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光学【命题重点】光学现象的判断、光具对光的作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与光路可逆的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视觉。题型较分散: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证明都会出现。【方法要点】不管题目中是否要求画光路图,解题时利用好光路图可以协助解题。【例题精析】类型1光的反射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A. B. C. D.【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因此,B图是正确的。故选:B。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该激光与水平面夹角为45°,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B点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当A点与水面相距3m时,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若水位下降0.5m,则光斑B向右(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了1m。【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2)水位下降了0.5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1若光斑B向右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BE=OF=2CG=2×0.5m=1m。故答案为:6;向右;1。(多选)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可能是()A.1° B.2° C.3° D.4°【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知:因为第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下面平面镜,所以第一条入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θ,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结合几何知识可知: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第N次的入射角为:90°﹣Nθ。要想延原来光路返回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90°﹣Nθ=0,解得:θ=90°N,由于N为自然数,所以故选:ABC。类型2平面镜成像为避免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图乙为其原理图,水平放置的显示器上行车数据能通过前挡风玻璃竖直呈现在驾驶员正前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前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0° B.行车数据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是实像 C.前挡风玻璃成数字“6”的像在显示器屏幕上应为“9” D.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可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解答】解:A、车辆抬头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故A错误;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与其在显示器屏幕上的数字是对称的,所以不是9,故C错误;D、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故D正确。故选:D。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1)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2)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不会(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3)为了证明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若烛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纸上;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解答】解:(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棋子E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E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棋子E的像不移动;作出发光点E在平面镜中的像点E′,连接E′D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E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D作出反射光线,如图:;(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若烛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纸上;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故答案为:(2)不会;见上图;(3)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若烛焰的像不能成在白纸上;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消失的人体”是一种传统魔术,观众从正前方只能看到演员露出的头颅,仿佛躯干和四肢消失一般,其奥秘是桌腿间有两个成一定角度放置的平面镜,分别用左右背景所形成的像来“遮挡”身体,以形成错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把两面镜子换成玻璃不影响魔术效果 B.左右背景颜色统一替换不影响效果 C.魔术过程中可以任意调整平面镜的夹角 D.人的躯干被遮挡是由于光的折射【解答】解:A、镜子是不透明的,玻璃是透明的,若换成玻璃就会看到演员的躯干和四肢,故A错误;B、左右背景颜色统一替换,观众看到的还是演员露出的头颅的画面,只是和后背景颜色不同,但是不影响魔术效果,故B正确;C、魔术过程中不可以任意调整平面镜的夹角,比如夹角过大,坐在正前方的观众甚至会看到自己的像,故C错误;D、镜子是不透明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正前方的观众看不到镜子后面的物体,人的躯干被遮挡,故D错误;故选:B。类型3光的折射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a所成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测量a到水面的距离la。②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在水中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③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lb。(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1mm。(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3)la与lb之间的大小关系为:la>lb(填“>”“<”或“=”)【解答】解:(1)根据图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1cm=81.1mm;(2)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3)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从灯泡a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是a的虚像,比a的实际位置高一些,a到水面的距离la>Ia像=lb,所以la>lb。故答案为:(1)81.1;(2)等于;(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B、D(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实验中用的研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因此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故答案为:(1)B、D;控制变量;(2)油。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A.L2 B.d2 C.L+d2【解答】解:用左眼看右边的,用右眼看左边的。如图所示(OQ部分的长度即所求的平面镜宽度)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AM=BM,AO=BO,CQ=DQ,CN=DN,BD=AC,由图可知,四边形BDAC为矩形,过点F作ED的平行线,与平面镜所在直线交于点P,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G,则四边形EFGD、EFPO是平行四边形,则EF=QP=DG=d,OP是△BFG的中位线,OP=12BG又因为OP=OQ+QP,AC=BD=L,所以OQ=OP﹣PQ=12(BD+DG)﹣PQ=故选:D。类型4凸透镜成像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B.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C.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D.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解答】解:屏幕上的像的大小不取决于屏幕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距和像距,要使像更大一些,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同时减小广告片与镜头的距离;故只有B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小乐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乐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1)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若实验中用发绿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时,将光源换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发红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理论上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到合适位置,这是因为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弱(选填“强”或“弱”)。【解答】解:(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1)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若实验中用发绿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时,将光源换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发红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红光的偏折能力没有绿光的偏折强,理论上应将光屏向右移到合适位置,这是因为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弱。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右;弱。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s=f1+f2,s=f1﹣f2。【解答】解:(1)当最下面的出射光线与最上面的光线相对应时,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会聚于一点,即其右焦点;此时的光线要过第二个凸透镜的左焦点,然后平行射出才出现图示的现象。故答案如图所示。若设第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个凸透镜的焦距为f2.由此可知两块透镜的距离s跟两个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是:s=f1+f2。(2)当两条最上面的光线是一条光线时,首先经过凸透镜的会聚,然后要在经过凹透镜的发散才能在最上面。因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都是平行光,所以第一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要过凸透镜的焦点,第二次的入射光线要射向凹透镜的另一个焦点。且两个透镜的焦点重合在F点。答案如图所示。若设第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f1,凹透镜的焦距为f2.由此可知两块透镜的距离s跟两个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是:s=f1﹣f2。故答案为:【针对训练】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小孔与凸透镜光心位置重合),此时光屏上()A.看不到像 B.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以上现象都有可能【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此时用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替换凸透镜,小孔的位置恰好为原来凸透镜的光心处,像到小孔的距离大于物到小孔的距离,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2.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解答】解:如图一,点光源在焦点上,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黑色的光线)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点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也会聚一些,但是不会到达平行光线的位置,如红色光线会聚在光屏上,形成比较大的光斑,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时,光斑会减小。如图二,点光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增大。如图三,点光源在二倍焦距以外,点光源在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到达实像位置后,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光屏没有放在实像的位置,而是放在和点光源距凸透镜等距离的位置上,光屏靠近凸透镜光斑会减小。所以光屏和点光源与凸透镜等距离时,当点光源在一倍焦距以内和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形成光斑,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减小。故选:D。3.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解答】解:A、人始终在成像板上成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故A错误;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在镜头和成像板不动的情况下,镜头的焦点应该变在c点,故B错误;C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在镜头和成像板不动的情况下,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或b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也就是成实像时物体和光屏的移动方向一致,所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有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2小题)5.图甲是传统激光斜射式光电鼠标简化光路,这种鼠标在紧贴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时,反射光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鼠标能正常工作,但在距离稍远的反射面2上就会失灵。图乙是一种采用“针光技术”的光电鼠标简化光路(为方便读图,与反射面垂直的两条光线特意略错开),这种鼠标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都能正常工作。(1)请分析图甲中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解释此时鼠标会失灵的原因:感应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2)图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线入射角是0度(3)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可知,图乙的玻璃片上发生了光的哪些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答】解:(1)先画出在反射面2上的入射点O,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由图知,此时感应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反射光线,所以鼠标会失灵;(2)图乙中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所以入射光线是垂直入射的,则入射角为0°。(3)因为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故答案为:(1)感应器接收不到反射面2上的反射光线;(2)0;(3)光的反射、光的折射。6.(1)在光学中,折射率是这样定义的,让光线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介质发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n=sinisinr,如图1为某光线通过等腰三角形三棱镜(顶角为2α)的光路图,则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cotα(2)将三棱镜换成如图2所示平行玻璃砖,平行玻璃砖的厚度为d。某光线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α=45°,光线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玻璃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2,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x为0.3d。(sin15°=0.26)【解答】解:(1)先作左边界面的斜面的法线,再作右边斜面的法线,当光线从左边以α角入射时,此时的入射角i=90°﹣α,让光线从右边可逆方向以α角入射求出此时的折射角,发现两入射角相等,这说明了中间光线和两侧的斜边夹角相等,说明和底边平行,即CD∥BC,则当光线从左边以α角入射时,此时的折射角为r=90°−180−2α2n=sinisinr=(2)由α=45°,光线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玻璃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2,可得,sinαsinr=sin45°cosr=dOB=∠BOD=∠EOD﹣∠r=45°﹣30°=15°,则sin15°=BD解得BD≈0.3d,x=BD=0.3d。故答案为:cotα;0.3d。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7.某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选填“凸”或“凹”)。【解答】解:(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小,像距应变大,此时成像于光屏后,所以应向右调节光屏;若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使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则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右;凸。8.(1)小金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金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小金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金顺利完成了实验。这个实验中,细心的小金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解答】解:(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①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②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太厚,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故答案为:(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2)①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②玻璃板太厚。9.小金在走近玻璃门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玻璃门中的像越来越大,因此小金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间的距离有关。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薄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完全相同的中国象棋棋子8个。小金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请回答:(1)实验步骤:将4个叠放的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质能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新技术开发考核试卷
- 一年级口算练习题大全(1000题)
-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2
-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词语搭配练习题
- 江西省南昌二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临川一中八所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影视平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南关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试题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含解析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九中2025届高三4月综合测试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京瓷哲学学习与应用课件
- 2025年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手机终端采购合作协议书范本
-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2025年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有答案
-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 爱护牙齿-儿童保健课件
- 电厂水化验培训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策略
- DB4401∕T 10.10-2019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0部分:园林公园
- 机动车检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