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4•香洲区模拟)如表是不同史籍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历史评价()评价出处“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司马迁《史记》“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资治通鉴》A.反映阶级观念 B.受评价者时代立场影响 C.标准不断变化 D.时代愈近则可信度愈高2.(2024•花都区校级三模)从“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到“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该学生的学习主题应是()A.诸子百家的发展道路 B.生产发展与思想变革 C.皇权之下的思想控制 D.文化发展与国家治理3.(2024•焦作二模)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学名著中都可以查到()A.黄帝 B.汉高祖 C.汉光武帝 D.唐太宗4.(2024•韶关三模)据考古研究,西汉初年的王侯墓坟丘高大,多以铜、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开始出现府邸建筑,还有丝织品、金银玉器、车、马、炊具等。上述变化体现了西汉()A.封建礼教严密 B.地方势力发展 C.社会生产恢复 D.奢靡之风盛行5.(2024•云岩区二模)学会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学习必备的素养。哥伦布于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这一时间换成世纪时间应是()A.公元15世纪初 B.公元15世纪末 C.公元14世纪初 D.公元14世纪末6.(2024•武功县二模)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以下能体现秦朝“一统”的有()A.统一货币为五铢钱 B.统一文字为小篆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分封制7.(2024•深圳模拟)《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淮阴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司马迁在这里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查看档案文献 B.搜集民间传说 C.找寻口述资料 D.进行实地探访8.(2024•市北区一模)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分别是在哪个朝代()A.秦朝、清朝 B.东汉、北宋 C.西汉、元朝 D.唐朝、宋朝9.(2024•黔南州一模)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公元前509年是()A.公元前6世纪初 B.公元前6世纪末 C.公元前5世纪初 D.公元前5世纪末10.(2024•番禺区一模)据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记载,秦代的人员出县境要得到官府批准,必须具备完整手续,碰到缺少登记的情况,乡里吏员要负责调查取证。这一措施是为了()A.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B.巩固分封 C.改革官员监察制度 D.焚书坑儒11.(2024•重庆一模)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A.隋﹣秦﹣元 B.隋﹣元﹣秦 C.秦﹣隋﹣元 D.元﹣隋﹣秦12.(2024•高州市校级三模)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一组汉光武帝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并要求朝廷“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此诏令反映出()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13.(2024•祁县模拟)秦朝统一使用的小篆,摒弃了金文的形象性强、部分字笔画随意增减等弊端,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小篆的推行()A.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B.利于对外经济交流 C.削弱了文字审美功能 D.便于规范公文格式14.(2024•大荔县一模)如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汉文帝 D.“杯酒释兵权”——宋太祖15.(2024•陕西模拟)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诸侯)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是()A.分封制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6.(2024•临淄区模拟)李华在历史笔记中记录了“五铢钱”“推恩令”“盐铁官”等关键词,由关键词可以推断出他记录的朝代应该是()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17.(2024•泉州二模)秦始皇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A.国家政令通行 B.巩固统一局面 C.扩大疆域面积 D.形成多元文化18.(2024•南宁二模)针对汉朝诸侯势强,危害社稷的现象,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对策是()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实施“推恩”的措施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19.(2024•武城县二模)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些举措()A.旨在统一语言文字 B.利于岭南地区开发 C.便于强化君主专制 D.使分封制彻底瓦解20.(2024•临川区校级模拟)“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这些诗句体现的是()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鉴真东渡日本 D.玄奘西行天竺21.(2024•从化区二模)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4•香洲区模拟)如表是不同史籍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历史评价()评价出处“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司马迁《史记》“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汉书》“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资治通鉴》A.反映阶级观念 B.受评价者时代立场影响 C.标准不断变化 D.时代愈近则可信度愈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汉武帝的评价和影响史论的因素,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根据“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可得出同时代的司马迁对汉武帝给予正面的评价。依据材料“孝武(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武帝之雄才大略……”可知汉代的《汉书》对汉武帝是肯定其功绩,其观点为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根据材料“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可知,宋代的《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持否定态度,其观点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同样存在统治残暴的现象。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的评价不一样,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所处时代和立场不同,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阶级观念,比如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排除A项;材料中的标准基本上是文治武功方面,标准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时代越近,可信度并不一定会越高,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汉武帝的评价和影响史论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的素养。2.(2024•花都区校级三模)从“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到“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该学生的学习主题应是()A.诸子百家的发展道路 B.生产发展与思想变革 C.皇权之下的思想控制 D.文化发展与国家治理【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控制,与诸子百家的发展道路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控制,与生产发展与思想变革无关,排除。C.根据材料“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可知,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因此,该学生的学习主题应是皇权之下的思想控制,符合题意。D.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控制,未涉及文化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排除。故选:C。【点评】记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3.(2024•焦作二模)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学名著中都可以查到()A.黄帝 B.汉高祖 C.汉光武帝 D.唐太宗【分析】本题考查《史记》和《资治通鉴》。掌握基础知识。【解答】《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两部著作都记述了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中,汉高祖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B项正确;黄帝在《资治通鉴》中查不到,排除A项;汉光武帝在《史记》中查不到,排除C项;唐太宗在《史记》中无法查到,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区分掌握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异同。4.(2024•韶关三模)据考古研究,西汉初年的王侯墓坟丘高大,多以铜、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开始出现府邸建筑,还有丝织品、金银玉器、车、马、炊具等。上述变化体现了西汉()A.封建礼教严密 B.地方势力发展 C.社会生产恢复 D.奢靡之风盛行【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材料并未强调封建礼教严密的特征,排除A。B.材料未涉及地方势力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C.根据材料“西汉初年的王侯墓坟丘高大,多以铜、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开始出现府邸建筑,还有丝织品、金银玉器、车、马、炊具等”及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对墓葬的陪葬品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D.材料无法得出奢靡之风盛兴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2024•云岩区二模)学会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学习必备的素养。哥伦布于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这一时间换成世纪时间应是()A.公元15世纪初 B.公元15世纪末 C.公元14世纪初 D.公元14世纪末【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年份换算为世纪,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一个世纪100年,前20年是初期,后20年是末期。1492年属于公元15世纪末。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492年属于公元15世纪末。6.(2024•武功县二模)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以下能体现秦朝“一统”的有()A.统一货币为五铢钱 B.统一文字为小篆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从材料“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统一货币为五铢钱,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排除C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2024•深圳模拟)《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淮阴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司马迁在这里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查看档案文献 B.搜集民间传说 C.找寻口述资料 D.进行实地探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治史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材料“淮阴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的描述说明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进行了实地探访,故D正确;材料内容描述体现了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进行了实地探访,材料并未描述司马迁查看档案文献,故A错误;材料内容描述体现了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进行了实地探访,材料并未描述司马迁搜集民间传说,故B错误;材料内容描述体现了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进行了实地探访,而非寻找口述资料,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治史的方法。8.(2024•市北区一模)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分别是在哪个朝代()A.秦朝、清朝 B.东汉、北宋 C.西汉、元朝 D.唐朝、宋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陆上丝绸之路因唐宋以来中原地区的战乱和西夏等民族政权的阻碍而中断;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政治中心东移;宋元两代的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指南针用于海上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因素而衰落,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元朝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9.(2024•黔南州一模)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公元前509年是()A.公元前6世纪初 B.公元前6世纪末 C.公元前5世纪初 D.公元前5世纪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法与世纪的换算的相关史实。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02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因而公元前509年属公元前6世纪末。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公元纪年法与世纪的换算的相关史实。10.(2024•番禺区一模)据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记载,秦代的人员出县境要得到官府批准,必须具备完整手续,碰到缺少登记的情况,乡里吏员要负责调查取证。这一措施是为了()A.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B.巩固分封 C.改革官员监察制度 D.焚书坑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A.题干描述了秦代对于人员出县境需要得到官府批准并具备完整手续的规定,以及乡里吏员在缺少登记情况下的调查取证职责。这些措施显然是为了对基层社会进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确保社会秩序和治安,A项正确;B.分封制是周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代的集权制度存在根本性的区别。秦代通过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通过分封。因此,这一选项与题干描述的措施不符,排除B项;C.虽然秦代确实对官员监察制度进行了改革,但题干中描述的措施与官员监察没有直接关联。这些措施更多地涉及基层社会管理,而非官员监察,排除C项;D.焚书坑儒是秦代的一项文化政策,与题干中描述的关于基层社会管理的措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4•重庆一模)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A.隋﹣秦﹣元 B.隋﹣元﹣秦 C.秦﹣隋﹣元 D.元﹣隋﹣秦【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解答】题目给出的秦建立于公元前221年;隋是在581年建立的;而元是在1271年建立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12.(2024•高州市校级三模)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一组汉光武帝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并要求朝廷“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此诏令反映出()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可得出,政府公示医方,并帮助民众高和良药,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关心民众疾苦,有利于巩固统治。故C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到医学方面,没有体现对西域的治理,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医术的具体内容,不能体现成熟,排除B;材料中没有中外交流的信息,没有体现丝绸之路对医学的发展,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政府关注民众疾苦。13.(2024•祁县模拟)秦朝统一使用的小篆,摒弃了金文的形象性强、部分字笔画随意增减等弊端,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小篆的推行()A.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B.利于对外经济交流 C.削弱了文字审美功能 D.便于规范公文格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可知,小篆的推行使文字更规范、易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对外经济交流,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小篆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没有涉及文字审美功能,排除C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公文格式,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4•大荔县一模)如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汉文帝 D.“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注意题干漫画图片的识读。【解答】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推恩令”——汉武帝。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这一措施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主旨与汉景帝、汉文帝、宋太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5.(2024•陕西模拟)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诸侯)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是()A.分封制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推恩令,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故C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题干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排除A;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题干反映的是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实行的推恩令,排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实行的思想措施,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6.(2024•临淄区模拟)李华在历史笔记中记录了“五铢钱”“推恩令”“盐铁官”等关键词,由关键词可以推断出他记录的朝代应该是()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故根据“五铢钱”“推恩令”“盐铁官”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记录的朝代是汉朝,故B符合题意;ACD与“五铢钱”“推恩令”“盐铁官”等关键词不符,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7.(2024•泉州二模)秦始皇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A.国家政令通行 B.巩固统一局面 C.扩大疆域面积 D.形成多元文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秦始皇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统一全国货币,通过货币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局面,故B项正确;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政令通行,排除A;统一货币与扩大疆域面积不符,排除C;统一货币不会形成多元文化,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18.(2024•南宁二模)针对汉朝诸侯势强,危害社稷的现象,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对策是()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实施“推恩”的措施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推恩令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解答】根据材料“针对汉朝诸侯势强,危害社稷的现象,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对策”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休养生息的问题,排除A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董仲舒的建议,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西汉的王国问题,是政治问题,没有提到盐铁专卖,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推恩令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19.(2024•武城县二模)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些举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