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院救生舱检验方案_第1页
沈阳院救生舱检验方案_第2页
沈阳院救生舱检验方案_第3页
沈阳院救生舱检验方案_第4页
沈阳院救生舱检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沈阳研究院救生舱检验方案依据煤安监司办[2010]9号等规定制定本方案。一、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见表1。表1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考核项目是否可采用已有结果备注1基本参数生存空间,外形尺寸参数,颜色,警示标志,产品适用条件。2结构和安全防护要求硬体舱外壳强度、起动力、开启时间、观察窗设置、舱体气密性、超压自动泄压能力、可移动性、降温能力等3压缩空气保障能力对气幕、舱内正压维持、舱内补氮供应能力4供氧系统供氧能力5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能力、除湿能力及空气循环能力CO、CO2等有害气体处理能力,除湿能力,空气循环能力6对于压风系统的防护性能压风接口、噪声、流量7通讯系统通讯设施是否可靠8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照明种类、续航能力9生存保障系统食品、医疗设施、工具等10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仪表设置及续航能力11综合防护能力供氧能力与安全、维持正压能力、持续抗高温能力等12过渡舱清洗能力过渡舱对人员带入的外部气体清洗能力二、试验仪器设备试验仪器设备见表2。(可根据具体试验补充相应仪器及设备)表2试验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要求和说明1湿式气体流量计(0~5)M3/h,精度±1%2鼓泡式加温增湿器(37±2)℃3温度测试仪(0~100)℃±1℃4温度指示控制仪(0~100)℃±2℃5采气泵(4~6)L/min6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量程(-2000~2000)Pa,精确度±20Pa7热磁O2分析仪(0~100)%,准确度0.1%8红外线CO2分析仪(0~5)%,准确度0.1%9恒温箱内有加热、温控、风扇等,(室温~80℃)可调控10采集器、计算机、打印机接口为48511电子秒表0~1h,分辨率1s12U型压力计0~1000Pa±10Pa13声级计0~1000dВ(A)±10dВ(A)备注:产品在进行(现场试验、型式检验)时,应具备的设备。三、试验步骤1.基本参数:目测及核算。生存有效容积:生存空间不应低于每人0.8m3,且总有效容积不低于8m外观尺寸、颜色、安全警示等应满足要求。产品适用条件是否合理。2.结构和安全防护要求:(1)舱门的尺寸及结构:目测。=1\*GB3①舱门开启时间:在非包装情况下,模拟实际应用状况,操作人员按照救生舱说明书(培训教程)规定操作舱门开启装置,人为接触手柄立即拉起,开始记录时间,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结束。使用秒表计时。=2\*GB3②舱门启动力:用拉力计勾住舱门开启手柄,直至开启位置,记录起动的最大有效拉力。(2)观察窗的尺寸及结构:目测,材质提供试验报告。(3)救生舱气密性U型压差计U型压差计自动泄压阀空气泵避难舱体图1舱体气密性试验按图1通过管路连接U型压差计、空气泵至避难舱体,关闭自动泄压阀。试验时,开启空气泵,向舱体内注入空气,观测U型压差计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200Pa,关闭空气泵和供气开关,同时每20s记录一次U型压差计的值,观测舱内压力下降值,历时1min结束。(4)供氧舱:目测。气瓶固定与维护、清洁。钢瓶资质等。(5)吊装、移动、自重:自测。(6)救生舱超压时自动泄压功能(保压200Pa,所以设置自动泄压压力应大于200Pa的某个值,此试验可以和气密性试验合并进行)按图1通过管路连接U型压差计、空气泵至避难舱体,开启自动CO吸收剂实验用量及实验条件:避难舱额定使用一包CO吸收剂(重约1Kg),可供30人且每人0.8m3使用96小时;实验中模拟对应空间1m3和2小时的CO(CO浓度1000ppm)的处理能力.采样泵流量控制为20±1L/min;实验时间为120分钟。实验过程:先关闭开关,安装好吸收剂(1Kg,两端加干燥剂保护);调整好后各项实验参数(各流量),待其稳定后,将开关调至实验位置,快速使实验药箱的CO浓度达到1000ppm,之后开始实验并实时记录CO测试仪的数据,120分钟后实验结束。实验结果判别:实验进行120分钟后,如1h时吸收剂实验药箱中的CO浓度小于600ppm或2h后CO浓度小于200ppm为合格,则CO吸收能力大于400ppm/h。②舱内CO浓度不大于24ppm实验按第11条综合防护能力进行测试,整过实验过程中舱内CO浓度小于24ppm符合要求。(2)CO2处理能力目标要求:CO2吸收能力不低于0.5L/min.人,舱内CO2浓度不大于1%①CO2吸收能力实验空气空气泵三通采样泵温、湿度计干燥塔红外线CO2测试仪实验药箱补水器加温增湿器CO2湿式流量计空气湿式流量计图4CO2吸收能力实验按图4所示进行实验。CO2吸收剂实验用量及实验条件:按每人呼出的CO2量为0.4L/min.人和每包CO2吸收剂14.5Kg、可吸收1400L的CO2计算;实验中模拟一人2小时的CO2呼出量,所需吸收剂量为:0.4*(2*60)/(1400/14.5)=0.5Kg;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经过吸收剂后的气体直接排空,不可能完全吸收,同时使吸收剂充分吸收,实验中CO2加入量为0.6L/min;空气流量为0.4L/min;实验温度为35±1℃,湿度85±2%,实验时间为120分钟。实验过程:先将三通阀调至放空位置,安装好吸收剂(500g);调整好后各项实验参数(流量、温度和湿度),待其稳定后,将三通阀调至实验位置,开始实验并实时记录红外线CO2测试仪的数据,120分钟后实验结束。实验结果判别:如实验进行120分钟后吸收剂实验药箱出口的CO2浓度为R,计算CO2吸收能力:(A)120分钟进入实验药箱的CO2总量为0.6*120=72L,气流总量为(0.6+0.4)*120=120L;(B)实验结束时出口CO2浓度为R(%)(此浓度值从实验开始至结束,其随时间的变化是递增的),排空的CO2总量应小于120*R(没有考虑因吸收剂吸收CO2导致的出口总气量的降低);(C)CO2吸收剂吸收的CO2总量为72-120*R;(D)CO2吸收剂的吸收能力Rh大于(72-120*R)/120L/min,如Rh大于0.5L/min.人则合格。或者,用二氧化碳分析仪在试验箱后连续采样检测,其结果显示最高浓度值小于1%,平均浓度值小于0.5%则为合格。②舱内CO2浓度不大于1%实验按第11条综合防护能力进行测试,整过实验过程中舱内CO2浓度小于1%符合要求。(3)除湿能力加湿器加湿器湿度计避难舱体避难舱体图5除湿能力实验在密闭舱体内注入湿度95±2%的空气,湿度计显示达到95%湿度后,开启除湿处理设备,每隔5min采集一次空气湿度,试验时间1h,试验结束后空气湿度不高于85%合格。(4)空气循环能力:目测与核算。救生舱内部空气循环能力不低于20L/min。在目测的基础上,通过流入舱体内的气体总量进行核算。6.对于压风系统的防护性能:目测。对于检测所配的相关设施,如压力表、流量计、声级计的规格精度,应符合表2规定要求。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设施,保证压风供氧速率不低于每人2.5L/min(标准状态下用风表测定),在离接口处1米远用声级计测定连续噪声不高于70dB(A),用压力表测定出口压力不高于0.2MPa。应具有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及与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7.通讯系统:目测及核算续航能力。目测通讯系统是否安装合理,是否能保障通讯有效。8.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目测及核算包括照明用的关联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使用时间应额定时间的1.2倍数。救生舱应配备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应符合防爆安全需要,贮备备用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舱外应有外部指示灯。同时应采用安标证在有效期内受控目录产品。9.生存保障系统:目测及核算。食品配备不少于2000kJ/人.天,食用水500mL/人.天,应急救助所需要医疗设备,包括急救箱、苏生器、自救器等,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工具等,应具有人体排泄物处理功能。10.内外环境参数检测:目测与核算目测配比检测仪器仪表的种类,计算其续航能力。11.综合防护能力实验(试验报告中试验初始条件、试验过程描述、试验结果分析应尽量详细)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按额定人数进行测试,测试前应保证以下具体要求:(1)按设计要求对救生舱所有设备连接好,安装完成后检查各设备、救生舱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系统的气密性;(2)对恒温室进行加热并保持55℃(3)试验人员按照救生舱说明书(培训教程)规定,由恒温室外部经过恒温室进入救生舱;(4)第一位试验人员进入救生舱时试验计时开始。(5)待救生舱各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对试验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直至试验结束。采集的实验数据包括:恒温实验室内温度;舱内温度、湿度、CO、CH4、O2、CO2浓度;舱内外压差。(6)建议试验过程中对舱内人员人体生理特征、心理状态进行监测;(7)应具有对舱内实时的视频监测、内外语音通话功能。试验前应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舱内CO、CH4、O2、CO2浓度中任何一项参数超过标准规定时,应停止试验。试验中应有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在现场待命。空空调空气加热装置空气加热装置数据采集分站视频显示数据显示器打印机32415671-主舱,2-恒温室,3-温度、CO、CO2、O2、CH4传感器4-放置于过渡舱的CO、CO2传感器,5-恒温室温度传感器6-视频摄像机,7-U型压差计图6避难舱载人试验装置12.过渡舱清洗能力试验采用综合防护能力试验装置,每人的清洗时间应小于5分钟。使用的化学氧、压缩氧自救器应大于30分钟。(30min是否够?!如果按照救生舱额定人数24人进行试验,每批两人清洗,每次从进入过渡舱到清洗完毕所需时间若为5min,则所有人员清洗完毕时间至少为60min!!!)试验前应做好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准备工作。试验中对恒温室、舱内实时的视频监测;应保持与试验人员语音通话。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不得摘除自救器。试验中应有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在现场待命。(1)对救生舱、恒温室气密性进行检查;(2)恒温室内充入1.0%CO2,100ppmCO并保持恒定;(3)开启舱内(过渡舱、生存舱)CO2、CO浓度监测(试验前应保持舱内(过渡舱、生存舱)CO2浓度低于1.0%,CO浓度低于24ppm,实时采样。(4)依据产品实际给出额定人员(到底是多少,请明确),试验人员戴好自救器进入恒温室内(救生舱外)。(5)根据救生舱说明书(培训教程)规定,第一批人员(依据产品实际给出批次人员数(到底是多少,请明确))进入救生舱过渡舱,关闭舱门,打开冲洗装置,同时开始计时;(6)当过渡舱内CO2浓度低于1.0%,CO浓度低于24ppm时,第一批人员冲洗完毕。打开生存舱与过渡舱间的隔离门,进入生存舱(主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