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24浙江6月)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2.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阅历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育,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更如下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环境中竞争实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A.AA<Aa=aaB.AA=Aa>aaC.AA=Aa<aaD.AA<Aa<aa4.(2024安徽淮北一模)很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c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不肯定都经过d5.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探讨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植物甲);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植物乙)。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化,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甲、乙。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为适应不同的土壤酸碱度条件,两种植物分别向不同方向进化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将物种甲引种至pH较低的地区后,可再次发生进化形成物种乙D.只要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肯定不会发生变更6.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失败肯定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7.某地自1960年起先运用灭鼠剂捕杀小家鼠。下表所示是运用灭鼠剂后小家鼠种群中某对等位基因基因型所占百分比的变更数据。年份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RR11%29%36%48%56%71%50%32%12%rr46%32%24%17%13%6%7%19%36%下列有关叙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A.灭鼠剂的运用可定向诱发r基因突变为R基因B.灭鼠剂对基因型为RR的小家鼠进行了定向选择C.导致1970年之后基因型变更的可能缘由是停止运用灭鼠剂D.1976年时小家鼠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0.68.(2024安徽安庆期末)甲、乙、丙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一养分级的三种生物(其竞争实力是甲>乙>丙),被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另一种群丁捕食,关于丁捕食的食物,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A.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B.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乙C.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丙D.丁捕食甲、乙、丙是随机的,无明显规律9.下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变更的结果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更相互影响10.(2024海南)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志向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变更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限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视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11.(2024湖南岳阳一模)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限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渐渐增加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二、非选择题1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试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说明是。依据这一说明,第一代再随机交配,其次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13.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探讨,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定。最新群体遗传学的探讨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终点,仍旧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假如大熊猫种群仍旧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事实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等。

(3)突变、和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假如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依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想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B.0<N≤50%C.0≤N<50%D.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运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运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问题。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221.C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项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变更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沟通,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记着产生了新的物种,B项正确;个体并不是干脆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安排,并不是全部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项错误;自然选择干脆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项正确。2.B解析“分数缸饲养”指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沟通,但不肯定导致生殖隔离;“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淘汰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金鱼中的“奇品”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3.B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起先时A和a基因频率均为50%,由于选择作用,a的基因频率渐渐降低,A的基因频率渐渐增加,最终接近100%。因为选择的是表现型,若A对a为完全显性,则在选择过程中竞争实力的大小最可能为AA=Aa>aa,B项正确。4.D解析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项正确;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B项正确;c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项正确;d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物种形成方式,都要经过d,D项错误。5.B解析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的结果,而不是进化的缘由,A项错误。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使其基因库发生猛烈变更,最终形成生殖隔离,B项正确。物种甲与其祖先相比,已发生进化,即便将物种甲引种至pH较低的地区后,也不能进化为物种乙,C项错误。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中出现的突变也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D项错误。6.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假如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开,而进入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也会形成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A项错误。二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符合生殖隔离定义,B项正确。二倍体在减数分裂异样的状况下可形成四倍体,并不须要地理隔离,C项错误。应测定1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D项错误。7.C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灭鼠剂的运用不能定向诱发r基因突变为R基因,A项与事实不符。灭鼠剂的选择作用是通过小家鼠与灭鼠剂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灭鼠剂定向选择的是小家鼠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B项与事实不符。1970年之后,基因型为rr的个体所占比例不是接着下降而是逐年上升,肯定是生存环境变更导致的,其中一种可能就是停止运用灭鼠剂,C项与事实相符。小家鼠种群不是遗传平衡的种群,1976年时,小家鼠种群中RR∶Rr∶rr=12∶52∶36,r的基因频率为0.62,D项与事实不符。8.A解析依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占竞争优势、个体数量多的种群,避开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肯定优势的局面。依据题意可知,丁是捕食者,甲、乙、丙是同一养分级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三个种群,且竞争实力是甲>乙>丙,所以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9.B解析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是由于乙发生了基因突变,且突变是不定向的,但A岛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最终形成了丙和丁两物种,A项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形成的,自然选择是通过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淘汰了不利变异,保留了有利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变更,B项错误。新物种的形成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项正确。10.C解析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限制,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A项错误。若种群中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无法说明栗色为显性,B项错误。若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种群中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不会出现相对性状个体数相等现象,所以,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项正确。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由于后代个体数少,不能判定栗色为显性还是隐性,且该对栗色个体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时,均可出现这一结果,D项错误。11.D解析由题意可知,淘汰前,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则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的基因型比例为BB∶Bb∶bb=1∶2∶1,所以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相等,A项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项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基因型为BB的频率为1/4,基因型为Bb的频率为1/2,基因型为bb的频率为1/4。第一次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B的频率为1/3,Bb的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3×1/2=1/3,B基因的频率为1-1/3=2/3。第一次淘汰白色个体后的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则B基因的频率为4/9+4/9×1/2=6/9,b基因的频率为4/9×1/2=2/9。再次淘汰白色个体后,B基因的频率为6/9/(6/9+2/9)=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想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项正确,C项错误。12.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解析(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状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