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新疆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5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州吴江梅堰龙南遗址是距今5200年左右的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出土了一些比较完整的陶罐和磨得又光又滑打着孔洞的石刀、石斧,甚至还有碳化谷物。下列与龙南遗址属于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文明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是南方新石器时代的代表,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元谋人遗址均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B二项;半坡居民种植粟,半坡遗址在北方而不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2.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南齐秘书丞肃(王肃)初入国(北魏),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后,肃与高祖(北魏孝文帝)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这反映该时期(
)A.民族交融发展 B.南北交流密切C.江南地区开发 D.游牧民族内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南齐秘书丞肃——食羊肉酪粥甚多”可知,汉人吃游牧民族的食物,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A项正确;汉人吃游牧民族食物不能代表南北交流,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北方而不是江南,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汉人饮食的变化,不是说少数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3.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城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苛捐杂税的繁多C.人身控制的减弱 D.理学思想的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新的税种,如过税、住税和力胜钱等均与商业贸易有关,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商业税的增加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苛捐杂税的繁多、人身控制的减弱和理学思想的强化均不能推动赋税制度中增加与商业有关的税种,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4.下表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朝代秦朝西汉宋朝明朝政治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A.强化中央集权 B.开拓国家疆域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为加强控制,在地方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明太祖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根据以上所学可知,秦朝、西汉、宋朝、明朝的统治者通过采取以上政治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表格内容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强化中央集权,A项正确;开拓国家疆域、推进民族融合,都与表格内容无关,排除BD项;加强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5.示意图能勾勒出知识之间的关系。如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题干示意图体现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能概括整个示意图的信息,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图片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在图片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6.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此战的胜利(
)A.展现了新中国现代化军队的优势 B.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为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打破了列强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材料“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国于1950-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当时中国的军队在装备方面没有优势,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B项;打破列强孤立封锁中国的事件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可以说明农村土地改革中(
)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权分置A.改革实质的变化 B.农民积极性的变化C.土地所有制变化 D.土地经营权的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左图“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图“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右图“三权分置”可知,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三者都是关于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权的发展变化,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实质上的变革,排除A项;三次变革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都是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8.“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因此“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D项正确;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排除A项;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精神,排除B项;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体现了解放时期的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9.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凌晨,中国收回对香港的主权。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C.英国租借新界期限已满 D.英国的国势日益衰微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这就使我国在与英国谈判时大大增加了话语权,促进了香港的回归,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的管理方式,一国两制对中国的现代化和香港回归后的“自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1898年,中英正式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正式将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1997年,香港回归,正是由此而来的,英国租借新界期限已满不是中国收回香港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国的工业过于依赖传统行业,而传统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落,中国收回对香港的主权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而不是英国的国势日益衰微,排除D项。故选B项。10.表中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六大重要发展阶段以及我党提出的相关论断。这反映了改革开放(
)A.呈现出循序渐进的阶段特征 B.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C.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中国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论断。从论断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到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征,A项正确;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1992年,我国进一步开放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沿边省区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后,才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C项;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3年农历出现了“国二月”现象,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之间的时间差所采用的方法。而在公历中,为了弥补历法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则采取每四年增加一天,即闰年的办法进行调整。公历中“四年一闰”的规则最早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罗马 D.古希腊答案:C解析: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公历中“四年一闰”的规则最早出现在古罗马,C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2.首次“开国”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跻身于东亚强国行列,甚至取得了在儒家文化圈中仅次于中国的国际“站位”。这次“开国”的特征是(
)A.以暴力征服为主 B.文明成果单向传播C.文明之间相互学习 D.郑和船队作用巨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日本一跃跻身于东亚强国行列”、取得了“在儒家文化圈中仅次于中国”可以得出,这次“开国”为大化改新,因为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唐朝的政治、社会文化,极大促进了日本发展,使得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而大化改新是日本单方面学习唐朝的过程,所以属于文明成果单向传播,B项正确;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事件,不以暴力征服为主,排除A项;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事件,并不是文明之间相互学习,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代,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从材料西欧“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知,这些都是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A项正确;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革命,题意未提及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排除C项;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进步,题意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面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从示意图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属于17世纪,排除A项;从示意图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所以法国大革命不可能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存在一定程度的封建残余,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殖民统治,与封建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题干材料实际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美国霸权地位丧失,排除A项;题干材料实际上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没有反映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加剧,排除B项;题干材料实际上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没有体现国际秩序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6.(本题8分)判断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城广泛传播。高昌回鹘使用唐代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明清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冲突的过程中徘徊发展。近现代以来,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摘自《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对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错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1)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启于张骞出使西域。()(2)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反映出岑参是边塞诗人。()(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新疆的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4)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答案:(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解析:(1)根据材料“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张骞是西汉时期出使西域。故本题错误。(2)根据材料“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结合所学,可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是说节度使幕府中的少数民族将领擅长胡歌,西域藩王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指出了边塞地区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故本题正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故本题错误。(4)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故本题正确。17.(本题12分)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往今来都把教育看作是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汉代讲经图(1)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是如何践行“有教无类”这一教育主张的?“汉代讲经图”中的“经”指的是什么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材料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劝学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汪洙《神童诗》(2)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读书风气浓厚的原因。(2分)材料三
19世纪60—80年代晚清教育发展情况表设立时间设立地点学校名称教育内容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英文、法文、德文、天文、算学等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分矿冶、制造、攻战、外文等科1866年福州福州船政学堂船舶制造、驾驶等专门技术1880年天津北洋电报学堂电学、收发电报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60—80年代晚清教育的发展状况。(4分)材料四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2分)答案:(1)践行: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经”:指的是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背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2)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3)原因:出现了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4)关系: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科技作用于教育,三者相互促进。解析:(1)践行: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践行了这一教育主张;“经”:指的是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背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2)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请授官从优而且升迁很快,文教事业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科技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3)状况:由19世纪60—80年代晚清教育发展情况表可知,19世纪60—80年代晚清教育出现了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北洋电报学堂等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的船舶制造、电学等科学技术。(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科技作用于教育,三者相互促进。18.(本题13分)某校九年级学生以“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尝试】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是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哪一个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开展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追求】材料二
辛亥革命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成就。革命派所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在亚洲首创共和”的历史功绩自应彪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革命派是怎样“建设新中国的”。结果如何。(3分)材料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会面启动。早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将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他说:“我们已经或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选自王宗礼《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现代化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超越》(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现代化全面启动的背景。(4分)【成果】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共二十大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答案:(1)江南制造总局;作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通过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全成功。(3)作用: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意味着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启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背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4)特点: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解析:(1)材料一中的图片为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现代化全面启动的背景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4)由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由材料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材料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由材料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材料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特点是走和平发展道路。19.(本题12分)16世纪以前,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经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更是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伴随着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传统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市场经济得到发育,拉开了经济工业化的帷幕,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被抛弃,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度和联邦制,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闸门。英语得到了普及,打通了与欧美民族交往的语言障碍,英语已成为印度向现代化迈进和加速西化进程的重要媒介。——《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崛起》材料二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三在井上馨的指导下,日本聘用英国建筑师康德尔在东京日比谷公园附近建造了西洋式风格的鹿鸣馆。馆名引据诗经鹿鸣篇表示迎宾之意,作为上流社会与西方人社交的场所使用。至伊藤博文内阁成立前后……对西方的模仿更形成时代的潮流,人们不仅争相学习英语,而且着西装,吃西餐,听西洋音乐,举行西式宴会、舞会,成为时髦。——《鹿鸣馆时代的欧化风潮》材料四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材料五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拉开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殖民掠夺的序幕?(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至少答2点)(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日本模仿西方开启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运用的“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分别指什么?材料五中“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语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分)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制度管理流程
- 绿化管理员岗位职责(共8篇)-
- 体育中的数学课件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第17篇-洞察分析
- 第01讲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5个知识点+3个考点+5个易错分析(解析版)
- 维管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洞察分析
- 碳酸饮料市场细分策略-洞察分析
- 医生评职称工作总结范文(8篇)
- 网络文摘与新媒体的融合模式研究-洞察分析
- 外周阻力影响因素分析-洞察分析
- 2024年度院线电影导演聘请合同书3篇
- 《脑出血的诊断和治》课件
- 高中政治8.3.1 《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教学设计
- 通信网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 专项11-角度计算的综合大题-专题训练(培优+拔尖)30道
- 2024青海海东市水务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2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 人工智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乐理三级考试题及答案
- 年产10万吨烧碱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国家气象系统招聘(864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