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专题0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考点0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考点02原始农耕生活考点03远古的传说考点04夏商周的更替考点05青铜器与甲骨文考点06动荡的春秋时期考点0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点08百家争鸣考点0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2024年天津市)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 B.考古发现 C.专家推测 D.民间传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B项正确;文字记载、专家推测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据,排除AC项;民间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年新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以采集狩猎为生 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同动物的化石”可知,大量的树籽、孢粉及动物化石说明植物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北京人用火信息,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能说明北京人种植农作物,排除C项;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年云南省)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粮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在该遗址可发现(

)A.用火遗迹 B.骨针化石 C.炭化稻粒 D.陶器葬品【答案】A【解析】据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A项正确;骨针化石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炭化稻粒是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因此,陶器葬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2原始农耕生活5.(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6.(2024年重庆市B卷)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A.炎黄部落起源 B.原始农耕生产 C.史前制瓷技术 D.大禹治水过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原始农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与题干“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掌握制瓷技术,由陶器制作到瓷器制作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题干中也未涉及瓷器,排除C项;大禹治水距今3000多年,与题干中“距今约510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2024年重庆市A卷)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遗址名称时间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距今11000—8500年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遗址中,出现了水稻、粟、黍、豆类等农作物,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涉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农作物品种,而不是冶炼技术,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部落联盟,无法得出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8.(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在扬州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A.古邗沟遗址 B.龙虬庄遗址 C.唐城遗址 D.瓜洲古渡【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龙虬庄村,距高邮市区约8公里。遗址地处淮河下游的里下河平原,距今7000—5000年前,是中国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中期重要的聚落遗址。2001年6月25日,龙虬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项正确;邗沟开凿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唐城遗址主要与唐朝的历史有关,排除C项;瓜洲古渡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9.(2024年安徽省)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答案】C【解析】据题干“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可知,当时该地区出现了定居生活,C项正确;处于旧石器时代说法错误,题干上兴隆洼遗址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文明时期,排除A项;形成了早期国家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定居生活,排除B项;产生了贫富分化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未涉及贫富分化的信息,反映的是定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4年湖南省)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所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制陶技术,B项正确;种植技术主要是农业方面,比如种植水稻、粟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凿井技术是指在岩、土中挖掘井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纺织技术主要涉及纺纱和织布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4年福建省)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以,玉龙出土于辽河流域,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黄河流域,骨耜出土于长江流域,这些早期文明成果都是来自不同的流域,这说明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A项正确;题干出土的文物有些事农业工具,手工业品等,未体现狩猎场景,排除B项;“龙的文化”已经定型这一说明不符合史实,而且题干不仅仅只涉及“龙的文化”,排除C项;蛋壳黑陶高柄杯,说明半坡居民的手工业水平,不能说明其耕作生活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山顶洞人的存在C.纺织技术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备【答案】A【解析】据题干“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出现了原始农业,也存在种桑养蚕现象,这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农桑文明的出现,A项正确;山顶洞人的化石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的,与题干中河南省遗址不符,排除B项;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反映的是当时出现了养蚕缫丝,不能说明当时纺织技术的成熟,排除C项;题干信息中未出现该遗址有城市功能,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养蚕缫丝的出现,因此,城市功能的完备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3远古的传说暂无考点04夏商周的更替13.(2024年天津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在灭掉夏朝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禹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正确;商朝、西周、东周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15.(2024年河南省)《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可知,这个玉钺是跟战争有关的,所以可能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玉钺不涉及祭祀,排除A项;玉钺很贵重,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生产工具,排除B项;玉钺不是诸侯国的徽标,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4年陕西省A卷)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据血缘关系,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不符合题,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5青铜器与甲骨文17.(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可以作为佐证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且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商汤灭夏的神话小说,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史记·殷本纪》是后人记载的,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可知,甲骨文及大量的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等,能够充分证明商朝的真实性,B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排除A项;我国历史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工艺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4年江西省)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假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指用图形和线条把物体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所以“史”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A项正确;指事是手指某事或阐明事理,叙述事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假借是用一个字借为另一个字,结合图片内容,“史”字采取的造字法是象形,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6动荡的春秋时期20.(2024年新疆省)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郑庄公必须听从周王命令。而材料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体现了周王室统治力大减,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此时政局不稳定,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交换儿子作为人质,而不是诸侯间征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天子权威遭到挑衅,而不是得到维护,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4年福建省)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A.国都变迁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百家争鸣 D.大一统得到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和所学可知,周王室地位下降,各地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西周的分封制走向瓦解,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瓦解,并未说明国都变迁问题,排除A项;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排除C项;当时处于诸侯争霸,还未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楼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排除A项;骨耜是早期农耕时代使用的工具,排除B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23.(2024年河南省)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较高生产力水平 B.频繁的兼并战争 C.新兴的小农经济 D.宽松的社会氛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大范围使用。结合所学可知,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具,不是兵器,排除B项;仅从题干中的农具,无法说小农经济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农具,不能说明社会氛围宽松,排除D项。故选A项。24.(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可知,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功能各异的新工具,B项正确;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原始农耕,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商周时期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是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A.春秋时期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前770年到前476年,是我国的春秋时期,期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贯通江淮,A项正确;汉朝、唐朝、宋朝均在春秋以后,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考点0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6.(2024年安徽省)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据题干“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因此,表中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正确;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各诸侯国的变法措施,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A项;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实现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说法错误,不涉及瓦解封建社会秩序,维护的是封建社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7.(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答案】B【解析】据题干“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项正确;商鞅变法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商鞅变法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8.(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开始设县,都在边境地区,悬在外边。用本意为悬挂的“县”字作行政设置名,可谓名副其实。战国时期,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的是()A.夏禹 B.商汤 C.夫差 D.商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确立县制,产生了重大影响,D项正确;夏禹建立了夏朝,排除A项;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B项;夫差是春秋时吴国国君,排除C项。故选D项。29.(2024年云南省)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A项正确;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增强军队战斗力,这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属于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而不是强化旧贵族特权,且材料属于经济措施,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与强化旧贵族特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0.(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意义,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目的是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排除B项;废除井田制,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奖励军功,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等,排除C项。故选D项。31.(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可知,春秋时原本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的秦、楚等国,到战国时并列为中原诸侯,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说明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一转变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涌现并互相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民族关系变化无关,排除B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才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8百家争鸣32.(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襄、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B项正确;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A项;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各个学派的兴起,并未说明官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中“为政以德”的提出者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荀子【答案】B【解析】据材料“为政以德”、“礼”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孔子的思想,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排除A项;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荀子主张实行“礼制”,排除D项。故选B项。34.(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思想家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