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3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记载出处宋国一庄姓商人开了酒铺,他“升概甚平”(称酒公平)“遇客甚谨”,还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多做生意《史记·货殖列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史记·田单列传》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 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 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解析:由材料“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可知战国时期商户通过悬挂招牌,打造精致商品等方式招揽顾客,说明注重经营技巧,故选A项;明清时期出现长途贩运,排除B项;战国时期商业有所发展,材料中并未提及商业受到抑制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经商理念,排除D项。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依‘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上述规定体现了罗马法(B)A.维护私有财产 B.具有契约自由原则C.协调债权关系 D.条文清晰内容全面解析:材料体现了合同法领域的“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谁主张、谁举证,和谁违约谁担责”等内容,体现了契约自由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不一定是或不完全是保护私有财产和协调债权关系,故A、C两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材料只涉及合同法领域的某些重要内容,不能体现内容全面,故D项错误。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B)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解析:根据材料“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可知,民间契约的订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民间订立的买卖、租佃等的官府态度,故A项错误;“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中的“完全符合”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的特点,没有体现订立民间契约的原因,故D项错误。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B)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经营活动相对自由,B项正确;A项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材料无关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D项排除。5.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史料出处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陔余丛考》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 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解析:根据简表可知,明中叶以后在征税、买卖当中,白银已经成为官府确定的主流货币,这表明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故选择A项;简表只是叙述了“夏税一概征银”这一现象,没有反映其影响,排除B项;银贵钱贱是指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下,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失衡,导致人民手中的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商业的态度的变化,只是在规范货币的使用,排除D项。6.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D)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解析: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所有权,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已经出现,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营领域的扩大和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备,排除A、B两项;商业契约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项。7.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B)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增多,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体现的是商业革命对西欧传统市场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与民众消费观念变化无关,排除A项;C项也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8.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C)A.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排除D项。9.1688年之后,在伦敦股票市场上引人注意的是政府发行的国债券。它们因具有股票和公司债券都无法比拟的稳定性而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英国政府发行国债券(D)A.说明君主立宪制得到人民拥护 B.满足了英国王室的奢靡消费C.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财富的掠夺 D.有利于积聚工业革命的资本解析:1688年之后英国政府发行国债券,有利于政府平衡财政收支,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人们投资国债券的原因是其稳定性,与英国政体无关,排除A项;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王权受到限制,因此政府发行国债初衷并不是满足王室的奢靡消费,排除B项;人们投资国债券有稳定的利息,说明英国政府的这一做法并不是出于掠夺人民财富的目的,排除C项。10.以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为开端,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在运行中逐渐形成如下特点:企业需向政府报效、股息分配中实行“官利”制、面向社会直接吸收储蓄和企业内部资金的调拨等等。由此可知,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D)A.逐渐成为工商企业的主流形式 B.保证了近代工商业的稳健发展C.照搬了西方近代企业运行模式 D.体现了明显的半封建社会特征解析: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需要向政府报效等特点体现了封建传统经济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半封建特征,故选D项;洋务运动期间,官督商办是主要企业形式,排除A项;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是照搬西方近代企业运行模式,并不能保证工商业的稳健发展,排除B、C两项。11.据历史学家估计,从1450年开始,欧洲国家共贩卖了约2100万黑人奴隶。对欧洲国家而言,奴隶贸易(B)A.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促使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D.促进了封建经济繁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加速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排除D项;欧洲殖民者把奴隶贩卖到美洲,解决的是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促使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排除C项。12.近代以来,中国土布逐渐采用洋纱织布,出口量迅速增加。下表为1871—1900年间中国土布出口量值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中国(C)年代数量(担)价值(千海关两)1871—187539031931876—188093284871881—1885129175261886—18902808610371891—18958852632891896—19001391885855A.传统手工业技术持续领先世界 B.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支柱C.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巨大 D.逐渐减少了对列强经济上的依赖解析:1871—1900年间,中国采用洋纱生产的土布出口量增长了数十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且受其影响巨大,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传统手工业技术持续“领先”世界,A项错误;“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支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受列强的控制日益加深,并非逐渐“减少”了对列强经济上的依赖,D项错误。13.1923年2月,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及其在苏联境内招募的苏联方面工作人员的总数从1.6万名减少到2000名。6月,经双方协议,美国救济署结束了历时将近两年的对苏联饥民的赈济活动。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时苏联(A)A.推行了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 B.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C.解决了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 D.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解析:材料表明,1923年美国救济署逐步结束了历时将近两年的对苏联饥民的赈济活动,这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饥荒逐步得到缓解密切相关,A项正确;“扩大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发生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B项错误;苏俄乃至苏联时期,一直未能解决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C项错误;工业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D项错误。14.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授予总统进行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的权力。此后5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这表明美国(B)A.三权分立原则遭到了破坏 B.有意缓和与他国的贸易摩擦C.主导建立起新的贸易体系 D.以干预他国经济来克服危机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推行互惠贸易,而互惠贸易可以有效减少美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B项正确;《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通过符合美国的民主程序,并没有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体系,排除C项;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定不意味着对他国经济进行干预,排除D项。15.(2022·全国甲卷·8)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B)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解析: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结构中,公有制属性的零售额下降,非公有制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私有制得到发展,民众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引起了零售额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完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因此计划管理调控的作用在下降,排除C项;通过零售额占比情况无法得出当时经济结构调整完成进度的结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往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材料二重商主义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英国的海外贸易快速增长,英国商人相继开拓出俄国和北美市场,形成一个世界市场网络。英国逐渐习惯吃殖民地的糖,吸殖民地的烟,用殖民地的木材,并从奴隶贸易及转口贸易中的关税获利甚巨。18世纪后,英国绝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工业品,其中大部分产品是纺织品,棉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6.4%。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并最终废除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航海条例》,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从关税转为消费税。——摘编自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之探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海外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9分)答案:(1)变化: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单纯政治目的到兼顾经济利益;出现专门的管理机构。(2)变化:从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机器工业品取代手工业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共同影响: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及影响力;推动周边国家或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文化交流和联系。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往朝鲜、日本的‘乐浪道’”“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可知,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可知,从单纯政治目的到兼顾经济利益;根据材料“唐朝始设市舶使”可知,出现专门的管理机构。(2)变化:根据材料“重商主义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并最终废除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航海条例》”可知,从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根据材料“英国绝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工业品,其中大部分产品是纺织品”可知,机器工业品取代手工业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两国的对外贸易都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及影响力;从地区和世界发展来看,中英两国的对外贸易推动周边国家或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文化交流和联系。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已具有早期银行的某些雏形。“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经营者既有私商,也有政府部门。明朝中叶以后,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经营银钱兑换及放款业务。嘉庆年间,在平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庄,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1823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摘编自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商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最早的是英商丽如银行。它们吸收中国的闲散资金,将它转化为资本。通过对清政府的放款,以期掌握中国的财政大权。外商银行在中国的设立和发展,激发了中国人的自办银行思想。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兴银行”的主张。清末中国人自办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及地方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督办铁路公司事务的盛宣怀指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勿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他主张银行商办,“用人办事,悉以汇丰章程为准”。法、奥两国领事先后找盛宣怀商谈,要将中国通商银行并入法奥银行,“均经外务部严词拒之”。之后,清政府又考虑成立国家银行。1908年清政府颁行《大清银行则例》,大清银行成立,其资金达1000万两,分为10万股,由国家认购5万股,其余限本国人购买。1908年奏定的《殖业银行则例》规定:殖业银行以放款于农工为宗旨,长期放款以房屋、田地、工业实产作抵押。——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银行的主要变化及影响。(8分)答案:(1)特点:资金力量薄弱;业务范围较小;经营模式较单一;有官营,但以私营为主;功能不断增强,由存取款、放贷到汇兑。(2)变化:受外资入侵的刺激而兴办,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受外资影响,经营管理日趋近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银行体系初具规模。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的侵略;促进了金融业的近代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扩大了政府的财源。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等,结合教材所学来回答。(2)变化:根据材料“外商银行在中国的设立和发展,激发了中国人的自办银行思想”“主张银行商办,用人办事,悉以汇丰章程为准”“1908年奏定的《殖业银行则例》规定:殖业银行以放款于农工为宗旨,长期放款以房屋、田地、工业实产作抵押”等信息分析得出。影响: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18.(13分)(2022·湖南师大附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是画家维米尔描绘妻子秤钱币的情景;图2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3中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画家笔下均有呈现。材料中的油画创作取材于当时荷兰市民的日常生活。根据油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13分)(要求:结合至少两幅油画提炼主题,简要说明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主题: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荷兰人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荷兰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层财富的积累,也影响了人们的金钱观念。图1女子秤钱币,反映了货币在17世纪荷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图2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17世纪的荷兰带来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也悄然改变着荷兰市民的生活,并被画家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绘画虽然是艺术作品,但其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帮助我们了解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解析:如主题:图1女子秤钱币,反映了货币在17世纪荷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财富向往的思想观念;图2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促进了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图3玩牌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相关历史细节(海狸帽、黑人小男孩、青花茶壶等)折射出全球化的曙光已露端倪,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同时也反映了彼时西欧市民阶层的社会风尚,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荷兰人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论述可以从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荷兰殖民扩张对市民阶层财富的积累,影响了人们的金钱观念;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地理知识的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荷兰市民生活的影响等角度联系图片加以论述。总之,绘画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帮助我们了解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19.(15分)(2022·威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