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158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287211.1计算机发展简史 2200451.2计算机系统组成 3102851.3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395731.4操作系统概述 35865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410697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446282.2网络体系结构 4125112.3数据通信基础 4241062.4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518233第三章网络协议与标准 5203333.1网络协议概述 5271663.2TCP/IP协议栈 5183843.3常用网络协议介绍 636753.4网络标准与组织 68458第四章网络互联与路由 6262324.1网络互联技术 6195634.2路由器与交换机 7112124.3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 7322974.4网络地址转换与网络管理 72312第五章网络安全 8102975.1网络安全概述 8312735.2常见网络安全攻击与防御 8268805.3安全协议与技术 8217505.4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 929778第六章网络应用与开发 916526.1网络应用概述 9290816.2网络应用开发技术 9135606.3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10246116.4网络应用发展趋势 1013242第七章数据库技术 10232647.1数据库概述 10235777.1.1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 1079657.1.2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68837.2关系型数据库 1156277.2.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191467.2.2常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11242387.2.3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11154027.3非关系型数据库 1120097.3.1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127747.3.2常见非关系型数据库 11226417.3.3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场景 1145747.4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2197267.4.1数据库安全性 12149867.4.2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2216667.4.3数据库功能优化 1224487第八章软件工程 12286388.1软件工程概述 12132688.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12125008.3软件项目管理 13110378.4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1317559第九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327159.1人工智能概述 13161029.2机器学习基础 1456219.2.1监督学习 14246139.2.2无监督学习 14209759.2.3半监督学习 1441479.2.4强化学习 14195659.3常用机器学习算法 14237769.3.1线性回归 1475719.3.2逻辑回归 142659.3.3支持向量机(SVM) 14130359.3.4决策树 15250009.3.5随机森林 15155449.4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562379.4.1语音识别 1558569.4.2计算机视觉 1579889.4.3自然语言处理 1546209.4.4技术 154028第十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52635510.1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151424710.2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61150710.35G与物联网 16602110.4未来计算与网络技术展望 16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自那时起,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逐渐演变成现代计算机。以下为计算机发展的简要概述:(1)早期计算机:19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此后,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高速化发展。(2)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3)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年):采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减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提高。(4)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采用集成电路,计算机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领域逐渐拓展。(5)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大幅减小,功能大幅提升,进入个人电脑时代。1.2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2)软件: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用于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实现各种功能。1.3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于显示或输出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如显示器、打印机等。(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应用软件则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工具等,用于实现各种具体应用。1.4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以下为操作系统的简要概述:(1)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用户接口等。(2)常见操作系统: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计算机设备。(3)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单任务操作系统、多任务操作系统、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等阶段。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相互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2)按网络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3)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等。2.2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划分和协议规范。目前普遍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和TCP/IP模型。(1)OSI模型:OSI模型分为七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TCP/IP模型:TCP/IP模型分为四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2.3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以下是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1)数据:指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以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2)信号:数据在传输介质播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电压、电流、光波等。(3)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bps(比特每秒)表示。(4)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5)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2.4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网络设备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计算机、传输数据和实现网络功能的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1)网络适配器: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设备,又称网卡;(2)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交换;(3)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转发;(4)光纤收发器: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的转换;(5)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内部安全,防止外部攻击。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设备连接的形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1)星型拓扑:以中心设备为核心,其他设备通过点到点连接与中心设备相连;(2)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通过一条公共总线连接;(3)环型拓扑:设备通过点到点连接形成闭合环路;(4)树型拓扑:以总线型拓扑为基础,形成分支结构。第三章网络协议与标准3.1网络协议概述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各方遵循的一组规则和约定。网络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速度、错误检测和修正方法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保证了不同设备、系统和网络之间的有效沟通。3.2TCP/IP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常见的协议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大核心协议。TCP/IP协议栈分为四层,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帧,处理与物理网络的连接。(2)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传输,主要包括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等。(3)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4)应用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主要包括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3.3常用网络协议介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网络协议:(1)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2)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3)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4)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5)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6)IP协议:互联网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7)ICMP协议: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用于传输控制消息,如ping命令。(8)IGMP协议: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用于组播传输。3.4网络标准与组织网络标准是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的互操作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网络标准与组织:(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制定国际标准,如ISO/OSI七层模型。(2)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如V系列和X系列建议。(3)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制定互联网标准,如RFC文档。(4)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负责制定美国国家标准。(5)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负责制定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标准,如IEEE802.3(以太网)。(6)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负责制定我国通信行业标准。通过遵循这些网络标准与组织制定的技术规范,网络设备可以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网络功能和安全性。第四章网络互联与路由4.1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是指将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网络互联主要包括物理层互联、数据链路层互联、网络层互联和传输层互联等几个层次。物理层互联主要通过中继器、集线器等设备实现,它们对信号进行放大、再生和转发,使信号能在较长距离内传输。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有网桥、交换机等。网桥通过过滤和转发帧来实现网络互联,而交换机则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网络层互联设备主要是路由器,它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传输层互联设备有网络地址转换器(NAT)等,主要用于实现私有地址与公网地址之间的转换。4.2路由器与交换机路由器是一种网络层设备,主要用于连接多个网络,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具有路由选择、网络隔离、数据过滤等功能。交换机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用于连接多个网络段,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交换机具有端口安全、VLAN划分、流量控制等功能。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在于: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同一网络内的数据传输。4.3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一定的策略和算法,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过程。常见的路由算法有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距离矢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等。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规则和约定。常见的路由协议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边界网关协议(BGP)等。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共同保证了网络数据的正确传输和高效路由。4.4网络地址转换与网络管理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的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NAT技术有静态NAT、动态NAT、端口地址转换(PAT)等多种形式。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监控和优化的一系列活动。网络管理主要包括配置管理、功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网管软件、网络监控设备等。通过对网络地址转换和网络管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第五章网络安全5.1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是维护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保证网络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节旨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网络安全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保护网络设备、网络服务、数据和用户免受各种威胁的侵害。网络安全的目标是保证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防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篡改和破坏。5.2常见网络安全攻击与防御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攻击、SQL注入等。本节将对这些攻击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讨论相应的防御措施。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请求,使网络服务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需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利用多台计算机同时对目标发起DoS攻击,增加攻击力度。钓鱼攻击: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敏感信息。网络钓鱼: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诱骗用户执行恶意操作。恶意软件攻击:包括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旨在破坏、窃取或加密用户数据。针对这些攻击,可采取的防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补丁、数据加密、用户身份验证等。5.3安全协议与技术安全协议是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的关键技术。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安全协议与技术,包括SSL/TLS、IPSec、SSH等。SSL/TLS:用于保护网络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Web应用中。IPSec:用于保护网络层的数据传输,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加密和认证。SSH:用于安全地访问远程服务器,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节还将讨论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5.4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网络安全管理是保证网络环境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将探讨网络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策略制定、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响应等。安全策略制定:明确网络安全的目标和规则,指导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风险评估:识别网络中的潜在风险,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降低损失。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用户的隐私。第六章网络应用与开发6.1网络应用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应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协议,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软件系统。网络应用涵盖了多种类型,如Web应用、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分布式应用等。网络应用不仅为个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娱乐休闲等服务,还为企业和部门提供高效的信息管理和业务处理功能。6.2网络应用开发技术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编程技术:包括Socket编程、HTTP协议、Web服务技术等,为网络应用提供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2)数据库技术:网络应用中涉及大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数据库技术为网络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前端开发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用于构建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4)后端开发技术:包括Java、Python、PHP等编程语言,以及各类Web框架,用于实现网络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5)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加密算法、身份认证、防火墙等,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稳定运行。6.3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几种典型的网络应用案例分析:(1)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展示、在线支付、订单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2)在线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线课堂、作业提交等功能,提高教育质量。(3)社交媒体应用: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信息发布、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满足用户社交需求。(4)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等功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6.4网络应用发展趋势(1)5G技术推动网络应用创新:5G技术的普及将为网络应用带来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环境,推动各类网络应用的创新发展。(2)物联网应用逐渐成熟: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将推动网络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实现万物互联。(3)大数据应用成为主流:大数据技术为网络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推动网络应用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4)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融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逐渐融合,为网络应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处理能力。(5)网络安全重要性凸显:网络应用的不断拓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网络安全技术将成为网络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七章数据库技术7.1数据库概述7.1.1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技术旨在有效地管理和存储大量数据,以便于用户快速检索、更新、维护和管理数据。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系统中扮演着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7.1.2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数据库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等多个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管理需求。7.2关系型数据库7.2.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它将数据组织为表格形式,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表格中的行称为元组,列称为属性。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并发控制等优点。7.2.2常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Server、PostgreSQL等。这些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作和查询功能,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应用程序的连接。7.2.3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通常采用ER图(实体关系图)进行描述;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物理结构设计则关注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方法。7.3非关系型数据库7.3.1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是指不遵循传统关系模型的数据存储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可扩展性、高功能、灵活的数据模型等特点,适用于大数据、实时系统等场景。7.3.2常见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键值数据库(如Redis)、文档数据库(如MongoDB)、列存储数据库(如Cassandra)、图数据库(如Neo4j)等。这些数据库在数据模型、存储方式和查询语言方面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有较大差异。7.3.3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场景非关系型数据库适用于以下场景:大数据处理、实时系统、高并发系统、分布式存储等。在这些场景下,非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提供更高的功能和可扩展性。7.4数据库管理与维护7.4.1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包括用户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为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7.4.2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的过程,用于预防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数据库恢复则是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系统中。管理员应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7.4.3数据库功能优化数据库功能优化是提高数据库系统运行效率的过程。管理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库索引、查询优化、存储过程、硬件资源等。通过合理配置和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功能。第八章软件工程8.1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原理与工程实践来解决软件的开发与维护问题的学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软件工程逐渐成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它涉及软件开发的方法、工具、过程及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软件的可靠、高效、可维护及可扩展性。8.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化模型,它描述了从软件构思到软件退役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输出,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有序进行和产品质量的逐步提升。需求分析: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用户需求。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软件的架构和组件。编码: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实际的代码编写。测试: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找出并修复错误。部署: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维护:对软件进行升级、优化和问题修正。8.3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成本、时间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项目经理需要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保证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按规格完成。软件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项目计划:定义项目的范围、目标、任务、资源分配和时间表。项目组织:建立项目团队,明确角色和职责。项目控制:跟踪项目进度,管理变更,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评估风险影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8.4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质量保证(SQA)是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生产出高质量软件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制定质量标准、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软件测试是SQA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试可以验证软件的功能、功能和安全性等是否符合预定要求。质量标准:定义软件质量的度量标准。质量规划: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质量标准。质量控制:通过测试和其他检查来监控软件质量。质量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采取改进措施。软件测试通常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测试目标和方法。测试不仅仅是找出软件中的缺陷,还包括对软件功能、可用性、兼容性等方面的评估。第九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9.1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知识表示、推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9.2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简称ML)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旨在通过算法使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改进。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四大类。9.2.1监督学习监督学习(SupervisedLearning)是指通过输入数据及其对应的输出标签,训练模型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9.2.2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Learning)是指在没有标签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数据本身的特征和规律,发觉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包括聚类、降维、关联规则挖掘等。9.2.3半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Learning)介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之间,利用部分带标签的数据和大量无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9.2.4强化学习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是一种通过智能体(Agent)与环境(Environment)的交互,使智能体学会在给定情境下采取最优策略的算法。强化学习在游戏、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9.3常用机器学习算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及其特点:9.3.1线性回归线性回归(LinearRegression)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模型,用于预测连续变量。它通过最小化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误差来训练模型。9.3.2逻辑回归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是一种分类算法,用于预测离散变量。它通过求解逻辑函数的参数来训练模型。9.3.3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是一种二分类算法,通过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开。9.3.4决策树决策树(DecisionTree)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类和回归算法。它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划分为子集,并在每个子集上建立模型。9.3.5随机森林随机森林(Random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由多个决策树组成。它通过随机选择特征和样本,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9.4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9.4.1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技术通过将人类的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实现了人与计算机的语音交互。广泛应用于智能、智能家居等领域。9.4.2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技术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理解图像和视频中的物体、场景和行为。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9.4.3自然语言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