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实践手册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783第一章农业科技应用概述 3232711.1农业科技发展背景 3265621.2农业科技应用现状 3327591.3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24249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24899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4323602.2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4299792.3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512618第三章精准农业技术 5153183.1精准农业概念与原理 5161483.2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6276873.3精准农业应用案例 68761第四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6253634.1农业信息化概述 6262394.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7319354.2.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7166804.2.2农业市场信息化 7256984.2.3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 7224024.3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774634.3.1完善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738044.3.2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 7211874.3.3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 7228274.3.4培育农业信息化产业 8143424.3.5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819439第五章农业生物技术 8109335.1农业生物技术概述 8315045.2农业生物技术应用 8203305.2.1基因工程技术 881375.2.2细胞工程技术 8116065.2.3发酵工程技术 850915.2.4酶工程技术 9207495.3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前景 911212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9304116.1农业机械化概述 936556.1.1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9327276.1.2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9242716.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 10214746.2.1种植环节机械化 10306906.2.2收获环节机械化 1057956.2.3加工环节机械化 1073746.2.4运输环节机械化 1069026.3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1017166.3.1政策支持 1021186.3.2技术创新 1038076.3.3人才培养 1030926.3.4产业协同 1022156.3.5社会化服务 11205第七章农业环保技术 11121367.1农业环保技术概述 11318357.2农业环保技术应用 11290317.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130797.2.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11262567.2.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206497.3农业环保技术发展前景 1231347第八章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1213488.1农村发展概述 12191878.2乡村振兴战略 1229328.3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 1324218.3.1农业现代化 13134038.3.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3231948.3.3基础设施建设 13291738.3.4生态环境保护 13206878.3.5民生改善 1415346第九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 14164269.1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1432129.1.1培训目标 14241829.1.2培训对象 14156099.1.3培训内容 14308119.1.4培训方式 1416329.2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1433319.2.1主导型 15213689.2.2市场驱动型 15275649.2.3合作社推广型 15123589.2.4科技特派员推广型 1528239.3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 15206199.3.1培训效果评价 15205669.3.2推广效果评价 1510980第十章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案例分析 152780710.1成功案例概述 152193010.2案例分析与启示 162675010.3农业科技应用与农村发展前景展望 16第一章农业科技应用概述1.1农业科技发展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科技发展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市场需求驱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市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也不断增强。(3)科技进步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等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1.2农业科技应用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上升。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和产学研合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4)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1.3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生物技术将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以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将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3)设施农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设施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将继续完善。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应用水平。(5)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将不断加强。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激励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导向: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2)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优化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等。(3)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4)政策保障: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力,保证政策落地生根。2.2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主要负责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2)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3)地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为载体,聚焦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技术创新服务。(4)企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5)国际合作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2.3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等,以下是各主体的主要作用:(1)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承担着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任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高校: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3)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具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实验设施,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研机构通过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4)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和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发展。第三章精准农业技术3.1精准农业概念与原理精准农业,亦称精确农业,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调控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结合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对农田的精确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精准农业的原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支持、智能控制四个方面。通过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如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等方面的信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农田信息模型,为决策提供依据。基于信息模型和智能决策算法,针对性的管理决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如自动灌溉、施肥、植保等,实现对农田的精确管理。3.2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信息采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地面传感器技术等,用于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等方面的信息。(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农田信息模型。(3)决策支持技术:基于农田信息模型和智能决策算法,针对性的管理决策。(4)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动灌溉、施肥、植保等设备,实现对农田的精确管理。(5)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将各个技术环节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并通过优化算法提高系统功能。3.3精准农业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精准农业应用案例:(1)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节水灌溉。(2)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智能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3)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4)作物生长监测与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建议。(5)智能农场管理系统:将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于农场管理,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第四章农业信息化技术4.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服务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培育等方面。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4.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农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实现智能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4.2.2农业市场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发布,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农业市场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信息、供需信息、市场价格预测等方面的内容。4.2.3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科技培训等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传播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4.3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为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我国应采取以下策略:4.3.1完善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4.3.2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4.3.3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开展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3.4培育农业信息化产业积极培育农业信息化产业,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4.3.5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五章农业生物技术5.1农业生物技术概述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物进行遗传改良、生物合成、生物防治等技术操作,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多个方面,其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5.2农业生物技术应用5.2.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手段,可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转基因作物,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降低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5.2.2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植物组织培养、胚胎工程等方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繁殖效率;胚胎工程技术可提高家畜繁殖率,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5.2.3发酵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广泛,如酿酒、制醋、饲料发酵等。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生产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发酵产品。5.2.4酶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催化剂的开发和利用。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专一性强等特点。酶工程技术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物防治、生物降解等方面,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5.3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前景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前景如下:(1)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2)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加强,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将逐步减少。(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将得到改善。(4)农业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5)农业生物技术将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6.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人力、畜力进行生产劳动的一种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收获、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6.1.1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机械化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1.2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是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较低。6.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6.2.1种植环节机械化种植环节机械化主要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播种机械化技术有机械播种、免耕播种等;施肥机械化技术有撒肥、施肥一体化等;灌溉机械化技术有喷灌、滴灌等。6.2.2收获环节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等。收割机械化技术有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等;脱粒机械化技术有脱粒机、清选机等。6.2.3加工环节机械化加工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粮食加工机械化技术有磨粉、制米等;饲料加工机械化技术有粉碎、混合等;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技术有榨油、酿酒等。6.2.4运输环节机械化运输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农产品运输、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等。农产品运输机械化技术有农用汽车、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机械化技术有农用三轮车、农用运输车等。6.3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6.3.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6.3.2技术创新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需求。6.3.3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6.3.4产业协同加强农业机械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推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6.3.5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第七章农业环保技术7.1农业环保技术概述农业环保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农业环保技术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7.2农业环保技术应用7.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农业建设: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2)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恢复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7.2.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1)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节能农业设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3)精准农业技术:运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7.2.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价值。7.3农业环保技术发展前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环保技术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以下为农业环保技术发展前景的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农业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农业环保技术进步。(2)政策支持: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环保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环保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3)市场驱动:农业环保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将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环保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环保技术水平。第八章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8.1农村发展概述农村发展是指在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一种战略。农村发展涉及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农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8.2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兴旺:以农业为主导,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生态宜居: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乡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4)治理有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5)生活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努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8.3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8.3.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8.3.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实践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8.3.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践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交通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2)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3)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8.3.4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加强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3)推广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8.3.5民生改善民生改善是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实践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2)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条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第九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9.1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科技培训体系:9.1.1培训目标农业科技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科技素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民队伍。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9.1.2培训对象农业科技培训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企业员工等。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9.1.3培训内容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知识:如植物生理、土壤学、气象学等。(2)农业技术: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3)农业管理: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法规等。(4)市场营销:如农产品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等。9.1.4培训方式农业科技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网络教学等。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培训方式。9.2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9.2.1主导型主导型推广模式以部门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9.2.2市场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推广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将农业科技成果引入农业生产领域。9.2.3合作社推广型合作社推广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合作社内部的互助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应用。9.2.4科技特派员推广型科技特派员推广模式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将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9.3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是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9.3.1培训效果评价(1)培训覆盖率:评价培训对象覆盖范围,保证培训资源合理分配。(2)培训满意度:了解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方式、效果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