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经验(第5期)2024_第1页
广东发展经验(第5期)2024_第2页
广东发展经验(第5期)2024_第3页
广东发展经验(第5期)2024_第4页
广东发展经验(第5期)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5期海洋经济广东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担当与勇气,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一举成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广东赛迪将围绕广东发展推出《广东发展经验》系列研究,总结新时代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以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本期《广东发展经验》重点聚焦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基本形成行业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较为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近年来,广东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增长本期《广东发展经验》通过梳理分析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经验,遴选广州、深圳等5个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对广东下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助力“海上新广东”建设取得新突破。GUANGDONGINDUSTRYCLUST0101演进历程◎……1992~2010年◎……1992~2010年探索起步期勇当“排头兵”,多项“第一”奠定坚实基础1992年,广东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海洋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对海洋开发作出部署。在海域使用立法、海域使用证书、海洋功能区划等多个关键领域,广东在国内也率先实现突破,为广东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奠定坚实2010~2019年加速转型期2010~2019年加速转型期多措并举培育新动能,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东海洋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广东逐步完善海洋经济立法、构建海洋治理体系、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加速引导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产业迅速发展。2019年至今优化提升期2019年至今优化提升期港澳合作成效显著,“海洋+”融合业态加速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牵引带动下,广东“湾+带”联动优势逐渐显现,珠三角与港澳在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邮轮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021年起,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海洋强省建设的广东路径,“深远海养殖+风电”“金融+海洋”等业态也不断涌现,“海洋+”业态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中,“深远海养殖+风电”方面,惠州、阳江、揭阳等市的多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逐步投入建设;“金融+海洋”方面,深圳的招商银行成功发行全球首笔蓝色浮息美元债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承保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0202经验与启示广东为建设“海洋强省”设计了系列纲领性规划,推动省级和地市层面双向发力,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层面,广东陆续发布《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六大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为广东海洋经济锚定发展方向。同时成立省海洋工作领导小组、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广东总体海洋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级层面,各地海洋经济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广州在《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设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专篇,进一步集聚海洋产业资源,建设创新引领型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发布《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文件,推动海洋城市管理法治化进程,明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方案”。珠海、湛江、汕头等其他珠三角、粤东、粤西沿海城市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对应行动计划,加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并明确提出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涉海基础建设等方面提供土地、财政、人才等资源要素支持。0202经验与启示CC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广东立足全省海洋资源禀赋,以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以集聚促发展。广东在《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六大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高度强调产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先行先试建设集群化示范基地、先导试验区等产业集聚地,对产业资源实现高效整合,有力推动海洋六大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将海洋六大产业集群打造为广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以产业联合体引导打造良好生态。广东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并充分发挥联合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大中小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基地培育、资金合作和技术扩散等方式互融互通,形成协同、高效、融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助力广东海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广东自2018年起连续7年累计下达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创新发展,有力推动海洋六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带动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助力广东海洋新兴产业跑出蓝色“加速度”。0202经验与启示积极培育融合新业态,构建现代“海洋+”创新积极培育融合新业态,构建现代“海洋+”创新体系广东大力推行陆海产业融合、海洋一二三产融合等发展模式,并通过构建现代“海洋+”创新体系进行深度赋能,积极培育“海洋+”新业态、新模式。>一是推动陆海统筹融合。广东坚持“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原则,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空间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谋划“海洋产业+陆岸基地”,面向南海深海资源开发,推进陆海产业链对接融合发展,助力建设陆海产业生态圈。>二是推动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广东发布《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大力推广风渔融合、渔光互补等复合用海模式。同时不断探索“深远海养殖+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深远海养殖+运输加工”三类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带动装备制造、种苗、动保、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三是构建现代“海洋+”创新体系。广东依托“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十核多节点”等科创载体的部署,推进省海洋实验室与省技术创新中心的衔接与融合,辐射形成更加完善的海洋产业创新生态。同时,广东打造了“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四位一体的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海洋+”业态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赋能。0202经验与启示坚持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广东通过立法等手段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以生态保护为底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共生联动。>一是多维度进行地方生态立法。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美丽海湾建设,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同时依据不同海域、不同特色资源分布进行地方性生态立法,将海域、海岸带、海岛、海洋生物、旅游景点等多领域的涉海发展布局列入地方性立法范畴。>二是做好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广东着眼将生态保护嵌入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遵循不同区域的涉海资源分布、特质、发展潜力的具体特点,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由近及远、梯次开发的思路统筹开发和保护海岸带、近海海域经济带和深远海海域经济带。>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蓝碳市场。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发展“蓝色碳汇”的路径和具体措施,目前正以惠州、湛江等地红树林碳汇权益开发交易为试点进行深入探索,完成了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平台的搭建工作,进一步打通海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典型案例0303典型案例广州市广州市瞄准高端制造业,河口型海洋城市向海图强之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两大核心“引擎”之一2023年广州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29000+家2023年涉海企业2023年广州涉海科研机构涉海高校国家级重大发展平台海洋领域院士广州凭借其枢纽优势,以江海联动、双核引领的思路发展海洋经济。在江海联动方面,广州整合沿江沿海的科研、产业和科技金融平台,打造江海联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在双核引领方面,广州打造以南沙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核和以海珠区、黄埔区为中心的海洋高端服务核,形成面向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一是创新“湾区一港通”模式与海事、海关查验实现数据共享,以港口航运为着力点发展临港产业,形成港产城智协同发展格局。二是立足广州海港枢纽突出,依托国家级示范工程等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和经营海铁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促进海铁班列与国际班列融合,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广州在巩固总装制造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全面提升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推动船舶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同时,广州通过鼓励船舶总装企业优先采购本地船级社认证产品,引导本土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进入船舶产业,进一步强化船舶制造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3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2023年涉海企业涉海上市企业全球前四连续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深圳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成立书记和市长双牵头的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领导小组,从建设方案、条例、高质量发展措施、规划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海洋城市管理法制化进程。深圳还重点强化对海洋经济主体集聚、科研成果转化、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传统渔港转型升级。深圳立足市场需求,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对符合深圳产业方向的优质项目用地予以充分保障和精准供应;二是创新财政支持模式,统筹推动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三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撬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资本多方发力开展技术攻关。深圳积极探索蓝色金融对接海洋经济,推动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落地,将“保险机制+生态维护”有机融合,通过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在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红树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蓝色金融发展经验,助力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湛江市湛江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湛江创新国建民营新机制,采用由政府和国企负责投资建设海上养殖基础设施,然后转包给民营企业运营和养殖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雄厚的国有资本解决了海洋牧场基础设施投入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机制解决了发展效率的问题,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湛江在产业载体、资金要素等方面对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予以支持。一是推进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在专项债、用电用水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并由市县两级统筹保障新增用地指标与能耗指标。二是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多元化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预制菜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湛江以实验室为核心,联合龙头企业打造海洋牧场创新联合体,以“平台共用、技术共享、市场共营”形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湛江湾实验室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向实验室反馈行业最新动向的双向互动,形成了“前室后厂”的科研转化链条,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阳江市创新风渔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世界海上风电之都“世界风电看中国,中国风电看阳江”486.96亿元2023年阳江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上风电项目500万千瓦已并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阳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海上风电产业基础,创新海洋空间综合利用思路,依托风渔融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海上新能“海洋牧场+海洋休闲旅游+海上风电”等发展模式,推动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和多业态融合发展。阳江依托“一港四中心”,即阳江港、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监控中心、服务交流中心,持续打造互动融合的创新生态圈,构建起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显现。阳江出台《阳江市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对蓝色金融工作的政策引领;搭建对接平台、举办产融合作对接会,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高校对接;创新金融产品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出“水产致富贷”“蚝情贷”“船舶贷”等,在金融领域多点发力,共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珠海市珠海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珠海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海洋+”新场景。一是在国内率先开展大型深海养殖装备试验,组建省内第一家地级市海洋集团,并首创“养殖平台+重力式网箱”新模式。二是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完善海岛低空物流网络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路径,推动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有效融合。珠海拥有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个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重点以重力式网箱、桁架式养殖平台和大型养殖工船为载体,并引入“海上5.0产业园”概念,构建“基金+国有资本+产业资本+重点项目”的商业模式,探索形成海洋牧场“珠海范式”,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牧场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思想引领珠海出台全省首部市级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珠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珠海海岛保护与利用的六大重点任务。同时,珠海发布《珠海市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条例》《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布珠海市交通运输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强化港口船舶污染防治。0404赛迪观点—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4点建议一是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航运、数字港口、数字养殖等发展模式,推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强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实现“一链一城一策”,做到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把握“海洋+”融合业态新赛道,加快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有效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做好以深远海开发为代表的海洋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的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对抗风浪养殖装备、深远海智能管控设备、安全环保设备、漂浮式风电设备的研发力度,加速形成一批深远海领域的典型示范项目。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及相关成果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涉海企业加强海洋物理、化学、地质、气象等相关基础学科研究,由政府涉海部门负责统筹整合各方创新信息,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创新信息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二是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引导成立涉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