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544-2012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T 1544-2012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T 1544-2012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T 1544-2012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T 1544-2012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1/T1544—2012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技术规程2012-1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 1 3术语和定义 1 25试剂和材料 2 2 3 410抗药性水平评估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数据原始报表 6IDB51/XXXXX-2012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丽年、廖华明、罗林明、张伟、曾伟、余文海、伍亚琼、王黎明、文刚。1DB51/XXXXX-2012本标准规定了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的基本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二化螟对以触杀作用为主要作用方式的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92-2009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T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指昆虫能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杀虫剂药量的能力,并在种群中逐渐发展。点滴法(Topicalapplication)又称局部施药法,是一种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滴于昆虫特定部位的定量处理方法。3.3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百分比)。指药剂损害生物体的能力,即药剂对靶标生物的毒性。是在严格实验控制条件下,药剂对生物毒性的量度指标,一般用反应中值如LD₅等表示。3.5指在观察时间内,药剂杀死种群(供试目标昆虫)50%时所需要的药剂剂量(μg/头或μg/g)。2DB51/XXXXX-2012在未接触过某种药剂的地区采集或在室内经多代隔离饲养获得的群体。4仪器设备养虫室,光照培养箱或人工气候箱,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0.03μL~0.05μL),增湿器,电子天平(感量0.1mg),玻璃仪器:容量瓶(10mL、25mL、50mL),称量瓶,移液管或加液器,烧杯,培养皿(直径5cm、高1.2cm),广口瓶(直径8~10cm、高10~15cm)和温湿度计等。待测试的农药原药,质量分数≥90%。溶剂为丙酮:A·R。5.2试虫6试虫准备6.1.1田间直接采集卵块。在水稻二化螟田间成蛾高发期后3~5天,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未施药稻田5块,每块田随机采集二化螟卵块20~40块,共采集100~200卵块。6.1.2诱集成虫产卵。白天在稻田用捕虫网等工具捕捉成虫或夜晚在灯下诱集成虫300~400头,供室6.2幼虫饲养6.2.1水稻苗准备。取一定量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28±1℃)浸种2天、催芽1天,待发芽状态基本一致时播入直径8~10cm、高度10~15cm的玻璃或塑料广口瓶中,每瓶播5~10g种子,瓶口封上一层保鲜膜并扎少量透气孔,置于适宜的温度下(28±1℃)培养,待稻苗长至5~6cm时备用。6.2.2幼虫饲养。将田间采集的卵块放置于准备好的栽有稻苗的玻璃广口瓶中,每瓶放1~2个卵块,置于28±1℃、相对湿度(RH)75%~85%的养虫室或光照培养箱,每毛笔将幼虫转移到另外的长好稻苗的广口瓶中。当幼虫长到4龄时,选取体重范围在6~9mg的健康幼7.1母液配制称取一定的原药(精确至0.0001g),置于容量瓶中,用丙酮溶解稀释至刻度定容,摇匀备用。3在16%~84%的试虫死亡的药量范围内,按照等比或等差级数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使药量跨越中值的两侧。药量间的死亡百分率应比较均匀,如果差异太大,可不按等比或等差数列,抽去或插入适7.3计算方法7.3.1原药取用量X₁(g)按式(1)计算。X——原药取用量,单位g;P—原药质量分数,单位%。7.3.2供试药液质量浓度X₂(μg/mL)按式(2)计算。X₂——供试药液质量浓度,单位μg/mL;A—稀释倍数。7.3.3每头虫受药量X₃(μg/头)按式(3)计算:………(3)V——点滴量,单位μLX——供试药液质量浓度,单位μg/mL8药剂处理方法8.1处理方法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毛细管体积为0.03μL~0.05μL。选择健康4龄二化螟幼虫,用毛笔挑起放在滤纸上,每张放5头,用干净的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将药液定量点滴在供试幼虫胸背上,点滴时毛细管应尽量贴近虫体再挤出液滴,以丙酮液作为对照。先点滴对照丙酮液,再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逐一点滴药剂处理。将处理后的幼虫用毛笔轻轻扫入装有水稻叶的培养阻内,每皿放5头,每个浓度设6次重复,共处理30头幼虫。培养皿底部放置湿润滤纸保湿,加盖放好,置于温度(T)28±1℃,相对湿度(RH)75%~85%,光周期为L:D=16:8h的条件下饲养并观察。8.2结果检查根据不同药剂设置检查时间。死亡判断标准是以毛笔轻触虫体,虫体完全不动即为死亡。检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48.2.1处理后48h。检查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等类杀虫剂的结果。8.2.2处理后72h。检查大环内酷类和苯基吡唑类杀虫剂的结果。8.2.3处理后96h。检查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结果。8.2.4处理后120h。检查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结果。9数据统计分析方法9.1计算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X(%)用式(4)计算:P——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N—表示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头。校正死亡率X₅(%)用式(5)计算:P——处理组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P——处理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Po对照组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应按公式(5)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9.2数据处理和分析 (Y=a+bx)、LDs值(ug/头)、95%置信限、b值及其标准误。用t测验确定两种药剂的有效中量差异是否显著.当t>1.96,则表明两种药剂的有效中量差异显著;相反,当t<1.96,差异不显著。10抗药性水平评估10.1抗性倍数计算抗药性的确定采用比较群体对药剂的敏感度(反应中值即致死中量LDso值)的方法,求出抗性倍数,按式(6)计算。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10.2抗性水平分级标准抗性水平分级抗性倍数敏感≤3倍敏感性下降3.1~5倍低水平抗性5.1~10倍中等水平抗性10.1~40倍高水平抗性40.1~160倍极高水平抗性>160倍10.3抗性水平评估按照抗性水平的分级标准,对测试种群的抗性水平作出评估。11数据保存将测定的所有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按时间、地点建立档案,长期保存。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数据原始报表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56(资料性附录)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数据原始报表试虫学名:采虫地点:采虫时间:饲养代数:试虫龄期:寄主作物:测定药剂:药剂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