有简约的概括叙述,也有丰盈的详细描写,叙述张弛有度,快慢相间,使得小说引人入胜。(每写出一点给2分,共4分。若从叙述的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我”的累,主要源自精神方面的困扰和压力;(1分)②“永远也走不出”则表明这种“累”对“我”影响之深刻和长久;(1分)③“巨大的我”在这里是指山民群体记忆中的“我”,(1分)与真实的“我”形成巨大反差,使“我”感到惊乱和窒息;(1分)④“妈妈”这声呼喊,既是“我”向生命母体的本能倾诉,更是对“文化母体”的自然回归,与小说标题遥相呼应。(2分)受戒(节选)阅读原文及试题汪曾祺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格当嘚——”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抷(音wǎi)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哗哗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小英子喊起来:“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钻井平台课程设计纸
- 长春版日月潭课程设计
- 2025年度电梯安装工程验收与保修合同3篇
- 油脂浸出工艺课程设计
- 2024版艺人经纪代理合同
- 2024版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
- 花卉植物水彩课程设计
- 轴套夹具课程设计6
- 网络购物数据库课程设计
- 2024钢板租赁正规合同模板
- 第二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
- 英语听力考场建设方案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第一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 ICU常用镇静药物介绍及药学监护
- 粉末丁腈橡胶使用方法
- 大气课程设计-—袋式除尘器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 阿特拉斯拧紧机技术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稽查管理暂行办法
- 钢管、管件表面积计算公式(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