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54第一章公益慈善概述 2260191.1公益慈善的定义与意义 2284721.2公益慈善的发展历程 37771.3公益慈善的现状与趋势 36104第二章志愿服务概述 37292.1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点 3140772.2志愿服务的价值与作用 499302.3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4121952.3.1发展现状 4218942.3.2挑战 51795第三章公益慈善项目策划与管理 571183.1公益慈善项目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5270323.1.1策划原则 59993.1.2策划方法 5290323.2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6238803.2.1项目实施 6326213.2.2项目管理 679063.3公益慈善项目的评估与改进 6187603.3.1评估内容 683123.3.2评估方法 614573.3.3改进措施 63038第四章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运作 7136284.1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与结构 7115534.1.1类型 7129064.1.2结构 7166004.2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模式与策略 7192324.2.1运作模式 767164.2.2策略 8304604.3志愿服务组织的评估与发展 817154.3.1评估 864264.3.2发展 817134第五章公益慈善资源整合与配置 8290045.1公益慈善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8137765.2公益慈善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9163435.3公益慈善资源的配置与优化 91976第六章志愿服务宣传与推广 10307586.1志愿服务宣传的策略与方法 1084156.1.1制定宣传策略 105366.1.2宣传方法 10122706.2志愿服务推广的途径与手段 10181406.2.1推广途径 1186936.2.2推广手段 11280146.3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与传播 11326186.3.1品牌建设 1131206.3.2品牌传播 1132222第七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法律法规 12657.1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12216337.2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适用 12246927.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124532第八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模式 13289518.1互联网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 13251428.2社区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模式 13263528.3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 1432432第九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 14315079.1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需求 14232149.2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1478129.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518497第十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未来发展 152143610.1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发展趋势分析 15765210.2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路径摸索 16961510.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政策建议与展望 16第一章公益慈善概述1.1公益慈善的定义与意义公益慈善,作为一种旨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社会行为,是指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在自愿、无偿的基础上,为社会公共利益或特定群体提供资金、物质、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公益慈善行为既包括直接援助弱势群体,也涵盖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公益慈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弥补与市场功能的不足。公益慈善作为一种非营利性质的社会行为,可以有效地弥补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能够弥补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局限性。(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益慈善通过援助弱势群体,有助于缓解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益慈善行为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1.2公益慈善的发展历程公益慈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以下是公益慈善发展的简要历程:(1)古代慈善。在我国古代,慈善行为主要以宗教慈善、家族慈善和民间慈善为主,表现为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的救济活动,以及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助。(2)近现代慈善。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逐渐从宗教、家族领域扩展到社会层面。近现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民间慈善组织的出现,如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3)现代公益慈善。20世纪以来,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慈善组织逐渐专业化、规范化,公益项目种类繁多,涵盖教育、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1.3公益慈善的现状与趋势当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2)慈善组织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慈善组织数量逐年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多样,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3)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并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捐赠意识逐渐增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如下:(1)慈善事业与科技融合。科技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将更加便捷、高效,如网络捐赠、智能慈善等。(2)跨界合作。公益慈善事业将与其他领域如文化、教育、医疗等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国际化发展。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慈善组织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慈善事业的发展。第二章志愿服务概述2.1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点志愿服务是指在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或个人自愿、无偿参与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的过程。志愿服务具有以下定义要素:(1)自愿性:志愿服务是个人自愿选择参与的活动,不受任何外力强制。(2)无偿性:志愿服务参与者不追求物质报酬,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3)服务性:志愿服务的核心在于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服务。志愿服务的特点如下:(1)广泛性:志愿服务涵盖各个领域,如教育、环保、医疗、扶贫等。(2)多样性: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包括线上与线下、长期与短期、个体与团队等多种方式。(3)互动性:志愿服务过程中,参与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促进社会和谐。2.2志愿服务的价值与作用志愿服务具有以下价值:(1)提升个人素质: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2)促进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3)传承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活动,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的作用如下:(1)满足社会需求:志愿服务能够弥补与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2)促进社会公平:志愿服务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公平正义。(3)推动社会创新: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创新。2.3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2.3.1发展现状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日益丰富。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3.2挑战(1)志愿服务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志愿服务资源较为丰富,而部分地区则相对匮乏。(2)志愿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安全隐患。(3)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志愿服务参与者缺乏持续参与的内在动力。(4)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仍有待加强。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政策体系,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章公益慈善项目策划与管理3.1公益慈善项目策划的原则与方法3.1.1策划原则公益慈善项目的策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项目策划应基于实际需求,保证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2)创新性原则:项目策划应注重创新,摸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提高项目影响力。(3)可持续发展原则:项目策划应考虑长远发展,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持续改进和优化。(4)合作原则:项目策划应注重与其他公益组织、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3.1.2策划方法(1)需求分析: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项目策划提供依据。(2)资源整合:梳理现有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3)项目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资源整合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公益慈善项目方案。(4)预期效果评估: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效果,为项目评估提供依据。3.2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与管理3.2.1项目实施(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责任等,保证项目有序推进。(2)资源配置: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3)项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项目内容和意义,提高社会关注度。(4)监督与指导: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并给予指导。3.2.2项目管理(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2)制度建设: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3)风险防范: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沟通协调:加强与各方沟通,保证项目顺利推进。3.3公益慈善项目的评估与改进3.3.1评估内容(1)项目实施效果: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的社会效益。(2)项目管理过程: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资源配置、风险防范等方面。(3)项目可持续性:评估项目在结束后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3.3.2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项目相关信息,进行主观评价。(2)定量评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3)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3.3.3改进措施(1)分析评估结果: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2)制定改进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方案付诸实践,优化项目实施过程。(4)持续跟踪评估:在改进过程中,持续进行评估,保证项目不断优化。第四章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运作4.1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与结构志愿服务组织是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与结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需求。以下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几种常见类型与结构:4.1.1类型(1)主导型:此类组织由部门发起或指导,具有较强的官方背景,主要负责指定的志愿服务项目。(2)社会团体型:这类组织由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成,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活动领域广泛,如环保、教育、扶贫等。(3)企业型:企业型志愿服务组织由企业发起,以企业员工为志愿者主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4)高校型:高校型志愿服务组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1.2结构(1)理事会:理事会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组织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2)秘书处:秘书处是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和项目实施。(3)项目部:项目部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保证项目质量和效果。(4)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是志愿服务组织的核心力量,参与具体志愿服务活动。4.2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模式与策略4.2.1运作模式(1)项目化运作: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多个项目,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周期,进行专业化管理。(2)团队化运作:建立志愿者团队,根据成员特长和需求进行分组,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3)社会化运作: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整合资源,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4.2.2策略(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保证组织内部结构合理、职责明确,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者素质,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3)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关注社会需求,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满意度。(4)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志愿服务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4.3志愿服务组织的评估与发展4.3.1评估(1)内部评估:组织内部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分析组织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外部评估: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组织进行评估,以客观、公正的评价组织绩效。4.3.2发展(1)拓展服务领域:根据社会需求,逐步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覆盖面。(2)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3)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共同发展。(4)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参与度和积极性。第五章公益慈善资源整合与配置5.1公益慈善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公益慈善资源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由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物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公益慈善资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资资源:包括食品、衣物、药品、文具等生活用品,以及用于公益项目建设的物资。(2)资金资源: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用于支持公益慈善项目。(3)技术资源: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专利等,用于提高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效果。(4)人力资源:志愿者、专业人士等,为公益慈善项目提供人力支持。公益慈善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自愿性:公益慈善资源来源于社会各界的自愿捐赠,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2)无偿性:公益慈善资源的捐赠者不期望获得经济回报,而是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3)多样性:公益慈善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人力等。(4)可持续性:公益慈善资源可以持续不断地为公益事业提供支持。5.2公益慈善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公益慈善资源整合是指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下是一些公益慈善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1)建立信息平台: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公益慈善资源的供需对接,提高资源匹配度。(2)加强合作与协调: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公益慈善资源整合。(3)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公益慈善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创新资源整合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整合模式。5.3公益慈善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公益慈善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是实现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资源需求:深入了解公益慈善项目的实际需求,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2)建立资源评估机制:对公益慈善资源进行评估,保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满足项目需求。(3)实施动态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和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策略。(4)加强监督与反馈:对公益慈善资源的使用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5)培育专业人才:培养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资源管理水平和项目实施效果。第六章志愿服务宣传与推广6.1志愿服务宣传的策略与方法6.1.1制定宣传策略在志愿服务宣传中,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宣传策略,以保证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宣传目标:明确志愿服务宣传的目的,如提高社会认知度、吸引志愿者参与、扩大服务范围等。(2)分析受众需求: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提高宣传效果。(3)制定宣传方案:根据宣传目标和受众需求,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包括宣传内容、形式、渠道等。6.1.2宣传方法(1)互联网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在线平台等互联网渠道,发布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扩大宣传范围。(2)线下宣传:通过海报、宣传册、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志愿服务的理念和价值。(3)媒体宣传: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报道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4)口碑宣传:鼓励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服务经历,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6.2志愿服务推广的途径与手段6.2.1推广途径(1)社区推广: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并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2)学校推广:与学校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3)企事业单位推广: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员工社会责任感。(4)推广:与部门合作,将志愿服务纳入政策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6.2.2推广手段(1)举办活动:定期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提高志愿服务的知名度。(2)建立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3)创新服务形式:摸索志愿服务新形式,如线上服务、远程服务、定制服务等,满足不同受众需求。(4)联合推广: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部门等联合举办活动,共同推广志愿服务。6.3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与传播6.3.1品牌建设(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品牌定位,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2)设计品牌标识: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标识,提高品牌识别度。(3)优化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品牌竞争力。(4)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宣传活动、媒体报道、口碑传播等手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6.3.2品牌传播(1)制定传播策略:根据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2)利用多种传播渠道: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品牌传播活动。(3)创新传播形式: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创新品牌传播形式。(4)持续传播:保持品牌传播的连续性,巩固品牌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七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法律法规7.1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权利与义务,为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宪法依据。(2)公益慈善法律。我国公益慈善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核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3)志愿服务法规。志愿服务法规主要包括《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办法》、《志愿服务组织认定办法》等,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具体操作规范。(4)相关行政规章。包括《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对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的设立、运行、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7.2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适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适用,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为几个方面的具体适用:(1)慈善组织设立与监管。慈善组织需依法设立,依据《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变更、注销等程序。同时慈善组织的运行、资金管理、项目执行等方面均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2)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应遵循《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内容、形式等,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3)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应依法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如意外伤害保险、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等。同时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享有合法权益,如个人隐私保护、志愿服务时间折算等。(4)慈善捐赠与税收优惠。慈善捐赠应遵循《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捐赠主体、捐赠方式、捐赠用途等。捐赠人依法享有税收优惠权益。7.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法律风险防范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法律风险防范。以下为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应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保证活动合法合规。(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组织运行、项目执行、资金管理等环节,降低法律风险。(3)加强合同管理。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签订合法、合规的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防范合同纠纷。(4)关注政策动态。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应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变化,调整活动内容与方式。(5)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组织可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为活动提供法律咨询与风险评估,保证活动合法合规。第八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模式8.1互联网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创新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公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公益活动的效率,扩大公益影响力。在此模式中,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项目信息,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捐赠者参与。同时互联网还可以实现公益项目的实时监控和评估,保证项目实施的效果。互联网还可以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大数据支持,帮助其更好地了解需求、优化项目。8.2社区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模式社区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模式,强调以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在社区范围内的开展。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居民自治,通过居民大会、居民委员会等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的决策和管理;二是社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三是社区活动多样化,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8.3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的结合,已成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一是企业捐赠,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支持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二是企业志愿服务,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培养员工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公益项目,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四是企业公益品牌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的结合,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繁荣。第九章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9.1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需求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事业日益繁荣,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需求: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相关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项目管理、筹资、宣传推广等方面。(2)质量需求: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以满足事业发展需要。(3)结构需求: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应具备合理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层次的需求。9.2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策略针对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需求,以下提出几项人才培养策略:(1)加强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阶段,增设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2)开展职业培训:针对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领域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3)优化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领域,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4)建立激励机制:设立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事业。9.3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满足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应构建以下人才培养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相关领域的知识,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