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_第1页
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_第2页
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_第3页
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_第4页
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TOC\o"1-2"\h\u19445第一章前言 310401.1研究背景 374941.2研究意义 328224第二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分析 4168792.1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4240002.2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4178232.3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必要性 47228第三章垃圾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 4279453.1垃圾分类标准 4158123.1.1法律法规依据 4319343.1.2分类类别 4319063.1.3分类标识 563843.2垃圾分类方法 5145343.2.1居民端分类 5248193.2.2收集端分类 5244663.2.3处理端分类 550403.3分类体系的优化与改进 6263873.3.1完善法律法规 6242313.3.2技术创新 681633.3.3社会参与 6114473.3.4宣传教育 6315673.3.5监督管理 615423第四章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与培训 639554.1宣传教育策略 6161874.1.1宣传内容制定 6126484.1.2宣传渠道拓展 674924.1.3宣传形式创新 6321874.2培训体系构建 7283194.2.1培训对象界定 7106964.2.2培训内容设置 7165774.2.3培训方式选择 732394.3社区参与与志愿者行动 7307064.3.1社区参与机制 712314.3.2志愿者队伍建设 7324934.3.3志愿者行动策划 718340第五章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与布局 8155455.1分类设施规划 8211205.2设施建设与管理 8189545.2.1设施建设 8125385.2.2设施管理 8273745.3设施布局优化 910874第六章垃圾分类处理技术 9139656.1物理处理技术 9146846.1.1破碎技术 9261846.1.2筛分技术 9426.1.3分离技术 9200956.2化学处理技术 10219496.2.1焚烧技术 10222056.2.2湿式氧化技术 1018566.2.3热解技术 10133476.3生物处理技术 10100866.3.1堆肥化技术 10706.3.2沼气发酵技术 10154556.3.3厌氧消化技术 1022489第七章垃圾处理产业化与市场运作 10272067.1产业化发展策略 11184027.1.1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产业链 11261377.1.2技术创新与研发 11177307.1.3产业协同发展 1175617.1.4培育专业化企业 1125257.2市场运作模式 1187307.2.1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1193657.2.2实施特许经营制度 1167647.2.3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 1195547.2.4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11211557.3政策支持与监管 1114267.3.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134077.3.2财政支持政策 12248157.3.3金融政策支持 12597.3.4强化监管与考核 12965第八章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12918.1资源化利用途径 1233208.1.1废物分类回收 129298.1.2废物预处理 1280128.1.3资源化利用途径 1232078.2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6788.2.1再生资源回收技术 1330768.2.2生物处理技术 13140618.2.3焚烧发电技术 136468.3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 13508.3.1政策引导 13218788.3.2法规保障 13234908.3.3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139155第九章垃圾处理环境监测与评估 13131899.1环境监测体系 1391199.2环境评估方法 14125829.3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 1431552第十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未来发展展望 152465710.1垃圾分类处理发展趋势 152167810.2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策略 1598110.3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创新与实践 16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生活垃圾产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超过2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序堆放和简易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因此,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分类处理技术滞后等。因此,研究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对提高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意义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2)有助于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有助于提升居民环保意识。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培养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绿色发展。(4)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提供借鉴。本研究旨在摸索一种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第二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分析2.1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日本、瑞典等,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较为成熟。德国推行“分开收集、分类处理”的原则,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日本则依靠严格的法律和细致的分类标准,使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瑞典通过高度自动化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效提高了回收率。相较之下,我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高度重视,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制度。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已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2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垃圾分类意识普及程度不够,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有待提高。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分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分类处理需求。垃圾分类处理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2.3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必要性在当前环保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垃圾分类处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分类处理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因此,推进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垃圾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3.1垃圾分类标准3.1.1法律法规依据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主要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垃圾分类的类别、标识、处理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3.1.2分类类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垃圾分类分为以下四大类:(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纺织品等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管、废油漆、废矿物油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废弃物。(3)湿垃圾(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废弃蔬菜、瓜果皮等有机垃圾。(4)干垃圾(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3.1.3分类标识各类垃圾应采用统一的分类标识,以便居民识别和分类。标识应包括类别名称、图形符号、颜色等。3.2垃圾分类方法3.2.1居民端分类居民端垃圾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源头分类: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2)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3)激励机制:设立垃圾分类奖励政策,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3.2.2收集端分类收集端垃圾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分类收集: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保证各类垃圾分别进入相应的处理环节。(2)分类运输:采用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将各类垃圾分别运输至相应的处理设施。3.2.3处理端分类处理端垃圾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预处理: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如破碎、筛分、分离等,以便于后续处理。(2)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3)无害化处理: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3.3分类体系的优化与改进3.3.1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垃圾分类的法制化水平。3.3.2技术创新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3.3.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3.3.4宣传教育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3.3.5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实施。第四章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与培训4.1宣传教育策略4.1.1宣传内容制定宣传教育内容的制定应紧密结合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操作流程。应明确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强调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积极作用。宣传教育内容需涵盖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分类方法以及分类后的处理流程。还应包括对市民垃圾分类行为规范的引导,如分类投放的注意事项、违规投放的后果等。4.1.2宣传渠道拓展宣传渠道的拓展是提高宣传教育效果的关键。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社交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应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4.1.3宣传形式创新创新宣传形式,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兴趣。可以采用动画、漫画、游戏、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垃圾分类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创意设计大赛等,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4.2培训体系构建4.2.1培训对象界定培训对象应涵盖垃圾分类的各个参与主体,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学校师生以及广大市民。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4.2.2培训内容设置培训内容应全面、系统,涵盖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管理方法等方面。具体包括: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原则和方法、分类后的处理流程、分类投放规范、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法规等。4.2.3培训方式选择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现场实操等多种方式。线上培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线下培训则可以组织集中授课,增强互动性和实操性;现场实操则可以让培训对象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提高培训效果。4.3社区参与与志愿者行动4.3.1社区参与机制社区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单元,应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应加强社区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如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站点等。应定期组织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应建立社区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4.3.2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其垃圾分类知识和技能。同时应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发挥其在社区中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开展志愿者交流互动活动,促进志愿者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4.3.3志愿者行动策划志愿者行动应紧密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心策划。可以组织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监督等活动,如定期巡查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培训等。同时还可以策划一些具有创意的志愿者活动,如垃圾分类主题公益活动、垃圾分类创意展示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第五章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与布局5.1分类设施规划垃圾分类设施规划是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明确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和标准。在此基础上,规划合理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类投放点、分类收集站、分类处理中心等。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要求;(2)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提高处理效率;(3)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交通条件等因素;(4)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未来发展需求。5.2设施建设与管理5.2.1设施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方案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以下为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1)选址:根据规划方案,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设施建设,保证交通便利、环境影响较小;(2)设计:根据设施类型和功能,进行专业设计,满足使用需求;(3)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4)验收:工程完工后,进行验收,保证设施符合设计要求。5.2.2设施管理设施管理是保障垃圾分类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以下为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施维护: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及时维修故障,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人员培训:加强对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3)环境卫生:保持设施周边环境卫生,防止二次污染;(4)安全管理:加强设施安全管理,防止发生。5.3设施布局优化垃圾分类设施布局优化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果的重要措施。以下为优化设施布局的策略:(1)合理设置分类投放点:根据居民生活习惯、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设置分类投放点,便于居民投放;(2)优化分类收集站布局:结合垃圾分类处理需求,优化分类收集站布局,提高收集效率;(3)完善分类处理中心:提高分类处理中心的处理能力,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4)加强设施互联互通:通过优化设施布局,实现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处理效果;(5)引入智能化技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施布局的智能化调整。第六章垃圾分类处理技术6.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离、破碎、筛分等处理,以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6.1.1破碎技术破碎技术是将垃圾中的大块物料进行破碎,便于后续处理。根据破碎原理,可分为机械破碎、液压破碎、高能破碎等。机械破碎设备主要包括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6.1.2筛分技术筛分技术是利用筛网对垃圾进行分离,将不同粒度的物料分离开来。筛分设备有振动筛、回转筛、概率筛等。筛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后续处理难度。6.1.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可燃物等不同性质的物料分离开来。常见的分离技术有风力分离、磁力分离、浮选分离等。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6.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其转化为可资源化的产品。以下为几种化学处理技术:6.2.1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氧化燃烧,转化为热能和灰渣。焚烧技术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特点,但需严格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6.2.2湿式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与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氢等)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6.2.3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加热分解,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热解技术具有减量化、资源化、环保等优点。6.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资源化产品。以下为几种生物处理技术:6.3.1堆肥化技术堆肥化技术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转化为有机肥料。堆肥化技术具有减量化、资源化、环保等优点,但需注意堆肥过程中的臭味和病虫害问题。6.3.2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为沼气。沼气可以用于发电、供暖等,具有较高的资源化价值。6.3.3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厌氧消化技术具有减量化、资源化、环保等优点,但处理周期较长。第七章垃圾处理产业化与市场运作7.1产业化发展策略7.1.1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产业链为推动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发展,首先需构建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优化各环节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行效率。7.1.2技术创新与研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垃圾处理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垃圾处理技术,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处理成本。7.1.3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垃圾处理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升级。7.1.4培育专业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的垃圾处理企业,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行业形象。7.2市场运作模式7.2.1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项目投资,形成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格局。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垃圾处理项目的经济效益。7.2.2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对垃圾处理项目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通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业承担项目运营。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7.2.3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根据垃圾处理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合理制定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保证垃圾处理企业合理收益,同时兼顾用户承受能力。7.2.4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垃圾处理领域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通过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垃圾处理企业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政策支持与监管7.3.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垃圾处理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垃圾处理产业的监管,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7.3.2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垃圾处理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7.3.3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垃圾处理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摸索建立绿色金融机制,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7.3.4强化监管与考核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产业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运营、环保等方面的监管。对垃圾处理项目实行定期考核,保证项目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第八章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1资源化利用途径8.1.1废物分类回收为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首先需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根据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将其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通过对废物的分类回收,为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8.1.2废物预处理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废物预处理是关键环节。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分选、干燥、压缩等工艺,旨在提高废物的纯度和质量,为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8.1.3资源化利用途径(1)再生资源利用:将可回收物进行再生利用,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2)生物资源利用:将湿垃圾(厨余垃圾)进行生物处理,如堆肥、厌氧消化等,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3)能源利用:将干垃圾(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或填埋气发电,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8.2资源化利用技术8.2.1再生资源回收技术再生资源回收技术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生物回收等。物理回收主要通过破碎、清洗、干燥等工艺,将废塑料、废金属等资源进行回收。化学回收则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塑料、废橡胶等资源转化为原料。生物回收主要利用微生物分解废纸、废布等资源,转化为生物质能源。8.2.2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技术和厌氧消化技术。堆肥技术是将湿垃圾(厨余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厌氧消化技术则是将湿垃圾(厨余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或供暖。8.2.3焚烧发电技术焚烧发电技术是将干垃圾(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焚烧发电具有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等优点,但需注意焚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8.3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8.3.1政策引导为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垃圾处理费征收、垃圾分类奖励、资源化利用补贴等。这些政策旨在引导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8.3.2法规保障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对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8.3.3政策与法规的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不断推进,政策与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未来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第九章垃圾处理环境监测与评估9.1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是保障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本方案中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范围:对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包括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2)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污染因子。(3)监测方法:采用在线监测、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4)监测频率:根据不同污染因子和监测对象,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5)监测数据管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9.2环境评估方法环境评估是对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本方案采用以下环境评估方法:(1)环境影响评价:对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包括短期和长期影响。(2)环境风险评估:分析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评估其概率和影响程度。(3)环境效益分析:分析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带来的环境效益,包括减排、资源回收等方面。(4)公众参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公众对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的态度和建议。9.3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在环保型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为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的应用方向:(1)政策制定: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2)项目管理:根据监测数据,优化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的运行和管理,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3)污染源控制:针对监测数据中发觉的污染源,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