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预防应对措施设计TOC\o"1-2"\h\u1775第一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概述 246131.1海洋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2100631.2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的特点 38897第二章海事交通管理法规与政策 386212.1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3101292.2海事交通管理政策 4191022.3海洋污染处理规定 419768第三章船舶污染预防措施设计 492983.1船舶结构设计改进 4234863.2船舶污染防治设施配置 5130543.3船舶运营管理优化 522945第四章港口污染预防措施设计 6127364.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645394.2港口污染治理技术 649804.3港口环境监测与预警 622841第五章船舶应急处理措施设计 7223515.1船舶应急预案 777575.2船舶应急响应机制 7141445.3船舶污染清除技术 819853第六章海事监管与执法措施设计 898296.1海事监管体制优化 8192206.1.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820666.1.2强化部门协同 8260826.1.3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831436.1.4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879526.2海事执法手段与策略 9175316.2.1完善船舶污染监管手段 9112196.2.2严格港口、码头污染监管 9235986.2.3创新执法手段 941966.2.4强化执法协作 9313946.3海事监管信息化建设 9254046.3.1构建海事监管信息平台 9162866.3.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98576.3.3推进智能化监管 96968第七章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985357.1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布局 102437.1.1监测网络布局原则 10150137.1.2监测网络布局内容 10145107.2海洋环境预警系统设计 10243577.2.1预警系统设计原则 10256617.2.2预警系统设计内容 1174067.3海洋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 11180857.3.1信息共享机制 1128327.3.2信息发布渠道 11589第八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赔偿制度 11295788.1污染赔偿法律法规 11280708.2污染赔偿程序与标准 12240148.3污染赔偿基金管理 1223056第九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风险评价与防范 1216739.1污染风险评估方法 12181959.1.1风险评估概述 13303449.1.2风险评估流程 1331009.1.3风险评估方法 13148379.2污染风险防范措施 1354699.2.1船舶污染防治措施 135729.2.2港口污染防治措施 13298339.2.3航线污染防治措施 1441849.3污染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 14195769.3.1预警系统建设 14292809.3.2应急响应机制 1458909.3.3应急处置措施 14139519.3.4跨部门协作 1432396第十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73610.1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14437910.2国际海事交通管理合作机制 153187010.3国际海洋污染案例分析 15第一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概述1.1海洋污染的定义与分类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将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对生物资源、生态平衡、海洋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海洋污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污染: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等带来的有机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无机污染:指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酸碱盐等无机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3)石油污染:指船舶、海上平台等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石油泄漏对海洋环境的污染。(4)营养盐污染:指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5)固体废物污染:指船舶、港口等产生的固体废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6)噪音污染:指船舶、海上工程等产生的噪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2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的特点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源广泛:涉及船舶、港口、海上平台等多种污染源,污染途径复杂。(2)污染物质多样: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石油、营养盐、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质种类繁多。(3)污染影响深远: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和沿海经济发展。(4)污染治理难度大:海洋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治理措施难以实施。(5)国际性: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6)动态性:航运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海洋污染问题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第二章海事交通管理法规与政策2.1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是我国海洋污染预防与应对的法律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的规定。这些法规明确了各级企业和个人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法规中对海洋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陆源污染、船舶污染、海洋工程污染、倾倒废弃物的管理等。法规还要求各级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管理。2.2海事交通管理政策我国海事交通管理政策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环境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加强船舶管理。对船舶进行严格的登记、检验、发证等管理,保证船舶符合安全、环保要求。(2)实施船舶交通组织。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对船舶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度,降低船舶交通风险。(3)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对船舶污染进行源头控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船舶污染排放。(4)推动海事科技创新。加大海事科研投入,提高海事管理水平,促进海事产业发展。2.3海洋污染处理规定海洋污染处理规定是我国针对海洋污染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的法律依据。根据相关规定,海洋污染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报告。船舶、港口、企业等在发生海洋污染时,应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2)启动应急预案。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和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处置。(3)调查处理。对海洋污染进行调查,查明原因,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4)赔偿损失。对因海洋污染造成的损失,责任人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5)修复受损海洋环境。对受污染的海洋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通过上述规定,我国在海事交通管理领域对海洋污染进行了有效的预防与应对。第三章船舶污染预防措施设计3.1船舶结构设计改进为实现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的有效预防,首先需从船舶结构设计入手。船舶结构设计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环保型材料: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选用环保型材料,降低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优化船体形状:通过优化船体形状,提高船舶航行效率,减少燃油消耗,从而降低污染排放。(3)加强船体密封性:提高船体密封性,防止油污水泄漏,减少海洋污染。(4)设置防污染隔离层:在船体底部设置防污染隔离层,防止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对海底造成污染。3.2船舶污染防治设施配置船舶污染防治设施配置是预防海洋污染的重要措施。以下为船舶污染防治设施配置的几个方面:(1)油水分离器:在船舶上安装油水分离器,对船舶产生的油污水进行处理,降低排放污染。(2)垃圾处理设施: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对船舶生产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避免垃圾直接排入海洋。(3)防污染监测设备:安装防污染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保证排放符合相关规定。(4)应急处理设备:配置应急处理设备,如吸油毡、围油栏等,以应对船舶意外泄漏。3.3船舶运营管理优化优化船舶运营管理是预防海洋污染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船舶运营管理优化的几个方面:(1)加强船舶维护保养:定期对船舶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船舶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污染排放。(2)提高船员环保意识:加强对船员的环保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使其在航行过程中自觉遵守防污染规定。(3)实施绿色航行:推广绿色航行理念,合理安排船舶航线和速度,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4)建立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制定船舶污染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污染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在船舶结构设计、污染防治设施配置和运营管理方面实现海洋污染的有效预防。第四章港口污染预防措施设计4.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预防海洋污染的关键环节。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划港口布局,保证港口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港口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等因素,以减少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干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码头设施: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提高码头的抗腐蚀功能,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2)防波堤建设:合理设计防波堤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减少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3)港口疏浚:采用环保疏浚技术,合理处理疏浚土,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4)港口绿化:加强港口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港口区域生态环境。4.2港口污染治理技术港口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港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保证港口污水达标排放。(2)废弃物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减少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3)油污处理技术:加强港口油污应急处理能力,采用高效油污处理设备,降低油污对海洋环境的影响。(4)噪声污染治理技术:采取隔音、降噪等措施,降低港口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4.3港口环境监测与预警港口环境监测与预警是预防海洋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健全港口环境监测体系,对港口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港口环境状况。具体措施包括:(1)水质监测:定期对港口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监测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空气质量监测:对港口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为防治污染提供依据。(3)噪声监测:对港口区域噪声进行监测,评估噪声污染程度,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声污染。(4)预警系统:建立港口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污染事件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污染影响。第五章船舶应急处理措施设计5.1船舶应急预案船舶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船舶,预先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为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预案应涵盖船舶的各个方面,包括类型、等级、应急响应组织、应急资源等。(2)实用性:预案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船舶的特点,保证应急响应措施具有可操作性。(3)动态性:预案应定期修订,以适应船舶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求。(4)协同性:预案应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应急预案相衔接,形成协同作战的应急体系。5.2船舶应急响应机制船舶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预警与监测:通过预警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卫星遥感等手段,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2)信息报告与传递:发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畅通。(3)应急指挥与协调: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应急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船舶。(4)现场处置与救援: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处置和救援,包括船舶控制、人员疏散、污染清除等。(5)调查与处理:对船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5.3船舶污染清除技术船舶污染清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清除法:利用吸油毡、围油栏等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水面清除。(2)化学清除法:采用化学消油剂、吸附剂等,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处理,降低其毒性。(3)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4)焚烧法:将污染物进行焚烧处理,降低其毒性。(5)围堵与回收:对船舶进行围堵,限制污染扩散,回收污染物。针对不同类型的船舶,应选择合适的污染清除技术,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加强船舶污染清除技术研发,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六章海事监管与执法措施设计6.1海事监管体制优化6.1.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证海事监管体制的有效运行,需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完善,包括制定和修订涉及海洋污染预防的相关法规,明确各级海事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执法程序,以及规范企业、船舶和个人的环保行为。6.1.2强化部门协同加强海事、环保、渔业、交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海洋污染预防工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保证海事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6.1.3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对海事监管范围内的船舶、港口、码头等开展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污染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6.1.4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海事监管人员素质,加强业务培训,保证监管队伍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6.2海事执法手段与策略6.2.1完善船舶污染监管手段加强船舶污染监管,对船舶排放、装卸、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6.2.2严格港口、码头污染监管对港口、码头污染源进行排查,加强监管,保证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6.2.3创新执法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对海事监管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开展网络执法,对违法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和查处。6.2.4强化执法协作与公安、环保等部门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共同打击涉海违法行为。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案件,实行联合办理,提高执法效果。6.3海事监管信息化建设6.3.1构建海事监管信息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统一的海事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对船舶、港口、码头等监管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与环保。(2)数据分析:对监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应急指挥: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协调各方力量,迅速应对。(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监管动态、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等信息。6.3.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事监管部门的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6.3.3推进智能化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海事监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智能化监管。通过数据分析,发觉潜在的污染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第七章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7.1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布局我国海事交通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在预防海洋污染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节主要对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布局进行探讨。7.1.1监测网络布局原则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覆盖:保证监测网络覆盖我国沿海及海洋重要区域,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控。(2)重点突出:针对海事交通繁忙、敏感海域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大监测力度。(3)动态调整:根据海洋环境变化和海事交通需求,适时调整监测网络布局。7.1.2监测网络布局内容(1)岸基监测站点布局:在我国沿海地区设立若干岸基监测站点,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2)船舶监测布局:通过配备船舶监测设备,对航行过程中的海洋环境进行监测。(3)卫星遥感监测布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大范围、高频率的监测。(4)无人机监测布局:在重点海域和敏感区域,采用无人机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效率。7.2海洋环境预警系统设计海洋环境预警系统是预防海洋污染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对海洋环境预警系统设计进行探讨。7.2.1预警系统设计原则预警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时性:预警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海洋环境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2)准确性:预警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海洋环境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3)可扩展性:预警系统具备较强的扩展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7.2.2预警系统设计内容(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监测网络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2)预警模型构建: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构建海洋环境预警模型。(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设定预警阈值。(4)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海事交通参与者。7.3海洋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海洋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是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对此进行探讨。7.3.1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信息共享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2)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推动海洋环境信息资源共享。(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海洋环境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7.3.2信息发布渠道(1)公告: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发布海洋环境信息。(2)专业网站: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专业网站,提供实时海洋环境信息。(3)社交媒体: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海洋环境预警信息。(4)公众服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海洋环境信息查询服务。通过以上措施,构建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为我国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海洋污染预防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赔偿制度8.1污染赔偿法律法规在处理海事交通管理领域的污染赔偿问题时,法律法规是基础和依据。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污染赔偿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对污染赔偿的责任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赔偿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责任主体主要包括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等,他们应对由于船舶操作或者船舶污染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因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清理污染费用、生态环境恢复费用等。赔偿标准则根据污染程度、损害大小等因素来确定。8.2污染赔偿程序与标准在污染赔偿程序方面,我国采取了先协商、再调解、最后诉讼的方式。污染发生后,责任方应主动与受害方进行协商,尽量达成赔偿协议。如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赔偿标准方面,我国采取了实际损失赔偿原则,即赔偿金额应根据受害方的实际损失来确定。这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清理污染费用、生态环境恢复费用等。同时我国还规定了赔偿限额,以保护责任方的合法权益。8.3污染赔偿基金管理为了保障污染赔偿的顺利进行,我国设立了污染赔偿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支付污染赔偿款项,保证受害方能够及时得到赔偿。污染赔偿基金的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金的来源包括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缴纳的保险费、罚款等。基金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基金的筹集、使用、核算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在污染发生后,受害方可向基金管理部门申请赔偿。基金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受害方的实际损失和赔偿标准来确定。通过完善污染赔偿法律法规、明确赔偿程序与标准以及加强赔偿基金管理,我国在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赔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第九章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风险评价与防范9.1污染风险评估方法9.1.1风险评估概述在海事交通管理领域,污染风险评估是对潜在污染源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该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污染风险,保证海洋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9.1.2风险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污染风险评估的对象、范围和目的。(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船舶、港口、航线等与海事交通管理相关的数据。(3)识别污染源:分析船舶、港口等潜在的污染源。(4)分析污染途径:分析污染物质从污染源到受影响区域的传播途径。(5)评估污染风险:根据污染源、污染途径和受影响区域等因素,评估污染风险的大小。(6)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污染风险防控措施。9.1.3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通过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污染风险进行定性评估。(2)定量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污染风险进行定量评估。(3)综合评估方法: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对污染风险进行全面评估。9.2污染风险防范措施9.2.1船舶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船舶排放监管:对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推广清洁能源:鼓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3)优化航线规划:合理规划航线,减少船舶在敏感区域的航行时间。9.2.2港口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2)实施港口污染治理工程:对港口污染源进行治理,降低污染风险。(3)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加强港口污染监管,保证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9.2.3航线污染防治措施(1)优化航线布局:合理规划航线,避免敏感区域。(2)加强船舶交通管理:通过VTS等手段,实时监控船舶动态,预防污染。(3)提高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加强船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提高船舶污染防治水平。9.3污染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9.3.1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污染风险预警系统,包括监测、预警、发布和响应等环节。9.3.2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污染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资源、应急流程等。9.3.3应急处置措施(1)快速反应:接到污染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现场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减轻污染影响。(3)后续处理:对受污染区域进行修复,保证海洋环境安全。9.3.4跨部门协作加强跨部门协作,保证在污染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能够有效配合,共同应对污染风险。第十章国际合作与交流10.1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全球化的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海洋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简称UNCLOS)是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该公约规定了各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为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国际海事组织(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设备采购协议核心内容一览版B版
- 2024游乐园与运营商租赁合同
- 2024年道德行为自律协议版B版
- 2025版文化产业劳动保障监察与文化产品安全合同3篇
- 2025版救灾帐篷政府采购合同范本-专用单帐篷采购指南6篇
- 冰雪经济的产业链结构分析
- 2024年续约意向确认:个人合同续签合同版B版
- 室外采暖管道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面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日照双面铣床施工方案
- 地方蚕丝被质量整改方案
-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 智慧农业行业政策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家居颜色搭配技巧》课件
- 铁三角管理办法(试行)
- 高考小说阅读分类导练:诗化小说(知识导读+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 《公司法培训》课件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83.《供需适配性理论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需匹配度研究》
- 民用航空器-世界主要机型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