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初三化学说课稿全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说课人:HaferHighschoolSmiseBruce
一、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及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将学生引入化学之
门,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尹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教学奠定情感
根底.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教学奠
定情感根底。
2、难点:实验的探究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科学探究、交流讨论与归纳法。
教学方法的诜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市.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币学
生智力的开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交流
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
我校是少数民族自治乡农村中学,学生因从小学习环境较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存
在严重问题,到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不能正常开展,学习根底普遍很差,如何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训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关键。
2、学法设计
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关键是解决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
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增加学生参与时机,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
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设置化学情景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二)阅读与思考:了解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阅读、讨论与思考:读书P3,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破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
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2、观察与思考:竹P3,通过碳酸氢钱的分解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对如何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三)观察与思考:观察铁丝生锈现象让学习了解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拟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那么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
可持续开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
通过书P8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展的作用。
(五)练习与实践:
做L1、2、3题
(六)归纳与小结;让学习交流讨论学习化学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作用?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通过典型事例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明确学习
目的,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结合教材和诔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比照、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勇于创新意识等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2、难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二、教法(教法分析):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
生智力的开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交流
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少数民族自治乡农村中学,学生因从小学习环境较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存
在严重问题,到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不能正常开展,学习根底普遍很差,如何激发
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超和信心,培训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关键。
2、学法设计
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关键是解决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增加学生参与时机,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
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问题,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二)活动与探究1: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化
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并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1、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
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
缕白烟。
2、交流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一气化一燃烧,从血介绍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实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练习与稳固: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判断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
强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木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三)、观察与归纳:教师做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其
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四)、联想与启示:让学生阅读书P12,了解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
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五)、活动与探究:通过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
与结构
1、活动探窕: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2、总结与归纳: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一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六)交流与讨论:阅读书P15后讨论归纳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七)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完成P16练习题1、2、3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说课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
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空气口
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
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学习新的
知识,为性质活泼的氧气、燃烧打下根底,所以本节在教材中占用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
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2、难点:纯洁物和混合物概念的形成,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科学探究,实验一一讨论一一归纳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
生智力的开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实验
——讨论一一归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
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决定采用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柄助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
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它的存在?
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新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活动一:“捕捉”空气
(1)教师创设问题:既然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你能“捕捉”到它吗?
(2)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使学生明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3)学生实验探究“捕捉”空气
(4J交流讨论①水可以把空Q从瓶子里排出,空气也可以把水从瓶子里排出,这说明空气是什么
性质?②有同学“捕捉”到的空气量较少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操作要领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理论,体验仪器的使用,科
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教师创设问题:空气中有什么?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讨论
①实验开始时你行到了什么现象?②红磷在氧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③红磷为什么要
过量?假设红磷量缺乏,实验结果会怎样?④翻开止水夹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⑤根
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投影重点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
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够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开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
2、空气中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舟其他
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的考前须知。
4、混合物与纯洁物的概念
(四)练习与稳固:多媒体出示题目
屏幕出现游戏代号“有趣的化学”五个汉字按钮,每个字代表一道题分组抢答,评出胜负,这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充分调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附题目:
有: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占,氮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趣: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
A、新鲜的空气B、矿泉水C、食用醋D、水
的:一个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氧气约8L,那么每分钟需要吸入的体积是()
A、8LB、10LC、20;D、40L
化: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学: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假设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分析造成
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五)、阅读、交流与归纳:让学生先阅读P28-29,归纳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六)、讨论与归纳: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归纳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情境问题为: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表达'‘学以致用”的原那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苫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
强环保意识。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
四个方而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氧气,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
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
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
学中,应有方案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
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
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揆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一观察(实验)一思考一总结一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
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测、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
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说-尸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开展,在合作中获
得所知。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开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
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
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一一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
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
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
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
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交流与归纳: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
出示情境问题:1、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枳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后归纳:
氧气的用途:1、供呼吸:2、支持燃烧
(三)观察与思考,典纳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提问:一切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氧气,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
2、出示一瓶收集好的氧气,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3、交流与归纳,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一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四)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1、将学生分成24组,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
2、投影各组实验操作步骤.
3、投影各组实验考前须知.
4、投影观察要点.
5、指导学生实验.
6、投影各组实验现象.
7、交流与归纳
(1)、指导学生书写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给予指导和评价。
(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实验考前须知
(3)氧气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从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氧化反响,并简单介绍缓慢氧化
(五)课堂小结
1、书写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实验考前须知有哪些?
3、氧气有哪些性质?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1、从知识结构来说: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较
深刻的认识,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本节通过对氧气工业制法的学习加深了物理变化、化学变
化的理解,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操作以及分解反响的学习,步步推进。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
律也为后面H2、C02的实验室制法打F了坚实的根底。
2、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对[实1—6、1-7、1-8]演示,互比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通
过对互制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实验室制02装置的观察,培养了化学中的美感。以及通过本节学习,进
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以及操作;
(2)、理解分解反响及其化合反响的区别: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4J、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照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和操作方法。
2、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考前须知
二、说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
控能力不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目
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开展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做好演示实际,不断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功手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2、学法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r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
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响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
通过0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0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根底,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导学生形成
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法(教法分析)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到达预期教学效果。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本节教材特定以及学生认识情况,本节采用实验探索法的教
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交流与思考题目
(1)、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2)请学生自主学习书P36第十七页氧气的工业制法,并思考这个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氧气工业制法的原理
降温-196c氮气
空气-----波态空气_____________►T83C
加压液态氧氧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经过自主学习,教帅的归纳、引导,使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工业制法:别离液
态空气制氧气
(二)活动与探究1:分组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的原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1).药品:高毓酸钾,紫黑色固体
加热
(2).原理:高钵酸钾________UWI1+二氧化镒+氧气
KMn04K2MnO4Mn0202
(3).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交流与思考:多媒体出示情境问题:
(1)、高镒酸钾是固体,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加热前该做什么?管口应怎样放
置。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如何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3、讨论与典纳:多媒体出示实验考前须知
(1)加热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⑶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
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6)刚刚冒出的气体中含有原容器中的空气,不能收集,为保证收集到更纯洁的氧气,要注意①要等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方可收集②集气瓶中必须装满水,不留气泡(用纯氧气换出瓶中的水一一气赶水)
(7)验满:排水法:气泡从瓶口外的水槽中冒出: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I」,木条复燃
那么满。
(8)管口附近放棉花的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钵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9)收集方法选择: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
气略大)
(10)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三)活动与探究2:演示实骆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二的原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①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镭
②反响原理:
二氧化镒
过氧化氢-------本f气
H。压0a
2、交流与归纳:
(1)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响物的状态及反响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排水集气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响的气体
(2)考前须知:
a、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那么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b、导管伸入容器内无须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假设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
排出。
c、集气瓶内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不能有气泡,否那么收集不到纯洁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
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d、当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否那么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
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e、收集好的氧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f、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但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g、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己满。
(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
注意:
a、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响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没行改变,但是物理性质行可能改变。
c、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晌而言的。
d、在某个化学反响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
(四)归纳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练习与稳固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九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
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乂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
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
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适宜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到未知,从感性到理
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稳固和落实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
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教师的介绍,来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通过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的比拟,学生自行归纳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的特点.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设置,弓I入新课
由怠大利的“死狗洞”引入,井由此进入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
(-)观察与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学习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
氧化碳的循环;
2、交流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了
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三)观察与联想,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情境问题
(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由空气的性质,你能联想到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翻开汽水、啤酒时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说明了这些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3)人工降雨和人造舞台云雾是怎样产生的?
(3)演示与观察: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2、讨论与归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易溶于水。二
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
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易升华
(四)实验探究和观察:通过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1、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
可想物的燃烧:
【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响实验
1、利用多媒体介绍石蕊试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
2、学生分组实验:
(1)用试管取L2ML水,向水中滴有卜2滴石芨,再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紫色的石注试液
变红色
(2)将变红的液体加热。现象:加热后红色乂变成紫色
3、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其实质是: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H20H£(h
(2)碳酸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
碳酸T二氧化碳+水
眠0:,COzHzQ
(3)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
引导学生观察各文字表达式的特点,归纳出化合反响(多变一)和分解反响(一变多)的特征,
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响叫做化合反响。
分解反响:由•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响叫做分解反响。
【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
1、学生分组实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澄清变浑浊
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响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f碳酸钙+水
Ca(0II)2C02CaCO:.H?0
说明: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五)讨论与思考:通过讨论教材P45”联想与启示“,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1、讨论教材P45"联想与启示“
2、交流与归纳: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做“灯火
实验”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石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六)练习与实践:通过书P45-46页1-4题,稳固本节知识。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
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
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根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③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④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根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J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帅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蕨的常用药品和反响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
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球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在本
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U
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测,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
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表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和仪器装置的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人
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开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分析)
下而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伺中我将惘绕着提出句题一分析问题一进行实验一分析
得出结论一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一)、设置情境,复习引导:
情境问题: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后,自然引出课题一一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在学习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忆了制轨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
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根底。
(二)实验探究与归纳: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选择
实验探究活动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1、学生实验探究
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破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假设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廉价、反
响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洁、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
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比照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
注垂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2、交流与归纳:药品及反响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秸盐酸
(2)原理:反响原理:碳酸钙+稀盐酸一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03HC1CaC12H20C02
实验探窕活动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忆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
2、交流、讨论与归纳:
情境问题:
(1)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
(4)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该?
小组间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
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归纳出:
(D: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险装置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应考前须知
(三)运用与实践:
让学生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活动,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根本噪作,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
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练习与稳固
做书P55-56页3、4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
《水的组成》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水的组成》。卜而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
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水的组成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
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根底.匕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
—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提供了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羽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
学式为H2O.了解氢气的性质.
(2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懵感态度与价值观口标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
度.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难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T验证实验T讲解总结三,
说学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学
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根底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学习情景,引
入新课
在上课之初,先利用多媒体,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存在的危机和研究、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引出问题:水由什么组成?
(二)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看课本P48观察与思考,了解水的组成探究方法。
2、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
(1)实验方法:
取水电解器,参加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再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2)实验考前须知:在
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参加
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3)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得出现象: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
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交流与归纳
问题情境: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水的沸腾过程与人
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1)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夏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
烧次焰颜色呈淡蓝色.
水型里氢气+氧气氢气+氧气型水
(LO)(H2)(0>)(H2)(OJ(H20)
(2)水中含有氢(H),氧(0)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练习与实践
1、做P53页1、4
2、水加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有何区别?
(四)课堂小结
1、水电解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2、水由什么组成?能说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吗?
《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
《水的净化》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水的净化》。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
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而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J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水的净化》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W《自然界中的水》。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
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我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
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及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教材中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溜等净化水的
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储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游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根底.
因此教材起到J.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形成过
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时教学情景的欣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化学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回忆新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屈等净化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过漉操作技能.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的教法为:情境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归纳法相结合。
1、木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
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
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
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实地调查…合作交流—实践与运用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前让局部学生做长江水的污染现象的实地调查,课上进行实
际操作,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课后寻找代用品自制净水器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一)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多媒体视频播放长江流水。
先让学生领略了豪迈的,在长江水滚滚流动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学生根
据长江水中含行大量的泥沙这一直观现象,很快判断出长江水是混合物.
情境2:多媒体视频播放水色各异的九寨风情
九寨沟的水虽有颜色却很透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学生猜测九
寨沟的水里可能溶解了某些物质。
由这个情景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建构出知识线中的知识点一,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我
引入了本课题的主题,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怎样净化这些杂质。(-):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硬水和
软水的鉴别和硬水软化方法
1、多媒体视频播放:平常在家里洗例总是会洗得满身泡沫,而在旅游景点用温泉水洗澡却一点泡沫也没
有?
2、情境问题:天然水在自来水厂得到了净化,但在家里我们却还要把水再进行最后一道加工——烧开
—才能喝,矿泉水和我们喝的开水有什么不同呢?
3、活动与探究;
C)加热蒸发蒸缁水和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装有蒸锚水和氮化钠溶液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参加少量肥皂水,搅拌后,观察现象。
4、交流与归纳:
「)、硬软水的概念,鉴别方法,水硬度过大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
(2)蒸馀操作要点.
设计意图:在这里首先进行了"两个"联系:将浊悉的生活情景与陌生的化学知识联系,及将刚获得的新知识
与陌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这样保证了学生思维碰撞的最大化.这样所获以的知识即深刻又轻松。
(三):活动与探究二:探究过滤操作方法和考前须知
1、多媒体视频播放: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向学生展示了天然水在自来水厂的净化程序,让学生了解沉淀,
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
2、活动与探究
L)介绍如何折叠滤纸并把它贴在漏斗内壁,过滤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演示过滤操作,强调过滤考前须知
(3)学生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过滤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增进了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
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开展了科学探窕的能力.(4)交流与归纳:
①过流的使用范围: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别离
②过滤过港操作要领:一贴二靠三低
(四)交流与讨论:水的利用
1、多媒体播放水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水污染的图片
2、交流与归纳: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说课稿
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
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o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
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的作用及地位:
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性质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观点,也是用微粒观点看物质和
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根底.本节内容在学习《空气,氧气和水》等知识后,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
世界,并用微观的观点去学习化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2、过程与方法:
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用实验的手段认识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对物质微粒构成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采用实验现察法与想象类比法相结合
学生对微观世界陌生,如何带着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是本节教学的关键,采用现察,实验,想象,类比
等方法来解决难题.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教学中我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面向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创设有利于主题理解的问题情景,将学生从宏观带进微观,启发学生由生
动,直观现象进入抽象思维,又表达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原形的学习思想.增加了图,声,像等直观多媒体技
术,增强对学生感官发出最有效刺激.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经济薄弱,小太重觊学习,学习气氛小浓.我尽量挖掘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合理安排程
序,使学生爱听,爱做,爱看,爱学,激发他们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枳极思考,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他们学
习化学的兴趣.
2、学法设计:思考观观察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比拟现象,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及比拟实验的学习方
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从宏观进入微观是关键,教学中设计学生能够有感官参与,思维参与的实验
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对现象的观察、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改
进,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考,学会如何观察比拟现象,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及比拟实验的学习方法来解
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晴川学院《人身保险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儿推拿培训合同范例
- 武汉轻工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私人土地证明合同范例
- 武汉理工大学《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安装维修合同范例
- 设备销售增补合同范例
- 蓄水设备租赁合同范例
- 机械设备验收合同范例
-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机械制造装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0984-202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服务类验收单(模板)
- 横版介绍信(带存根打印版)
- 【课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课件
- (完整版)消防安全工作台账消防台账记录
-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论文答辩模板课件
- 边坡复绿工程施工方案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二章自我认知
- 全国各地光伏电站最佳安装倾角、峰值日照时数、首年发电量等速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