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2019.7.5_第1页
7-8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2019.7.5_第2页
7-8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2019.7.5_第3页
7-8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2019.7.5_第4页
7-8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2019.7.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测量方案第第页目录TOC\o"1-3"\h\u18723前言 1290430.1编制依据 1241080.2编制原则 1104881工程概况 140571.1工程简介 1222311.2工程概况 1232141.3施工区域、环境特征、工程结构形式及工程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86111.4主要工程实物量 3323931.5设计简介 558771.6施工总体部署 9130652目标和指标 958112.1工期目标 10195102.2质量目标 1012692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 10147112.4环境目标和指标 10237533施工准备 11228013.1技术准备 11112533.2施工条件 11114593.3测量人员及管理人员准备 1130333.4测量人员及仪器准备 1182634测量重难点分析 1229074.1测量重点 12227104.2测量难点 12281155测量管理体系 13317746控制网设计及技术要求 13227296.1技术依据 1368676.2布网方案 14165156.3坐标系统 14287366.3测量控制 1546226.4控制网的复测与报验 1880047施工测量 18201507.1桩基、土建测量 18282467.2钢结构安装测量 2193748沉降观测 24186498.1观测点的布设 2425648.2观测方法 241578.3观测周期 24254638.4沉降观测重点 25184698.5位移观测 2537988.6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26182449质量保证措施 26308279.1测量人员管理 2655849.2测量仪器管理 26108869.3过程控制制度 27264699.4测量资料管理 28150279.5测量标志的保护 29292419.6成果的提交 2924989.7测量仪器设备的控制 292087410环境保护、安全措施 301356810.1制度措施 302672410.2道路作业 301902810.3基坑施工阶段 301225610.4地面施工阶段 30770510.5高空施工阶段 312970111测量成果表及附图 31前言0.1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冶金工程测量规范》GB50995-20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冶金工程测量规范》GB50995-201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QB/SBC10-2010《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业主提供的高程以及平面坐标系统0.2编制原则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所策划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和我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安排,为施工过程的实施提供指导。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建设单位: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宝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厂供配电工程工程地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1.2、工程概况湛江钢铁一期建设时,全厂供配电设施已按照三座高炉规模预留,本次三高炉系统不新增全厂性的变电所,在现有6个区域变电所及3号施工变内进行电气改扩建。拟建建筑物概况:1供配电系统。2供配电自动化系统。3电讯设施。4通风与给排水。5土建(本工程新建电缆架空通廊约2km、电缆沟约1.5km、通风井221座等,具体详见总平面布置图。)6总图运输。1.3.2气象水文拟建场地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特征表现为风害多、雷暴频、夏长而冬短、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根据湛江气象台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23.5℃,7月最高,平均气温32.4℃,极端最高气温38.1℃,1月最低,平均气温15.6℃,极端最低气温2.8℃。多年平均降雨量1556mm,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秋夏间雷暴雨较多,最大日暴雨量为199.4mm,最大时暴雨量为114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末和春季有雾,主要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多年平均有雾天数24.9天,最多52天,最少11天;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774.1mm,7月蒸发最强,多年月蒸发量达213.0mm,且旱季节蒸发量比降雨量大。本区为雷暴多发区,年平均雷日约95天。拟建场地属东南沿海台风Ⅳ7区,季节风较明显,4-9月盛行东风、东南风,10月-次年3月盛行北风、偏东风,全年最多为东风和东南东风,强风向为东风和东北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5m/s;6-11月为台风(热带风暴)季节,其中7-9月较多,登陆机率达46%,会引发风暴潮灾害。历年湛江登陆台风(热带风暴)(登陆中心最大风力8级以上)平均每年约0.8次,最多年份有3次,其中1996年9月9日的15号台风,极大风速达57m/s。1.3.3地基岩土构成与特征根据本工程详勘资料,场地内自上而下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人工填积()层、第四系风成海积(Q4m+eol)层、第四系全新统海积(Q4ml)层、第四系残坡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湖光岩组()以及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3.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基岩裂隙水和承压水四种类型。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无统一的地下水位,水量较小。砂性素填土中水量虽稍大,且渗透性较强,但水量也有限。勘察期间实测水位埋深为0.80m~4.00m,相当于绝对标高4.04m~7.57m。潜水: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细中砂(Q4m+eol)中,大气降水、衔头塘水体等的渗入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水量较大。雨季水位较高,旱季水位降低。勘察期间实测水位埋深为0.70m~2.30m,相当于绝对标高5.11m~7.35m。根据湛江钢铁1、2号高炉系统专项水位地质勘察报告,该潜水最高水位标高7.16m,最低水位标高3.14m,变幅达4.02m。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湖光岩组()玄武岩和蚀变沉凝灰岩裂隙中,水量小,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水位埋深受裂隙连通性控制,无统一地下水位。承压水:承压水赋存于湛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含粘性土中粗砂层(地层代号⑩1-2、⑩1-3、⑩2-2、⑩2-3、⑩3-2)中,水平向径流补给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富水性强,水量大。1.3.3结构形式1.3.4工程特点本工程分布在纬一路到纬五路,贯穿全厂供配电,施工地点非常之散,路线障碍较多给施工测量带来极大难度。桩基施工前需引孔;全厂供配电线路与原建设施都有交叉矛盾之处,需要想办法克服。施工安全隐患大;雨季、台风季施工,对工期影响大1.4主要工程实物量序号变电所名称110kV变压器新增数量110kVGIS

新增数量10kV变压器新增数量10kV开关柜

新增数量10kV开关柜改造数量1宝能变电所522中央变电所413原料变电所1084焦烧变电所625炼钢变电所126球团变电所1473号施工变电所22合计1923215序号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镀锌电缆桥架t2152油漆钢构件t253镀锌钢构件t304复合支架t1505镀锌钢管t126110KV动力电缆m64260710KV动力电缆m1280008低压动力电缆m431409控制电缆m6400010通讯电缆m100011光缆m1862012110kV电缆终端头套6013110kV电缆中间头套601410kV电缆终端头套2281510kV电缆中间头套9016接地用黄绿线m345017有机防火堵料t2518有机防火涂料t319接地用镀锌型钢t520接地用铜材t121防火包m315222防火包拆除m35023防火隔板m2163024防火隔板拆除m350025FRP管m1100026钢筋t380527镀锌钢管t526528无缝钢管t628329焊接钢管t451330动力电缆m25931控制电缆(含通讯电缆、光缆、导线、黄绿线、超五类线)m2632110KV电缆终端头套2000033110KV电缆中间头套2000034集水坑排水泵台4035电动防火阀台23936屋顶风机台22137屋顶风机(保护性拆除后安装)台1838电缆架空通廊公里239电缆沟公里1.540通风井座2261.5设计简介1.5.1供配电系统湛江钢铁全厂供配电系统目前已建成6座区域变电所及全厂主干电力管网。1)宝能变电所:宝能变电所为湛江钢铁的总降变电所,内设1套220kVGIS配电装置、2台220/110kV300MVA主变、1套110kVGIS配电装置、2台110/10kV63MVA变压器(预留第3台变压器位置)、1套10kV配电装置。220kVGIS配电装置及110kVGIS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结线方式,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宝能变电所3路220kV电源引自电力系统,宝能变电所220kV母线及110kV母线采用并联运行方式。本工程需在宝能变电所新增110kVGIS,改造10kV开关柜等电气设备。2)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与湛钢自备电厂毗邻,兼作自备电厂的升压开关站。内设1套110kVGIS配电装置、2台110/10kV50MVA变压器、1套10kV配电装置。110kVGIS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结线方式,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中央变电所与宝能变电所之间设2回110kV联络线。本工程需在中央变电所新增110kVGIS,改造10kV开关柜等设备。3)原料变电所:原料变电所设置在原料场区域,内设2台110/10kV50MVA变压器(预留第3台变压器的位置)、1套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原料变电所2路110kV电源引自中央变电所。本工程需在原料变电所新增和改造10kV开关柜等设备。4)焦烧变电所:焦烧变电所设置在焦化烧结厂区域,内设3台110/10kV63MVA变压器(一期已建设2台,2018年新建1台)、1套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4段接线方式。焦烧变电所3路110kV电源引自宝能变电所。本工程需在焦烧变电所新建和改造10kV开关柜等设备。5)炼钢变电所:炼钢变电所设置在炼钢连铸区域,内设3台110/10kV63MVA变压器(已建设2台,预留第3台变压器的位置)、1套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4段接线方式。炼钢变电所2路110kV电源引自中央变电所。炼钢变电所目前已建成1号LF炉供电的供配电设施。2019年新建2号LF炉供电的供配电设施。本工程需在炼钢变电所新增110/10kV63MVA变压器,改造10kV开关柜等设备。6)球团变电所:球团变电所设置在球团厂区域,在龙腾物流工程建设时就已建成,目前规模为:2台110/10kV63MVA变压器(并预留了第3台变压器位置)、1套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本工程需在球团变电所新增和改造10kV开关柜等设备。7)3号施工变电所:因3号施工变电所10kV系统为不接地系统,为其供电的球团变电所10kV系统为电阻接地系统,为保证3号施工变正常运行,需在3号施工变电所进线侧新增2台10/10kV6.3MVA干式隔离变压器,户外布置。变压器前需新增2台10kV开关柜,开关柜布置于高低压配电室内。表1.5-1新增主要设备表序号变电所名称110kV变压器新增数量110kVGIS

新增数量10kV变压器新增数量10kV开关柜

新增数量10kV开关柜改造数量1宝能变电所522中央变电所413原料变电所1084焦烧变电所625炼钢变电所126球团变电所1473号施工变电所22合计19232157)外线:湛江钢铁已形成电缆隧道、电缆沟为主的供配电电力管网,本次新增电力电缆主要是在现有电力管网中敷设。本工程新建两段电缆架空通廊,一段为纬五路上至1780mm热轧,另一段在经三路上,从原料变电所至三高炉区域。电缆架空通廊长度约2km。本工程新建电缆沟有:沿经二路从纬四路北上,至新焦化区域。还有到码头、烧结、电厂等的电缆沟。新增电缆沟长度约1.5km。1.5.2供配电自动化系统配合6座变电所新增供配电设施,现有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进行扩容改造。主要为110kV线路保护、110kV母差保护改造、增加故障录波屏、变压器保护装置和10kV线路保护等。供配电系统的区域变电所无人值班,均在能源中心进行集中监控。本次在宝能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各增加一套电能质量监测屏。1.5.3电讯设施本工程新增变压器,110kV及10kV电缆,现有火灾报警设施等需要改造。按规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信号分别接入相关变电所现有火灾报警系统。1.5.4通风与给排水为了解决纬五路西段电缆隧道以及电缆沟内的发热问题,增加通风井及风机。电缆沟和电缆井内集水坑设置排水泵进行排水,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和碳钢管。1.5.5土建本工程新建电缆架空通廊约2km、电缆沟约1.5km、通风井221座等,具体详见总平面布置图。1.5.6总图运输本工程新建电缆架空通廊外线:经三路:原料变电所经三路东侧电缆沟正上方向南架空敷设,途经球团变,至经三路的三高炉红线外。纬五路:沿纬五路北侧电缆沟上方新建架空电缆通廊,至钢四十七路口转为北上逐渐斜坡下到地下新建电缆井;架空通廊在4号制氧附近跨越纬五路至纬五路南侧交接点电缆井。新建电缆沟主要有:1)经三路,纬五路,钢四十七路电缆通廊及经过连铸车间去往1780热轧的电缆沟。2)化五路接焦化煤精及水处理,经二路接焦化综合电气室电缆沟。3)经四支二路接二期电厂电缆沟。本工程无绿化新增面积,绿化恢复面积1.16万m2,绿环搬迁面积为0.50万m2。环保、安全卫生、消防本工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均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污染物的排放及处理方式均满足环保要求;对自然灾害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均采取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为操作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消防设计规范进行消防设计,并满足规范要求。电缆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电缆沟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室内采用钢盖板,电缆沟采用天然地基。1.6施工总体部署1.6.1本工程测量施工贯穿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施工、土方开挖、基础施工、钢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及更改管道安装等全过程。1.6.2配备专业的测量团队2~4人,先进的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1~2台。1.6.3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6.4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原理进行测量,确保与已建连铸车间和主轧线(外单位施工)测量点能够闭合,保障后续施工能够准确对接。2目标和指标2.1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时间:2019年7月6日,完工(即完成无负荷联动试车)时间:2021年4月6日,总工期为615日历天。2.2质量目标合同规定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必须满足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实体质量全部满足设计文件及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合格要求,100%符合现行验收规范和标准。质量管理过程以及工程实体无质量缺陷、无质量服务投诉,达到业主满意。冶金工程主体单元确保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级奖项。工程项目合同履约率100%;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冶金工程主体单元确保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级奖项;重大质量事故为零;质量事故、有责质量投诉为零;顾客满意度≧90%;在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编审及时,报批率100%,审批一次通过率≥80%,工程项目重大实施策划文件编制、上报、审批率100%。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1)工亡事故为零;(2)有责重伤事故为零;(3)有责重大险肇事故为零;(4)有责火灾事故为零;(5)食物中毒事故为零;(6)有责交通死亡事故为零;(7)新增职业病病例为零;(8)新增不良安全记录为零;(9)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达到100%2.4环境目标和指标各类环境因素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噪声、光、粉尘、污水、有毒有害废弃物、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受控、环境污染事件为零;持续提升绿色建造水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渐降低,能源消耗达标率100%,2019年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控制在0.0212吨标准煤/万元以下;创建宝钢湛江文明工地;无相关方重大投诉发生,相关方满意度持续提升。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1)熟悉相关测量规范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各专业施工图中相关测量数据;(2)已获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位及相关数据;(3)做好测量技术交底并下发测量通知单;(4)测量仪器经复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3.2施工条件(1)施工场地基本平整;(2)具备测量标桩设置条件。3.3测量人员及管理人员准备建筑控制网测量放线时,配备专业的测量员4人,项目部技术员2人;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配备专业的测量员2人,项目部技术员1人。3.4测量人员及仪器准备3.4.1测量单位本工程的测量任务由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测量中心承担,测量中心是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测量机构。3.4.2测量人员根据工程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测量中心在本项目成立测量班组。设置班长1名(杜进克),组员邰志杰、聂燕涛(必要时可增减),负责本工程测量配合、技术设计、质量控制、协调管理以及与业主、监理、项目部等在本项目的信息沟通。其队长由测量中心选派、具有丰富测量管理和作业经验的测量人员担任,代表测量中心全权负责本工程的测量业务。3.4.3测量仪器根据工程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关测量作业前,均按有关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验,并取得检定合格证书,同时配备好必要的配套器具。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如下表。测量仪器设备表仪器名称品牌型号标称精度数量备注全站仪LeicaTS09PLUS测角:±2″1台测距:±2mm+2ppm自动安平水准仪LeicaNA2±0.7mm/km1台水准仪塔尺鼎峰5m1把卷尺长城5m若干游标卡尺200mm若干塞尺10mm若干4测量重难点分析4.1测量重点(1)为确保各建筑物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建立能覆盖整个工程且具有一定精度和密度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因此,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起算依据必须统一。加热炉本体及附属设施整体建筑物不是正南正北与正北方向有夹角布置、本体系统连接多;工艺安装精度高。(2)受土方开挖、现场堆物等施工活动的影响,要合理控制在施工放样、轴线投测、标高测设中产生的误差,不超过相关规定,满足生产工艺要求。4.2测量难点(1)本工程施工场地窄,工期紧、任务重,单位时间里会同时进行多工程多项目的相互交叉作业施工,这些势必会对通视、测点等施测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本工程为场内施工,由于三面为已建厂房,要考虑到控制网的布置与已建厂房的定位是否准确,各个工艺部位能否与已建厂房对接,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网布置。(3)本工程的沉降及位移监测点的位置,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合理布置,由于本工程大面积开挖,在监测时,不光要考虑新建工程的监测,还要邀请专业监测单位对已建厂房的沉降及位移进行精准的监测,并提出专业性的方案。5测量管理体系6控制网设计及技术要求6.1技术依据6.2.1测量系统依据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测量控制点根据业主提供的成果报告(成果均按最新版本为准),以及合同及施工图纸。6.2.2施测范围施测范围为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热轧工程1标施工区域6.2.3任务内容对本工程根据规范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和施工细部放样作业。6.2布网方案本工程的测量控制网,由于受不同施工阶段条件的限制,不能一次布设,在复核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或控制网的基础上,厂房控制拟采用阶段性布网方案,根据施工专业进场施工的顺序及其要求的精度不同,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桩基、土建施工阶段。该阶段可以通视,控制网可以布置在本工程的外围。第二阶段:厂房结构施工阶段。完后将无法通视。因此将平面控制网布置在车间内,桩标设在顶面标高为±0.000左右的设备基础位置,高程仍能由外网传递。第三阶段:设备基础施工阶段。完成后将平面控制网转移到深基上,然后开始安装设备和施工浅基及地坪。按照各阶段的精度要求的特点,土建柱基础施工阶段按厂区建筑坐标系统进行施工,该阶段施工基本结束后,将测量外控制转移成厂房内控制,即建立厂房坐标系统;厂房结构吊装阶段、设备基础施工阶段按厂房坐标系统进行施工,该阶段施工结束后,根据厂房内控制在设备基础上作好竣工点,依据竣工点,用经纬仪拟合准直线作为生产工艺流程线,建立独立坐标系统,进行设备安装施工。厂房结构吊装阶段,设备基础土建施工阶段,设备安装阶段按Ⅱ等水准要求;土建柱基础施工阶段四等水准精度足以保证,但为了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兼顾沉降观测的需要,同样用Ⅱ等水准要求,土建柱基础施工阶段、厂房结构吊装阶段、设备基础土建施工阶段的Ⅱ等水准作业使用NA2自动安平水准仪。6.3坐标系统本工程施工采用的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6.3测量控制6.3.1控制测量作业流程由于控制网点将直接用于施工测量,且对控制精度有一定要求,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作业计划,分配好时间,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业主及设计院组织现场交点和厂区控制网成果图(表),我方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将结果报业主、设计院及监理;(2)组织人员熟悉图纸,有关规范和测量方案,形成控制网初步设计;(3)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施工测量控制网初步设计进行控制网点间通视条件和埋设可行性勘测;(4)根据可行性踏勘结果进行控制网设计变更和确定;(5)进行控制点埋石;(6)根据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控制网测设工作;(7)编制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报告并报审。6.3.2控制网设计(1)为了施工测量方便,设计将控制点引测至施工区域现场。根据施工区域情况,首级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以“满足施工,经济适用,坚稳可靠”和“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设计。控制网点打桩期间不稳定,定期复测。(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该工程建筑物及施工现场的形状及特点,本测量控制网设计成一级导线网,控制网的布设以业主提供15011、15012作为起算点,经TP1、TP2、TP3、TP4形成闭合导线,拟布设四个控制点形成闭合导线控制网,将整体施工区域完全覆盖。以上控点埋设需按照控制网点埋石规范要求埋设(具体位置因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控制网点的布置及埋设见附图一、二。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一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表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一级4500531/300001/15000注:n为测站数。(3)平面控制测量操作要点①、平面控制观测前,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和校正,同时记录检校结果;②、平面控制以业主提供高等级控制点为依据,在进行控制网的施测前,对起算控制点进行复核,检核两点的相对关系,并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若符合规范要求,则可作为起算依据,复核成果作为控制网布设技术报告的一部分提交;③、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的气象数据。温度读至0.2℃,气压读至50Pa④、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按在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核,对超限数据及时进行补测。在每一测站观测前须测定温度及气压,记录并进行气象改正。(4)平面控制平差计算①、导线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②、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结果,应包含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③、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④、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表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一级及以下10.0010.00116.3.3高程控制网(1)平面控制标桩兼作高程控制标桩,高程控制点起算点使用点1501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及高程控制参照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两个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边长(km)观测方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和路线或环形闭合差(mm)四等10≤1对向观测40√D20√∑D注:D点为测距的长度(km)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尺观测次数附和路线或环形闭合差(mm)四等10≤16双面往各一次20√L注:L为水准线路长度。(2)高程控制测量操作要点①、水准观测应在控制点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②、水准外业观测前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和校正。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30″;③、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3)高程控制平差计算①、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及全中误差(M∆M∆=±式中M∆—L—测段长度(km);∆—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n—测段数。②、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MwMw=±式中Mw—W—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mm);L—计算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差时的相应路线长度(Km);N—附合线路和闭合线路的总个数。③、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mm。6.4控制网的复测与报验6.4.1控制网复测的基本要求在定位过程中对控制点进行距离复核,限差为测距中误差的1/2;深基础施工至±0期间对控制网原则上每月复测一次,并报监理复核。6.4.2控制网的保护对控制点在标桩设计和埋设时便考虑保护工作,对施工场地控制点周围设置保护桩,并与项目部联系注意在施工期间进行保护,对因施工需要必须破坏的控制点请项目部至少提前一天书面通知项目测量班组,以便采取处理措施。6.4.3控制网的报验控制网布设和复测后,均编制技术报告,报请测量监理检查,检查合格并在技术报告上签字确认后方能使用。7施工测量7.1桩基、土建测量7.1.1桩位放样桩基工程主要包括加热炉本体、板坯库、烟囱、板夹电气室桩定位等。施工单位首先依据加盖设计单位图章的正式图纸及宝冶集团测量中心下发的正式控制网测量成果表,逐一计算出待放桩位的放样元素,利用全站仪、钢尺等设备,将桩位放样到实地,并用20×20×200mm木桩(顶部钉小圆钉标明桩位精确位置)现场标定,完成桩位放样工作后,注意对木桩的保护,避免被桩机碾压。7.1.2桩位复测桩基施工单位完成部分桩位的放样后,及时绘制桩位复测测量成果并提交项目部,由宝冶集团测量中心项目测设班组配合监理负责对桩位进行专检,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土建基础施工。7.1.3平面测量工程主要包括加热炉本体、板坯库、烟囱、板夹电气室、道路、公辅设施、雨排水、污水、综合管道定位等。在基础施工前,首先对场区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查,以确保工程施测质量。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总平面图,了解工程概况、施工进度以及测量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基本情况。(1)基础定位1)依据本工程施工平面图,计算出各基础及基坑内各轴线、基础中心线等坐标,使用临近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与测站点相邻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2)利用全站仪、50m钢卷尺、小木桩等测量器具将各基础中心线依次放样到施工场地,并作好保护工作;3)根据基础中心线,按照设计规定的基槽开挖宽度,在基础四周拉线洒石灰粉,标明基槽的开挖边线。(2)垫层投中及抄平1)基槽开挖到规定深度后,将基础中心线投测至基坑底部,并在坑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供修正坑底土方及垫层支模之用;2)垫层打好后,在垫层面上放出基础中心线及边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基础支模的依据。(3)模板测量及抄平1)基础支模工作完成后,根据垫层面上的墨线,用吊线垂的方法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2)基础经反复校正并在四周支撑牢固后,将中心线投测到基础顶部,作为杯口吊模(或螺栓安装)的依据。同时在模板的内表面(或其它位置)用水准仪引测基础面的设计标高,并画线标明。(4)竣工测量基础拆模以后,应及时将基础的中心线和标高投测在砼表面及侧立面上,同时弹墨线标明,作为后续设备及钢结构安装的基准点及中心线、标高。做好测量归档资料7.1.4标高测量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标高测量采用仪高法,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1)基坑±0.000米以下标高的施测1)独立开挖的浅基础标高测设采用水准仪及塔尺进行测设,深基础的标高采用钢尺传递法进行测设;2)大面积开挖基础,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3)基准点设置在边坡稳定位置,可使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标高(或相对标高)的值,便于施工中使用。(2)基础±0.000米以上高程的传递1)当柱子校正完毕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0.500米线)起向上用钢尺沿着柱身量距;2)标高竖向传递时,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并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每层不少于三个标高点;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的基准点。6.1.5建筑物施工放样允许偏差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表项目内容允许偏差(mm)基础桩位放样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10群桩±20各施工层上放线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细部轴线±20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标高竖向投测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7.2钢结构安装测量7.2.1钢柱安装测量(1)根据所测放的轴线校正预埋件偏差过大的螺栓,便于钢柱安装后的柱底就位;(2)在钢柱底板边缘划出钢柱的中心线,为钢柱安装就位做准备;(3)清除预埋件上的丝口保护套、螺丝上的砼和钢锈并给丝口涂抹黄油;(4)凿平垫块位置的砼;(5)用水准仪从高程点引测标高,根据所测垫块所在位置砼面与钢柱柱底标高的偏差值,用不同厚度的垫铁找平;(6)柱底就位应尽可能在钢柱安装时一步到位,少量的校正可用千斤顶和撬棍校正。柱底就位后轴线偏差应不大于3mm。7.2.2钢柱标高控制测量(1)钢柱的标高控制主要测量控制各节柱顶标高,由于钢材压缩变形、基础沉降及钢材线胀变形(⊿=K*⊿t*HK即为钢材的线胀系数)等的综合影响,因此柱顶设计标高不能作为钢柱标高控制的标准,此时需要有一个对整个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及结构变形验算的综合考虑,从而近似得出钢柱顶部实际应该控制的目标高度;(2)钢柱高度采用相对标高控制;(3)为保证整个建筑物的设计标高不受影响,每次标高引测均从±0.0米开始,始终按设计标高控制每次吊装的柱顶标高。7.2.3钢柱垂直度测量柱底就位和柱底标高校正完成后,即可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方法是在柱身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经纬仪照准钢柱柱顶处侧面中心点,然后比较该中心点的投影点与柱底处该点所对应柱侧面中心点的差值,即为钢柱此方向垂直度的偏差值。其值应H/1000且绝对偏差≤±10mm,由于钢柱高度一般都在10m左右,故单节钢柱垂直度经校正后偏差值δ应不大于10mm。当视线不通时,可将仪器偏离其所在的轴线,但偏离的角度应不大于15度。做好测量归档资料。7.2.4钢结构吊车梁轨道测量。吊车梁轨道中心线及跨距标高,符合规范要求。吊车梁中心线投点小于3毫米;吊车梁面板标高小于2毫米;吊车梁跨距测量小于2毫米;轨道面标高小于2毫米。7.2.5钢结构安装整体测量定位整体控制是从每一个框架(钢柱每节段和钢梁等组合的整体)的质量保证开始,而每个框架的控制是首先控制每根钢柱的综和偏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然后再控制每根钢梁等的综和偏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因此钢柱的测量是钢结构测量中的重点。 总体思路是:采用高精度的合格仪器,用空间三维坐标定位测量方法解决复杂的结构的定位,制作的时候在在加工厂提供高精度的定位轴线、观测点,合理的观测时间,严格的验线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观测控制,按合理的高标准进行预控、焊接中的预控等一整套措施来保证安装的精度。7.2.6高程控制(1)本工程钢结构按相对标高法进行控制测量。(2)根据外围原始控制点的标高,用水准仪引测水准点至钢柱处,在地下一层钢柱处确定±0.00m 标高控制点,并做好标记。(3)从作好标记并经过复测合格的标高点处,用50m 标准钢尺垂直向上量至各施工层,在同一层的标高点应检测相互闭合,闭合后的标高点则作为该施工层标高测量的后视点并作好标记。7.3设备安装测量土建基础竣工做好测量竣工中心线及标高。同时弹墨线标明,作为后续工序交接结构安装的依据。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中心线基准点、标高水准点检查、正交度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布设设备及钢结构中心线(基准点)标高水准点,做好测量归档资料。如视线被挡或由于场地狭窄,不便架设经纬仪的情况下,可改为由全站仪对柱顶的三维坐标进行控制。7.3.1钢结构安装测量允许偏差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表测量内容允许偏差(mm)钢柱垫板标高±2钢柱±0标高检查±2混凝土柱(预制)±0标高检查±3柱子垂直度检查钢柱牛腿5柱高10m以内10柱高10m以上H/1000,且≤20行车梁±5±3±27.4加热炉安装7.4.1加热炉钢结构框架(1)立柱长度允许偏差为±3mm。(2)立柱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长度的1/1000,且当柱长小于或等于8m时,不应大于5mm;当柱长大于8m或等于16m时,不应大于12mm;当柱长大于16m时,不应大于20mm。(3)两立柱轴线距的允许偏差为±3mm。(4)梁的直线度不应大于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8mm。 (5)顶梁和底梁的标高允许偏差分别为±6mm和±2mm,中间横梁标高的允许偏差为±3mm。 (6)框架平面内两对角线长度│L1-L2│及框架结构空间对角线长度之差│L3-L4│均不得大于10mm。(7)主框架上的中间管板、中间管架的安装螺栓孔应以立柱底板下表面为基准,按标高要求钻孔,其两相邻螺栓孔间距允许偏差为±1mm,标高累计允许偏差为±3mm(8)炉顶钢结构为锥形时,锥段部分高度允许偏差为±3mm,各圈梁的直径允许偏差为±6mm。圆度偏差不应大于直径的1/1000, 且不应大于12mm。(9)圆直径允许偏差为±5mm,每块柱脚板上的螺栓孔位置允许偏差为±2mm。(10)由于加热炉基础较深,建议独立进行沉降观测。(11)具体施工情况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8沉降观测本工程有桩基础,由于桩基础自重及基础上部结构重量的增加,单体基础将有一个沉降并不断趋向稳定的过程.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整体完工后沉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及工艺生产。8.1观测点的布设8.1.1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如建筑的四角、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等部位。8.1.2具体位置为在每一施工分区的四周设置观测点。8.2观测方法采用仪高法进行沉降观测,坚持“三固定”(人、仪器、线路)的原则,转点间的水准仪设站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视距一般不大于50m。8.3观测周期当施工至一层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每增加1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8.4沉降观测重点8.4.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加强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加强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复测。8.4.2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增加观测次数。8.4.3测量沉降观测成果信息上与业主、监理之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并形成资源共享,对于不均匀沉降记录及时反映,并提出合理解决办法,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结构主体破坏或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8.5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8.5.1采用基准线法时,基准线两端分别建立检核点。观测前先检查基点是否移动。建立测站点后,反测后视点坐标对比进行复核,观测时位于基点的全站仪和位于测点上的标牌均要检验对点器的可靠性,需采用钢尺量取时,均移动钢尺读数两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8.5.2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观测,控制网为三角网。三角网由测区内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工作基点)和基坑周边按规范要求的间距设置的位移观测点相互连接而成。观测中使用钢尺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控制网中三角的起始边(基线)长,使用全站仪观测各三角的内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经内业整理计算即可求得各点的位移量。 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如下:(经过计算,角度值已经折算成长度值。) 对中误差:<1mm   整平误差:<0.3mm 瞄准误差:<2mm 方法误差:<0.3mm8.5.3根据控制点及水平位移测点的通视情况,用固定的全站仪、固定的反射棱镜、固定的控制点测出固定方向和点位。第一次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四次读数取中数;其计算成果作为本工程水平位移点坐标的初始值,以后各次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边长一测回两次读数取中数。水平位移观测作业方法:①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固定基准点、固定定向点、固定仪器的方法。在坡顶及有平台能架设反光棱镜的观测点位上,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观测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水平角观测两测回,边长采用红外测距一测回(四次读数),垂直角观测一测回,仪器高、觇标高量至毫米。②数据处理 a、极坐标法:将测得的坐标变化量投影至垂直边坡走向方向的位移量。b、小角法:按下式计算                    e=β/ρ×L                     式中e——平面位移量      ρ——206265L——观测基准点至监测点的距离     β——观测小角8.6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本工程按三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实施,相关精度要求见下表。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表等级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适用范围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直立岩体、高边坡、深基坑、一般地下工程、危害性一般的滑坡监测、大型桥梁等9质量保证措施9.1测量人员管理针对本工程组成强有力的测量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测量组主要负责人。测量组的其他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进行测量工作前,组织全体测量人员学习测量工作的技术方案,熟悉各自的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对相关的测量规范,仪器操作,数据记录、检核和处理,作业安全进行集中培训学习。9.2测量仪器管理9.2.1测量仪器的检定(1)测量所用的设备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2)测量中心负责检定的仪器设备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50m钢尺等,检定周期为一年。测量中心对需要检定的仪器、设备在规定时间到期前十个工作日内通知召回,并负责送有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校准检定,检定证书原件由测量中心统一保管,复印件交测量班组。9.2.2测量仪器的使用(1)测量班组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测量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执行,未经测量中心允许严禁私自将仪器租、借给他人使用;(2)项目测量班长为仪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仪器的日常性能维护和检查,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自检,并详细记录自检情况,发现仪器指标超限和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送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检查和维修;(3)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和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做出评定。9.3过程控制制度9.3.1测量任务的接受(1)项目部对测量中心驻该项目测量班组下达测量任务必须以书面形式即测量任务通知单下达,定位任务单必须有编制、审核人员及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签字下达,其它细部测量必须有编制和现场工长签字下达。测量任务通知单必须填写规范、认真、工整、清晰、准确;(2)项目测量班组接到任务单后,组长应组织对测量任务单进行复核,有问题或疑异立即向下达人提出,测量任务通知单复核无误后组织施测。9.3.2测量外业操作(1)采用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工程部位及编号、测量内容,日期、气象情况、仪器型号、记录人、计算人、校核人;(2)测量人、记录人、计算人和校核人按照逐级校核原则进行作业,以保证测量原始数据真实可靠;(3)测量数据采集方法严格执行测量方案,遵循定人、定时、定仪、定点、定站、定路线等原则;(4)所有测量数据在测前、测中、测后分三次复核检查,确保测量无误。内业资料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5)积极和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9.3.3测量过程控制(1)严格执行各项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测量中心班组管理及作业规程进行测量工作,强过程控制,实行标准化管理;(2)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