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_第1页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_第2页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_第3页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_第4页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TOC\o"1-2"\h\u26759第一章:概述 3133471.1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3291451.2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义 3245181.3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318110第二章:需求分析 4199172.1用户需求分析 4230852.1.1用户类型 441202.1.2用户需求内容 4240992.2功能需求分析 5250342.2.1信息资源共享 556142.2.2在线审批 5253162.2.3个性化服务 530202.2.4数据统计分析 5158492.2.5电子证照应用 5195892.2.6用户互动 5285522.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84322.3.1响应速度 5267722.3.2可靠性 6154892.3.3安全性 6176302.3.4扩展性 6208112.3.5兼容性 626021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6156523.1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6298783.2技术选型与框架设计 7247723.3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715739第四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8310094.1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8295714.2业务办理模块设计 8215824.3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831308第五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9180845.1系统开发流程 982765.1.1需求分析 9107645.1.2设计阶段 940285.1.3编码与实现 9165315.2系统实施策略 1023105.2.1制定实施计划 10237365.2.2人员培训与分工 10247515.2.3系统部署与调试 1012995.2.4数据迁移与整合 10160565.3系统测试与验收 10138935.3.1测试策略 10223645.3.2测试执行 10156955.3.3验收标准 10200965.3.4验收流程 10137635.3.5验收结果处理 1017316第六章:项目管理与协调 10211096.1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10128926.1.1组织架构设定 1032046.1.2职责划分 11296016.2项目进度管理 11296966.2.1项目进度计划 11200766.2.2项目进度监控 11303336.2.3项目进度报告 11149776.3项目风险管理 12213096.3.1风险识别 12200626.3.2风险评估 12291666.3.3风险应对 12229336.3.4风险监控 1214344第七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12305057.1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1267267.1.1明确整合目标 12326777.1.2构建数据资源目录 13212077.1.3数据资源清洗与治理 13166387.1.4建立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 13108177.2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13211277.2.1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政策 13286677.2.2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目录 13198357.2.3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流程 13269637.2.4实施数据资源共享考核 13140637.3数据资源安全管理 14287067.3.1制定数据资源安全政策 1436197.3.2建立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体系 1421217.3.3实施数据资源安全审计 14190817.3.4建立数据资源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1410783第八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4120438.1系统运维体系构建 14125908.2系统运维团队建设 14174778.3系统故障处理与维护 156638第九章:信息安全保障 1566139.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15200759.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6120199.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6242第十章:持续优化与提升 17944210.1系统功能升级 171976310.1.1概述 171281510.1.2升级原则 172342610.1.3升级内容 171709210.2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72435010.2.1概述 172377410.2.2调查方法 182038810.2.3改进措施 181790610.3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 183253210.3.1概述 181017010.3.2策略内容 18第一章:概述1.1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1.2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部门可以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减少纸质材料和人工干预,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透明化,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服务环境。(3)提升形象: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的服务水平,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树立良好形象。(4)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推动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3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目标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下:(1)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保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覆盖我国各级部门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方便公众和企业办事。(2)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速度,缩短办理时间。(3)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以公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满意度。(4)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保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5)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推动部门间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6)推动职能转变: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治理能力。第二章: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中,用户需求分析是的一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2.1.1用户类型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包括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及个人用户。根据用户类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自的需求特点。(1)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高效、便捷地处理政务事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企业用户:希望政务服务平台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3)个人用户:关注个人事务的办理,如户籍、教育、医疗等,希望平台能提供个性化服务。2.1.2用户需求内容(1)部门工作人员需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支持跨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在线审批、电子签章等功能,简化审批流程;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2)企业用户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等电子证照的与应用;支持在线咨询、投诉、评价等功能,提高用户体验。(3)个人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查询个人政务事项进度、预约办理等;实现线上支付、电子凭证等功能,方便用户办理个人事务;提供政务信息推送,提高用户对政务服务的关注度。2.2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2.2.1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部门、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与利用服务。2.2.2在线审批提供在线审批功能,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部门工作效率。2.2.3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类型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政务事项查询、预约办理等。2.2.4数据统计分析收集并分析政务服务数据,为部门决策提供依据。2.2.5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等电子证照的与应用,简化办事流程。2.2.6用户互动提供在线咨询、投诉、评价等功能,提高用户体验。2.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为保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如下:2.3.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保证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时能够快速得到反馈。2.3.2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在高峰时段也能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用户无法办理政务事项。2.3.3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保证用户隐私和政务数据的安全。2.3.4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政务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2.3.5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浏览器和移动设备访问。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3.1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其系统整体架构设计需充分考虑功能完整性、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以下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服务层:服务层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主要包括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消息推送等功能模块。服务层需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2)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包括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用户数据资源库、日志数据资源库等。数据层需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3)接口层:接口层负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主要包括数据交换接口、API接口等。接口层需具备高度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不同系统的对接需求。(4)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主要包括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界面、移动端应用等。前端展示层需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5)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3.2技术选型与框架设计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技术选型和框架设计是关键环节。以下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与框架设计的主要内容:(1)技术选型:(1)前端技术:采用主流的前端框架,如React、Vue等,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2)后端技术:采用成熟的后端框架,如SpringBoot、Django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3)数据库技术:选择功能稳定、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4)中间件技术:采用主流的中间件,如Redis、Kafka等,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交互效率。(2)框架设计:(1)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可扩展的服务模块,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2)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DFS、Cassandra等,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3)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如Nginx、LVS等,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4)安全认证:采用统一的安全认证机制,如OAuth2.0、JWT等,保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3.3系统安全架构设计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和关键业务,因此系统安全架构设计。以下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安全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设备和技术,保证网络安全。(2)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3)身份认证:采用双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4)访问控制:采用角色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列表(ACL)等技术,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精细控制。(5)安全监控:采用日志审计、实时监控等技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及时报警。(6)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能力。第四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1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模块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修改、权限控制等功能。以下是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要点:(1)用户注册与登录:提供用户名、密码、邮箱等多种注册与登录方式,保证用户便捷、安全地使用平台。(2)用户信息管理:包括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头像等,用户可随时修改个人信息。(3)用户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提供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保证数据安全。(4)用户行为分析:收集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4.2业务办理模块设计业务办理模块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负责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以下是业务办理模块的设计要点:(1)事项分类:按照政务服务事项的性质、归属和办理流程,进行合理分类。(2)事项办理流程:设计简洁明了的办理流程,方便用户理解和操作。(3)表单设计:根据事项特点,设计合理的表单,简化用户填写过程。(4)材料与审核:提供便捷的材料功能,实现线上审核,提高办理效率。(5)办理进度查询:实时展示事项办理进度,让用户随时了解办理情况。4.3数据管理模块设计数据管理模块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重要支撑,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存储、查询、备份和恢复等功能。以下是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要点:(1)数据存储:采用高效、可靠的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安全、稳定存储。(2)数据查询:提供多条件、多维度查询功能,满足用户对政务数据的查询需求。(3)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4)数据恢复:当数据出现问题时,可快速恢复到最近一次的备份状态。(5)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政务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第五章:系统开发与实施5.1系统开发流程5.1.1需求分析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过程中,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旨在明确项目的目标、功能、功能等需求,保证开发团队对项目的理解与用户需求一致。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收集用户需求:通过与用户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对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需求。(2)分析需求: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归类,形成明确的需求清单。(3)撰写需求说明书:将需求分析结果整理成需求说明书,作为后续开发的依据。5.1.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技术选型、系统模块划分等。(2)模块设计: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明确模块的功能、接口、功能等。(3)界面设计:设计用户界面,保证界面友好、易用。5.1.3编码与实现在完成设计阶段后,进入编码与实现阶段。此阶段需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编程规范:编写清晰、简洁、易于维护的代码。(2)模块化编程:将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代码的复用。(3)测试驱动开发:在编写代码前,先编写测试用例,保证代码质量。5.2系统实施策略5.2.1制定实施计划在系统实施阶段,需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步骤、时间表、资源分配等。5.2.2人员培训与分工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相关技能。同时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保证项目高效推进。5.2.3系统部署与调试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调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5.2.4数据迁移与整合将现有政务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并进行整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5.3系统测试与验收5.3.1测试策略制定详细的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等。5.3.2测试执行按照测试策略执行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5.3.3验收标准制定验收标准,保证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功能要求等。5.3.4验收流程按照验收标准,组织验收流程,包括初验、终验等。5.3.5验收结果处理对验收结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系统质量。第六章:项目管理与协调6.1项目管理组织结构6.1.1组织架构设定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计划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应遵循科学、高效、协同的原则。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实施部门以及相关支持部门。6.1.2职责划分(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推进,对项目成果负责。(2)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筹备、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进度跟踪、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风险识别与应对等工作。(3)项目实施部门: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包括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等。(4)相关支持部门:为项目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资源保障、政策指导等。6.2项目进度管理6.2.1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目标、任务、资源、风险等因素制定,明确项目的关键节点、里程碑和完成时间。项目进度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1)合理:保证项目各阶段工作有序进行,避免资源浪费。(2)可行: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进度计划的可行性。(3)动态调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6.2.2项目进度监控项目进度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跟踪项目进度,了解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2)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进度不受影响。6.2.3项目进度报告项目进度报告应定期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进度概述:简要介绍项目当前进度情况。(2)项目进度详细说明:对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详细描述。(3)项目进度分析:分析项目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偏差,提出改进措施。6.3项目风险管理6.3.1风险识别项目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专家访谈:与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2)历史数据分析:分析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识别潜在风险。(3)现场调查:实地考察项目实施环境,发觉潜在风险。6.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定性评估: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6.3.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项目计划,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保险公司。(4)风险接受:对无法规避和减轻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6.3.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变化进行持续关注,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评估风险变化,调整风险应对策略。(2)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跟踪,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3)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新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第七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7.1数据资源整合策略7.1.1明确整合目标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数据资源整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整合目标。具体而言,应针对各类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为后续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提供坚实基础。7.1.2构建数据资源目录构建数据资源目录是整合数据资源的关键环节。应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分类标准,对政务数据进行分类,形成数据资源目录。数据资源目录应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更新频率等信息,便于各部门快速查找和利用所需数据。7.1.3数据资源清洗与治理数据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清洗与治理。清洗数据主要包括去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补充缺失数据等。数据治理则涉及数据质量提升、数据标准化、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数据清洗与治理,提高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准确性。7.1.4建立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平台应具备数据查询、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功能,保证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7.2数据资源共享机制7.2.1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政策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政策,明确数据资源共享的范围、原则和程序。政策应鼓励各部门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7.2.2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在数据资源整合基础上,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列出各部门可共享的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应定期更新,保证数据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7.2.3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流程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流程,明确数据资源共享的申请、审批、使用等环节。流程应简洁明了,提高数据资源共享的效率。7.2.4实施数据资源共享考核对数据资源共享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各部门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的表现。考核结果作为政务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依据,促使各部门积极参与数据资源共享。7.3数据资源安全管理7.3.1制定数据资源安全政策制定数据资源安全政策,明确数据资源的安全等级、访问权限、使用规范等。政策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7.3.2建立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体系建立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数据资源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7.3.3实施数据资源安全审计对数据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审计,定期检查数据资源的访问、操作、传输等环节。审计结果作为数据资源安全管理的依据,及时发觉和纠正安全隐患。7.3.4建立数据资源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数据资源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应对可能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等,保证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降低损失。第八章:系统运维与维护8.1系统运维体系构建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系统运维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关键任务。系统运维体系应以保证服务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运维策略:根据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运维策略,包括运维目标、运维内容、运维流程、运维工具和运维人员等。(2)运维制度与规范:建立完善的运维制度与规范,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运维效率。(3)运维工具与平台:选用合适的运维工具与平台,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运维成本。(4)运维监控与预警:建立全面的运维监控与预警系统,对服务平台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的问题。8.2系统运维团队建设系统运维团队是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运维工作的实施者,其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人员配备:根据运维工作的需求,合理配置运维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2)技能培训: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运维团队的整体素质,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3)团队协作: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运维团队的处理问题能力。(4)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运维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8.3系统故障处理与维护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系统故障。针对这些故障,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与维护:(1)故障分类: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影响,将故障分为紧急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处理。(2)故障响应:建立故障响应机制,保证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故障处理。(3)故障定位:通过日志分析、系统监控等手段,准确判断故障原因,为故障处理提供依据。(4)故障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重启系统、修复程序、更新软件等。(5)故障总结: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6)维护优化:根据故障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第九章:信息安全保障9.1信息安全策略制定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升过程中,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是的。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信息安全目标:根据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特点和业务需求,明确信息安全保护的目标,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2)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制定一系列信息安全政策,包括密码政策、访问控制政策、数据备份与恢复政策等,以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有效实施。(3)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信息安全职责,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4)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贯彻执行。9.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为保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防护:加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物理安全防护,防止设备被非法接入、破坏或盗取。(2)网络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技术,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防止网络攻击、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3)主机安全防护:对服务器、客户端等主机进行安全加固,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高主机安全性。(4)数据安全防护: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应用安全防护: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隐患,防止应用程序被恶意利用。9.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识别、评估和控制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以下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资产识别、威胁识别和脆弱性识别,发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潜在的安全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