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预测卷(广东卷)(原卷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预测卷(广东卷)(原卷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预测卷(广东卷)(原卷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预测卷(广东卷)(原卷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预测卷(广东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历史注意事项:1.;2.用2B动,,3.选题案须色字的笔签笔在答卡题指区内的应效。一、30260项是合目求。1.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下列是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图片及其发掘地,由此可以说明(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南北文化渐趋一致C.小农经济充足发展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3.根据考古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命书及标注“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紧急的文书应在当日之内送完,对积压文书不送的行为要依法处置。这反映出秦朝(

)A.皇权至高无上 B.行政管理严格高效C.官僚制度确立 D.严刑酷法治国理念4.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商周时期的南方没有瘟疫C.瘟疫从欧洲逐步传到中国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5.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6.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C.五代十国的实质 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7.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北魏推出“脱夷统华”理论。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契丹人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金朝宣称“我本中国”。A.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C.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8.明朝宋应星屡试不第,后来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他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此书的命运折射出当时(

)A.文化专制的同时又重视科学 B.经世致用已成为社会共识C.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社会进步和转型的艰难性9.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到“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A.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被取消C.逐步取代了小农经济 D.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发展10.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决定放弃瓜分中国的企图 D.维新变法即将面临失败的局面1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有科学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C.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D.自强求富的思想广泛传播1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洋务派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说明洋务运动(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变革封建制度开启近代化进程C.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3.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A.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14.历史正剧《觉醒年代》最后一集中李大钊问陈独秀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悲恸地说:“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这个政党”(

)A.是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5.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战后组建了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联盟C.中国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D.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遭到列强反对1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17.十九世纪末,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上海、天津等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发生材料所述变化的主因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迅速传播C.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D.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18.近代杂志《大众卫生》曾记载“近来国人呐喊口号,例如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航空救国,经济救国等”,有识之士也认为“习工程的,便高唱着工业救国;习农林的,便高唱着农业救国;交通工作人员,便提倡交通救国”。这反映(

)A.救国口号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 B.近代救国口号泛滥且收效甚微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 D.救国口号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19.《长津湖》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该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历史故事。抗美援朝的胜利(

)A.体现了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B.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C.说明中国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英雄军队 D.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势力20.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与各国分工合作。但是,新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1962年,进一步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目标。这些决定表明(

)A.中国已放弃斯大林模式 B.中国已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C.中国要重点发展轻工业 D.工业化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21.“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A.落实了“多快好省”方针 B.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C.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 D.为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22.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倡议,此后其核心理念逐步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这反映出(

)A.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 B.西方主导国际的局面开始改变C.中国为世界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D.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对抗淡化2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 B.文化影响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24.下列关于三部法律文件条文的记载,说明(

)《汉谟拉比法典》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十二铜表法》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罗马民法大全》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对船员、客店店员申诉的权利。A.都是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B.都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都强调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实质都在维护奴隶制度 D.都影响了后世立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民法的基础25.绘于1801年的美术作品《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再现了拿破仑率军奇袭反法联盟时的情景。画中拿破仑着红色斗篷挺立白马之上的形象堪称经典,但实际上当时拿破仑披的是灰色斗篷,骑的是抗寒性和持久力更强的驴。据此可知,该作品(

)A.不具备历史研究的价值 B.虚构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C.凸显拿破仑的英雄形象 D.代表了美术界的最高成就26.以下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部分),其反映出俄国(

)1828年,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对哲学有兴趣,喜爱卢梭等人的学说1847年,回到家族庄园,企图改善农奴生活,因得不到农奴的信任而中止1853-1856年,作为军人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后退役1859年之后,创办了20多所农奴学校,遭到当局的调查后被迫关闭A.农奴制改革前夕复杂的社会状况 B.在19世纪前期工业化发展缓慢C.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兴起 D.农奴制改革未改变沙皇专制统治27.《凡尔赛条约》的制定者之一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其意是(

)A.否定《凡尔赛条约》 B.反对削弱德国C.担忧矛盾激化 D.否定国联作用28.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多次发表演讲,鼓励人民恢复自信,同时提出了“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句名言。他还多次开展“炉边谈话”,曾有将近50万人写信向罗斯福致意。这表明罗斯福(

)A.重新激发了人民的希望与勇气 B.经济与政治改革取得了成功C.使人们不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 D.确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29.1973年,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巴拿马会议上,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所进行的努力。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断的斗争,于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得益于(

)A.美国国力已经严重衰退 B.安理会所有国家的大力支持C.该运河无太多经济价值 D.第三世界壮大冲击美国霸权30.读图,当代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趋势反映出当前的国际格局是(

)A.“单极世界”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经济全球化二、选题本大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元封二年(汉武帝时期),天子发巴、蜀兵……临滇……滇王离难(离开)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之印,由汉武帝颁发给边陲属地首领,印章形制属于列侯的规格。1956年被发掘,现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材料二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材料三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人口迁徙大量的人口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地区间的依赖性就越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文化与制度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积极作用(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4分)(3)任选材料三中影响统一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32.世界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为避免此现象的出现,各国在发展中要不断增进彼此的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3分)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4分)材料三如下图(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推动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峰点出现的国际背景是什么?(3分)材料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摘自习近平出席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4)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