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件分类号
团体标准
T/HBKCSJ5.13-2020
湖北省水运工程BIM设计应用指南
BIMDesignandApplicationGuideforPortand
WaterwayEngineeringinHubeiProvince
2022-X-X发布2022-X-X实施
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发布
T/HBKCSJ5.13-2020
1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湖北省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提高行业信息
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湖北省新建、改建、扩建的水运工程中港口工
程、通航建筑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准备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
建、使用、交付等行为。
1.0.3水运工程BIM应用除应遵循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和项目所在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T/HBKCSJ5.13-2020
2术语
2.0.1水运工程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在水运工程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三维数字化
表达,并依此进行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总称。
本指南中BIM和模型均特指水运工程信息模型。
2.0.2全生命期lifecycle
水运工程从计划建设到使用终止过程中所有阶段的总称,包括
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阶段。
2.0.3协同collaboration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数据共享及相互操作的过程。
2.0.4设计阶段信息模型BIMindesign
在水运工程设计阶段创建并应用于设计的信息模型。
2.0.5单体unitproject
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系统、建筑物和构筑物。
2.0.6模型结构modelstructure
对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按照工程、建造及构件等属性进行
结构化分解而形成的体系框架,以便于后续模型的定义、识别、创
建和使用。
2.0.7项目级信息模型projectlevelinformationmodel
表达水运工程项目中工程内容的信息模型。
2.0.8单体级信息模型unitlevelinformationmodel
表达水运工程项目单体内工作内容的信息模型。
2.0.9专业级信息模型disciplinelevelinformationmodel
表达水运工程各专业工作内容的信息模型。
2.0.10构件与设备级信息模型component&equipmentlevel
informationmodel
2
T/HBKCSJ5.13-2020
表达水运工程项目单体内构件、设备几何形态及其属性的信息
模型。
2.0.11钢筋与零件级信息模型rebar&partlevelinformationmodel
表达构件与设备中零部件组成的信息模型。
2.0.12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
建构筑物与设备设施的空间位置和自身几何形状信息。
2.0.13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
建构筑物与设备设施几何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
2.0.14模型深度等级levelofdevelopmentforBIM
衡量与水运工程工作阶段相对应信息模型的完整性、准确性和
详细程度的指标。
2.0.15模型粒度modelgranularity
以独立的模型功能、基本的操作和维修单元为划分原则,在不
同模型深度等级下,信息模型包含几何体的完整程度。
2.0.16信息细度informationdetail
不同模型深度等级下信息的准确和详细程度。
2.0.17模型编码Model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2.0.18交付物deliverable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
2.0.19通用数据环境commondataenvironment
服务于建设工程,通过管理流程、收集信息、传递模型的约定
数据源。简称CDE。
3
T/HBKCSJ5.13-2020
3基本规定
3.0.1水运工程BIM应用全生命期可划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
运营维护三个阶段。各阶段须明确BIM应用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3.0.2BIM应用宜贯穿水运工程全生命期。
3.0.3建设工程中各工作任务模型的创建、使用、交付应以相应任
务的承担方为实施主体。
3.0.4模型应承载设计、施工准备等阶段传递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
信息,并宜实现全生命期信息的传递、共享和应用。
3.0.5BIM的设计应用模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全专业设计应用模式。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利用BIM软件
完成项目设计和BIM应用工作;
(2)辅助设计应用模式。对工程项目设计中某些专业和某些特
定部位专项实施的BIM应用工作。
3.0.6BIM的实施组织方式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1)建设方。由建设单位主导,实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2)设计方。设计单位应用BIM技术,完成自身承担的项目
设计内容。
3.0.7设计阶段模型的创建和交付,应满足可行性研究、初步设
计、施工图设计等的模型深度等级要求。
3.0.8项目在实施前应进行BIM应用实施策划,并编制项目的信息
模型执行计划书。
3.0.9BIM实施过程中,应确保BIM参与方的相应权益,以及国家
和项目的相关信息安全。
4
T/HBKCSJ5.13-2020
4模型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水运工程信息模型结构应符合《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
标准》(JTS/T198-1-2019)(以下简称《统一标准》)中第4.2节
中的有关规定。
4.1.2水运工程模型深度等级宜根据项目的阶段、现行水运工程相
关成果编制文件规定等确定,并符合《统一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4.1.3根据水运工程信息模型结构要求,不同层级的模型成果宜制
定统一的命名规则。
4.1.4水运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宜符合下列规定:
(1)水运工程中港口工程、通航建筑物工程设计阶段各专业
BIM模型内容按照《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JTS/T198-
2-2019)(以下简称《设计标准》)中4.3节和附录A、附录C等
规定执行;
(2)水运工程中港口工程、通航建筑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BIM
模型内容按照《水运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以下简称《施
工标准》)中附录A的要求执行;
(3)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使用的BIM软件制定合适的BIM
协同工作流程。
4.1.5阶段间模型传递过程中,宜保证模型的复用性。
4.2模型结构
4.2.1水运工程信息模型结构层级按照由总到分的原则,分为项目
级、单体级、专业级、构件与设备级和钢筋与零件级五个层级,层
5
T/HBKCSJ5.13-2020
级间关系如下:
(1)项目级信息模型
包含整个项目的全部工作内容,每一个项目级信息模型表达了
采用BIM方式创建的唯一的、具有独立特征的工程项目,项目级信
息模型包含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区域、项目类型、项目特点等信
息。
(2)单体级信息模型
为具有独立使用功能或能独立支持特定任务的对象,通过单体
级信息模型可以方便地对独立功能的区域、对象进行设计和管理。
(3)专业级信息模型
模型层级组织概念,不是某一具体的信息模型对象,根据水运
工程设计阶段参与的专业进行划分。
(4)构件与设备级信息模型
由具有最小独立功能的对象所组成,如码头平台的横梁、纵
梁、空心板等。
(5)钢筋与零件级信息模型
由构件的钢筋模型和构件的埋件模型等组成,如码头平台梁板
模型中的钢筋、埋件等的准确表达等。
4.2.2按照项目级、单体级、专业级、构件与设备级和钢筋与零件
级五个层级组织的典型的港口工程信息模型结构,如图4.2.2所示。
图4.2.2港口工程信息模型结构实例
6
T/HBKCSJ5.13-2020
4.3模型深度等级
4.3.1BIM模型深度等级由模型粒度和信息细度两个方面进行表
达,BIM模型创建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
基础上应尽量简化模型,适度建模。
4.3.2水运工程信息模型深度等级,应根据水运工程项目的阶段和
现行水运工程相关成果编制文件和《统一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
相适应的模型深度等级,各阶段信息模型深度等级宜符合表4.3.2的
规定。
表4.3.2模型深度等级
阶段模型名称模型深度等级代码
可行性研究模型L100
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模型L200
施工图设计模型L300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深化模型L350
4.4模型命名
4.4.1不同层级的模型及其关联信息的命名采用“编码+中文名”方
式,编码应符合《统一标准》中分类与编码章节有关规定。
4.4.2项目层级宜包含项目级信息模型、项目属性信息、项目级清
单、单体模型信息,命名规则宜符合表4.4.2的规定。
表4.4.2项目级模型及关联信息命名规则
文件类型命名规则示例
项目代码+水运工程子领域编码+FXCZ+91-03.00.00.00+70-
项目级信
水运工程项目阶段编码+水运工程02.03.03.00+83-
息模型
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01.00.00.00项目模型
7
T/HBKCSJ5.13-2020
项目代码+水运工程子领域编码+FXCZ+91-01.00.00.00+70-
项目属性
水运工程项目阶段编码+水运工程02.03.03.00+83-
信息
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03.00.00.00项目属性信息
项目代码+水运工程子领域编码+FXCZ+91-01.00.00.00+70-
项目级清
水运工程项目阶段编码+水运工程02.03.03.00+83-
单
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04.00.00.00单体清单
单体模型水运工程单体编码+顺序码(可
61-04.01.00.00码头
信息选)+单体名称
4.4.3单体层级宜包含单体级模型文件、单体属性信息表文件、单
体专业清单文件、专业信息,命名规则宜符合表4.4.3的规定。
表4.4.3单体级模型及关联信息命名规则
文件类型命名规则示例
61-07.00.00.00+83-
单体级模型文水运工程单体码+水运工程交
01.00.00.00导助航设施
件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
模型
61-07.00.00.00+83-
单体属性信息水运工程单体码+水运工程交
02.00.00.00导助航设施
表文件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
属性信息
61-07.00.00.00+83-
单体专业清单水运工程单体码+水运工程交
04.00.00.00导助航设施
文件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名
专业清单
专业编码+顺序码(可选)+
专业信息71-05.00.00.00航道
专业名称
4.4.4专业层级宜包含专业级模型文件、专业属性信息表文件、构
件与设备级清单文件、构件与设备级信息,命名规则宜符合表4.4.4
的规定。
表4.4.4专业级模型及关联信息命名规则
8
T/HBKCSJ5.13-2020
文件类型命名规则示例
水运工程专业码+水运工程
71-05.00.00.00+83-
专业级模型文件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
01.00.00.00航道模型
名
水运工程专业码+水运工程71-05.00.00.00+83-
专业属性信息表
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02.00.00.00航道专业属
文件
名性信息
水运工程专业码+水运工程71-05.00.00.00+83-
构件与设备级清
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文件04.00.00.00航道专业模
单文件
名型清单
构件与设备级信构件与设备码+顺序码+构62-02.02.02.00&39478灯
息件与设备名称塔
4.4.5构件与设备层级宜包含构件模型文件、构件与设备属性信
息、钢筋与零件级信息,命名规则宜符合表4.4.5的规定。
表4.4.5构件与设备级模型及关联信息命名规则
文件类型命名规则示例
构件模型文构件与设备码+顺序码+交付62-10.07.01.00&00778闸首
件文件名边墩模型
构件与设备62-10.07.01.00&00778闸首
构件与设备码+交付文件名
属性信息边墩属性信息
钢筋与零件62-10.07.01.00&00778闸首
构件与设备码+钢筋与埋件
级信息边墩钢筋与埋件
4.4.6钢筋与零件层级中宜包含构件的钢筋与零件模型文件、钢筋
与零件属性信息、埋件模型文件和清单文件,命名规则宜符合表
4.4.6的规定。
表4.4.6钢筋与零件级模型及关联信息命名规则
文件类型命名规则示例
9
T/HBKCSJ5.13-2020
钢筋与零件构件与设备码+顺序码+交付62-10.07.01.00&00778闸首
模型文件文件名边墩钢筋模型
钢筋与零件构件与设备码+顺序码+交付62-10.07.01.00&00778闸首
属性信息文件名边墩钢筋模型属性信息
埋件模型文钢筋与零件编码+顺序码+交63-02.03.02.00&00001闸首
件付文件名边墩角钢埋件模型
构件与设备码+顺序码+水运62-10.07.01.00&00778+83-
清单文件工程交付成果类型码+交付04.00.00.00钢筋与埋件模
文件名型清单
4.5模型编码
4.5.1水运工程信息模型的编码规则、编码应用应执行《设计标
准》中的有关规定。
4.5.2模型的编码应根据工作进度适时添加和完善,后续工作不应
改变前续模型的编码,但可以继承和拆分。
4.5.3不同阶段的模型编码应按表4.5.3要求执行。
表4.5.3信息模型各阶段编码应用要求表
顺分类施工准
设计阶段
序分类表名称表代备阶段
号码可行初步设施工施深
1水运工程子领域91●●计图设●●
计
2水运工程项目阶段70●●●●
3水运工程单体61●●●●
4水运工程专业71●●●●
水运工程构件与设备62
5●●●●
元素14
6水运工程钢筋与零件63○○●●
10
T/HBKCSJ5.13-2020
7水运工程交付成果类型83●●●●
8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73◎◎◎●
9水运工程特征90◎◎◎◎
10水运工程组织角色81◎◎◎◎
11水运工程人员角色82◎◎◎◎
12水运工程产品80○○◎◎
13水运工程建设分部分项72○○○●
注:①表中“●”表示应具备的编码,“◎”表示宜具备的编码,“○”表示
可具备的编码;
②“元素”引用自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
2017)。
4.5.4模型的编码应采用运算符号联合多个编码一起使用。
4.5.5编码运算符号应采用“+”、“|”、“/”、“<”、“>”,
符号,用法满足下列要求:
(1)“+”用于将不同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表示两个或
两个以上编码含义的集合;
(2)“|”用于将同一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表示两个或
两个以上编码含义的集合;
(3)“/”用于将单个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定义一个表
内的连续编码段落,表示适合对象的分类区间;
(4)“<”、“>”用于将同一表格或不同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
一起,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对象的从属或主次关系,开口背对
是开口正对编码所表示对象的一部分。
4.5.6编码的应用符合下列要求:
(1)项目中信息模型的编码应按固定顺序排列,编码顺序按
表4.5.3规定执行;
(2)在全生命期应用中,各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需要的
分类表,不需要的分类表应以“分类表代码-00.00.00.00”表示。
11
T/HBKCSJ5.13-2020
4.5.7项目中信息模型的编码宜与项目代码结合使用,项目代码宜
采用工程立项时所批复的编号表示。
4.5.8同一类对象的编码应增加顺序号进行区分,以英文符号
“&”间隔。
4.5.9模型编码应保持在全生命期的唯一性。
4.6模型创建
4.6.1港口工程
4.6.1.1项目模型
4.6.1.1.1项目模型宜由组成项目的各单体模型基于同一或共享坐标
系采用链接、集成等方式创建。
4.6.1.1.2项目模型宜在原始设计模型基础上,采用轻量化等方式进
行处理,或采用通用数据环境等,以供BIM应用相关方浏览、审
查、沟通和共享等。
4.6.1.2单体模型
4.6.1.2.1当各专业模型采用同一或兼容数据格式创建时,宜通过模
型协同方式直接创建单体模型。
4.6.1.2.2当各专业采用的模型数据格式不兼容时,宜基于同一或共
享坐标系先创建专业模型,采用链接、集成等方式形成单体模型。
4.6.1.3测量专业模型
4.6.1.3.1测量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形成。
4.6.1.3.2测量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搜集测量专业模型创建所需基础资料,如点数据文件、航
摄影像等;
(2)基于点数据文件、等高线、特征线等含有高程属性的测量
数据,建立原始三维地形模型;对地形较为复杂或需要表现局部地
区细节特征的重点地区,手动添加特征点、特征线等数据,形成三
12
T/HBKCSJ5.13-2020
维地形模型;
(3)使用BIM软件新建地物模型,或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激
光扫描技术等创建测区现状实景模型;
(4)集成地形模型与地物模型,完成测量专业BIM模型创
建。
4.6.1.3.3测量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17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15测量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15测量专业模型信
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3.4测量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附
录A的有关规定执行。
4.6.1.4岩土勘察专业模型
4.6.1.4.1岩土勘察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
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形
成。
4.6.1.4.2岩土勘察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钻探、物探、槽探
等)、岩土测试(室内试验、各种原位测试等)等方法,获取场地
地质基础数据;
(2)将勘察场地范围内勘探点数据(钻孔、静探孔、物探数据
等)进行整理,生成不同岩土层分界面坐标点数据,并分别导入
BIM软件;
(3)根据各分层界面的点数据,生成不同的地质层曲面;
(4)将相邻的地质层曲面中围合成地质体,分层叠加,建立勘
察场地范围内三维地质模型;
(5)对地质体模型各岩土层进行渲染等。
13
T/HBKCSJ5.13-2020
4.6.1.4.3岩土勘察专业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
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18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16岩土勘察专业模
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16岩土勘察专业模
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4.6岩土勘察专业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
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5总图专业模型
4.6.1.5.1总图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1.5.2总图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根据水文、技经、地形、地质、工艺等资料论证确定码头
前沿线位置、方位和泊位长度,在测量地形文件上绘制码头前沿
线,确定陆域纵深和宽度、主要道路、水域设施的平面尺度和底高
程并进行相应布置,通过链接或共享坐标系方式形成总图模型;
(2)根据测量专业提供的原始三维地面模型,在水域和陆域设
计范围进行水域空间放坡、陆域空间场地初平等设计,建立三维地
面设计模型,链接或集成到项目模型文件中;
(3)在三维地面模型基础上进行港池,航道疏浚等水域空间设
计,在项目模型文件中创建和布置水域空间内包含的构件模型,并
完善构件的信息属性,形成水域空间模型文件;
(4)在三维地面模型基础上进行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场地平
整等设计,形成陆域空间场地设计模型,将文件链接到项目BIM模
型中,进行陆域空间构件布置,完善构件的信息属性,形成陆域空
间模型文件;
14
T/HBKCSJ5.13-2020
(5)在陆域空间模型中,进行陆域功能分区,布置主要建筑
物、生产设施(场、库)和辅助生产设施体量模型。
(6)依据场地布置及道路设计要求创建堆场道路模型、铺砌模
型并添加模型信息,形成道路堆场模型文件链接到项目BIM模型文
件。
(7)创建布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标线等构件模型,创建标志
标牌构件钢筋级结构模型,并添加模型信息,形成交安模型文件。
(8)将完成的地形模型、水域空间、陆域空间、道路堆场,交
通标志标牌文件集成至项目文件并更新。
4.6.1.5.3总图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1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1总图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1总图专业模型信
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5.4总图专业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
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6航道专业模型
4.6.1.6.1航道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1.6.2航道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根据水文、技经、地形、地质、工艺等资料以及码头前沿
线位置、方位和泊位长度,结合航道资料确定通航水域、非通航水
域、锚地水域范围尺寸,航标类型数量及位置,绘制航道水域范
围,添加模型信息;
(2)建立布置航标BIM模型,添加模型信息,形成航道BIM
模型。
15
T/HBKCSJ5.13-2020
4.6.1.6.3航道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2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2航道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2航道专业模型信
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6.4航道专业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
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7固体装卸工艺专业模型
4.6.1.7.1固体装卸工艺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
前续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
息后形成。
4.6.1.7.2固体装卸工艺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根据技术经济资料中的货种、船型、吞吐量预测等数据,
进行初步计算,包括泊位数、主要装卸设备选型、堆场容积、仓库
容积、机修间空间要求、拆装箱库容积、流机库面积、集装箱大门
车道数、转运站空间要求等内容;
(2)依据工艺选型和计算内容,以体量布置主要功能性单体,
如转运站、仓库等,并将相关协同数据写入专业属性(面积、层
数、净空要求等);
(3)与总图协同,并与各专业协调确认方案;
(4)方案确定后,在各单体模型中布置主要装卸设备,设备可
简化表示,其主尺度保持准确。在布置过程中,开展专业内和专业
间协同,包括校核落料点位置、净空要求、间距要求等,确认总体
方案;
(5)总体方案确认后,开展深化设计,完成协同设计。
4.6.1.7.3固体装卸工艺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
求:
16
T/HBKCSJ5.13-2020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3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3固体装卸工艺专
业模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A.0.2-3固体装卸工艺专业
模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7.4固体装卸工艺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
标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8液体装卸工艺专业模型
4.6.1.8.1液体装卸工艺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
前续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
息后形成。
4.6.1.8.2液体装卸工艺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根据技术经济资料、货种、流量、流向和设计代表船型进
行初步测算,确定项目规模、泊位数,确定工艺流程方案;
(2)依据工艺选型和计算内容,初步确定工艺管廊规模和工艺
设备主体参数要求,包括工艺管道规格、数量和登船梯、装卸臂、
软管吊机主要参数;
(3)与总图、水工结构等专业协调,确认方案;
(4)方案确定后,工艺专业在总图或水工单体模型中以体量方
式布置管廊和设备等模型,布置过程中,逐步开展专业内和专业间
协同,包括定位位置和相关间距要求等,确认总体布置方案;
(5)总体方案确认后,开展深化设计,完成协同设计。
4.6.1.8.3液体装卸工艺专业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4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4液体装卸工艺专
业模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A.0.2-4液体装卸工艺专业
17
T/HBKCSJ5.13-2020
模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8.4液体装卸工艺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
标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9水工结构专业模型
4.6.1.9.1水工结构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
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
形成。
4.6.1.9.2水工结构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根据项目规模、总平面布置等,拟定结构专业BIM模
型;根据工艺方案、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水工结构计算分析;
(2)根据计算结果开展BIM设计;
(3)与总图、工艺、供电照明等专业协同,修改完善水工结构
BIM模型;
(4)在构件设计基础上,开展钢筋与零件级模型设计,完成构
件的钢筋模型、埋件模型创建,依据BIM模型出二维施工图等。
4.6.1.9.3水工结构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5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5水工结构专业模
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A.0.2-5水工结构专业模型
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9.4水工结构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
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10供电照明专业模型
4.6.1.10.1供电照明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
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
形成。
4.6.1.10.2供电照明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8
T/HBKCSJ5.13-2020
(1)供电照明专业接收工艺、控制、暖通等专业提供的负荷资
料,确定负荷等级和负荷容量,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包括电
源引自何处、电源数量、回路数、线缆选择、近远期发展等;
(2)建立变电所高低压系统BIM模型;
(3)创建变电所单体模型、供电照明构筑物模型等。
4.6.1.10.3供电照明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8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6供电照明专业模
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模型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6供电照明专
业模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10.4供电照明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
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11控制专业模型
4.6.1.11.1控制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1.11.2控制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控制专业接收工艺、供电照明、暖通等专业提供的控制室
和消防室的面积、位置等信息;
(2)建立电缆井、埋管、控制构筑物等模型;
(3)协同水工结构等专业,完成结构构件开孔、埋件布置等。
4.6.1.11.3控制专业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9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7控制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模型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7控制专业模
19
T/HBKCSJ5.13-2020
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11.4控制专业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
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12信息专业模型
4.6.1.12.1信息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1.12.2信息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信息专业接收工艺、供电照明、暖通等专业提供的信息机
房的面积、位置等信息;
(2)建立网络设备模型、数据处理设备模型、电源设备模型、
信息构筑物模型等;
(3)协同水工结构等专业,完成结构构件开孔、埋件布置等。
4.6.1.12.3信息专业设计阶段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10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8信息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模型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8信息专业模
型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12.4信息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附
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1.13通信专业模型
4.6.1.13.1通信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1.13.2通信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通信专业接收工艺、供电照明、暖通等专业提供的信息机
房面积、位置等信息;
20
T/HBKCSJ5.13-2020
(2)建立通信设备及装置模型、网络设备模型、数据处理设备
模型、通信构筑物模型等;
(3)协同水工结构等专业,完成结构构件开孔、埋件布置等。
4.6.1.13.3通信专业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1.10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8信息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8信息专业模型信
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1.13.4通信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附
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2通航建筑物工程
4.6.2.1项目模型
4.6.2.1.1项目级信息模型宜由组成项目的各单体信息模型基于同一
或共享坐标系采用链接、集成等方式创建。
4.6.2.1.2项目模型宜在原始设计模型基础上,采用轻量化等方式进
行处理,或采用通用数据环境等,以供BIM应用相关方浏览、审
查、沟通、共享。
4.6.2.2单体模型
4.6.2.2.1当各专业模型采用同一或兼容数据格式创建时,宜通过模
型协同方式直接创建单体模型。
4.6.2.2.2当各专业采用的模型数据格式不兼容时,宜基于同一或共
享坐标系先创建专业模型,采用链接、集成等方式形成单体模型。
4.6.2.3航道专业模型
4.6.2.3.1航道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阶段
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形
成。
4.6.2.3.2航道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21
T/HBKCSJ5.13-2020
(1)根据水文、技经、地形、地质、工艺等资料,结合航道资
料确定通航水域、非通航水域、锚地水域范围尺寸,航标类型数量
及位置;
(2)绘制航道水域范围,建立布置相关的航标模型。
4.6.2.3.3航道专业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3.2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1-2航道专业模型粒
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表A.0.2-2航道专业模型信
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2.3.4航道专业施工准备阶段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附
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2.4金属结构专业模型
4.6.2.4.1金属结构专业BIM模型宜根据需要新建,或在继承前续
阶段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增加本阶段所必要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后
形成。
4.6.2.4.2金属结构专业BIM模型创建流程如下:
(1)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初始条件和简单选型,使用体量模
型表达闸门、阀门等主要金属结构构件的关键信息;
(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可行性研究设计参数深化设计,可使
用简化模型表达金属结构构件的主要信息,包括主要结构形式、预
估工程量、装配安装设计等内容;
(3)施工图阶段,对构件进行零件级详细设计,信息模型应包
括完整、准确的全部零件及构件信息。
4.6.2.4.3金属结构专业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内容应符合下列要
求:
(1)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第4.3.3.3条中有关规定执
行;
22
T/HBKCSJ5.13-2020
(2)模型粒度按照《设计标准》“表C.0.1-2金属结构专业模
型粒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细度按照《设计标准》“C.0.2-2金属结构专业模型
信息细度”中有关规定执行。
4.6.2.4.4金属结构专业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
准》附录A的有关要求执行。
4.6.2.5其他
4.6.2.5.1测量、岩土勘察、水工结构、供电照明、控制、通信、信
息等专业BIM模型的创建流程等可参照港口工程中的有关规定执
行。
4.6.2.5.2测量、岩土勘察、水工结构、供电照明、控制、通信、信
息等专业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照《设计标准》附录C的有关
要求执行,施工准备阶段的BIM模型内容按《施工标准》附录A的
有关要求执行。
4.7模型组织
4.7.1模型颜色
4.7.1.1项目各参与方根据应用需求,宜定义模型材料本色、模型
表面涂色和应用配色。
4.7.1.2模型构件在创建时宜根据其物理属性赋予相应的材质,体
现出其材料本色。
4.7.1.3在项目或单体模型环境下,为区分各专业模型,宜定义模
型表面涂色,常用专业级模型配色宜符合附录A.0.1的规定。
4.7.1.4各专业级内构件与设备模型的表面涂色宜根据规范要求或
项目需求确定,常用的构件与设备表面涂色宜符合附录A.0.2-A.0.14
的规定。
4.7.1.5钢筋与零件级模型的应用配色宜根据规范要求或项目需求
确定,常用构件的钢筋模型应用配色宜符合附录A.0.15-A.0.25的规
23
T/HBKCSJ5.13-2020
定。
4.7.2坐标系及度量单位
水运工程项目实施前,由总图专业确定项目的坐标及度量单位
等基础数据,通用坐标系一般采用共享坐标,各单体中心文件坐标
系统依照统一原则进行创建。
4.7.3线型、线宽及线样式
4.7.3.1创建BIM模型时,宜设置模型线宽、透视视图线宽及注释
线宽等,统一模型内容表达。
4.7.3.2模型线宽的设定可参照二维图纸的设定,比例在1:1~
1:5000范围内选择,线宽主要采用2号、4号、5号、7号等,不同
线宽对应的模型内容表达宜符合下列要求:
(1)2号线宽主要用于次要图元的表达;
(2)4号线宽主要用于主体图元的剖切面表达;
(3)5号线宽主要用于普通钢筋单线表达;
(4)7号线宽主要用于预应力钢绞线、图框外线的表达;
(5)其他线宽可根据需要设定。
4.7.3.3透视视图中,可根据需要定义视图线宽;模型的注释,可
根据需要定义注释线宽。
4.7.3.5根据模型图纸的表达需要,宜在模型中定义连续实线、虚
线、点划线、双点划线等常用的线型图案,具有特殊表达的线型图
案可新建。
4.7.4材质
4.7.4.1为方便材质的使用管理,可自定义项目级材质库,并按照
专业管理材质类别。
4.7.4.2各专业公共的材质,可在项目模板文件中统一创建,作为
公共材质。各专业特有的材质可根据需要创建,主要有水工结构专
业材质、工艺专业材质、建筑专业材质、给排水专业材质、暖通专
业材质、通信专业材质等。
24
T/HBKCSJ5.13-2020
4.7.5填充图案
4.7.5.1填充图案分为绘图图案、模型图案两种。对于构件截面材
质表达,用户宜定义绘图图案;对于模型外观,用户宜定义模型图
案代表建筑物的实际图元外观。
4.7.5.2填充图案的填充和修改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修改既有填充图案的线角度、间距、平行或交叉方式实
现;
(2)创建新的自定义图案,一般采用导入图案文件来实现。
4.7.6文字及尺寸标注样式
4.7.6.1用户可根据标准规范、企业规定和项目要求等,创建用于
模型表达的文字样式,建议如下:
(1)对于编号、表格统计中的字母及数字采用RomanD字体,
字高一般取3mm且不小于1.8mm,宽度系数取0.7;
(2)对于中文文字,一般使用“仿宋_GB2312”样式,字高建
议使用3.5mm,字体宽度系数无特殊要求一般取0.7;“黑体”样式
一般在方案阶段以及一些说明的标题、名称等情况下使用,字体宽
度系数取1;
(3)对于钢筋符号,建议采用专用的钢筋字体,字体的高度、
宽度系数同RomanD字体;
(4)字体命名格式为“字高_字体样式_宽度系数”,如“3.5_
仿宋_0.7”代表3.5mm字高的仿宋字体,字体宽度系数为0.7。
4.7.6.2尺寸标注样式,如线性标注样式、角度标注样式、半径标
注样式、直径标注样式等的定义建议如下:
(1)标注样式命名格式为“**标注_字体及高度_用途”,如
“线性标注_仿宋3.5_水运工程”代表线性标注样式,标注文字字体
为仿宋,字高为3.5mm;
(2)字体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
4.7.7视图命名和视图样板
4.7.7.1视图应采用合适的命名规则,宜符合下列规定:
25
T/HBKCSJ5.13-2020
(1)平面视图命名格式:专业_部位_标高,例如:水工_码头
面_7.0;
(2)立面视图命名格式:专业_部位_方位,例如:水工_引桥_
东;
(3)剖面视图命名格式:编号,大写字母或数字及其组合,例
如:A_A、1_1;
(4)节点详图命名格式:编号,大写字母或数字及其组合,例
如:A1;
(5)特殊平、立面视图命名格式:“**+_用途”,例如:水工
_码头面_7.0_提工艺,更多的扩展可通过+“_**”的方式实现。
4.7.7.2平面视图创建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平面(比例小于1:100,包括1:100)通过创建视图功
能新建,或直接复制已有视图修改;
(2)放大平面(比例大于1:100),如局部视图等,使用详
图视图等功能新建;
(3)特殊视图可以通过创建一张“空平面视图”,再根据需要
定义。
4.7.7.3剖面视图创建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大剖面(比例小于1:100,包括1:100)使用剖面视图
功能新建;
(2)楼、电梯剖面、墙身剖面(比例大于1:100)等,使用详
图视图等功能创建;
(3)特殊视图可通过创建一张“空剖面视图”,再根据需要定
义。
4.7.7.4视图样板的命名格式建议采用“专业_类别_编号”。如:
水工_构件模板图_01、水工_构件配筋图_01、水工_钢筋大样图
_01、总图_平面布置图_01,更多的扩展宜通过增加“_**”实现。
26
T/HBKCSJ5.13-2020
5数据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各阶段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
性、一致性。
5.1.2各项数据应具有明确的相关方作为数据输入及修改的实施主
体,各实施主体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1.3数据应具备以下特性:
(1)可扩展性,分类体系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以应对构件的
加入;
(2)可溯源性,数据应反映模型的来源及生产特征信息;
(3)兼容性,应遵循国家级、行业级分类标准、规范;
(4)实用性,数据应适应项目要求的模型精细度,避免数据维
护成本过高。
5.1.4模型信息应与模型层级相对应,项目级、单体级、专业级、
构件与设备级和钢筋与零件级信息模型应根据项目需要定义相应的
模型信息。
5.1.2模型信息应与模型深度等级相匹配,可行性研究、初步设
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准备等阶段的模型信息应符合《设计标准》
中的有关规定。
5.1.3模型信息宜采用模数分离的方式独立存储,并与BIM模型关
联,构件与设备级和钢筋与零件级模型信息也可存储在BIM模型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市海安县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怒江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卷Ⅱ)含解析
-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中国近代军事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口腔循证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西方文论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文学作品汉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2025年数学四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西方哲学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邗江实验校2025年初三零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FZ/T 64014-2009膜结构用涂层织物
- C语言期末考试试题南昌航空大学
- 取消订单协议模板(5篇)
- 东风天锦5180勾臂式垃圾车的改装设计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高考试卷命题设计的技巧 课件24张
-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练习题知识讲解
- 防孤岛测试报告
- 按摩常用英语
- 食品公司规章制度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