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93课件讲解_第1页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93课件讲解_第2页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93课件讲解_第3页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93课件讲解_第4页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93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计算机网络概述3.2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3.2.1计算机进程通信与协议概念3.2.2ISO与OSI网络体系结构3.2.3TCP/IP体系结构及相关协议3.2.4IEEE802标准系列及其体系结构

思考与分析题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2.1计算机进程通信与协议概念目前的计算机系统均提供了多任务并行环境,多道程序在执行时,需要共享系统资源,程序的执行表现出间断性的特征,是动态的过程(包含程序在内存中的执行情况—即它何时执行,何时停顿;包含程序与其它执行程序的关系)传统的程序本身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为了深刻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性质,人们引入“进程(Process)”概念。1.“进程(Process)”概念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进程狭义定义:进程就是一段程序的执行过程。广义定义:“进程”是一段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是一次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它不只是程序的代码,还包括当前的活动(内存调用,占用时间)。“进程”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进程通信由于不同的进程运行在各自不同的内存空间中,不同的进程之间,即使是具有家族联系的父子进程,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进程映像。一方对于变量的修改另一方是无法感知的。因此,进程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可能通过变量或其它数据结构直接进行,只能通过进程间通信来完成。进程之间互相交换信息的工作称为进程通信IPC(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并发进程之间的交互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同步和通信。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计算机通信在同一计算机系统中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设置共享区的方式实现,如: 共享内存 共享系统缓冲区 共享文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双方计算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而实现的,是各进程之间相互制约的等待或互通消息过程。需要通过网络,跨越通信线路才能得以实现。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程通信

在计算机上需要有通信接口(网卡等)和通信线将计算机连入网络,计算机之间通信需要通信软件的支持。通信软件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接口程序/网络控制程序

/网络应用程序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系统之间通信软件通信接口程序——如网卡驱动程序,处于通信的低 层,负责将计算机的信息传输到线路上,并从线 路上接收信息传送给计算机。网络控制程序——处于通信的中间层,负责控制和监 视通信进程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具有建立通信 链路、分配内存、控制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信息 流等功能,如TCP/IP协议等。网络应用程序——处于通信的高层,直接为用户提供

应用服务,如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 MAIL)、网络浏览(WWW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4.通信协议概念通信协议(protocol)——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因此,通信双方要遵从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议(相同或兼容的协议)才能进行通信。通信协议三要素:语义:确定通信双方的通信内容(whattodo)语法:确定通信双方通信时数据报文的格式(howtodo)时序规则:指出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顺序(whentodo)

,如:建链,数据传输,数据重传,拆链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协议—举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5.通信协议——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1983年提出了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原美国高级计划研究署—现称DARPA(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ARPA网(广域网),研究出TCP/IP及m协议。ITU-T电信标准总局,前身为CCITT(InternationalConsultativeCommitteeforTelegraphyandTelephony)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IEEE(TheInstituteofElectronic&ElectricalEngineer)完成了对IEEE802协议的定义,这是一组局域网的标准协议。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制订的著名标准是FDDI(FiberDistributeDateInterface)。EIA(ElectronicIndustriesAssociation)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2.2ISO与OSI网络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即ISO)开始为网络通信开发一种概念性的模型,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它通常被简称为OSI模型。OSI是一个定义得非常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可完成类似的任务,1984年,这个模型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国际标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结构的抽象描述(参照计算机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是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任务需求的精确定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OSI模型七层功能OSI模型7层功能网络应用程序数据格式转换、加解密、压缩主机间会话活动的组织与同步数据分包(报文)与传输地址和最佳路径-两个终端用户通信数据(帧)传输-两相邻节点通信比特传输特性(DTE-DCE)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传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applicationlayer)(presentationlayer)(sessionlayer)(transportlayer)(networklayer)(datalinklayer)(physicallayer)OSI——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制定网络通信协议时使用的概念性框架,更不是一种网络协议。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OSI模型——1-2层功能物理层1——定义了数据传输(DTE-DCT间建立、维持与拆除)规则以及设备与物理介质的四个接口特性:机械接口特性、电气接口特性、功能接口特性和过程接口特性。(协议如:R232、V.35、V.24、RJ45等)数据链路层2——对物理层传来的原始数据位流进行处理(建立链路、发送、传输、结束、拆除5个通信阶段中数据编码、同步方式、传输控制字符、差错控制、放大方式、传输速率等等的描述规定)——只解决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问题。(协议如:IEEE802.2、IEEE802.3、HDLC、PPP、FDDI、ATM、帧中继FR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OSI模型——3-4层功能网络层3——负责为异地子网上两个终端系统的数据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协议

IP、IPX、AppleTalkDDP等)第四~七层——主要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处理功能(资源子网)传输层4——结构中的最核心层,作用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把它们划分为较小的单元(报文),再传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协议

TCP、UDP、SPX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OSI模型——5-7层功能会话层5——建立、管理及终止两个系统之间会话活动的功能层(协议

RPC、SQL、NFS、AppleTalkASP等)表示层6——定义数据格式,提供字符集转换和数据压缩、加密等服务。(协议

ASCII文本、二进制、BCD、JPEG、GIF、TIFF、MIDI、MPEG、WAV、AVI等)应用层7——在相同的底层通信协议基础上,提供最常用而且通用的应用程序通信服务,如电子表格程序、字处理程序、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协议Telnet,HTTP,FTP,WWW,SNMP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OSI层间通信OSI模型数据传输过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OSI层间通信根据OSI的分层架构,若要实现网络中两台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同一台计算机中的层间以及不同计算机之间的同一层间必然要进行通信,图3-23为两台计算机分层通信的示意图,图中示意的是左边的计算机向右边计算机发送数据的过程。数据包在两台计算机间传输时,数据由一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生成,然后逐层向下传输,并且逐层加装控制和识别信息数据,直至物理层数据包才传输到第二台计算机,在第二台计算机上,数据包由底层逐渐向顶层传输,并逐层拆装控制和识别信息数据,直到第二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层。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同一台计算机中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为了向相邻的高层提供服务,每一层必须知道两层之间定义的标准接口。为了使N层获得服务,这些接口应定义N+1层必须向N层提供哪些信息,以及N层应向N+1层提供何种返回信息,这些细节都是协议中的一部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的通信为了与其他计算机上的同等层进行通信,每一层都定义了一个头部,而且有时还定义了尾部。头部和尾部是附加的数据位,由发送方计算机上的软件或硬件生成,放在由第N+1层传给第N层的数据的前面或后面。这一层与其他计算机上同等层进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就在这些头部或尾部中被编码。接受方计算机的第N层软件或硬件解释由发送方计算机第N层所生成的头部或尾部,从而得知此时第N层的过程应如何处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完整的OSI数据传递与流动过程——数据封装、解封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生活中信件的封装、传递与解封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数据“封装”“封装”——这个术语描述的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加上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封装使数据装入正确的格式,这样相邻的层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他计算机上的同等层也能知道该怎么处理数据。当每一层生成头部时,将由相邻上一层传递来的数据放到该头部的后面,这样就封装了高一层的数据。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2.3TCP/IP体系结构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已经成为了网络领域的通用语言,这个协议组(或称协议栈)是Internet这个庞大网络的基础。大多数网络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2000/2003Server、NovellNetware5.X以及不同版本的Unix和Linux,都把TCP/IP作为它们的缺省网络协议。TCP/IP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其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TCP/IP整体构架概述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TCP/IP通讯协议采用4层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TCP/IP模型与OSI模型关系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TCP/IP协议4层结构(1)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2)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3)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装以及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这是IP的工作层。

(4)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Line等)来传送数据。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应用层服务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以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和 文件传输服务等。协议SMTP、SNMP、FTP、Telnet、DNS等。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FTP——FileTransferProtocolTelnet——远程登录服务协议,需要通过用户名和口令进行 认证。DNS——DomainNameSystem,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远程登录(Telnet)返回远程登录(Telnet)——指允许一个地点的用户与另一个地点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对话。远程登录使用支持Telnet协议的Telnet软件,Telnet协议是TCP/IP通信协议中的终端机协议。只要是该系统的注册用户,Telnet就能使你能够从与Internet连接的一台主机进入Internet上的任何计算机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可网管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DNS(DomainNameServer)存放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域名地址(字符地址)和对应的IP地址(数字地址)的服务器。5—对应域名地址为每个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至少都有一台DNS服务器,通过与其它网络的DNS服务器相连可以找到其他站点DNS服务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Web服务返回Web服务(WWW-WorldWideWeb)——是建立在TCP基础上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工作模式的一种网络应用。它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Web服务器(专门存放和管理WWW资源)中的信息,用超文本方式(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链接在一起,供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用户查询和调用。用户要在因特网中进行超文本浏览查询,需要在本地微机中安装WWW客户浏览器应用程序(也称WEB浏览器或WWW浏览器)。

InternetExplorer5.0是目前比较流行的WWW客户浏览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E浏览器界面返回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文件传输(FTP)返回文件传输(FTP)——用FTP可以传输任何格式的数据,可以访问Internet的各种FTP服务器,访问FTP服务器有两种方式:一种访问是注册用户登录到服务器系统,另一种访问是用“隐名”(anonymous)进入服务器。文件的下载——将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传输到本地计算机的某个指定的文件夹中,目前文件的下载方法主要有两种:使用浏览器下载文件和使用文件下载软件下载文件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使用浏览器下载文件IE浏览器中内置有FTP客户程序,使用FTP程序进行匿名登录(以anonymous为用户名,以电子邮件地址为密码)就可以简单的下载文件。操作方法:打开IE浏览器,输入源文件所在FTP站点的URL地址(如45),进入相应的FTP服务器;选择源文件所在目录(如:/ipswitch/product_downloads);单击所要下载的文件(如:f_x86t32.exe),弹出文件下载窗口,选择“将该程序保存到磁盘”保存即可。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有些FTP服务器允许用户上传文件,通常存放上传文件的目录为incoming。上传文件时一般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才能进行(采用非匿名方式)。文件上传的步骤与下载文件大致相同:在本地计算机中选择要上传的文件链接FTP服务器,选择目标目录(如incoming)单击“→”箭头,即可上传文件。文件的上传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TCP/IP中的协议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TCP/IP协议组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互联网(国际)控制消息协议、IGMP(InternetGroupMessageProtocol)网际(国际)组报文协议、应用层协议和网络接口层协议的协议组

TCP/IP协议——是工业标准或“事实标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传输层—TCP协议传输层—提供应用层间的通信,包括格式化信息流、提供节点间可靠的传输。协议TCP、UDP等,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用于数据可靠的传输服务。主要用于一次传输大量报文的应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TCP端到端传输端口号分为3类:0到1023号称为知名端口号,1024到49151号称为注册的端口号,49152到65535号称为专用的端口号。因特网分配号码机构(IANA)公布了一些常用(知名)端口号及相应的服务清单:FTP对应端口21,TELNET对应端口23,SMTP(电子邮件服务)对应端口25,WEB服务器对应端口80,POP3对应端口110。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TCP数据包格式TCP数据包格式示意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UDP协议UDP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同IP一样,UDP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结构如下图)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以及流量控制等功能,因此,报文可能会丢失、重复以及乱序等,而可靠性的问题将由使用UDP的应用程序来解决。——主要用于一次传输少量报文。16位16位16位16位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校验和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互联层—IP协议互联层—提供互联网路由选择功能,进行数据报文的分段与 重组,对错误报文有一定的恢复功能。协议:IP、ICMP

IGMP、ARP。IP(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协议——采用数据报方式,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它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数据封装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P协议数据报格式IP数据报头和数据总长度不能超过65535B04816192431版本IHL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DFMF分段偏移量生存期协议报头校验和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IP选项(如果有)用户数据。。。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4)ARP协议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互联网层协议,它获取主机或节点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并创建一个本地数据以将物理地址映射到主机的逻辑地址(即IP地址)上,ARP协议与IP协议紧密协作。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5)ICMP与IGMP协议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网际控制消息协议——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比如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使TCP连接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IGMP(InternetGroupMessageProtocol)网际组报文协议——把UDP数据报多播到多个主机。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

IP地址是Internet网上每台主机和路由器的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唯一编码地址。3.IP地址开始设置网络和拨号连接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

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每八位二进制为一段,共四段,每段转化为相应的十进制数,并用“.”分隔,以便于记忆,如

10000011011010110001000011001000131.107.16.200(1)IP地址表示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IP地址资源的划分地址位0W7

X15Y23Z31ClassA0Net-ID

HostID(主机ID)ClassB10Net-IDHostIDClassC110Net-ID(网络-ID)HostIDClassD1110组播地址ClassE11110保留为今后使用IP地址采用分层结构,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二进制表示中以0开头网络网络ID:W范围是27-2=126(除全0和全1),00000001-01111111,所以网络号范围是1-127之间,其中10和127两段地址有特殊用途,全世界只有126个可能的A类网络。主机ID:X.Y.Z共24位二进制数, 最大数量为224-2=16,777,214台计算机设备。A类网络-IP地址用于大型网络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二进制表示中以10开头网络ID:W.X共有216–2=65,534个网络,B类地址第一段10000000-10111111,网络号范围是128.0—191.255,其中172.16-172.31段地址有专门用途。

主机ID:Y.Z共16位二进制数,最大数量为 (216-2)=65,534台计算机设备。B类网络-IP地址用于中型网络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二进制表示中以110开头网络ID:W.X.Y共有网络数221–2=200多万,C类地址的第一段11000000-11011111,网络号范围是-55,其中192.168-192.168地址为企业局域网专用地址。

主机ID:Z共8位二进制数, 最大数量为28-2=254台计算机设备。C类网络-IP地址用于小型网络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D类网络:二进制表示中以1110开头,地址第一段11100000-11101111,网络号范围是224—239。用于多点播送地址,主要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ArchitectureBoard)使用。E类网络:二进制表示中以11110开头,地址第一段11110000-11110111,网络号范围是240—247,试验用保留地址。D类和E类网络IP协议中对248—254地址段暂无规定。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

所有网络,写路由器时用此做为目标 地址。

55广播地址

127.X.Y.Z环路测试地址特殊地址(全0与全1)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公有IP(PublicIP)——要在InterNIC注册, 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私有IP(PrivateIP)——只有局域网内部有效的 IP地址,理论上可使用任何有效的A、B、C类地 址。公有IP和私有IP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但InterNIC特别指出了某些范围的IP地址作为专用的PrivateIP1个子网掩码172.16-31.0.016个子网掩码255.240.0.0192.168.0-255.0256个子网掩码专用的PrivateIP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子网掩码一个单位申请到的IP地址——是这个地址的网络号(NET-ID),而后面的主机号(HOST-ID)则由本单位进行分配,本单位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网络号。主机很多且分布在很大的地理范围时——可以将本单位所属主机划分为若干子网(Subnet),用IP地址中主机号字段中的前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字段”,后面剩下的仍为主机号字段。各子网之间可用路由器来互联,便于管理;避免使用网桥连接易引起广播风暴,及不便故障隔离。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子网掩码规则子网掩码(SubnetMask)——共32比特。“1”——用于表示网络号和子网号的字段,“0”——用于主机号的字段。以某B类网为例,说明在划分子网时用到的子网掩码ClassB10Net-IDHostID增加子网号字段10Net-IDSubnet-IDHostID子网掩码

255.255.1111111111111111

240.01111000000000000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根据IP地址判断子网子网掩码-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主机1-5410000001001011110001000011111110主机2-110000001001011110001

000100000001主机3-5410000001001011110010000011111110主机4-110000001001011110010000100000001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PV6——是下一代IP地址编址方法,它采用8段16位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IP地址,与四段IP地址相兼容。IPV6使用冒号十六进制表示——即将128位二进制数被划分为8个16位的部分,并用相应的十六进制表示,各组之间用冒号分隔,如686E:8C64:FFFF:FFFF:0:1180:96A:FFFF(4)IPV6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3.2.4IEEE802标准系列及体系结构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EEE802标准系列IEEE802.1A—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802.1B—寻址、网际互联和网络管理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7、11—以太网、总线Bus、令牌总线Ring-Bus、令牌环Ring、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无线网、开槽网Slotted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IEEE802.8—光导纤维推荐标准IEEE802.9—综合语音数据终端IEEE802.10—网络安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IEEE802标准体系结构图IEEE802与ISO/OSI的对应关系IEEE802标准遵循ISO的OSI参考模型的原则,解决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0Mbps以太网物理层(1)物理层—IEEE802模型物理层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1)物理介质(PMD),提供与线缆的物理连接。2)物理介质连接设备(PMA),生成发送到线路上的信号,并接收线路上的信号。3)连接单元接口(AUI)。4)物理信号(PS)。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MAU

(MediumAttachmentUnit)-媒体连接单元

AUI

(AttachmentUnitInterface)—连接单元接口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0Mbps以太网物理层以太网——物理层CSMA/CD的要点是: “多点接入” “载波监听” “碰撞检测”

“随机延迟后重发”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2)数据链路子层—IEEE802.2IEEE802.2——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是都透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nkageControl)子层—判断上级模型层中的数据发往何处,还负责错误通知。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子层—网络错误在MAC层检测,结果通知LLC。包括NIC(NetworkInterfaceCard)及其驱动程序。MAC规范要求每块NIC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存放于NIC的ROM中。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10Mbps以太网物理层2.以太网数据帧格式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EEE802.3——MAC层数据帧格式帧(Frame)——是数据链路中的传输单位,指包含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数据块)。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IEEE802局域网中有两种地址

在IEEE802局域网中有两种地址:第一种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MAC地址,该地址规定了主机或节点的网络接口部件的硬件地址;第二种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LLC地址,即服务访问点SAP地址,该地址规定了访问某一进程的地址。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MAC物理地址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子层规范要求接入网络的每一个主机或节点只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即为网络接口部件(NIC,网卡)分配唯一的硬件地址。规范规定MAC物理地址长度为6个字节48位(bit),前3个字节24bit用于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它由IEEE802委员会分配;后3个字节24bit用于该制造商所制造的网卡编号。每个字节用16进制数表示,并用冒号隔开,某工作站网卡MAC物理地址如下:MAC地址:08:00:20:0A:8C:6D其中08:00:2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由IEEE802分配后3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