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_第1页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_第2页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_第3页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_第4页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行业背景分析

一、选择目标市场

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了目标市场战略之后,就要决定

如何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步骤,是分析评价各个细分

市场,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目标市场。

(一)评价细分市场

评价细分市场,即对各细分市场在市场规模增长率、市场结构吸

引力和企业目标与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

1、细分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这项评估主要研究潜在细分市场是否具有适当的规模和增长率。

“适当的规模”是一个相对概念,大公司可能偏好销售量很大的细分

市场,对小的细分市场不感兴趣;小公司则由于实力较弱,会有意避

开较大规模的细分市场。细分市场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有

的企业都希望目标市场的销售量和利润具有良好的上升趋势,但竞争

者也会迅速进入快速增长的市场,从而使利润率下降。

2、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

一个具有适当规模和成长率的细分市场,也有可能缺乏盈利潜力。

如果许多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同时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说,在某个

细分市场中存在很多颇具实力的竞争企业时,尤其是该细分市场已趋

于饱和或萎缩时,则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潜在进入者既包

括在其他细分市场的同行,也包括那些目前不在该行业经营的企业。

如果该细分市场的进入障碍较低,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也会下降。替

代品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该细分市场的潜在收益。替代品的价格越有

吸引力,该细分市场增加盈利的可能性就被限制得越紧,从而使该细

分市场吸引力下降。购买者和供应者对细分市场的影响,表现在它们

的议价能力上。购买者的压价能力强,或者供应者有能力提高价格或

降低所供产品的质量、服务,那么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就下降。

一个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是上述五种变量的函数。分析每个细

分市场的吸引力,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时不能忽略的重要步骤。

3、企业目标和资源

选择目标市场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企业还要考虑自身的目标

和拥有的资源。某些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如果不适合企业的长期目

标,也只能放弃。对一些适合企业目标的细分市场,必须考虑是否具

有在该市场获得成功所需的各种营销技能和资源等条件。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企业有五种可供参考的市场覆盖模式。

1、市场集中化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目标市场模式。企业选取一个细分市场,生产

一种产品,供应单一的顾客群,进行集中营销。例如,大众公司集中

于小型车市场,保时捷公司集中于运动车市场。选择市场集中叱模式

一般基于以下考虑:企业具备在该细分市场从事专业化经营或取得目

标利益的优势条件;限于资金、能力,只能经营一个细分市场;该细

分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准备以此为出发点,取得成功后向更多的细

分市场扩展。公司通过市场集中化,更加能够了解细分市场的需要,

在该细分市场建立巩固的市场地位,也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但是市场集中化的风险比一般情况更大,容易出现个别市场不景气的

情况。

2、产品专业化

产品专业化是指企业集中生产一种产品,并向各类顾客销售这种

产品。如显微镜生产商向大学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商企业实验室

销售显微镜。产品专业化模式的优点是企业专注于某一种或一类产品

的生产,有利于形成而发展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该领域树立形象。

其局限性是当该领域被一种全新的技术与产品所代替时,产品销售量

可能会因此而大幅度地下降。

3、市场专业化

宝洁在全球消费日用品市场等都采取市场全面化的战略。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原则

(一)自主创新,开放合作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创新引导需求、驱动转型、优化

供给、保障安全,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

持续深化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形成制造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质效优先,生态友好

坚持质效优先、绿色发展,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推进产业

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优质消费品和中高

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升级,

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三)系统推进,彰显特色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省制造业发展,加强优势产业和新兴

产业协同,促进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协同,支持和引导各地找

准定位、发挥优势,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各地特色彰显、产业生态完

善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新兴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面向数字中国建设,顺应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趋势,以

融合赋能、创新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新兴数字产业集群。

(一)大数据云计算高质量发展

以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为重点,适度超前布局智能计算中心、边

缘数据中心、行业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大力发展行业云、定制

云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

产管控、经营管理全域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以及企业多元数据融

合应用协同创新。加强工业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重点打造以算法为

核心,软硬一体、落地性强、易用性好的工业大数据产品。鼓励有条

件的地区在工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数据资产化目录、数据共享

流通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发展数据银行、数据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

(二)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机器学习、深度

学习、知识图谱构建等理论与算法,重点研发人工智能芯片、矶器视

觉、语音识别、推理与决策等关键技术,布局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算

力共享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南京、苏州等争创国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三)区块链高质量发展

开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用户

隐私与数据安全、跨链交互等技术攻关,构建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底层

平台,部署基于云计算的区块链BASS服务平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智

能制造、电子存证、商品溯源、数据流通等方面融合应用,加快区块

链产业集聚。

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国的领先地位巩

固提升,实现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结构更优化、

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一

流自主品牌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持续提高,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率先建成全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

地。到2035年,全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匡际竞争

力大幅提升,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更加协调,有力支撑我

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基本稳定,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

竞争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

业比重分别达48.5%、42%,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二)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保持2%以上、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瓶颈,

在若干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技术创新、标准引领的策源地。

(三)数字转型铸就新动能

全省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普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数

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四)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

制造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绿色安全低碳技术装备普

遍应用,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

降低17%,鼓励部分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重点行业和企业绿色安全生

产方式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五)壮企强企取得新成果

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中小企业协调融通发展,营

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

3000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企

业。

五、培育享誉全球的江苏制造名企名牌

引导企业立足创新、追求卓越,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壮企强

企工程,制定出台支持领军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推

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领军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影

响力,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高地。

(一)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群体

注重发挥新时代企业家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瞄准国际

一流,推进百企引航计划,针对龙头企业组织开展发展战略咨询诊断,

一企一目标、一企一对策,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变革、兼并重组等,

引导龙头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

批具备产业链整合力、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对标隐形冠军,推进

千企升级计划,引导企业坚守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持续专注技术和

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迭代升级,锻造独门绝技,形成一批具有

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各类

企业重视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

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融通发展。到2025年,新增省

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00家以上。

(二)提升江苏制造质量水平

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引导企业推

进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组织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合格率提

升等三大工程,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提升质量精准化控制和在线实时监测,加强产品质量监

管,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认证和高端品质认证。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质

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制定实施制造业标

准化工作方案,支持企业标准研制和升级迭代,鼓励制定实施高于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完善产业链标

准体系,培育一批标准领航产品。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一批高价

值专利示范中心。支持制造企业争创质量奖和国际知名质量奖项。到

2025年,持续推进200个重点细分领域、300个重点产品、5000家企

业质量提升。

(三)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质品牌形象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重视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建

设,发挥工业设计的引领作用、质量标准的支撑作用、优秀文化的基

砧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锤炼品牌,在重点先

进制造业集群设立品牌培育指导站,打造更多的江苏精品苏地优品区

域品牌,提升江苏制造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强经典品牌创

新,推进轻工、纺织等品牌与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相融合,提升文化

内涵和附加值,打造国货精品。聚焦健康、时尚、创意等创造新供给

的领域,培育一批引领需求的新锐品牌。到2025年培育制造业江苏精

品500个。

六、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新体系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

行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全省制造业绿色

安全发展方式。

(一)推动制造业节能减排

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

加快提升锅炉、变压器、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

统能效以及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能效。引导企业开展清洁

生产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开展

污染物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同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降低制

造业污染排放强度。构建覆盖设计、产品、工厂、园区、供应徒的绿

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培育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000家。

(二)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行业降碳

围绕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

案,利用原料替代、过程削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过程

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能耗强度,以化石能源为重点合理控制

能源消赛总量,削减燥炭消费量,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

比重。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鼓励工厂、园区发展厂房光伏、

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

统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三)大幅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

及产品应用推广,削减工业固废产生量。实施水效领跑行动,加大非

常规水利用力度,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分级回用。研究制定退役

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粉煤灰、冶炼渣、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

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规范发

展再制造产业。

(四)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

聚焦化工、冶金、民爆等重点行业,制定工艺、技术、设备和材

料安全准入标准,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项目安全准入审查、从业人员安

全资格准入,加快重大工业设施和装备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瑾进企

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循环化、绿色化改造,

构建省、市、县、企全覆盖的隐患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

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引导各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

技术、工艺、装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七、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

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

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

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

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

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

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

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

(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

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

(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

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

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感觉、判断及

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

(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

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

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

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彻于每

一个部门。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

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

“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

“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

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

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

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

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

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

生存和健康成长。

八、体验营销的概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向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产

品和服务,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设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

的活动,让消费者产生内在反应或心理感受,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体

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营销模式。体验营销建立在对消费者个

性心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以激发顾客的情感

为手段,使整个营销理念更趋于完善,目的是为目标顾客提供超过平

均价值的服务,让顾客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或体验,获得

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体验营销并非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确切地

说它是一种营销心理、一种营销文化、一种营销理念。在消费需求日

趋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顾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

比以往更为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获得“体验感觉”。我们经常会看

到这样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很多产品的时候,如果有“体验”的场

景和气氛,那么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

购买服装时,如果一家服装店不能让顾客试穿的话,有很多顾客就会

马上离开;购买品牌电脑时如果消费者不能亲自试试性能,感觉一下

质量,大多数消费者就会对其质量表示怀疑;购买手机时如果销售人

员不太愿意让顾客试验效果,顾客马上就会扬长而去……因此,对于

企业来说,提供充分的体验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机会。

九、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

关系营销把一切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纳入研究范围,并用系

统的方法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表现积极的一方被弥为市

场营销者,表现不积极的一方被称作目标公众。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企业的发展要借助利益

相关者的力量,而后者也要通过企业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1)企业内部关系。内部营销起源于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市场。智

慧的企业高层领导,心中装有“两个上帝”,一个“上帝”是顾客,

另一个“上帝”是员工。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营销,首先要有具备营销

观念的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组合策略,

并能自觉地以顾客导向的方式进行工作。同时企业要尽力满足员工的

合理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关系营销奠定良好基础。

(2)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往

往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为有效地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发展目标,企

业要善于与竞争对手和睦共处,并和有实力、有良好营销经验的竞争

者进行联合。

(3)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是“上帝”,是“财神”,企业要

实现盈利目标,必须依赖顾客。企业需要通过搜集和积累大量市场信

息,预测目标市场购买潜力,采取适当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变潜在顾

客为现实顾客。同时,要致力于建立数据库或其他方式,密切与消费

者的关系。对老顾客,要更多地提供产品信息,定期举行联谊活动,

加深情感信任,争取将其转化为长期顾客,举办这些活动花费的成本,

肯定比寻求新顾客更为经济。

(4)企业与供销商的关系。因分工而产生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

是由协作而形成的共同利益关系。合作伙伴虽也存在矛盾,但相互依

赖性更为明显。企业必须广泛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密切合作

的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来自供销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

(5)企业与影响者的关系。各种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公共事业

团体以及政府机构等,对企业营销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必

须以公共关系为主要手段争取它们的理解与支持。例如,社区是以地

缘为纽带而连接和聚集的若干社会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

业关系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企业需要社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

有效率的工作场所,社区也希望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

持。

十、价值链

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

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

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

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企业价值链

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

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

个环节。

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

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

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阂与组

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靖助活

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

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

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

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

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

价值倍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

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

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

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

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

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

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

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

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

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

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

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

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

(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

成本增大。

(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

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

(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

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

动。

(二)供销价值链

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

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

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

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

效,提高竞争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

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

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

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

何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

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

战略环节。

经济学垄断优势原理表明:在充分竞争市场,竞争者只能得到平

均利润;如果超额利润能长期存在,则一定存在某种由垄断优势引起

的“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

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

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

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

而异。一般地说,高档时装行业的战略环节是设计能力,餐饮业是地

点选择,烟草业则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

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键在于保持其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垄断优

势,而无须将之普及到所有的价值活动。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将战略环

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活动通过合作外包出去。

这样,企业既能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战略环节,增强垄断优势,又

利用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顾客满意程度。

加强与供销价值链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借力”,共同锻造高绩

效的顾客价值网络,也是对上述“聚焦”战略的精妙运用。例如,人

们涌向全球24500家麦当劳餐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其汉堡包,

而更多的是喜欢麦当劳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被你之为

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标准,并出色地协调了整个系

统,使它不仅有效地与其特许经销商、供应商成功合作,而且与它们

共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

对战略环节的垄断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垄断关键性原材料、关键

性人才,也可以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如在依靠特殊技能

竞争的行业(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专业,等),需要垄断若干关键

人才;在依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其垄断优势来自关键技术或原料

配方(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配料

配方);在高科,技行业,垄断优势通常来自对若干关键性生产技术

的垄断。

十一、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

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

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

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

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

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

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

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

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系营销

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

的人做生意。

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

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

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

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

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

(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

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

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

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

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

可以说是协调关系的最高形态。

(3)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相互之

间有利益上的互补。如果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双方就不会建

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要求互相了解对方的利益

要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努力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

真正的关系营销需要达到关系双方互利互惠的境界。

(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关系营销要求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追

踪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关系营销应具备一个反馈的循环,连接关系

双方,企业可由此了解到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合作方提供的信息,

以改进产品和技术。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关系营销具有动态的应变性,

有利于挖掘新的市场机会。

十二、整合营销传播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

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

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

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

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

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

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

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

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

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

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

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

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

品牌与股东价值”。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

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

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

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

力的最大化”。

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

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

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

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

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

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

(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

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

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

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

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

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

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

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

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

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

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

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