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专题0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考点0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考点02原始农耕生活考点03远古的传说考点04夏商周的更替考点05青铜器与甲骨文考点06动荡的春秋时期考点0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点08百家争鸣考点0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因此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A项正确;农耕生活是指依靠农业耕作而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排除C项;国家的起源是指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和阶级一样,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江苏常州卷)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研究原始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史籍记录 D.学者论著【答案】B【解析】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B项正确;神话传说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信度低,排除A项;史籍记录和学者论著均为文献史料,有一定主观性,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D项。故选B项。3.(2024·青海卷)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材料中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史料,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A项;文献史料,是指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C项;二手史料是指由历史学家或其它研究者从一手史料中提取的信息,通过对相应史料的编纂、编写和编著而形成的史料,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2024·吉林卷)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黑龙江卷)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答案】A【解析】据题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直立人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A项正确;使用磨制石器的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青铜器最早是夏朝的礼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铁器制作的农具是春秋后期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2024·山东临沂卷)如图是202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页的一幅图。这幅图反映了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答案】C【解析】据题干“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项正确;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说法错误,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排除A项;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说法错误,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期,没有养殖家畜,排除B项;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说法错误,甘薯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2原始农耕生活7.(2024·山东枣庄卷)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度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丰富内涵的是A.稻 B.粟 C.黍 D.玉米【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半坡居民种植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山东潍坊卷)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体现了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B项正确;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无法从一粒炭化稻米中得出这一结论,原始农耕时期粟也是主要食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粟,无法从从浙江发现的碳化稻谷得出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水稻栽培使用的工具,无法体现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排除D项。故选B项。9.(2024·甘肃兰州卷)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对良渚遗址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A项正确;奴隶和平民是进入到奴隶社会才有的社会身份,而且他们属于被剥削者,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粮食,排除BC项;地主是进入到封建社会才有的社会身份,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4·甘肃金昌卷)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这说明三星塔拉遗址红山玉龙(内蒙古)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齐家文化遗址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良渚遗址龙首玉镯(浙江)A.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D.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只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器物,未涉及地理环境,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龙纹器物,不能说明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排除B项;不同地区的龙纹器物,无法反映社会阶级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4·辽宁卷)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答案】A【解析】图片文物都是陶器,这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烧制陶器。A项正确;图片文物都是陶器,不能说明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排除B项;图片并没有涉及建造房屋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制作陶器,并没有体现会制作乐器,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4·四川乐山卷)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在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图腾,说明中华民族有着认同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革故鼎新的问题,排除B项;道法自然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和而不同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3远古的传说无考点04夏商周的更替13.(2024·山东菏泽卷)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和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经上分析,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文明,而不是商朝文明、西周文明以及东周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4.(2024·四川德阳卷)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镐京、宋、齐、鲁、晋等地名,我们可以推断当时为西周时期。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符合题意,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全面推行的制度,排除B项;郡国制: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即既有郡县,也有封国,这与图片中的信息不相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地方制度,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4·吉林长春卷)《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大意是说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亲人功臣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来拱卫周王朝的统治,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制度,皇帝任免其长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4·广西卷)西周时期,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与此现象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西周时期,天子封给诸侯土地和臣民,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可知,“授土授民的仪式”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5青铜器与甲骨文17.(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能够佐证这一论断的是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种 B.铸造青铜器和创造甲骨文C.实行分封制和统一度量衡 D.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发生在西周,统一度量衡发生在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2024·青海卷)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A项正确;秦始皇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在甲骨文之后,排除B项;曹魏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在甲骨文之后,排除C项;草书产生于汉代,在甲骨文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4·广东卷)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田(田地)”“耒:翻土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在田地间进行耕种。因此,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劳动生产,A项正确;分封制度,即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兼并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且材料没有相关战争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出祭祀礼仪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0.(2024·贵州黔东南卷)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四羊方尊(河南宁乡出土)、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可得,三幅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出自我国不同地区,代表不同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而不是农业、商业,排除AC项;神话传说,是中国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6动荡的春秋时期21.(2024·山东济宁卷)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据题干“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周桓王作为周王室的代表,率军征讨郑国却战败而归,这一事件直接反映出周王室在当时的权威和实力已经大幅下降,即周王室权力衰微,A项正确;郑国在当时并没有成为霸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较强的实力,东周时期的霸主多为齐、晋等国,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周桓王有霸道好战的性格或行为,他的出征主要是基于郑国不来朝觐的不满,排除C项;东周时期,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尚未形成完善的君主专制制度,题干中的事件与君主专制制度是否受到冲击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22.(2024·江苏常州卷)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A.王室衰微 B.尊王攘夷 C.分封建国 D.诸侯争霸【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和所学可知,楚庄王问鼎事件,反映了当时周王室的权威已经大大衰落,诸侯国开始不再尊重周天子的权威,甚至敢于挑战天子的象征——九鼎。这表明了王室的衰微,A项正确;“尊王攘夷”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强调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反映王室的衰微,分封建国是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反映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4·山东潍坊卷)《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文公是春秋霸主,材料体现的是召见周天子的情况,体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A项正确;诸侯争霸主要体现在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但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4·甘肃兰州卷)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与强大的诸侯,题干信息“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就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B项正确;礼崩乐坏指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里,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的具体情况,没有涉及到政治腐败和赋税沉重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考点0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5.(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变法之令,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了。”由此可见秦国国势的强盛源于A.建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奖励耕战 D.废除特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孝公即位之后,用了商鞅,定了变法之令,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可知,秦国的强盛源于商鞅变法中重视农业与战争相结合,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这一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奖励耕战,C项正确;建立县制、严明法度、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这三项都是商鞅变法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与题干材料“都驱到‘农战’一途”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26.(2024·贵州铜仁卷)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中,变法成效最大,为之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是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管仲改革【答案】B【解析】据题干“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秦国的变法,排除A项;李悝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排除C项;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题意不符秦国的商鞅变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7.(2024·山东菏泽卷)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人物论述韩非子“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王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增强了秦国的国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民以殷富,国以富强”“为秦开帝业”和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认为秦国为七国之首,全靠商鞅变法;李斯认为商鞅之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王充认为商鞅之法为秦国开辟帝业奠定基础。所以,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D项正确;“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说法与题干“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不符,排除A项;“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以及“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的说法与题干“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28.(2024·吉林长春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天府之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A项正确;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C项;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8百家争鸣29.(2024·江苏宿迁卷)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并结合所学可知,仲尼是孔子的字,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与“万世师表”无关,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倡兼爱、非攻,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30.(2024·湖北武汉卷)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表明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C.以法治国 D.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恕”符合孔子“仁”的思想,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排除A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4·甘肃兰州卷)《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马棚失火后,没有关心马棚和马,而是关心有没有人受伤。这明显体现出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即孔子的核心思想“仁”,C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这是孔子的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和,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与题干“孔子在着火后首先关心的是人”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32.(2024·内蒙古赤峰卷)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C.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孔子的做法有利于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C项正确;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是指维护官僚贵族利益,与题干信息“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不符,排除A项;弘扬正气,是指大力宣扬,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与题干信息“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不符,排除B项;民生,是指与人民生活相关,与题干信息“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3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卷)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交流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区煤气供应与节能减排合同3篇
- 常用保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安装工程合同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的解除合同法律风险3篇
- 房屋买卖合同的正规样本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解除程序3篇
- 旅游电子合同3篇
- 招标运输协议3篇
- 数据保密协议样本3篇
- 招标风险防控3篇
- 第五章-双水相萃取技术
- 上级制度宣贯培训方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 受警告处分后的思想汇报
- 疼痛科护士的疼痛科病例分析和医学讨论
- 司法鉴定技术
- 加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
- java万年历课程设计完成版Applet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上册《快乐过新年》说课稿(附板书)课件PPT
- 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完整版五篇
- 撤场通知书( 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