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为例_第1页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为例_第2页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为例_第3页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为例_第4页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性研究——以海口市三卿村为例目录TOC\o"1-3"\h\u221591引言 摘要:景观基因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海口市羊山地区三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从环境、布局、建筑和文化角度识别了三卿村的景观基因,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结果显示:(1)三卿村依火山台地地势而建,环境基因具有火山地貌和热带植被特点;(2)村落选址和街巷格局体现了布局基因;(3)建筑基因展示了独特的火山石民居风格,民居平面布局、屋顶造型、山墙造型等统一采用硬山顶,墙体采用火山石。(4)文化基因体现在村落保留的公共建筑、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反映了村落的传统文化内涵。关键字: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三卿村1引言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为了更好的突出其价值和意义,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于2012年9月将习惯称谓的“古村落”改称为“传统村落”。相对于“古村落”模糊地表述历史久远的概念,“传统村落”这个名称更明确的指出了这类村落富有珍贵的遗产与传统,彰显着其重要的价值REF_Ref245\r\h[1]。关于传统村落的概念,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中明确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村落指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REF_Ref460\r\h[2]。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现存传统建筑风貌完整;二是村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REF_Ref506\r\h[3]。传统村落是人类生长起源的地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从文化角度来看,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村落中常保存有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景观,如传统民居、祠堂等物质文化景观和饮食习惯、地区风俗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传统村落是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其所展现的传统建筑样式、聚落迁移过程等具有历史研究意义;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着以下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峻;对新农村建设的曲解导致村落遭到建设性破坏;以保护为由搬迁村民,大搞“博物馆式”开发;村民改善生活条件意愿与村落原真性保护之间矛盾凸显REF_Ref597\r\h[4]。据住建部统计年鉴显示,在1990年至2020年间,我国自然村数量减少了约141万个,传统村落数量的减少带来的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等遭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非遗文化随之灰飞烟灭REF_Ref245\r\h[1]。图1近年我国自然村个数(作者自绘)2012年,我国开启《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与评定工作REF_Ref630\r\h[5],并发布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截至目前评选出六批共计8155个传统村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实施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就离不开对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基因”一词最早为生物学的概念,即英文单词“gene”的中文名称,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REF_Ref882\r\h[6],在生物学上定义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首次将“景观”概念引入地理学领域;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0.Sauer)在《景观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它强调自然和人文之间的结合,提出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某一区域的特点。国外针对文化基因的研究虽开始较早,但后续将研究重心放在人类学、文化学等社科领域,缺乏在景观角度对文化基因内涵的深层次剖析,并未延伸出有关景观基因的理论体系REF_Ref911\r\h[7]。国内景观基因概念最早于2003年由北大学者刘沛林提出并进入初步探究阶段,有《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等代表性著作;随后在各学者发表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我国古城镇景观基因“胞—链—形”的图示表达与区域差异研究》等文献中提出更加完整的“景观基因图谱”REF_Ref993\r\h[8]REF_Ref996\r\h[9]、“景观基因胞-链-形”REF_Ref1038\r\h[10]等概念,丰富了景观基因理论体系,景观基因理论逐渐规范化、完整化。近年来随着景观基因理论体系的完善,学术界对景观基因的研究趋向于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以及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国内景观基因的研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内容: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研究、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传统村落地方认同及感知研究、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研究、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研究[11]。国内学者刘沛林最早由生物学中的“基因”概念引出文化“景观基因”概念,即某种代代传承的区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文化因子,它对某种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F_Ref1277\r\h[12]。在对传统村落景观的研究中引入基因概念,就是将景观基因定为延续传承的基础要素,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则影响着整个传统村落的性状特征,是该传统村落之所以“独特”存在的核心组成REF_Ref1300\r\h[13]。对于聚落景观基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存在两分法,从属性上说,即按其在聚落景观中的重要性及成分来说,可以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以及变异基因等等。另一方面,从物质形态上说,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REF_Ref1329\r\h[14]。通过构建某一景观的基因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和描述,从而研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传承模式,为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REF_Ref1117\r\h[11]。我国刘沛林、胡最等学者从生物学“基因”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村落、民居、聚落的内外成因进行研究,提出并发展了文化景观基因理论,设立景观基因识别原则,建立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为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海南岛由于自然条件相对大陆地区更为恶劣,自秦汉起在人们心目中便是蛮荒之地,早在东汉广州太守杨孚的《异物志》一书中便有对海南地区“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的描述;近现代以来,由于海南岛远离大陆的地理位置因素,人们对海南岛的了解和印象仍是“文化沙漠”的状态,同样学术界针对海南岛传统村落的研究也存在开始较晚、成果较少的特点。但也正是因为地区开发较晚,海南岛的传统村落遭受的工业化冲击相对较小,地方传统文化保留更加完善,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也使海南岛的传统村落更加具有其独特性。截至目前,海南岛共有7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分布,识别其景观基因类型及特征,丰富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以及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2研究区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域海口市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称为羊山地区,其行政区域主要包括秀英区的石山镇、永兴镇、东山镇北部部分区域、长流镇、西秀镇,龙华区的龙桥镇、龙泉镇、遵谭镇、城西镇、新坡镇北部部分区域,琼山区的府城镇西部部分区域、龙塘镇、旧州镇西部部分区域REF_Ref1479\r\h[16]。羊山地区所处的海南岛北部位于雷琼裂谷火山带,自新生代起,火山喷发活动频繁,海口境内有火山一百余座,火山锥四十余座,火山岩分布面积达四千余平方公里。琼北地区的火山岩多为玄武岩,有气孔构造,坚硬耐用,村民们常就地取材利用玄武岩修建石头围墙、民居等。三卿村是位于羊山地区的一个自然村,是琼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火山岩村落之一,2014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REF_Ref1512\r\h[17],2015年成为中国地质文化村。其隶属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北接儒宗村,东为博昌村,西有儒来和儒穴村,经纬度大致为东经110°11′28″,北纬19°57′06″,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旱雨季差别较大。村落周边地势南高北低,北为岩溶台地,南有火山群大量分布,距村落最近的吉安岭火山口位于村东南约500米处。村落附近地表无大型河流及溪水,距离最近的大型地表水贮藏地为其南部的双池岭玛珥火山口,但村落所在地地下水贮藏丰富,村民常凿井取水。村落内多热带乔木,村落周边多小乔木和灌木,最外围以旱地农作物为主,少水田作物。据现三卿村王杰村长介绍,三卿村为汉族村落,最早与北侧的儒宗村同源,形成于宋年间,村民多为大陆移民,而后因古时的儒宗村部分村民品行恶劣,常调戏妇女儿童且家中有官员撑腰,部分村民因难以忍受这种现象自发移居到如今三卿村古村落处定居。现代以来,古村落中居民迁移的高潮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海南岛以后,村民经济条件普遍提升,陆续搬出古村落,于附近修建现代民居居住,形成了如今三卿村的现代村落。三卿村村民主要信仰儒释道三教,以道教文化为主流,村民非常重视道教节日如上元、中元、下元三节。村内逢年过节会举行活动仪式进行祭祀和供奉,其中最重要的是“军坡节”,据同为羊山文化的琼山地区《琼山县志》记载:“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可见军坡节的热闹程度。图2羊山地区及三卿村位置(作者自绘)2.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正规出版书籍等来查阅关于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及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文献,搜集相关数据,为论文的撰写确保资料来源的准确性。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景观基因的研究进展、三卿村的历史传统等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支撑。田野调查法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海口市羊山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使用影像、录音设备,以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调查内容,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田野调差法能够获得三卿村文化景观的直接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三卿村的情况,较少主观上对三卿村的偏见以及完善仅从文献资料得出的三卿村的不完整的信息。归纳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获得的实地考察的一手信息十分丰富但松散不成体系,通过归纳分析法可以对其进行条理性地分析和提炼,在其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三卿村景观基因整理及特征总结。2.3研究思路以我国传统村落发展现状、海南岛传统村落研究现状以及景观基因理论发展现状为背景,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对海口市传统村落三卿村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性研究。识别过程中采用刘沛林学者提出的景观基因识别的四项基本原则,以2015年胡最等人提出的特征结构提取法为基础,根据三卿村实际情况将其景观基因识别为环境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文化基因四个大类,并详细阐述了山水景观、植被景观、选址布局、村落形态、街巷格局、院落布局、屋脸形式、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建筑用材、局部装饰、公共建筑、宗教文化、民风习俗、饮食文化共计15个类别并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和讨论。图3研究思路(作者自绘)3三卿村景观基因识别3.1识别原则采用刘沛林学者提出的景观基因识别的四项基本原则REF_Ref1277\r\h[12]:为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总体优势性。(1)内在唯一性:具有在内在成因上为其它聚落所没有的;(2)外在唯一性:具有在外在景观上为其他聚落所没有的;(3)局部唯一性:具有某种局部且关键的要素是其他聚落所不具备的;(4)总体优势性:虽然其他聚落有类似景观要素,但本聚落的该景观要素尤显突出。3.2识别指标体系景观基因提取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2006年申秀英等人提出了元素提取、图形提取、结构提取、含义提取四类提取方法REF_Ref1672\r\h[18],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没有表现出鲜明图案的景观基因不能进行有效提取REF_Ref1806\r\h[19]。2009年刘沛林等人提出的两分法REF_Ref1842\r\h[20]:按属性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以及变异基因,按物质形态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但两分法存在缺乏适应性、缺乏可扩充性、缺乏层次性等缺陷REF_Ref1878\r\h[21]。2015年胡最等人针对原有提取方法的不足,在吸收元素、图形、结构、含义四类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征解构提取法,将识别结果归类为环境、布局、建筑与文化四类特征基因REF_Ref1878\r\h[21]。本研究采用前文提到的特征结构提取法从环境特征、布局特征、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三卿村村落景观基因的分析。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则:(1)概括性:该分类方式概括性较强,能够全面反映传统村落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布局,以及建筑和文化等。(2)层次分明:该分类方式层次分明,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分为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四个层次。(3)代表性:环境基因反映村落的自然环境特征,布局基因体现村落的空间组织方式,建筑基因展现村落的建筑风格,文化基因揭示村落非物质文化内涵。每类基因类别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1)环境基因传统村落景观的环境基因主要反映村落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山水、植被、气候等。这些环境特征对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山体景观包括村落周围的山脉、山丘、山峦等自然地形,水体景观则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分布。植被景观则包括村落内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植被类型。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为村落提供了自然资源,也塑造了村落的空间格局。同时,村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形成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使得村落景观具有地域特色。(2)布局基因传统村落的布局基因包括村落选址、形态、街巷等布局特征,反映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村落内部空间组织方式。村落选址主要考虑地形、水源、交通等自然条件,使得村落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村落形态反映村落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如山区村落多呈梯田式分布,平原村落则多呈团块状分布。街巷格局则体现村落内部的空间组织方式,如村落内道路、巷道、院落等空间布局关系。(3)建筑基因传统村落的建筑基因指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构造特征,如院落布局、屋顶形式、墙体材料等,体现村落的建筑特色和地域风格。院落布局反映了村民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汉族村落多采用围合式院落,少数民族村落则多采用开放式院落。屋顶形式则包括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等,体现了地域建筑风格。墙体材料多采用当地石材、木材、竹材等,既体现了地域特色,也满足实用功能。(4)文化基因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包括村落的公共建筑、宗教信仰、民风习俗、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要素,反映村落的传统文化内涵。公共建筑如祠堂、庙宇、学堂等,反映了村民信仰和精神追求。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影响村民世界观和价值观。民风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体现了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饮食文化如地方特色菜式、饮食习惯等,反映了村民生活水平和饮食文化。图4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作者自绘)3.3识别结果3.3.1环境基因山体景观三卿村坐落于火山山麓地带,附近无大型山脉,南部分布有大量火山口,山景格局为典型的“村-乔木林-耕地-灌木林-火山口”格局。图5三卿村景观格局(截自谷歌地球)水体景观三卿村附近无大型河流、湖泊等水源,且距海较远,距离村落最近的一处地表水储藏地为村落南方的双池岭玛珥火山,即火山湖。双池岭玛珥火山为古时村民除凿井开采地下水外另一处常用水源。植被景观三卿村村落内植被以热带乔木为主,如榕树、波罗密树、降香、龙眼等,多布局于巷道路口处、民居院落内以及沿村落围墙呈带条状分布,沿围墙分布的乔木多有爬藤类植物附着,同时也有少数院落中种植有低矮灌木如石榴、三角梅。村落外围为居民开垦的旱地耕地,无水田分布,多种植玉米、土豆等耐旱的作物,同时外围村路两侧及耕地中有呈点状分布的芭蕉树。图6民居院落内植被(作者自摄)小结火山地貌为村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村落内部有热带乔木,如榕树、波罗蜜树、降香等,它们为村落提供了阴凉和美观的环境。外围则以旱地作物为主,如玉米、土豆等,这些作物适应了火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村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食物来源。此外,火山地貌还影响了村落的选址和布局。村落位于火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且靠近水源,有利于村民修建住宅和开垦耕地。火山地貌还为村落提供了独特的防御功能。四周分布的大量火山口为村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使其免受外界的侵扰。村落内部的热带乔木和外围的旱地作物,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这些植被景观不仅为村落提供了阴凉和美观的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热带乔木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而旱地作物则适应了火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村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食物来源。这些环境因素共同塑造了火山村落的独特景观基因。村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例如,村民利用火山地貌进行农业耕作,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同时,村民还利用火山地貌进行防御,保护村落的安全。这些习俗和生活方式在火山村落的景观基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3.3.2布局基因选址布局三卿村形成于宋朝年间,原与北侧儒宗村同源,选址条件主要是火山山岭脚下平坦且地下水埋藏丰富处,接近水源,村民易修建住宅、开垦耕地。而后因儒宗村部分村民品行恶劣,且家中有权贵撑腰,被欺负的百姓忍无可忍选择了迁移到儒宗以南接近一口大井的地方定居,形成了后来的三卿村。据王杰村长所述,羊山地区几乎每一座火山口山麓平坦地带都有村落布局,而三卿村(也就是儒宗村)古时选址所依赖的是其东南约500米处的吉安岭火山口。图7吉安岭火山口位置(截自谷歌地球)图8三卿村水井实拍(作者自摄)村落形态三卿村为火山台地上依势而建的自由布局型村落,以火山石围墙包围集中分布的传统民居,现代民居主要分布在新建乡村公路两侧。图9三卿村示意图(作者据谷歌地球截图自绘)街巷格局三卿村传统村落以“外村门-内村门-巷门-院门-房门”五个节点构成了村落对外防御、对内联系的交通空间体系。村巷大致呈“曰”字型,有五条主巷,宽度均较窄,仅能并排通过两至三人,村巷路面为火山石石板覆盖,道路中间由于过往行人较多,已经被磨得非常光滑,村巷两侧散落分布火山石民居。现代新村街道大致呈“工”字状,民居多沿乡村主路两侧分布,街道为水泥路面。图10古村落村巷图(作者自摄)图11—图15依次为外村门、内村门、巷门、院门、房门(作者自摄)小结村落位于火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且靠近水源,这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火山地貌为村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防御资源,四周分布的大量火山口成为村落天然的屏障,有效地保护了村落的安宁。村落依火山台地地势而建,民居集中分布。这种布局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又便于村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村落内部形成了对外防御、对内联系的交通空间体系。这一体系以“外村门-内村门-巷门-院门-房门”为节点,形成了村落对外防御、对内联系的交通空间体系。这种布局方式既确保了村落的安全,又方便了村民之间的交往。火山地貌还影响了村落的道路布局。村落内部的道路以火山石石板铺设,两侧散落着火山石民居。这种布局方式既体现了火山地貌的特点,又展示了村落的历史底蕴。同时,火山地貌还为村落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如火山石。村民利用这些材料修建民居、围墙等,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石建筑风格。火山地貌对村落布局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空间组织方式上,还体现在文化内涵上。火山地貌为村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村民能够在此地安居乐业。同时,火山地貌还塑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他们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畏之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3.3.3建筑基因(1)院落布局三卿村传统民居院落多为内向围合式院落,院门多开于正屋侧面方向,平常人家只设一个简单的院落入口,条件好的人家会修建门楼。民居院落最常见的为一座正屋配一个院落的布局形式,院落大小不一,正屋为居住、会客场所。由于火山石建造院落及围墙难度较大,以及出于节省建筑用地的考虑,村落中也常出现某户正屋的山墙面为隔壁邻居的院落围墙即“一墙两用”的现象,同时也有前后两家共用的外向开放式院落形式,即“你的前院是我的后院”。三卿村火山石传统民居正屋面阔三间,由左到右用模板分割成三个独立单间,左右两侧为厢房,常根据家中男丁人数划分厢房数量,中间为主厅,用于会客、祭祀等。对于村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存在正屋带横屋配前后两院的院落格局,横屋多为柴房、仓储、厨房以及养殖牲畜之用。(2)屋脸形式三卿村传统建筑多为单层建筑,左右对称,是典型的“一明两暗”格局,少数民居为“一门两窗”。图16一明两暗格局(作者自摄)图17一门两窗格局(作者自摄)(3)屋顶造型三卿村传统村落屋顶统一为硬山顶造型,采用在木屋架上加铺瓦片的方式制作屋顶。传统火山建筑屋顶中脊常见有两种造型:其一为上翘的“燕尾脊”造型,常见于有钱人家及庙宇、祠堂中;其二为普通的平直中脊,是最常见的中脊造型。图18屋内房顶构造图(作者自摄)图19燕尾脊造型(作者自摄)图20普通造型(作者自摄)(4)山墙造型三卿村传统村落山墙统一为扁状人字形硬山墙造型。图21山墙造型(作者自摄)(5)建筑用材三卿村传统民居墙面、院落围墙全部采用中气孔玄武岩自然堆砌而成,不添加任何黏剂,石块大小由下往上依次递减,条件好的人家会将玄武岩切为平整面以示美观。建筑对所选岩石气孔大小要求较高,中孔隙玄武岩具备独特的渗透功能,岩石的孔隙能够起到通风作用,也能储存室内外多余的水汽,在炎热的夏季蒸发,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作用。图22玄武岩屋墙(作者自摄)在村落中有部分民居内侧以水泥糊墙或填补玄武岩堆砌缝隙,据王杰村长介绍,这种现象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日军侵略至三卿村以后,部分村民在修缮房屋时采用水泥进行加固以及改善屋内环境条件。民居屋内所用门楣、房梁多采用坚实的菠萝格木,其余木质隔板、门窗等也采用荔枝木、龙眼木等木材制作。(6)局部装饰早期修建的火山岩民居中少见有窗户,多以玄武岩孔隙或在房屋顶部开极小的天窗进行采光和透气。明清以后修建的民居多见窗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内外两层窗户的形态。内侧窗户多为双开实心木板窗,有遮光、避雨的功效,外侧窗户多为网格状,无法移动或推开,用于透气。图23外侧木格窗(作者自摄)小结村落多为内向围合式院落,这种布局方式既保证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又便于邻里之间的交流。统一采用硬山顶,这种屋顶形式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适应了热带气候多雨的特点。民居墙体和围墙使用玄武岩,这种火山岩石坚硬耐用,村民常就地取材利用玄武岩修建石头围墙、民居等。玄武岩具有独特的透气和储水功能,岩石的孔隙能够起到通风作用,也能储存室内外多余的水汽,在炎热的夏季蒸发,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作用。这种建筑材料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火山村落的独特地域风格。此外,建筑基因还体现在民居的平面布局上。传统民居正屋面阔三间,左右两侧为厢房,中间为主厅,这种布局方式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当地的生活习俗。民居内部装饰简约大方,多用木质材料,如门楣、房梁多采用坚实的菠萝格木,其余木质隔板、门窗等也采用荔枝木、龙眼木等木材制作。这种装饰风格既体现了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又展示了火山村落的生活美学。3.3.4文化基因(1)公共建筑村落内最引人瞩目的公共建筑为建于民国19年的安华楼,为村内最高的建筑,由外出留学归来的乡绅王正端兴建,村民共同出资出力修建而成,在战争年代用来抵御侵华日军入侵,如今还能在楼体上看到曾经遗留的弹孔。安华楼左右刻有一藏头楹联,如今已模糊,据考证上联为“三俊挺生济世安民光梓里”,下联为”卿才蔚起经邦华国姚槐堂”,横批“紫电清霜”。安华楼现已列入《海口市公布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图24安华楼(作者自摄)村南侧有一礼义庙也是三卿村标志性公共建筑。该礼义庙原为古时修建的村庙,日军侵略期间将其烧毁,而后村民在原址上新建了如今的庙堂。

图25礼义庙(作者自摄)此外,村内还有古拜亭、古学堂、神庙、古井等公共建筑。古拜亭古时用于祭祀和演艺等,于日军侵略期间被烧毁,现今剩有地基,村内协调村民纠纷、教育村民时便在此处开展。位于三卿村东侧的古井古时采用传统的打水方式取水,如今已采用接电抽水汞进行取水。图26神庙(作者自摄)(2)宗教文化三卿村村民主要信仰儒释道三教,其中以道教文化为主流,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于三卿村因地制宜的火山岩建筑及街巷中。村祠和家祠中主要供奉老子、玉皇大帝、九天玄冥、班超、关羽以及古时乡绅等人物。此外村中也非常重视道教节日如上元、中元、下元三节。(3)民风习俗据村长介绍,现今三卿村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为“军坡节”,军坡节分“公期”和“婆期”,“公”为班超,“婆”为冼夫人,所以“公期”和“婆期”便是祭祀班超和冼夫人的日子。在过军坡节时,村民一边会保留传统过节习俗中祭祀、祈福、游神、杀猪宰羊等活动,也会加如现今当地人喜爱的活动如打排球。此外,三卿村所在的羊山地区还有一种极具独特性的习俗——嫁女数缸,又作“嫁女送缸”。羊山地区因自然环境缺水,居民便以水缸放置院中在雨季储存雨水,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水缸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成为了家家户户财富的象征。在村中女性择偶时便以男方家中水缸数量作为判断条件之一,同时水缸也会作为嫁妆添置到新人新家当中。(4)饮食文化因三卿村水资源贫乏,自古以种植薯类作物和耐旱作物为主,如土豆、红薯、玉米等,村民也常制作易保存的食物如萝卜干、咸菜等;因油类作物产量较少,村中菜式多为炖菜、汤菜,如猪肉炖酸菜,少炒菜、炸菜。如今随着火山文化旅游的开发,三卿村的农家乐兴起了火山石石板烤肉的饮食方式。小结村落内有安华楼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村民聚集、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村落的信仰和乡情。安华楼等公共建筑见证着村落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村民主要信仰道教,崇尚自然和谐。这种宗教信仰塑造了村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道教的宗教活动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宗教节日和仪式为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使他们更加团结和友爱。村落保留着“嫁女数缸”等独特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资源的珍视和对婚姻的重视。在“嫁女数缸”的习俗中,水缸成为财富的象征,体现了村民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习俗不仅展示了村落的生活风貌,还传承了村民的智慧和经验。这些文化因素与村落的历史变迁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村落的历史变迁影响了村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而自然环境则塑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村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这些文化基因成为火山村落的重要标识,使其成为火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村落内有安华楼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村民聚集、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村落的信仰和乡情。安华楼等公共建筑见证着村落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村民主要信仰道教,崇尚自然和谐。这种宗教信仰塑造了村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道教的宗教活动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宗教节日和仪式为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使他们更加团结和友爱。村落保留着“嫁女数缸”等独特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资源的珍视和对婚姻的重视。在“嫁女数缸”的习俗中,水缸成为财富的象征,体现了村民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习俗不仅展示了村落的生活风貌,还传承了村民的智慧和经验。这些文化因素与村落的历史变迁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村落的历史变迁影响了村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而自然环境则塑造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村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这些文化基因成为火山村落的重要标识,使其成为火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4结论与讨论4.1结论基于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获取三卿村的信息,采用景观基因识别中的特征解构提取法,将三卿村景观基因划分为环境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文化基因四个大类,并详细阐述了山水景观、植被景观、选址布局、村落形态、街巷格局、院落布局、屋脸形式、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建筑用材、局部装饰、公共建筑、宗教文化、民风习俗、饮食文化共计十五个景观基因特征。4.2讨论通过对三卿村以及羊山地区其他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考察,能够感觉到羊山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的保存程度各有不同,三卿村胜在景观基因种类保存完善、特点鲜明,缺陷在于传统民居单体较为残缺,村落中火山石屋缺顶、围墙塌陷等十分常见。据三卿村王杰村长介绍,自三卿村入选传统村落名录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政策,为三卿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实地考察访问居民的过程中,多数被采访居民对“三卿村列入传统村落名录后作为普通村民生活或经济有何改善”的问题闭口不谈或保持中立态度。由此可知,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偏向于古村落本身的保护,也要协调村民的发展诉求。4.3研究不足研究成果完整性欠缺本文只涉及对三卿村景观基因的识别性研究,仍停留在景观基因研究的表层部分,未深入讨论三卿村景观基因图谱以及景观基因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