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2月教考衔接语文好题组合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2月教考衔接语文好题组合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2月教考衔接语文好题组合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2月教考衔接语文好题组合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12月教考衔接语文好题组合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本学界借助《狂人日记》的“鲁迅原点”重构,为鲁迅研究打开了非常广阔的天地,本土鲁迅研究亦受益良多。然而,《狂人日记》不仅是“鲁迅”诞生的起点,还是中国现代小说和新文学的发端,那么回到《狂人日记》的本土原生场域,以时间为轴,打通文本内外,才是我们理解鲁迅“起点”“原点”的关键,也是把握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文学“起点”的钥匙。《狂人日记》是从“很好的月光”写起,也可以说,鲁迅的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也都是从这个月亮开始。鲁迅特别钟爱月亮,最早发现这一命题的就是日本著名诗人、翻译家佐藤春夫。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发觉“月光的描写与少年的生活”是鲁迅小说里的重要表现。1947年增田涉写成《鲁迅的印象》。尽管佐藤春夫和增田涉都只是泛泛谈及鲁迅笔下的月亮意象,但两人的鲁迅译文流播很广,甚至后来的很多鲁迅研究者都受此启发。田村俊裕就援引佐藤春夫和增田涉的发现,聚焦《狂人日记》中的月亮,强调鲁迅经由日本而发现的“西方的月亮”。田村俊裕认为:“此处的月亮象征着‘不吃人的人’,即狂人所说的‘真的人’的眼睛。狂人正是由于仰望了月亮——真的人的眼睛,被洗却了心中的污浊,而顿然醒悟——发狂。”而且,他还进一步推测,“《狂人日记》中关于月亮形象的描写,很可能受了西方人月亮神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中,圆月拥有使人发狂的魔力。伊藤虎丸则沿着田村俊裕的思路继续展开,也认可月亮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月光虽然作为开端,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存在,依然是“发疯——觉醒”阐述框架和逻辑的体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也有类似的思路,陈思和对此有详细阐述:“启蒙是从‘光’开始的。在这里,鲁运用的是月光,月光照亮了狂人,使狂人由此而觉悟,现实意义上他发疯了,精神意义上他是被启蒙了,他觉醒了,他也成了启蒙者。”但问题在于,该如何解释“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这种彻底的今是而昨非的感觉?更为关键的是,回到文本自身,很难解释日记中月亮的时有时无。月亮是绍兴辛亥年光复革命时的月亮,它构成《狂人日记》如何书写的开端起点,是我们理解作品世界的基本前提。借由绍兴光复时的月亮,我们找到了时间之匙,从而打开进入作品内部世界的通路。小说中的“三十多年”显然不是随便选取,而是作家借狂人表达他人生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1881年出生的鲁迅而言,三十多年对应的就是1911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即阴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首义民国肇生的革命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后来被称为“辛亥革命”。鲁迅在《阿Q正传》第七章“革命”部分,对时间细节的把握相当精确,“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日记的开始,月光除了隐藏着时间符码,还明示了情绪表达。“精神分外爽快”是鲁迅光复革命时极其真实、也极为正常的情绪状态。要论疯或狂,应该如是理解,多年的憧憬——似乎难以企及的梦——突然实现时的欣喜若狂,就像杜甫诗中“忽传收蓟北”而“喜欲狂”“纵酒放歌”,这也是“狂人”之“狂”的第一层含义。不过,主人公精神分外爽快的同时,伴随着紧张、不安与担心,“然而须十分小心”,“我怕得有理”。大多数人内心惧怕这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害怕新制度和国体的“来了”,对他们而言,消除恐惧和摆脱慌乱的方式有两种,一边是响应和顺从革命,“咸与维新”,成为合群的大多数,一边是迫害和消除那些真正的革命者,视其为异类和“疯子”。这两种方式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害怕“新”“来了”的“多数主义”对少数真诚革命者加以迫害。受多数迫害的“被迫害狂”,是“狂”的又一层含义。狂人正是因革命后的“依旧”“从来如此”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疑惧和绝望。所以,第八则日记中“天气很好,月色也很亮了”,象征着民国的似有实无,中国又回到奴役与被奴役、吃人与被吃的老路。最近,一些研究者基于文史互证的方式来考察《狂人日记》的人物原型,已经隐约触及了鲁迅的故乡地方革命经验。1916年底,鲁迅第二次返乡,这一年民国遭遇严重危机,袁世凯称帝废除民国纪元,这对鲁迅刺激很大,他后来屡屡提及此并对纪年问题特别关注。《狂人日记》独特之处就在于小序之后添加的“七年四月二日识”。颇有意味的是,后来《呐喊》结集时,鲁迅又在《狂人日记》篇末“补记”了“一九一八年四月”。“七年四月二日”故意隐去“民国”纪年,这不啻一个鲜明的政治表态。日记最后一段的叙事人既不是小序中的“余”,也不再是之前日记中的“狂人”,而是融合了“余”和“狂人”的新的叙事主体——鲁迅。沉潜的“现在之我”和激昂的“过去之我”的融合,也就是更具韧性的新的革命主体。在鲁迅的个人体验和记忆中,他明确把绍兴光复等同于“民元”,而“民元”本身就蕴含中国现代历史的起点这一含义,同时又有“原(元)点”之意。鲁迅最不能忘却的当属民元革命,他的理想的忠诚也在于民元革命,以及由革命而生的新的中国。所以,有必要在此再次重申,民元革命-——基于绍兴地方实践和经验(反思)的国家层面的革命,既是鲁迅的“起点”,又因后来的不断回望和反复言说,成为他的“原点”,“国家与革命,才是理解鲁迅的支点所在”。(摘编自张武军的《“狂人”的“呐喊”与“革命鲁迅”的“新生”》)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本学者以月亮意象为切入口研究分析《狂人日记》,其深刻论述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深远影响。B.作者以对辛亥革命时间和小说中“三十多年”的考证分析,来确证月亮是理解绍兴光复的关键意象。C.作者认为狂人的“狂”既体现了鲁迅对革命到来的欣喜之情,也隐喻当时多数人对革命者迫害之深。D.“民元”一词既体现了鲁迅对绍兴光复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也蕴藏了他对于革命理想的追求。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鲁迅对时间细节的精当把握,是研究者对其作品建立文本内外联系的前提。B.第四段以杜甫的诗句为例论证《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及其表现隐含鲁迅的情绪。C.以鲁迅作品写作时间标识的变化来揭示鲁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文史互证的范例。D.作者认为对《狂人日记》重要意象的理解,是理解“革命鲁迅”“新生”的“起点”。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分析的鲁迅作品月亮内涵的一项是(

)(3分)A.鲁迅《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B.鲁迅《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C.鲁迅《白光》:“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D.鲁迅《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4.如何理解“国内研究者也有类似的思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请简要分析其评论思路。【答案】1.B

2.D

3.C

4.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观点月光是“发疯——觉醒”阐述框架和逻辑的体现,开启下文启蒙是从“光”开始的。②内容上,表明对伊藤虎丸认为月亮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的观点的认可。

5.①首先提出观点以时间为轴,是我们理解鲁迅“起点”“原点”的关键;②然后以《狂人日记》为例,论述鲁迅的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也都是从这个月亮开始;③接着论述了日记的开始,月光除了隐藏着时间符码,还明示了情绪表达;④最后得出结论国家与革命,才是理解鲁迅的支点所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来确证月亮是理解绍兴光复的关键意象”错误。由原文“月亮是绍兴辛亥年光复革命时的月亮,它构成《狂人日记》如何书写的开端起点,是我们理解作品世界的基本前提。借由绍兴光复时的月亮,我们找到了时间之匙,从而打开进入作品内部世界的通路”可知,确证的是月亮是我们理解和进入作品世界的关键意象,而不是“理解绍兴光复的关键意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作者认为对《狂人日记》重要意象的理解,是理解‘革命鲁迅’‘新生’的‘起点’”错误。由原文“有必要在此再次重申,民元革命-——基于绍兴地方实践和经验(反思)的国家层面的革命,既是鲁迅的‘起点’,又因后来的不断回望和反复言说,成为他的‘原点’,‘国家与革命’,才是理解鲁迅的支点所在’”可知,原文说的是“国家与革命”是理解“革命鲁迅”“新生”的“起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鲁迅作品中月亮的内涵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A.此处的月亮表达了一种乡愁和思乡之情,以及对亲情友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B.此处的月亮只是美丽景色的一部分。C.此处的月烘托出陈士成的不平静,反衬出他对银子的疯狂追求,月亮与发狂联系在一起,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分析的鲁迅作品月亮内涵。D.此处的月亮表现的是作者去看社戏的愉悦的心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承上启下,根据上文“在西方文化中,圆月拥有使人发狂的魔力。伊藤虎丸则沿着田村俊裕的思路继续展开,也认可月亮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月光虽然作为开端,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存在,依然是‘发疯——觉醒’阐述框架和逻辑的体现”可知,承接上文的观点月光是“发疯——觉醒”阐述框架和逻辑的体现;根据下文“启蒙是从‘光’开始的。在这里,鲁运用的是月光,月光照亮了狂人,使狂人由此而觉悟,现实意义上他发疯了,精神意义上他是被启蒙了,他觉醒了,他也成了启蒙者”可知,开启下文启蒙是从“光”开始的。内容上,“伊藤虎丸则沿着田村俊裕的思路继续展开,也认可月亮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国内研究者也有类似的思路,陈思和对此有详细阐述”,国内研究者陈思和对此有详细阐述,表明对伊藤虎丸认为月亮是主人公“发疯(觉醒)”开始的契机的观点的认可。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根据第一段关键句“《狂人日记》不仅是‘鲁迅’诞生的起点,还是中国现代小说和新文学的发端,那么回到《狂人日记》的本土原生场域,以时间为轴,打通文本内外,才是我们理解鲁迅‘起点’‘原点’的关键,也是把握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文学‘起点’的钥匙”可知,首先提出观点以时间为轴,是我们理解鲁迅“起点”“原点”的关键;根据第二段关键句“《狂人日记》是从‘很好的月光’写起,也可以说,鲁迅的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也都是从这个亮开始。鲁迅特别钟爱月亮,最早发现这一命题的就是日本著名诗人、翻译家佐藤春夫”可知,然后以《狂人日记》为例,论述鲁迅的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也都是从这个月亮开始;根据第五段关键句“日记的开始,月光除了隐藏着时间符码,还明示了情绪表达。‘精神分外爽快’是鲁迅光复革命时极其真实、也极为正常的情绪状态”可知,接着论述了日记的开始,月光除了隐藏着时间符码,还明示了情绪表达;根据最后一段关键句“所以,有必要在此再次重申,民元革命-——基于绍兴地方实践和经验(反思)的国家层面的革命,既是鲁迅的‘起点’,又因后来的不断回望和反复言说,成为他的‘原点’,‘国家与革命,才是理解鲁迅的支点所在’”可知,最后得出结论国家与革命,才是理解鲁迅的支点所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名校联盟1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单刀赴会①谈歌转眼已经一个月过去。关汉卿的病仍不见大好,文秀每天给他细心煎药。今天,关汉卿接到了文远的请柬,要他去袁家茶楼饮酒。关汉卿看过请柬,对文秀笑道:“文远这是做什么呢?今日他还要唱《单刀赴会》呢,怎么去饮酒呢?莫要误事了哩。”文秀皱眉道:“先生,这几日我哥与郑大官人直是走动得勤快,我怕是……”关汉卿摇头:“不会,我与你们兄妹十几年的情谊,文远怎么去郑子厚戏班子。只是我今日体虚得很……”①关汉卿抬头看看窗外,已经是大雪飘飘,寒雪乱扫。他感觉自己精神实在倦怠。马致远是前年春天投奔了元大都的郑子厚。他给郑子厚写折子戏,去年秋天还把王实甫也拉过去了。郑子厚被人称作郑大官人。郑子厚的弟弟是朝廷的大臣,郑子厚在元大都的声名便恁是了得了。文秀皱眉道:“先生就不要去了吧。”关汉卿想了想,笑道:“还是去吧。文远是个脸皮薄的人,不好扫他的兴致。”关汉卿就与文秀去了袁家茶楼。一路上,满街飞雪,关汉卿微微有些气喘。文秀扶着他一路走着,心里阵阵难受。到了袁家茶楼,关汉卿就和文秀上到了二楼,关汉卿抬眼一望,竟怔住了。见楼上文远与马致远、王实甫坐在一起,正在说笑。关汉卿脸色陡然变了。这场面实在是他不曾想到的。他实在不曾想到文远与马致远、王实甫搅到一处了。②窗外的大雪呼呼直落下来。北风醉汉一般猛烈地刮着,窗纸被风雪击得惊慌地颤动。王实甫见到关汉卿上来,忙起身笑道:“关夫子,你可是姗姗来迟了。文远可是等候很久了。”关汉卿硬硬地看了文远一眼。文远笑了笑,有些不自然地道:“关先生请坐。”关汉卿看看文秀,就点头道:“文秀,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坐吧。”就坐在桌前。文远忙起身给关汉卿斟了一杯酒。关汉卿却不看那酒,直管问:“文远,今日的戏就要开场了,你如何还在这里饮酒呢?”文远怔了怔,却没有回答。一时有些尴尬,几个人一句话也无从说起,桌上的酒已经冷了。王实甫喊一声:“店家,再烫一壶酒来。”关汉卿摆手:“不必了。文远,今日你是不能喝酒的。莫要误了场啊。”王实甫笑道:“文远兄今日要敬关夫子一杯了。”文远双手举起酒杯,笑道:“先生饮了这杯,弟子还有话讲。”关汉卿笑:“你何苦这多礼节。有话但要直言才是。好,不扫你的兴致,只此一杯。”说着,就端起了酒杯。文秀忙道:“先生身体刚刚好些,郎中嘱咐不能饮酒的。”关汉卿道:“但饮一杯还是无妨的。我不知道文远要说些什么。”文远脸色一红:“事情到此,不敢再瞒先生,我要到郑官人那里去唱了。”关汉卿一怔,手里的酒杯一晃,就硬硬地放在了桌上。他皱眉道:“哦?几时去?”文远看看王实甫。似求王实甫说话。王实甫却把头转向窗外。文远头一低:“我今日就走,这场酒,是我辞别。”他说得声音很低,似是飞虫响动。关汉卿目光钉子一般扎住文远。文远被关汉卿的目光盯得不自在了,他脸一红,便起身下楼。关汉卿未动,文秀却大步追下楼来,在店门外喝住文远。文秀怒道:“我只问你一句,你今日是想如何?你还唱不唱今晚的戏?”文远道:“我真的只能回戏了。你总不能让我吃官司吧。”文秀身子一颤,叹了口气:“好吧,你去吧,从此你我兄妹恩断义绝,我今后再也不想见到你了。”文远怔了怔,泪就涌出来。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转身飞似的走了。只听到满街的雪踩得乱响。关汉卿颤颤地下得楼来。文秀正在楼下呆立,忙迎上去,焦急地问:“先生,如何唱今晚的戏呢?”关汉卿仰天长叹一声:“这一场《单刀赴会》啊。”说罢,他大步向前走了。文秀紧紧跟在他身后,竟是有些跟不及他的步子。雪渐渐弱了。二人赶到勾栏内,台下看客已经乱作一团了。文秀嗫嚅道:“关先生……”关汉卿有些艰难地摆摆手:“什么也不要说了,快准备行头吧。”锣鼓催得紧时,浓墨重彩的关汉卿上场了。台下轰上来一阵爆彩。关汉卿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一句时,勾栏内已经喝彩声不断了。关汉卿突然觉得胸中一阵憋闷。他努力走了几步,就再也拔不动步子了,身子似定住了一般,就呆在了台上。台下静若坟场。文秀大吃一惊,她看到关汉卿的脸上已经是大汗腾腾了。她感觉关汉卿已经唱不出了,或者说唱不动了。但是出乎她的意料,关汉卿又开始唱了:“苍阳如血,壮士如铁,醉眼斜看狂风烈。”当他唱到最后一句时,脸色已经变得涨红,似一块刚出染缸的红布。台下又是一阵爆彩。有人击掌喊道:“好!真关羽也!”戏终于在掌声中散了,看客们离去,关汉卿却仍怔怔地在台上定着,与台下仍然没有走的马致远、王实甫目光相对着,似乎能碰出烈烈的火光。文秀一脚冲上台来,痛喊了一声:“先生啊……”关汉卿惨惨一笑,一张嘴,一口鲜鲜的血就喷出来。马致远没有说话,呆呆地看着天边。③雪早已经停了,寒风狂烈,一天厚厚的云被吹散了。一角蓝天在天际被风撕开。无边无际的寒风湿重地滚地而来。马致远的泪水淌下来。他呆呆地喊了一句:“关夫子啊,你这是何必。你……”他再也说不下去。他的声音很响,但风声更响,风声淹没了他的声音。王实甫没有听清,问一句:“致远兄,你刚刚说些什么?”马致远不再说话,一双泪眼怔怔地望着雪天。他一动不动,似乎石化了一般。王实甫看看冷冻了的天空,想到这是极难挨的季节。④天寒彻,雪纷飞,云离散,万里荒寒,人无声。【注】单刀赴会,原指三国故事: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后被关汉卿改写为元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汉卿即使身体不适,仍旧选择拖着病体去袁家茶楼赴宴,可见他提前预判到文远会出走郑官人的戏班,想去宴会挽留他。B.文远在请关先生落座的时候有些不自然,是因为他与关先生交情深厚,如今却去郑官人那里唱戏,还出尔反尔,回了关先生今日的戏。C.文秀和文远作为兄妹情谊深厚,但文远临时出走,置关汉卿不顾的做法让文秀十分不耻,所以她选择和他断绝关系,可见文秀爱憎分明。D.关汉卿面对文远出走的局面,决定让文秀准备行头,自己亲自上场唱《单刀赴会》,但由于身体抱恙,演出结束后竟然喷出了鲜血。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处表现出了天气的恶劣,为关汉卿自己感到精神倦怠作出了合理铺垫,同时也在隐隐暗示此次赴宴非同寻常。B.②处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双方相见的紧张氛围,营造了一种暗流涌动的不平静感,为后文的矛盾激化烘托气氛。C.③处通过描写“雪停云散”,来暗示马致远与关汉卿的矛盾已然消解,对于他的敌意逐渐转化为由衷的敬佩。D.④处主要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天寒”与“人寂”含蓄深刻,言简意丰,意蕴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8.在整个宴会过程中,关汉卿对文远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家谈歌有意在形式上将小说与传统典故“单刀赴会”构建起多重联系,但在内核上赋予这个故事新的内涵,从而实现了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6.A

7.C

8.①感到惊讶。关汉卿看到文远竟然和马致远、王实甫搅到一处,这是他不曾想到的,心里突然怔住了。②内心不安,预感不妙。关汉卿硬硬地看了文远一眼,文远有些不自然,关汉卿隐隐预测到文远有事跟他说,并希望饮酒后等他开口直言。③难以置信。关汉卿听到文远决定到郑官人那里去唱,一怔,将酒杯硬硬地放在桌上,眉头紧皱。④内心愤怒。知道文远出走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目光钉子一般扎住文远。

9.多重联系:①小说标题名为单刀赴会,同时作者也将戏曲《单刀赴会》设置为小说核心,全文围绕“文远罢唱”“关汉卿替唱”这一矛盾展开,构建起了一重联系。②关汉卿赴宴这一情节与关云长单刀赴会高度相似,作者有意设置这种情节,来丰富小说内涵,又构建起一重联系。新的内涵:本文的“单刀赴会”以“义”字为内核,分别用“文远出走”“文秀断亲”“关汉卿绝唱”等情节,从正反面来高歌有义之人。关汉卿单刀赴会这一举动,讴歌了其不为权钱所动、坚韧不拔、勇毅不屈的精神。【详解】这篇文章通过关汉卿赴宴和在剧场表演的情节,描绘了主角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忠诚。以恶劣天气和紧张氛围衬托其内心的沉重,同时展现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艺术坚守。对比典故“单刀赴会”,赋予现代意义,探讨了背叛、决绝与艺术操守间的冲突,深刻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深度和内心坚毅。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可见他提前预判到文远会出走郑官人的戏班,想去宴会挽留他”错误。根据原文“关汉卿想了想,笑道:‘还是去吧。文远是个脸皮薄的人,不好扫他的兴致。’”可知,关汉卿去袁家茶楼赴宴是因为关爱文远,顾及文远的面子,不愿扫他的兴致。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艺术的能力。C.“来暗示马致远与关汉卿的矛盾已然消解”错误。第③处的“雪停云散”并不暗示马致远与关汉卿的矛盾解开,而只是表现了马致远内心的震动与复杂情感。在文中,马致远因关汉卿在台上的表现而动容落泪,表露了对关汉卿深深的佩服与敬仰,但并未说明二人矛盾得到解决。这一处景物描写更多反映出关汉卿戏剧人生的无奈与悲凉。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①关汉卿一直认为自己与文远兄妹有十几年的情谊,从未想过文远会和已经投奔郑子厚的马致远、王实甫搅在一起。这种意外让他瞬间怔住,表现出他对这一情况的惊讶。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文远不应该与这些人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文远今日还有《单刀赴会》要唱的情况下,这种场景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②“关汉卿硬硬地看了文远一眼。文远笑了笑,有些不自然地道:‘关先生请坐。’”关汉卿的这一反应表明他对文远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和不安。文远的不自然更加重了他的这种感觉,让他隐隐预测到文远有事要对他说。关汉卿此时已经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妙,他希望通过询问文远为何在这个关键时间还在饮酒,来引出文远可能要说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远可能误场的担忧。③关汉卿听到文远要去郑子厚那里唱,这一消息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的一怔和将酒杯硬硬放在桌上的动作,以及皱眉的表情,都充分体现了他的难以置信。他无法相信与自己有着十几年情谊的文远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尤其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抛弃他们一直坚守的艺术和情谊。④当关汉卿知道文远出走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时,他内心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用钉子一般的目光扎住文远,表达了他对文远背叛行为的愤怒和失望。文远的不自在和脸红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但此时关汉卿的愤怒已经无法平息,他对文远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多重联系:①小说以“单刀赴会”为标题,直接点出与传统典故的关联,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期待。同时,戏曲《单刀赴会》在小说中处于核心地位,全文围绕“文远罢唱”和“关汉卿替唱”这一矛盾展开。例如,关汉卿原本期待文远能唱《单刀赴会》,但文远却因要投奔郑官人而罢唱,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戏曲《单刀赴会》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将小说标题与戏曲紧密结合,不仅在形式上强化了与传统典故的联系,也使故事更具戏剧性和文化底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历史感的故事世界。②关汉卿接到文远的请柬去袁家茶楼赴宴,这一情节与关云长单刀赴会有着高度相似之处。关云长明知鲁肃设下埋伏,仍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汉卿来到茶楼,看到文远与已投奔郑子厚的马致远、王实甫坐在一起,场面出乎他的意料,如同关云长赴宴时面对未知的危险和复杂的局面。这种相似性不仅在情节上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还通过与传统典故的呼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关汉卿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作者有意设置这样的情节,使小说在形式上更加接近传统典故,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新的内涵:“文远出走”从反面体现了对“义”的背离。文远为了个人利益,放弃与关汉卿十几年的情谊,决定到郑官人那里去唱,在关键时刻罢唱《单刀赴会》。他的行为被视为不义,与关汉卿等人所坚守的艺术原则和道德底线形成鲜明对比。“文秀断亲”进一步强化了对“义”的坚守。文秀得知文远的决定后,果断与他恩断义绝,表现出对正义和原则的坚定维护。她不能容忍文远的背叛行为,以断亲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体现了对“义”的高度重视。“关汉卿绝唱”则从正面讴歌了有义之人。关汉卿在文远罢唱后,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毅然决定亲自上场演唱《单刀赴会》。他的举动展现了不为权钱所动、坚韧不拔、勇毅不屈的精神,是对“义”的最高诠释。他以自己的行动坚守艺术原则和道德底线,如同关羽在单刀赴会上的英勇无畏。关汉卿的单刀赴会,即他在困境中独自承担起演唱《单刀赴会》的重任,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定捍卫。他不为权钱所动,不被困难所阻,勇敢地面对挑战,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毅不屈的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河南省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材料二: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节选自《庄子·让王》)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昔先生A君尝欲授之B政C以为国相D辞E不为F是G有余贵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牖,指窗户,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牖”词义相同。B.

卑,指身份地位低下,与《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词义相同。C.

堵,指墙壁,与成语“传神阿堵”中的“堵”词义不同。D.

《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为先秦时代的商朝诗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黔娄先生死后,曾子带门人去吊唁,发现黔娄先生头枕土块,躺在柴草之上,身上盖

被子连头脚都不能覆盖。B.

黔娄的妻子乐贫行道,黔娄活着时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黔娄死后她不伤心,丧事从简,得到人们夸赞。C.

原宪非常贫穷,他住的房屋,用生草盖着屋顶,用桑条做门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却能端坐于其中弹琴。D.

曾参住在卫国,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脸饿得浮肿,衣服破破烂烂,手足都是老茧,却能朗声高歌。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14.

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答案】10.

CDF

11.D

12.B

13.

(1)先生因为为人端正不搞歪门邪道的缘故,才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活着的时候不搞歪门邪道,死后被子却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2)天子不能使他称臣,诸侯不能和他交友。所以注重修养心就忘掉了形体,注重养身的人就忘掉了利禄,致力于大道的人就忘掉了心机。

14.

不慕富贵,不重名利,安贫乐道,清守自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昔日先生的国君准备授予给他官职,让他来做国相,他推辞没有赴任,这可以说他有余贵。“先生君”作主语,“授”作谓语,“之”“政”作宾语,应在C处断开;“国相”作“为”的宾语,应在D处断开;“是”作主语,“有”作谓语,“余贵”作宾语,应在F处断开。故应在C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看到先生的尸体在窗户下。/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作户枢的贫家子弟。B.正确。句意:以天下卑贱之位来安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C.正确。“堵”,墙壁;/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句意:他的房屋简陋狭小。/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D.“商朝诗歌”错,《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黔娄死后她不伤心”错误,原文说“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可见,原文仅说黔娄的妻子安贫乐道,并没有说黔娄死后“她不伤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邪”,不搞歪门邪道;“至于”,到;第三个“邪”,同“斜”;“意”,本意。(2)“臣”,使……称臣;“友”,和……交友;“养”,修养;“致”,致力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说黔娄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原宪“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曾子“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由此可见,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不慕富贵、不重名利、安贫乐道、清守自持的品质。参考译文:材料一:施良娣,是鲁国黔娄先生的妻子。先生死后,曾子与他的门人前往吊唁。他的妻子出门迎接,曾子前去祭奠。走到堂上,看到先生的尸体在窗户下,枕的是未烧过的土块,身下铺的是柴草,穿着的麻制袍子没有面子,身上盖着粗布被子,头和脚都盖不住,曾子说:“把被子斜着放,就能完全盖住了。”他的妻子说:“斜盖尽管有余,却不如正盖不足好。先生因为为人端正不搞歪门邪道的缘故,才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活着的时候不搞歪门邪道,死后被子却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曾子不能回答,于是便哭着问:“唉,先生已经去了,你想以什么为谥号?”他的妻子回答说:“以康字作为谥号。”曾子说:“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能充腹,衣不能遮体,死后手足都盖不住,旁边没有祭奠用的酒和肉。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享受,死后没有得到荣誉,怎么会为谥为康而感到高兴呢:”他的妻子说:“昔日先生的国君准备授予给他官职,让他来做国相,他推辞没有赴任,这可以说他有余贵;国君曾赐给他三十钟粮食,先生也推辞不接受,这可以说是有余富。先生这个人啊,以天下平淡之味为甘甜,以天下卑贱之位来安身。不因为贫贱而忧愁,也不因为富贵而高兴。求仁得仁,求义得义。给他的谥号加康字,不是非常合适吗!”君子夸赞黔娄的妻子能安贫乐道。材料二:原宪居住在鲁国,他的房屋简陋狭小,房顶盖着刚割下来的生草;用蓬草编织的门,十分破损,以桑条为门轴,以破瓮作窗子,用破布烂衣堵塞两个屋子的漏洞;屋子漏雨,地下潮湿,而原宪却端坐于屋内弹弦唱歌。子贡乘着高头大马,内穿青红衣,外罩白色大衣,高大的车子进入不了狭窄的小巷,前来拜见原宪说:“哎呀,先生为什么如此困厄?”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对学到的道理不能行施才叫做困厄。现在的我,是贫穷,而不是困厄。”子贡听了原宪的话,进退不安,面有愧色。原宪笑着说:“趋从世俗,望风而行,结党为友,学习是为让人看重,教人是求自己扬名,借仁义的名义去干奸恶之事,以得到华贵的车马来炫耀自己,这是我所不愿做的。”曾子居住于卫国,穿着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露出里子,脸上浮肿,带有病容,手掌脚底长满了老茧,三日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正一正帽子,系帽之绳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一穿靴,鞋后跟就裂开,他拖着束发的带子高歌《商颂》,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声音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天子不能使他称臣,诸侯不能和他交友。所以注重修养心志的人就忘掉了形体,注重养身的人就忘掉了利禄,致力于大道的人就忘掉了心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广东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梅花落①鲍照〔南北朝〕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①《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B.

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C.

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D.

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16.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6分)【答案】15.B

16.

①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标举”。②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问的主语是诗人”分析理解错误,依据“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问君何独然?”意思是“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由此可知,问的主语应是“杂树”而非诗人。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的含义,说“才力标举”是因为鲍照的诗歌在语言及表达技巧上在当时标举独出,无人能及;说“凌厉当年”是因为鲍照的诗在内容上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才力标举: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凌厉当年: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批判了那些只有外在而没有实质、无节操的士大夫,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寒士的坚贞品格,控诉了高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同时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作者把这种感情托于杂言,气势充沛,语言明快,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25届河南省部分高中12月联考)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表现了离别时两人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的情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与之非常相似。(2)《〈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和成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3)月亮有其独特的自然特性和文化内涵,唐宋诗人留下了诸多含有“月”且意境浩大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相顾无言

②.

惟有泪千行

③.

自伐者无功

④.

自矜者不长

⑤.

江天一色无纤尘

⑥.

皎皎空中孤月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惟、矜、皎。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广东的深山里,有一群人在地下700米挖出了一个大洞,放置了一只超大的水晶球,正准备捕捉“宇宙幽灵粒子”。“宇宙幽灵粒子”实际上是中微子。山川河流、岩石土壤,每个在地球上存活过的生命,乃至宇宙星河——我们已知的、能看见的一切物质,都由12种基本粒子构成。基本粒子包括6种夸克、3种带电轻子和(

)。其中中微子分为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乙

)?因为在生活中,每秒都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我们的身体里穿过,而我们却根本感受不到它。它就像隐身的幽灵一样!更

A

的是,中微子还会变身!科学界将中微子之间的相互转换,称为“中微子振荡”。中微子研究的重要性

B

。①它不仅关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②可能还为未来的科技革命提供关键线索。③通过研究中微子,④科学家们或许能够揭露宇宙大爆炸的奥秘,⑤甚至探索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丙

),需要尽量屏蔽宇宙射线和光的干扰,以便探测器能更好地发现中微子的踪迹。当然,仅是屏蔽掉干扰还不够,还需要有捕捉中微子踪迹的“眼睛”。具体如何捕捉呢?科研人员在地下700米的水晶球中,注入“液体闪烁体”,如果中微子在液体里发生反应,液体就会出现荧光;接着,球体周围遍布的“猎眼”——探测器件光电倍增管就会捕捉这些微弱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由数据获取系统保存下来,提供给研究人员作分析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曾说:“理解神奇美妙的粒子物理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最高端的标志之一。”了解更多中微子的奥秘,可能就会让我们在探索茫茫宇宙的万里征途中,迈出坚实的一步。18.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宇宙幽灵粒子”实际上是中微子。B.

科学界将中微子之间的相互转换,称为“中微子振荡”。C.

科研人员在地下700米

水晶球中,注入“液体闪烁体”。D.

球体周围遍布的“猎眼”——探测器件光电倍增管就会捕捉这些微弱的光信号。19.

下列句子中的“可能”与文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提前完成任务是完全可能的。B.

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C.

事情的发展不外有两种可能。D.

我们在部署任务时,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安排。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18.D

19.B

20.

A

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B

不言而喻(显而易见)

21.

②还可能为未来的科技革命提供关键线索④科学家们或许能够揭示宇宙大爆炸的奥秘

22.

甲:3种中微子

乙:为什么把中微子比作“幽灵”呢

丙:要想捕捉到中微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特定称谓。B.特定称谓。C.特定称谓。D.特殊含义。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句中词语意思的能力。文中的“可能”是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A.形容词,表示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B.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C.名词,表示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D.名词,表示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中微子每秒数以万亿计地从我们身体穿过,我们却根本感受不到它,就像隐身的幽灵一样,接着又说它还会“变身”,这种特性是非常奇特、让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可填写“不可思议”或者“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匪夷所思”是指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B处:后面阐述了中微子研究关乎宇宙起源、生命本质,还能为科技革命提供关键线索等诸多重要意义,这些重要意义是非常明显、不用多说大家也能明白的,所以可填写“不言而喻”或者“显而易见”。“不言而喻”是说不用说话就能明白。“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句“可能还为未来的科技革命提供关键线索”语序不当,应将“可能”和“还”互换顺序。④句“科学家们或许能够揭露宇宙大爆炸的奥秘”搭配不当,“揭露”和“奥秘”搭配不当,应将“揭露”改为“揭示”。【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前文提到基本粒子包括6种夸克、3种带电轻子,后面紧接着就说“其中中微子分为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所以括号内应填“3种中微子”,这样就完整地列举了基本粒子的构成种类。

乙处:后文“因为在生活中,每秒都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我们的身体里穿过,而我们却根本感受不到它”是在解释原因,结合“它就像隐身的幽灵一样”可知,下文是在解释为什么把中微子比作“幽灵”,所以可填“为什么把中微子比作‘幽灵’呢”。丙处:后面提到需要尽量屏蔽宇宙射线和光的干扰,以便探测器能更好地发现中微子的踪迹,这是在说捕捉中微子的条件,为了能够使整段文字在逻辑上衔接紧密,从介绍中微子的特点过渡到如何捕捉中微子的内容,此处可填“要想捕捉到中微子”,四、写作(60分)(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12月月考)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不在意别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也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人是否能强大到即使被人讨厌也无所谓?过于强调自我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对“被讨厌的勇气”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下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一尺人间古希腊哲学家菲珀斯曾说过,“我不愿入世被情绪所胁迫,也不想俯瞰一切从而走向冷漠,我只想和一切保持一尺的自由距离。”当我们拥有自由,也掌握了能够从容抵抗外来负面兴趣的力量的时候,我们已经和人间存在了一尺的安全距离。当我们开始热议“被讨厌的勇气”时,是否会疑问——为何没有“被喜欢的勇气”?道理很简单,勇气是上帝赋予人类抵抗不愿的工具。“喜欢”是正面情绪的缩影,他者的正面情绪昭彰着我们正在不断融入群体,巩固交际链条缩短距离,这种情感共同体的存在,必然是“人之所愿”。而“讨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