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

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

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

明的,时称“痘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二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

高达80%以上。“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J

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

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

“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

二三十耳J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

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

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一一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

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

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

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

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

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

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

其中“治卒瑚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

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

的思维方式。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

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

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

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

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

的痘作为种由,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

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

其莫救者二三十耳J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

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

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来自《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

材料二:

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

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

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

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

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

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

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

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

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

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

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镭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体,

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

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

(选自《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

材料三:

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

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

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

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

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

(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

罗爽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人民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雷,体现了中国

人与疾病斗争的智慧。

B.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发明了成功率高的“熟苗”接种法,

这些得到优尔泰赞扬。

C.巴斯德意识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

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D.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

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

(1567-1572年),宁国府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

由此蔓延天下

B.宋代丞相王旦,因孩子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人为其幼子王

素种痘,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成为史料记载最早的人

痘接种成功案例。

C.清代医书《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用“人痘法”接种天花疫苗,

是将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鼻孔内,出症状略轻的痘,

从而获得免疫力。

I).英国的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

预防天花,从而创造出来了第一个生物制品一一牛痘疫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洪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

式,可以证明原始疫苗是物理方法制成。

B.因为“时苗”毒性大,会威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中国古代

人民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

C.巴斯德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他发明的疫苗为其

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里德招募志愿者参加的实验,虽然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

带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

项是()

天花接种疫苗毒性程度接种方式接种结果

自然发出的痂接种接种发出的痘接种大I小时苗

熟苗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种痘者八九千人,其

莫救者二三十耳。

A.熟苗接种非常安全,接种后不良反应比例很低。

B.采用时苗法接种人体,毒性大,安全性低”

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的痂,可以制成“熟苗

D.无论时苗还是熟苗,对天花病毒都能起到防护作用。

5.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

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C2.D

3.D4.C

5.①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

②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

③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错,其研制过程与中国古代狂

犬病疫苗有相同的地方,都用到物理方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观点是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

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D.外国医生的成就不能证明。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但导致同事被志愿者感染死亡”错,文中只是说同事感染身

故,不能证明是志愿者导致的。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C.“通过‘选炼'自然发出痂,可以制成'熟苗'〃错,时苗用

的是自然长出的痂,而熟苗用的是通过接种长出的痘作为种苗。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材料一“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

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中国古代人民在

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

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

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

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

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

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

'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

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可见,创

新精神和实践探索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

由材料二“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

轻毒力,变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

采集唾液稀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

采集这些死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

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

壳,提取病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可见,

无惧失败反复实验的坚持精神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

之一。

由材料三"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

雄主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

近吸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

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可见,为对抗疾病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

是人类对抗疾病发明疫苗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遗忘的戍者

潘灵

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

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殖边队的士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

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声音。但后

来,这些声音被士在们粗重的鼻息覆盖了c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

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

躁不安。队长郝成壁已经失去了前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

妇一样喋喋不休。

鹿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

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

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

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

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

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

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壁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

影处看。

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一一是个清朝老兵!

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

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

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

视死如归的模样。

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

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一一站住。

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

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神圣,为何犯我国境?

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

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的士兵,管理边境的。

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辨子都没有,还冒充

国人?

辫子?尹默君说,大清都灭亡二十多年了,谁还留辫子?

你说啥?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

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

在叫“中华民国”了。

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桩一样直挺挺倒在地上了。

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

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掐着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璧赶紧过

来。昏迷的老兵醒了,他半睁的眼角有泪水流出。

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

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鹿子岩哨

所,我是守兵。

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

说来话长,老人指了指哨所对郝成璧说,你是长官吧?我带你们

去,这哨所,我得亲自交给你们。

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

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

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

还当个鸟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

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

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

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青黄不接

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个猎人教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

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后来我成功了,

成了它们的王中王C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

们。我有时无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

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

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

就操起了他的火铳C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

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

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

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

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

本不是啥好人。

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

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

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

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

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

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

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

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

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

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群猴子为啥跟我这么亲了吧?

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

郝成璧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

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

子就真的散开了。

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

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

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

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

的长辫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

没的鹿子关,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

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

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

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

标志辫子。当老兵得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

D.老兵名叫赖小四,在鹿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

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面而返回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鹿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

达鹿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

B.鹿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

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代,但引人遐想。

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

用,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但读来饶有兴味。

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

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地域特点。

8.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要°

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

富意蕴。

9.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D7.C

8.①“辫子”是人物身份的标志,头上的“辫子”,标志赖小四

是清朝遗民;“辫子”也是赖小四的精神支柱,“辫子”是清朝的象征,

他留“辫子”就是效忠清朝,当有人要剪掉他的“辫子”时,他就拼

命保护。

②“门槛”是祥林嫂的替身,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视和恐吓,她

要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让人们踩踏,为自己赎罪。

9.示例一: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合乎情理。

①从情节来看,赖小四忠于清朝,清朝灭亡,自杀成了他唯一的

结局。

②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是为了一句承诺就坚守二十多年的人,

他信守承诺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清朝殉葬。

③从主题来看,赖小四自杀的悲剧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时代

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愚忠的反思。

示例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不合情理。

①从情节来看,尹默君告诉赖小四,他们都是为国家守江山,赖

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护任务,没有必要自杀。

②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戍边,要对付的不是“国人”,而是

“红发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尹默君对他表达

了崇敬,对他的功劳进行了肯定,他没有理由自杀。

③从主题来看,赖小四一直坚守职责,在时代变迁中成为“一个

被遗忘戍者”,小说表达了对“戍边者”的敬意。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

排无益于主题表达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错,依据原

文“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可知,他因为

要坚守自己的承诺,所以返回了。

故选D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分析不当,小说写赖小四在猎人的指

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符合客观现实,与

前后情节内容衔接,并不显得荒诞和突兀。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丰富意蕴的能力。

由“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辫子都没有,还

冒充国人”可知,“辫子”是人物身份的标志,头上的“辫子”,标志

赖小四是清朝遗民;

由“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

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

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

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可知,“辫子”也是赖小四的精神支柱,"辫

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辫子”就是效忠清朝,当有人要剪掉他的

“辫子”时,他就拼命保护。

由“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

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可知,“门槛”是祥林嫂的替身,朕系课文内容可知祥林嫂因改嫁而

被歧视和恐吓,她要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让人们踩踏,为自己

赎罪。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小说结局合理性的能力。

分析合理性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等角度切入。

示例一: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合乎情理。

从情节来看,由“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

就是昨天““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可知,“辫子”代表

着清朝,赖小四看重辫子就是忠于清朝,清朝灭亡,自杀成了他唯一

的结局。

从人物形象来看,由“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

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鹿子岩哨所,我是

守兵”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等可知,赖

小四是为了一句承诺就坚守二十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诺的性格决定了

他会为清朝殉葬。

从主题来看,由“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

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C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

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可知,辫子是旧社会的象征,赖小四用

自己的辫子自杀,辫子没了,他这个旧时代的人也随之消失了,赖小

四自杀的悲剧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

面对尹默君等人的极力劝阻,赖小四表现得很抗拒,他最终自杀的结

局也引起了人们对愚忠的反思。

示例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不合情理。

从情节来看,由“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

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

话里充满了崇敬”等可知,尹默君告诉赖小四,他们都是为国家守江

山,赖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护任务,没有必要自杀。

由“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

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

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

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等可知,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戍边,

要对付的不是“国人”,而是“红发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带领猴群

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边境,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尹默君也对他表达了崇

敬,对他的功劳进行了肯定,因此他没有理由自杀。

由“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

To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

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

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可知,从主题来看,赖小四一直

坚守职责,在时代变迁中成为“一个被遗忘的戍者”,小说表达的是

对“戍边者”的敬意,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无益于主题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

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

三国,魏曹操遭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

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

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J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

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日:“治垒必历

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

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

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

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亦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

执枪鼓,士卒皆腾骑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

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

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

靖曰:“有国有家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夫攻者,不仅攻其城

击其陈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陈而已,必

也守吾气而有待焉c大而言之,为君之道;小而言之,为将之法c夫

攻其心者,所谓知彼者也;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者也。”

太宗曰:“诚哉。朕常临陈,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

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

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将臣,虽未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失利者哉J

靖曰:“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

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臣斯须不敢失此诫。

•I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观A此城不甚因B以三军C锐气D四面E攻之F不移G时可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凡战”中的"凡"字,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凡百元首”

的“凡”意思相同。

B.乘雨水,指趁着雨水,“乘”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

雪"的“乘”意思不同。

C.有国有家者,泛指诸侯和大夫,先秦时,诸侯的封地称为国,

卿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D.完其壁,文中是指巩固营垒,其中的“壁”与成语“作壁上观”

中的“壁”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派遣朱光担任庐江太守,朱光率兵在皖地开垦田地种稻,

同时又派间谍联络吴地的起义首领,吕蒙认为应该趁早除掉曹操。

B.孙权采纳吕蒙建议,亲自出征,一天一夜到达皖地,向众将

征询攻城之策,大家建议采取构筑攻城高垒之法,吕蒙则持不同意见。

C.天刚亮吴军就发起进攻,吕蒙擂鼓督战,士兵奋勇登城,很

快就攻克了该城,孙权为奖励吕蒙所建功勋,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D.唐太宗临阵对敌时,常常先分析敌我作战意图谁更审慎周密,

并察明敌我士气谁更旺盛,他认为这是兵家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淹留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

(2)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陈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

14.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称赞吕蒙“勇而有谋”,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吕蒙的谋与勇之处。

【答案】10.BDF

11.D12.A

13.(1)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搁时日,上涨的江水必将退尽,返

回时道路就会非常艰难,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

(2)所谓进攻,不仅仅是指攻打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必须拥

有瓦解敌人军心的方法。

14.谋之处:①建议早日除掉朱光。②反对构筑攻城高垒,建议

速战速决。

勇之处:亲自率兵,擂鼓督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据我观察,现今该城并不是很坚固,凭借我军锐不可当的

士气,从四面实施围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

“此城不甚固”作“观”的宾语,故应在B处断开;

“以三军锐气”作“四面攻之”的状语,为了表示强调,可在D

处断开;

“四面攻之"省略主语“我军”,句意完整,故应在F处断开。

故选BD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

力。

A.正确。“凡”,都是“大凡、所有的”的意思。句意:大凡战

争。/所以的帝王。

B.正确。“乘"趁着;/冒着。句意:况且我军是趁着雨季从水

道而来。/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

C.正确。

D.“意思不同”错,都是“营垒”的意思。句意:所谓防守,也

不是仅仅指完善营垒的守备,巩固营阵的防御。/在壁垒上观看别人

交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

A.“除掉曹操”错,应是除掉朱光。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淹留”,停留;“水必向尽”,水一定会渐渐退去;“窃”,

私下里,私自;“危”,意动用法,认为……危险。

(2)“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陈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

判断句;“陈”,军阵;“术”,方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谋之处:①由“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

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可见,吕蒙建议早日除掉朱光。

②由“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

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

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

术也'”可见,吕蒙反对构筑攻城高垒,建议速战速决。

勇之处:由“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亦蒙以精锐

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枪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可见,

吕蒙亲自率兵,擂鼓督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进攻,是指在了解了敌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战行

动。即是说当了解到敌人确有被打败的可能时,就要出兵进攻它,这

样作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有被我战胜的时候,

就要实施进攻作战C”

三国时期,魏公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大守,朱光率兵驻屯在皖地,

大力开田种稻,同时又让间谍到吴地鄱阳联络起义首领,让他们充当

内应。东吴大将吕蒙说:“皖地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

魏军必定扩充兵员,像这样几年,曹操强大的态势一形成便难以制服

To因此,应当尽早拔掉朱光这颗钉子。”进而他又详细地陈述了该

地的情况。于是,孙权亲自出征皖地,一昼夜就到达这里。孙权接见

众将,征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议采取构筑攻城土山高垒之法,只有

吕蒙提出不同看法,说“构筑土山高垒必须经过好多天才能完成,等

到那时,敌人的城防已经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将赶到,该城就无

法攻破了。况且我军是趁着雨季从水道而来,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搁时

日,上涨的江水必将退尽,返回时道路就会非常艰难,我觉得这是很

危险的。据我观察,现今该城并不是很坚固,凭借我军锐不可当的士

气,从四面实施围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然后趁着水位高涨而还军,

这才是全胜无损之策啊。”吴主孙权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吕蒙就推

荐甘宁担任登城都督,率兵进攻在前,吕蒙率领精锐主力随后跟进。

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龙腾虎

跃,奋勇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接着不久,魏将张辽

率领援兵到夹石,听说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孙权为了奖

赏吕蒙此战所建功勋,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百战奇略》)

材料二:

唐太宗问:”《司马法》上说:'国家虽然强大,乐兵好战就必定

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安恬忘战则必有危险。'这里讲的也是攻守统

一的道理吗?”

李靖回答说:“凡是有国有家的,怎么能不讲求攻守之道呢?所

谓进攻,不仅仅是指攻打敌人的城池和军阵,还必须拥有瓦解敌人军

心的方法。所谓防守,也不是仅仅指完善营垒的守备,巩固营阵的防

御,还必须保持旺盛的士气,待机破敌。这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做国

君的应该熟谙的道理;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做将领的必须掌握的方法。

能够瓦解敌人的军心,这就是所谓的知彼;能够保持己方旺盛的士气,

这就是所谓的知己C”

唐太宗说:”的确如此,我每逢临阵对敌,总是先分析敌人的作

战企图与我方的作战意图谁更审慎周密,然后敌人作战企图是否高明,

就可以知道了;察明敌人的士气与我军的士气谁更旺盛,然后我方能

不能夺取胜利,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说知彼知己是兵家所必须掌握的

重要原则。现在的将领,即使不了解敌人,但如果能够做到了解自己,

怎么还会失利呢?”

李靖说:“孙武所说的‘先创造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这

便是知己;’等待捕捉能够战胜敌人的机会',这就是知彼。孙武又说:

'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

敌人是否有隙可乘C我时刻不敢违背这些警戒。”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陈著

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认取抱琴人住处,水

浅山浓。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瓮酷①灰芋雪泥慈②。直到梅花

飞过也,桃李春风C

【注】①酷:酒。②菸:白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鸥自在飞翔,引着词人渐入山水深处;“翠重重”描绘出景

色的层次和色彩。

B.词的上片写得颇为轻灵,泛舟溪上,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

亦含隐逸之趣。

C.“衰翁"指年老男子,词人以哀伤口吻称呼自己与友人,颇有

年华不再的感叹。

D.“瓮酷灰芋雪泥慈”写出词人与老友享用薄酒蔬菜的愉悦,

气氛融洽,画面温馨。

16.请简要赏析“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

【答案】15.C16.①意象优美。“梅花”“桃李”春风”营造

出一种优美的意境。②意蕴丰富。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

寄寓着对春天的期盼。③心境旷达。词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时间的

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哀伤”年华不再的感叹”皆不准确。“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

”写出两位老友内心的洒脱与旷达。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①意象优美。选择了“梅花”“桃李”春风”等美好的意象,描写

春风桃李,梅花飞过,意境优美。

②意蕴丰富。“梅花飞过”写初春之景,“桃李春风”就是盛春的

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寄寓着对春天的美好期盼。

③心境旷达。以春风桃李,梅花飞过作结,以景结情,词人用动

景含蓄表达了词人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生命变迁的感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大雅》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谏太宗十思

疏》中“、”两句的意思相近。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二句,写出

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恢宏气象。

(3)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性

学习,某小组以“潮”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诗句,如“—,

_____________O

【答案】①.有善始者实繁②.能克终者盖寡③.

吴楚东南拆④.乾坤日夜浮⑤.春江潮水连海平⑥.

海上明月共潮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

空城寂寞回/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繁、寡、拆、乾坤、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洛南和丹凤相接的地方,横亘着无尽的山岭,蜿蜿蜒蜒,成几百

里地。①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

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才有了一户两户人

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

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而在悬崖险峻处,树皆怪木,枝叶错

综,密密匝匝,使其沟壑隐而不见:白云又忽聚忽散,时远时近,幽

幽冥冥,如有了神差鬼使。山崖之间常会夹出流水,轰隆隆泻一道瀑

布。潭下却寂寂寞寞,水草根泛出的水泡,浮起,破灭,全然Ao

而路呢,忽而爬上崖头,忽而陷落沟底。常常要走投无路了,又常常

一步过去,却B,别一个境界。②莽岭山脉将两个县截然分开,

使得两县靠得如此近,来往又如此远!出奇地是就在莽岭主峰左四十

里的地方,竟有一条沟接通了两县的隔阂。③沟里十六家分两县户口,

但丹凤人住的有洛南的地,洛南人耕的有丹凤的田。十六户人家,几

乎不知他们都是住在哪里,偶尔转过山嘴,一个黑石崖缝里就长出一

搂粗的老松来,老松之后,那突出而空悬的岩石下,突然就有了人家,

房顶却是有前半边,没后半边,那半边就是石岩,屋地也一半是土,

一半是凿入的石洞,凡到此者,无不Co④随

着过往行人多了起来,十六户人家又共同筹资修起山路,他们说「这

条沟说不定还要修火车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古书上讲:山深如海;真是越走越深不可测。”这句话出

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案】18.A无声无息/悄无声息

B峰回路转

C瞠目结舌19.B

20.①以短句为主,句式参差错落,节奏明快,语言形象生动。

②运用叠词,音韵和谐,渲染氛围,增强表达效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说到“潭下却寂寂寞寞”,所以水草根泛出的水泡,浮起,

破灭,一点声音也没有,可用“无声无息”或“悄无声息”。“无声无

息”,没有声音和气息。形容沉寂,不为人知。“悄无声息”,形容没

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B处是说山上的路,常常感觉要走投无路了,但常常是一步过去

就有有了路,可用“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

C处是说到这里的人,看到这样的房屋,没有不感到惊讶的,可

用“瞠目结舌”。“E堂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

惊呆的样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能力。

放在②处,是对前文路的蜿蜒曲折的总结,衔接更紧密。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树皆怪木"枝叶错综''”密密匝匝”时远时近”“幽幽冥冥”运用

的都是短句,所以画横线的句子以短句为主,长短句交错,句式参差

错落,节奏明快,语言形象生动。

“密密匝匝”“幽幽冥冥”运用了叠词,音韵和谐,并且渲染了幽

深险峻的氛围,增强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众多关于心脏的疑难杂症中,有一种让人听起来匪夷所思,自

带有“浪漫”气息的疾病,叫作“心碎综合征”,然而这种病却没有

它的名字那么浪漫,更多的是危险与遗憾。

心碎是一种情绪问题,是一种极其悲伤抑郁的感受,在心理学领

域,心碎可以说是一种持久的焦虑情绪,受大脑所控制,①?

众所周知,大脑是情绪的中心,情绪产生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大脑的不同部分负责。但这不代表情绪只会对大脑产生影响。我们

常说的“我的心都要碎了“不单是对难过情绪的夸张表述,而是确有

其事一一人在难过时,确实会感觉到心痛。避免患上“心碎综合征"

的最佳办法就是做好情绪管理,②,可以选择合

适的方式释放压力,让自己尽快走出来,从而提高对应激事件的心理

承受能力。经常给自己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③,

还能提高办事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心碎综合征”虽然是可逆的,但也可能会复发,复发率低于

15%。科学合理地进行情绪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负面情绪,让心

脏不再“易碎”!

21.请分析两处画线词语中双引号用法的不同。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L①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否定),表示这种疾病名

字听起来美好,实际上具有危险和遗憾。②第二处表示突出强调,强

调心脏不再脆弱。

22.①为什么心碎会影响心脏呢(为什么心碎会心痛呢)②当

陷入负面情绪时③不仅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处,“浪漫”本指充满幻想,富布诗情画意。此处修饰疾病,

表示这种疾病名字匚斤起来美好,实际上给人类带来的是危险和遗憾,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含有否定意味。

第二处,“易碎”,容易破碎。此处呼应“心碎综合征”,表示突

出强调,强调心脏不再脆弱。

【22题详解】

木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后文解释心碎和心脏的关系及心脏会痛的原因,故此处应填

“为什么心碎会影响心脏呢”或“为什么心碎会心痛呢二

②后面是“做好情绪管理”的具体做法,结合“释放压力,让自

己尽快走出来”可知是陷入了负面情绪,应填“当陷入负面情绪时”。

③此处是总结句,是对心理积极暗示益处的总结,和“还能提高

办事效率,形成良怛循环”为递进关系,应是有益心理健康,应填“不

仅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中,布朗博士说:“路?我们想去哪就

去哪,在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J说完便乘着他的时光机车飞

去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于无路处破荆棘,于开路后笃前行

科学家布朗博士对“路”的深刻认知鞭辟入里,值得吾辈深思。

布朗博士将寻路、择路和行路解释为了路由心生,敢于开路,笃行不

辍。故曰:为了避免所行误入歧路,吾辈当于心中所向辟路,在所开

之路笃行,方可行稳致远。

何谓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曲折的山中之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人生的求索之路,砂石垒成,

志向所积,皆为路。寻路者,无异于山中的攀登者、诸君当着“谢公

屐“,不做莽撞行走客,努力开路。任天下熙熙攘攘,探路之心风清

月朗。

故曰:凡有所思,路在脚下;心无所愿,殆不成路。

史铁生遭遇了双腿瘫痪的厄运,脚下无路,他的心智却在漫长的

轮椅生涯中扶轮问路,紧握手中的笔,探寻生命的意义;苏子的人生

没有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身如不系之舟的心有所愿,在

黄州惠州脩州问成“路”,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心中有路的人

生不追求人人艳羡的终点,他们人生的意义不止在于抵达,更在于行

走。原来,“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J

故曰:何惧荆棘之处无路可走,敢于尝试,敢于开路,方前行有

向。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在作品《故乡》中

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的宣言。箪路蓝缕,

以启山林,这是先贤开路的决绝和勇气,更是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信

心和实践。面对西方技术卡脖子而“钻不透''的海底,万步炎自学理

论、自造零件、自建机械,一步步掌握制造深海钻机的“密码”,开

辟深海钻探之路;面对深中通道初建时“不让靠近,不让拍照”的封

锁,金文良率队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超能

力”之路背后是“中国创造”的全面发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科技创新者扬自主之帆,将创新熔铸进祖国的海疆中。终于,“天工

人巧日争新”的决心突破了重重封锁,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新时代傲然

挺立。于青年,不必为生命中的未知过分哀恸,只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命运的月光自会为坚毅的前行者照亮长夜的路。

故曰:青年于世,当在择路之后实干不辍,勇往直前。

怨天尤人的泪水只会让本就泥泞的道路更加潮湿,面对坎坷的宿

命,我们应如先贤一样:经由芒草萋萋的坂壁,直向峰顶。于是,近

代化的坎坷之路中,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器物之用,

“戊戌六君子”以血效西方,高呼“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新文化

的倡导者卷起时代的浪潮。南湖嘉兴的小小游船上的会议在风雨如晦

的年代里不值一提,却在后来道路的摸索中成为民族腾飞的现实;“脱

贫攻坚”的壮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轰轰烈烈的发

展之路,离不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踏实笃行。故曰:“没有比脚

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人生存有无限可能,缔造奇迹的不

总是浴火的凤凰,所以,请勇敢地、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为

生命撑起更高的天空。

如瓦上霜的尘世中,青年更应留意现在的道路并非坦途,其同样

荆棘丛生。科技发展之路上,人工和智能多有思辨;社会进步之路上,

越来越步入“深水滩”。青年是探路者,也是寻路者,更是拓路者。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但是,脚下之路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既要敢于

离岸行远,追求前路,也要常常回头,审视来时的道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在布朗博士之言

下,寻路、择路和行路对吾辈更有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取了电影《回到未来》的一个片段,要想准确题意,重点

要分析布朗博士所说的话和所做的行为。对于材料,考生可以有以下

几个思考:

1.“路”,无论是在电影的真实情境中,还是作文材料中,“路”

用的都是本意,指往来通行的地方,是实际存在的道路。在审题时要

注意引申,真的没有"路''吗?其实不然,时光机车只不过飞在空中,

没有行进在常规意义上的道路上,但时光机车飞行的轨迹难道不是

“路”吗?“天路”也是“路”,因此,常规意义的“路”不存在,但

引申意义下的“路”一定存在。那具体这条引申意义上的“路”在哪

里?那就需要重点关注“我们想去哪就去哪,

2.“我们想去哪就去哪二材料中布朗博士所说的话是电影中的

最后一句台词,原句是“RoadsWherewerregoingwedon'tneed...

roads\仔细分析,忠实于原台词,我们会发现,原台词中并没有“我

们想去哪就去哪”的意思,材料在翻译台词时稍微进行了引申,因此,

从审题出发,就应该重点关注此句。“我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意思自

己想去的地方就是指前行的方向,再结合第一点的问题“路在哪里?”

最佳立意就出来了:心之所向,路之所在。

3.“想去的地方不需要路”,说明我们有目标有理想之后要敢于

尝试,敢于开路;“乘着他的时光机车飞去了”说明对路的追寻应该

实干,当在择路之后实干不辍,勇往直前。

综上所述,此道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方向就是论述理想、信念、追

求等对现实的引领作用,要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敢于去尝试,敢于开

路,并在选择道路之后要实干不辍,勇往直前。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内容,提出观点:于无路处

破荆棘,于开路后笃前行。接着,结合材料,讨论“路”的内涵,同

时指出“凡有所思,路在脚下“,结合具体例子阐述每个人的“路”

存在于人们想要去往的地方。然后辩证地提出,对于“无路可走”的

情况,就要敢于尝试,敢于开路,比如近代的鲁迅走出一条独特的救

国救民的路,比如中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最后指出青

年于世,应当在择路之后实干不辍,勇往直前。

立意:

1.于心中所向辟路。

2.在所开之路笃行,方行稳致远。

3.心所想为路之向,择路为行路之基。山东省济南中学2024届

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

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

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

明的,时称“痘苗”。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

高达8096以上。“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J

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

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

“熟苗”接种法。《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

二三十耳J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

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

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一一牛痘疫苗。19世纪巴斯德制作

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

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

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

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

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早在公元4

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

其中“治卒瑚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

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

的思维方式。n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

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

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

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

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

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

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

其莫救者二三十耳J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

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

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来自《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

材料二:

巴斯德认为传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

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胆地从一位五岁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

释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相继发病死去。巴斯德又接着采集这些死

兔的唾液稀释后继续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体内,毫无例外这些兔子也

都死掉了。如此重复试验100多次后,他打开病兔子的脑壳,提取病

原菌并进行培养,稀释成不同浓度继续给兔子试验。

到将“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这只狗在28天后恢复正

常。隔一段时间后,又给这只狗注射“毒性最强的病菌液”,这只狗

成功地活了下来。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

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

瓶中,使其“干燥”。将干燥后的脊髓和蒸储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体,

狗都神奇的活了下来。这只狗的存活坚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

巴斯德二百多年前发明的疫苗,为其他一系列现代疫苗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开创了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新时代。

(选自《第一支疫苗怎么诞生的》)

材料三:

但是,该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学家们有时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

义精神。著名的美国军医沃尔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让他们被最近吸

过黄热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证明了黄热病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病毒

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齐尔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决定性意

义的实验中感染身故的。

(来自《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梅雷迪丝•瓦德曼著,

罗爽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人民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体现了中国

人与疾病斗争的智慧。

B.中国人痘接种历史悠久,并发明了成功率高的“熟苗”接种法,

这些得到伏尔泰赞扬。

C.巴斯德意识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术反复试验,并

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D.巴斯德的试验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其疫苗制作也是

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

(1567-1572年),宁国府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

由此蔓延天下

B.宋代丞相王旦,因孩子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人为其幼子王

素种痘,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成为史料记载最早的人

痘接种成功案例。

C.清代医书《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用“人痘法”接种天花疫苗,

是将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鼻孔内,出症状略轻的痘,

从而获得免疫力。

D.英国的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

预防天花,从而创造出来了第一个生物制品一一牛痘疫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洪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

式,可以证明原始疫苗是物理方法制成。

B.因为“时苗"毒性大,会威胁被接种者生命安全,中国古代人

民又发明了“熟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