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树有多高苏教版课题名称:六年级下册数学《大树有多高》苏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测量和估算,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学会利用已知的高度和三角板测量未知的高度。2.难点:如何准确估算和测量长距离物体的高度。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具与学具准备:1.三角板2.尺子3.纸条4.计算器5.小黑板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棵大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棵大树有多高吗?”(2)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小明站在一棵大树旁边,他想知道这棵树有多高。他量了量树干的高度是3米,又量了量树干到地面的距离是2米,他想知道这棵树的总高度。”(2)具体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理解题意。讲解如何利用三角板测量树干的高度。讲解如何利用尺子测量树干到地面的距离。三、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这棵树的总高度?”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利用三角板和尺子测量树干高度的方法。(2)提问问答:提问:“如何利用三角板测量树干的高度?”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四、随堂练习(1)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三棵树,分别标注了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到地面的距离。(2)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计算每棵树的总高度。”五、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2.作业答案:(1)5米;(2)5.5米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让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其他工具测量长距离物体的高度。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测量长度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是学生对于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掌握。作为教师,我必须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三角板和尺子来准确测量树干的高度,以及树干到地面的距离。这就要求我在讲解时要详细、清晰,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技能。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测量大树高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图中的情景,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并得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我在课堂上会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再次,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环节,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我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测量大树高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高度和距离进行估算,这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还要教授他们如何进行合理的估算。1.确保三角板与地面平行,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在测量时,要保持三角板稳定,避免因抖动而影响测量结果。3.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确保数据准确无误。1.观察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到地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2.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大树的总高度。3.尝试在心中模拟整个测量过程,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在小组合作环节,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会提醒他们:1.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清晰、简洁,避免冗长的解释。2.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教授学生估算能力时,我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例如,在测量大树高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高度和距离,估算大树的总高度。我会提醒他们:1.估算时,要尽量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因单位不同而造成误差。2.在估算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情况,避免过于理想化。3.估算完成后,要对自己的结果进行检验,确保其合理性。课题名称:六年级下册数学《大树有多高》苏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学会利用已知的高度和三角板测量未知的高度。2.难点:如何准确估算和测量长距离物体的高度。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具与学具准备:1.三角板2.尺子3.纸条4.计算器5.小黑板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棵大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棵大树有多高吗?”(2)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小明站在一棵大树旁边,他想知道这棵树有多高。他量了量树干的高度是3米,又量了量树干到地面的距离是2米,他想知道这棵树的总高度。”(2)具体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理解题意。讲解如何利用三角板测量树干的高度。讲解如何利用尺子测量树干到地面的距离。三、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这棵树的总高度?”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利用三角板和尺子测量树干高度的方法。(2)提问问答:提问:“如何利用三角板测量树干的高度?”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四、随堂练习(1)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三棵树,分别标注了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到地面的距离。(2)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计算每棵树的总高度。”五、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2.作业答案:(1)5米;(2)5.5米六、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让学生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树高度,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问问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测量方法。八、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测量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业答案:提供正确答案,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测量长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是学生对测量长度的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亲手操作三角板和尺子,亲自测量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到地面的距离。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1.确保学生在测量时能够正确放置三角板,使其与地面平行,这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前提。2.我会强调学生在测量时要保持三角板的稳定,避免因抖动或倾斜导致数据不准确。3.我会指导学生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无论是米还是厘米,都要确保单位统一。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题目时,我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并能够根据已知数据推断出大树的总高度。这一点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关键。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时,我会:1.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果我们知道了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到地面的距离,那么我们如何计算整棵树的高度?”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环节,我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且能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时,我会:1.明确分组规则,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操作。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3.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是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测量大树高度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估算。这一点是教学的难点,因为估算往往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直觉。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时,我会:1.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估算意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测量中做出合理的估算,如考虑环境因素和测量工具的精度。3.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估算技巧,并在课后作业中巩固这一能力。通过上述细节的关注和补充,我相信学生能够在《大树有多高》这一节课中,不仅学习到测量长度的方法,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课题名称: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纸张、笔2.分数加减法练习题3.小黑板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2)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引出课题。二、新课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分数的加减法是将两个分数合并为一个分数,或者将一个分数分成两个或多个分数。”(2)具体分析:讲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三、互动交流(1)讨论环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吗?”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2)提问问答:提问:“如何将异分母分数相加?”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四、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2)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练习题,计算每个表达式的结果。”五、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2.作业答案:(1)1/2;(2)5/8六、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分数加减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问问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八、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分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业答案:提供正确答案,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数运算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是我特别关注的:1.我会通过直观的图形或者实际的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块蛋糕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蛋糕的分数。2.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我会先从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开始,因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有助于学生建立信心。3.我会逐步引入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强调通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需要理解并应用通分这一步骤。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会:1.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如何将异分母分数通分,并计算加减结果。2.强调通分时,找到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关键。3.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找到最小公倍数,比如列出倍数、使用分解质因数等。是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掌握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换。在处理这一难点时,我会:1.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看到分数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谱中的配料比例、商品的价格标签等。2.讲解分数转换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转换成分数的方法。3.设计一些包含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具体补充和说明如下:当我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我会这样操作:“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比如,我们有1/3和1/3,它们的分母都是3,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得到2/3。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减法。比如,1/3减去1/3,也是分子相减,分母不变,结果是0。”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会这样引导:“现在我们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们要找到一个共同的分母,这样才能把分子加减起来。比如,我们有1/4和1/6,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我们要把两个分数都通分到分母为12。1/4通分后变成3/12,1/6通分后变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保洁合同格式
- 高效保证书写作技巧解析
- 软装搭配顾问合同
- 船用燃料油购销合同
- 个人购销合同的贷款事宜
- 短期劳动合同协议书范例
- 造纸厂购销合同的履行和解条件
- 小额贷款合同格式
- 定制保安服务合同模版
- 电器订购合同范本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 无障碍医用电梯人性化改造
- 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供应链管理(6版)
- JGT491-2016 建筑用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
-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音乐表演职业生涯规划书
- 电烤箱的使用方法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