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_第1页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_第2页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_第3页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_第4页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160SLP5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533–20XX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hepreparationofproceduresofpreliminarydesignreportforirrigationanddrainageprojectplanning(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总则1.0.1为规范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小型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内容进行简化。1.0.3初步设计应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全面收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勘测、观测、试验和研究,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方便管理。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1.0.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复核并确定水文成果。2查明灌排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说明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复核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成果,复核工程规模。确定灌溉排水工程项目范围和灌排分区。选定灌排方式和灌溉节水措施。4复核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渠道线路、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数量。提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变化、新增内容。提出骨干工程设计和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5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设备型式和布置。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提出信息化建设方案。6复核施工导流方式,确定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及总工期。提出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用风、电、水的需要数量及来源。7复核工程建设征地的范围、数量、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等规划设计。8确定各项环境保护专项措施设计方案。9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10说明现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等情况;提出新建工程管理设计和改扩建工程的管理改革方案。11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确定主要措施。12提出工程节能设计。13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4复核经济评价指标。1.0.5初步设计报告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以后各章应依次以本标准第3~15章节为标题编排,并应符合本标准的编制要求。初步设计报告应附编制单位勘测、设计资质证明、必要的文件和专题报告。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见附件A。1.0.6水库工程及引水枢纽工程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规定执行。1.0.7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2.0.1绪论应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兴建缘由、工程任务与规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简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与相关部门及地方的协调成果。2.0.2水文应简述下列内容:1项目区背景、经济社会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2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3项目区径流、洪水、泥沙、水质、冰情等水文条件,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计算结果。2.0.3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渠道、建筑物、泵站等工程地质条件及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质问题及其结论性意见,天然料场及人工建筑物材料勘查等成果。2.0.4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应简述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任务、工程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0.5工程设计应简述下列内容:1工程的设计依据、等级、标准及主要指标。2项目区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3取水、输配水、排水、田间、监测、灌溉试验站、信息化工程及工程管理设施的规模、布置、加固改造处理措施等。2.0.6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工程项目主要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工程的选型和布置,机电设备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监控和通信方式。2.0.7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工程项目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总工程量、施工进度及总工期。2.0.9项目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应简述工程项目建设征(占)地范围和实物指标、拆迁安置方案、专项设施复建方案及投资等。2.0.10水土保持设计应简述项目区水土保持设计依据、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设计概算编制依据及投资。2.0.11环境保护设计应简述项目区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设计概算编制依据及投资。2.0.12工程管理设计应简述工程建设期管理机构设置方案、质量监督机制等,项目区运行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运用方式、工程管理费用及来源。简述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2.0.13节能设计应简述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源消耗指标,主要节能措施和效益。2.0.14设计概算应简述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编制的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方案和投资构成。2.0.15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应简述项目区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综合评价结论。2.0.16本章可附下列图与表:——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工程特性表(见附录B)。

3水文3.1水利概况3.1.1简述项目区自然地理、所在流域和河流水系特征。3.1.2简述项目区水利工程概况。3.2水文气象3.2.1说明项目区典型年日照、风速、降雨蒸发等气象要素特征值。3.2.2说明项目区水文测站分布和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雨量、墒情、地下水变化、地表水变化、水质监测、洪水监测)情况。3.3径流3.3.1说明灌区当地迳流产水量,典型年迳流过程线。3.3.2说明灌区骨干基础水利设施来水过程。3.3.3说明灌区坡面迳流计算方法参数和成果。3.3.4说明项目区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来水过程、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及利用情况。3.3.5说明项目区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可开采量、利用情况。3.3.6说明灌区补充回归水及可利用量。3.4洪水3.4.1概述项目区暴雨、洪水特性。3.4.2说明设计洪水采用的计算方法,确定相关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3.4.3说明单位面积洪水模数计算和洪水过程,主要跨河建筑物洪水位(选定频率)计算成果。3.4.4确定与输水工程相交的沿线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3.3.5确定需要施工导流的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3.5排水(涝)模数及流量3.5.1说明排水区流域特征值、资料情况、计算方法。3.5.2说明复核排水分区和产汇流成果。3.5.3说明增加资料后排水(涝)模数和流量的复核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的成果。3.6泥沙、冰情及水质3.6.1概述项目区泥沙特性。3.6.2概述项目区冰情。3.6.3概述项目区水源水质情况。3.7灌区水情测报系统3.7.1说明灌区水情现状站网和站点情况,资料观测年限,已建、拟建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情况与通信方式、管理和运行状况。3.7.2提出灌区水情测报系统总体设计。说明灌区水情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雨情、水情、墒情监测布设、设备选型、通信方式、投资等内容。

4工程地质4.1概述4.1.1说明项目区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4.1.2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成果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结论,说明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的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区域构造和地震动参数4.2.1简述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区域地质条件。4.2.2简述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4.3工程地质4.3.1简述渠道渠线的地质条件,确定渠坡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渠道渠坡、渠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建议。4.3.2简述主要渠道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主要渠道建筑物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各类别渠道建筑物各部位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建议。4.3.3改建、扩建工程涉及的既有建筑物或除险加固工程,应提出工程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建议;对需扩挖、加固、洞身重新衬砌的隧洞,应根据地质条件提出不利的的地质灾害危害和应对措施。4.4水文地质4.4.1简述并评价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提出输水骨干工程和主要建筑物的水文地质问题。4.4.2简述项目区地下水变化情况,盐渍化、沼泽化、冻胀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防治处理建议。4.5天然建筑材料4.5.1说明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4.5.2简述项目区分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质量情况和开采运输条件。

5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5.0.1应根据项目区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灌溉排水工程项目的要求,简述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0.2简述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5.0.3根据项目区灌溉排水工程建设规划,分析确定拟建工程的作用和任务,主要包括:新增、恢复、改善灌溉排水面积,提高灌排标准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等。5.0.4项目区灌溉工程建设规模复核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说明灌溉设计标准、作物灌溉制度,核定不同水平年的灌溉用水量;分析提出项目区内其它部门用水量。2在征求当地农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水土资源、土壤性质、种植习惯、劳动力等条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要求,分区确定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和复种指数。3核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说明灌区水资源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确定灌区总需水量及不同保证率典型年的年内分配。4论述灌溉供水的水源条件,分析确定水源工程特征水位、灌溉设计流量等主要指标。5确定灌区开发方式,复核项目区范围和灌溉面积。6分析确定灌溉工程特性指标。5.0.5项目区排水工程规模复核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说明项目区治涝标准、排渍标准,核定土壤改良和防治盐碱(渍)化的排水标准及承泄区水位;并根据项目区的降水及相关资料,分析确定排水模数。2根据地形条件、排水工程控制范围及承泄区控制水位,分析确定排水方式、排水流量及控制点水位。3应分析确定排水工程的主要特性指标。5.0.6根据项目区灌溉排水工程的任务和规模,确定工程建设主要内容。5.0.7对改建、扩建的灌溉排水工程,说明工程原设计规模和以往历次改扩建内容与规模,分析说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对工程进行改扩建的必要性、效益及对环境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并在工程安全评价(鉴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改扩建的方案、规模和建设内容。5.0.8对除险加固工程,说明工程原设计规模和以往历次加固内容与规模,分析说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近期安全检测鉴定结果,根据工况复核工程原设计任务的满足程度和安全性,论证对工程除险加固的必要性,确定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5.0.9提出改进灌水技术、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防止土壤盐碱(渍)化的灌溉节水措施,说明现状节水指标,开展节水评价。

6工程设计6.1设计依据6.1.1简述主管(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审批意见。6.1.2说明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所需的特征水位、流量、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建筑材料等相关专业基本资料。6.1.3说明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相关文件、资料。6.1.4可行研究与本阶段开展的除险加固工程相关检测评定结论。6.2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6.2.1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批复的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若初步设计阶段发生变化,应说明变化的原因,并重新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洪水标准。6.2.2复核相应设计标准,包括灌溉设计保证率、排水标准、供水标准、水质标准、安全、适用和耐久性标准;有防洪(潮)要求时,说明各建筑物的防洪(潮)标准。6.2.3有抗震要求时,根据工程场址地震动参数,复核抗震设计烈度。6.2.4说明国家、行业现行的技术标准的主要设计允许值。6.2.5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定的工程等别、各建筑物级别及审批意见,说明工程和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6.2.6对改造、加固、更新等项目,应收集既有项目实施时的设计、施工文件、调查结果等,并在此基础上评定项目既有工程的耐久性及合理使用年限,确定改造、加固、更新的耐久性及合理使用年限。6.2.7既有设施耐久性与合理使用年限的评估应包括:1说明水库、取水建筑物、泵站等主要建筑物的现状情况、主要结构、设计规模、建设年份、使用方法、管理组织、维护状况等。2说明项目区内水利灌溉设施、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生态环境等供水设等的维护状况。3说明现状运行情况、安全状况、功能发挥及维修养护等情况的评估结果。6.3工程布置6.3.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经综合比较论证,选定灌溉排水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布置与型式。6.3.2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工程征(占)地、淹没范围、运行管理等,复核灌溉水源工程布置方案,确定水源主要建筑物型式与控制性指标。1水库工程及引水枢纽工程布置按《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规定执行。2泵站位置水应根据河流河势、河岸地形及地质条件、泥沙、水流流态、灌区位置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可性行研究报告的审批意见等复核并确定。3塘坝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工程征(占)地、淹没范围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意见等复核并确定。4机井的井位、井距及井数应根据项目区规模、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结合灌溉分区,复核并确定项目区。5雨水集蓄工程的人工集流面和蓄水工程的数量、位置应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坡度、降水量、需水量等因素复核并确定。6.3.3根据项目区范围、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复核灌溉分区与排水分区,说明不同灌溉方式、排水(排渍、排盐碱)方式等田间工程的分区布置与面积;采用典型区设计时,说明典型区布置方案。6.3.4复核灌溉渠(管)道和排水沟的分级,确定各级灌溉渠(管)道和排水沟的布置和长度。6.3.5新建灌溉渠(管)道应说明布置原则,复核线路布置,对局部重点线路进行方案比选和论证;控制性渠(管)道应确定控制点坐标。6.3.6新建排水沟工程应说明布置原则,复核线路布置,对局部重点线路进行方案比选和论证;说明承泄区位置及排水沟出口建筑物布置与型式;需要提排时,应确定排水泵站布置方案。6.3.7改建、扩建灌排渠沟,说明现状布置情况;对布置调整的,应说明调整的原因,并按照6.3.3、6.3.4条说明调整后的灌排渠沟情况。6.3.8从地形地质、环境影响、工程总体布置、运行管理、移民迁占、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选定渠道及排水沟主要建筑物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轴线,汇总各建筑物数量和特征指标。6.3.9改建、扩建建筑物工程,说明原工程布置;经综合比较分析,选定改建、扩建建筑物工程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轴线,汇总各建筑物数量和特征指标。6.3.10说明灌排渠沟安全防护工程、管理道路、安全监测工程、灌溉试验站等工程设施的布置原则、布置情况与工程数量。6.4取水工程6.4.1采用河流自流引水时,应根据河流天然径流、地形地质、移民迁占、主要工程量、工程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引水建筑物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地基处理措施、消能措施等;说明引水建筑物水力计算、各建筑物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和方法,并提出计算成果。6.4.2采用泵站提水方式时,应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流、泥沙、综合利用要求、供电、环境、施工、投资、交通、机电设备选型及运行等条件,结合工程总体布置,选定泵站的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泵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选定的站址、水泵型式、装机台数及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确定厂区总体布置。2选定主副厂房的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等;根据需要选定开关站(变电站)的位置、场地布置、面积、高程等。3选定引渠、前池及进水池、进出水流道、出水管道、出水池、调压设施的布置、控制高程、断面尺寸、结构型式等。4提出各建筑物水力计算、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方法和计算成果;选定泵房及其他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5对于加固改造的泵站工程,根据加固改造任务,选择上述相应内容进行设计。6.4.3采用机井供水方式时,应根据机井总体布置、水文地质条件等选定井型、井径、井距,分析确定单井出水量及井深、选定水泵及配套动力、确定附属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尺寸。6.4.4采用塘坝供水方式时,塘坝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塘坝容积、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塘坝工程布置、主要控制高程及与岸坡或其他建筑物的连接方式等。2选定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进行稳定、强度、变形、渗透分析计算,确定结构尺寸;对不良地基提出处理措施。3提出建筑材料质量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指标。4对于除险加固的塘坝工程,应进行安全复核和稳定计算,进行加固设计。6.4.5采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时,应根据项目区的总体布局、降水特征及集雨效率等,分析确定人工集流面面积、坡度,选定防渗措施;确定蓄水工程结构形式及容积。6.4.6利用多泥沙水源作为灌溉水源时,应根据水源泥沙含量,复核泥沙处理工程方案,选定工程布置方案及主要建筑物型式。6.5.7采用沉沙池处理泥沙时,确定沉少池布置,根据水源含量及使用年限等,复核沉沙池容积,选定沉沙池围堤断面、沉沙渠布置与断面、进出口建筑物布置与型式;提出沉沙池清淤方案及泥沙处置方案。6.5输配水工程6.5.1渠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渠道流量、水位、水力坡降、水流流态、冲刷、淤积等水力计算条件、方法,提出计算成果;渠道断面型式、设计尺寸及水力要素设计指标。2对于大中型渠道,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设计断面等情况,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计算。3根据渠道渗漏、冻胀等计算成果,经方案比较,选定防渗衬砌型式,进行防渗衬砌结构设计。4改、扩建灌区应复核现状水面线,确定阻、雍水渠段和建筑物,确定改造内容与改造方案。6.5.2渠系建筑物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各类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成果;确定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水位、结构型式、高程、坡降、断面尺寸及运行条件。2说明穿(跨)河建筑物的冲刷和淤积计算方法,提出计算结果,确定建筑物的防冲保护范围;并通过方案比较,选定保护措施及结构型式。3说明主要建筑物稳定、应力、变形等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成果;选定主要建筑物基础处理、防渗、防冻胀、防扬压等措施。4量水设施设置宜与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结合布置,选定量水设施结构型式和主要观测设备。5对输水隧洞、大型渡槽、深挖方或者高填方渠道等进行加固、扩建、改建,应进行方案比选,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6.5.3管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输水方式和管材;确定管道埋设控制性高程;提出管槽断面尺寸等。2说明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确定各级管道管径。3根据管道运行安全及耐久性要求,提出管道埋深、基础处理、防腐蚀及各种附属设施,必要时提出安全保护措施。4对大中型管道应进行稳定和结构计算。5对高含沙水源的管道输水工程设计,校核管道不淤流速。6应说明冻胀地区防冻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方案论证与计算成果,选定防冻胀处理措施。6.5.4渠道(排水沟)清淤疏浚工程应按照环境保护要求,提出清淤疏浚作业方式,根据底泥数量及危害性质,提出处置方案与运输方案;提出堆放场地和污染防治措施。6.5.5根据渠道(排水沟)运行环境与条件,提出日常维护、清淤与水面保洁要求,主要作业方式、清运要求,并按照清理出的垃圾、淤泥等的性质和分类,提出处置方案和防治污染的措施。6.6骨干排水工程6.6.1采用明沟排水方式时,应根据排水沟控制面积和排水流量,说明排水水位、水力坡降等水力计算条件,提出断面计算成果,确定排水沟断面设计尺寸及水力要素设计指标;复核设计流速是否满足不冲不淤流速。6.6.2采用暗管排水方式时,应根据管道控制面积和排水流量,选定排水方式与管材;确定管道埋深、间距、比降、管径等设计指标,确定反滤措施、附属设施数量,进行相关设计。6.6.3采用提排方式时,泵站设计应符合本标准6.3.2条的规定,其他排水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本标准6.4.2条的规定。6.6.4对大中型骨干排水沟应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说明计算条件、工况与计算成果。6.6.5说明满足排涝标准条件下承泄水体对应的水位、流量及泄流条件,复核承泄水体是否满足排水要求。6.7田间工程6.7.1应根据选定的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典型区,确定典型区的设计方案。确定典型区的设计方案和建筑物布设原则;开展典型设计,提出项目区田间工程量和材料量。6.7.2田间渠(沟)道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田间渠(沟)道渠水力计算条件、方法,提出计算成果;提出渠道断面型式、设计尺寸及水力要素设计指标。2说明各类田间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成果;确定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水位、结构型式、高程、坡降、断面尺寸及运行条件。3提出土地平整方案,确定灌水沟畦与格田尺寸。4提出田间道路、林带设计,确定田间道路、林带指标。6.7.3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渠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渠槽水力计算条件与方法,确定构件规格与断面尺寸。2说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渠槽结构复核计算条件与方法,提出计算成果。3说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渠槽地基承载力复核计算条件与方法,提出计算成果。4说明渠槽连接部分的止水结构与材料的设计,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要求。5说明冬季冻区防冻胀计算条件与方法,提出方案论证与计算成果,选定防冻胀处理措施。6.7.4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说明设计依据、水量平衡计算、设计参数选取、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2提出田间管网布置方案,确定管材管径,支管间距和给水栓间距。6.7.5喷微灌工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选定的不同类型区域,提出比较方案,确定设计方案。2依据田间格田尺寸、田间道路、作物种植方向、农业耕作方式、林带等提出田间管网布置方案。3说明喷微灌工程的设计依据、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水量平衡计算成果,确定喷头和支管间距或毛管和滴头间距等设计参数、管材管径,提出工程布置图、田间典型工程设计图和材料设备清单。4对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工程改造为喷微灌工程,应提出原有工程管道承压等级及布置、灌溉压力、流量需求、系统运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方案比较,确定经济合理设计方案。5对渠道输水的地面灌溉工程改为喷微灌工程,应提出适合原有农田格局、供用水时空差异的工程布局及设计水量调节设施的方案。6应提出项目区田间工程量和材料量。6.7.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结合当地条件说明集流面、水质净化系统、水量存储系统的计算方法。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需求,确定适宜水量存储的型式、容积与集流面设计方案。3提出与雨水积蓄工程相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4提出典型工程设计的工程量和材料量,并提出项目区田间工程量和材料量。6.8监测工程6.8.1灌溉渠(管)道系统量测水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灌溉渠道、田间渠道的测流方案、说明灌溉用水管理所采用的自动化、信息化等量控一体化量水设备或系统方案。2确定测流形式布置,说明水源工程的测流形式和量水工程的布置形式。3确定观测频次和量测精度。4说明量测水基础工程设计,提出基础工程断面型式、设计尺寸及水力要素等设计指标。5说明寒冷地区设计要求。6提出工程图件。比例尺宜在1:10-1:100之间,对于大型灌排工程测流工程图件比例尺宜适当加大。6.8.2工程安全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工程安全监测项目,说明监测内容。2说明安全监测方法。3确定安全监测断面以及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监测频次。6.8.3水质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污染物分布和水系流向,确定水质监测布置方案。2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对污染物控制的相关要求,确定水质监测项目。3根据《农用水源环境质址监测技术规范》NY/T396的规定,确定水质监测布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6.8.4环境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所监测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监测网通用与对比性,确定监测网的布设方案。2确定工程不同时期的环境监测的要求。3根据灌区规模、运行要求、环境特点和保护对象等因素,确定各时期环境监测项目、周期及频次。6.9信息化工程6.9.1应根据灌溉排水工程的实际需求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确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内容、功能。6.9.2应根据灌区运行调度的需要,确定监测及控制方案,说明水源地、分水口、泄水口、关键控制断面相应的水位、流址、水质监测、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等设施布设,自动化监测等内容。6.9.3应根据经济技术比选结果,确定通信通道方式,说明现地层与汇集层、集控层的通信方式选择,汇集层与集控层的通信方式选择,以及集控层与外界、上级主管等部门的接口通信;说明选用公网或自建专网的通信方式。6.9.4应根据灌区规模和重要性、数据交换带宽需求和多业务要求选择配置网络设备、防火墙等确定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说明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员工作站等设备配置情况;说明监控核心软件、开发组态软件通信软件、安全监测分析、水雨情报警以及视频监视等功能软件及数据库配置情况;说明防洪调度、供配水调度模型及应用子系统等决策的信息化管理的辅助系统、会商室和系统预留外部接口情况。6.9.5应根据办公用房的分布和规模,配置相应的网络设备、数据服务器、服务器、其冗余设备及语音通信等办公自动化系统,说明系统设置的安全防护和与生产管理的物理隔离措施。6.9.6说明信息化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情况,说明不间断电源CUPS)设备、防雷接地设施配套情况。6.10灌溉试验站6.10.1应根据气候类型、江河流域、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及生产水平等因素,特别是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代表性条件,提出灌排试验站合理布局。6.10.2应明确灌溉试验的主要内容、小区布置、试验方法、相应的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等方案;明确试验站田间试验区、气象观测场、分析实验室,以及资料室、办公室、库房及生活设施等专用设施的配置方案。6.10.3应根据田间试验区总面积、土壤肥力分布状况,并结合试验站的试验任务,提出统一的设计试验小区方案,应包括各项试验的试区位置、每个试区的小区排列、保护区和隔离区的布置、渠(管、沟)道及附属建筑物、道路等的布置等内容,并应绘出田间试验区规划布置平面图。6.11工程管理设施6.11.1说明交通、维护、安全、灌溉试验站、生产管理等设施配置情况。6.11.2应根据灌排渠系及建筑物级别确定工程管理范围,提出渠(沟)道、两侧护渠(沟)地、防渗与观测设施、管理设施、渠(沟)系建筑物和其安全保护区及专用地、生产管理区等界线。6.11.3灌区交通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交通设施布置的原则和要求。2确定巡检道路的等级、规模、长度。3确定巡检道路的路面结构型式、不良地基处理方案、积水路段排水方案等。4确定巡检道路与交通桥方案、安全警示标志。5说明交通工具情况。6.11.4维护设施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兼有供水或防洪功能的3级及以上渠(沟)道填方渠段,提出储备土料、砂石料等防汛物资的方案,管理单位观测探测仪器配备方案。2对长度超过500m的3级及以上输水隧洞或涵洞,提出在进出口布置入渠(沟)引道布置方案。3提出渠(沟)道及沿线建筑物的占地边线的界桩设置方案。4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渠(沟)道,提出在野生动物通道处标识设施布设方案。5提出白蚁、鼠洞防治措施。6.11.5安全防护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布置、防护要求等,选定安全防护工程类型、规格型号、材料;提出主要技术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2根据安全防护工程布置和埋设要求,选定安全防护工程基础形式、断面尺寸、技术指标;提出安全防护工程安装技术要求,特别是与基础、其他构(建)筑物连接要求。3根据安全运行要求,提出救生设施设备种类、数量、安放要求;提出安全警示、标识设施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4提出安全防护工程相关工程量和材料用量。6.12附图与附表6.12.1本章可附下列图:——项目区位置图;——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典型区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图;——典型建筑物工程布置图;——灌溉渠道(管道)纵、横断面图;——排水沟(管道)纵、横断面图;——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图;——典型建筑物结构设计图;——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图;——田间工程设计图;——安全监测工程设计图;——信息化工程设计图;——灌溉试验站设计图;——管理道路工程设计图;——安全防护工程设计图;——管理用房工程设计图;——其他相关附图。6.12.2本章可附下列表:——方案比选经济技术指标表;——工程建设内容汇总表;——灌溉渠道(管道)设计指标表;——排水沟(管道)设计指标表;——主要建筑物设计指标表;——典型建筑物设计指标表;——田间典型区设计工程量计算表;——工程量和材料量汇总表;——其他相关表格。

7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7.1水力机械7.1.1对加固改造的泵站,应根据安全鉴定结论,确定改造设计方案。7.1.2灌排泵站水力机械设备选择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水泵特征扬程、水泵型式、装机台数、单机流量等基本参数,基本选定安装高程。2选定水泵附属设备型式、数量、布置及主要参数。3选定泵站内起重设备和油、气、水、量测以及辅机自动化元件等系统主要设备及其布置。4多泥沙水源,应提出主要过流部件抗磨蚀措施。5必要时应进行压力管道调节保证计算。6选定水泵机组运行方式。7.1.3选定灌排水泵及其附属、辅机设备布置,机组间距和分层布置,安装间布置,厂房跨度、长度、分层高程等主要控制尺寸参数。7.1.4机井水泵应选定水泵及附属、辅助设备的型式、特征参数、数量等基本参数。7.2电气7.2.1引接电源接入方式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引接电源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电压负荷等级、进线回路数及用电容量,确定项目区内各用电点引接电源接入方式。2进行引接电源的电力计算,提出电力系统对泵站、机井、闸(阀)等运行方式、计量点、主要设备参数、继电保护、无功补偿以及系统稳定措施等方面的要求。3选定电动机启动方式,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7.2.2分析确定泵站、机井、闸(阀)等的电气主接线方案,选定站区用电电源连接方式及供电方式。7.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选定泵站、机井、闸(阀)等电气设备的型式、规格、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2对大型电气设备、重大部件运输,以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述。3采用新型设备和重大新技术时应有专门论证。7.2.4确定绝缘配合原则和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过电压保护方式。7.2.5确定泵站、机井、闸(阀)等接地设计方案,对高电阻土壤的接地设计,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处理措施。7.2.6确定主要电气设备的保护类型、种类、范围等,选定继电保护设备。7.2.7自动化设计应确定自动控制方案,说明控制方式、范围、操作流程及远传信息等,选定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设备配置。7.2.8视频监视设计应确定监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等。水力监测设计应对水位、压力、流量等提出监测设计方案。7.2.9通信设计应确定项目区内部及外部通信方式,选定主要通信设备。7.3金属结构7.3.1灌溉排水建筑物的闸(阀)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闸(阀)门、拦污栅(清污设施)及启闭机的布置、型式、数量和主要尺寸及技术参数。2提出防止腐蚀、冰冻、淤堵、磨损等措施和维护检修条件。3提出闸(阀)门充水平压及通气措施、操作运行方式和拦污栅的排污、清污措施。7.3.2选定管道及管道闸(阀)门布置、型式、规格和数量。7.4采暖通风7.4.1应说明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的依据及设计方案。7.4.2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的布置、型式和数量。7.5消防7.5.1选定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消防设施。7.5.2选定主机组、主变压器、电缆、油系统防火设计方案和消防设备布置、数量和型式。7.5.3选定消防水源和供水系统方案。7.5.4选定火灾监测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的配置方案、主要设备及消防用电源。对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场所,提出送风、换气、防烟、排烟等措施。7.6喷微灌设备7.6.1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作物、水源和气象条件以及喷微灌灌系统类型选定喷微灌灌水器。7.6.2应根据价格、配套性、可靠性、折旧年限、安装维修方便性等选定不同类型和材质。7.6.3选定各级管道的首端的开关阀,并根据管道直径阀门类型,确定在管道起伏高处进排气装置类型、规格、参数。7.6.4应根据灌区水源条件、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等因素选定水泵类型、规格、参数。7.7监测及信息化设备7.7.1选定各类监测设备的布置方案、型式、数量和技术参数;提出制造、运输、安装、检修条件;说明操作运行方式;基本选定设备防治腐蚀、冰冻、淤堵、振动的设计方案和措施。7.7.2选定信息化设备的布置方案、型式、数量和技术参数;提出制造、运输、安装、检修条件;说明操作运行方式;基本选定设备防治雷击、腐蚀、冰冻、淤堵、振动的设计方案和措施。7.8附图与附表7.8.1本章可附下列图:——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电气主接线及站用电接线图——监控系统结构设备配置图;——机电设备布置图;——主要闸(阀)门及启闭机布置图。7.8.2本章可附下列表:机电、金属结构、喷微灌、监测、信息化及通风采暖的主要设备名称、规格、数量汇总表。

8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1施工条件8.1.1应说明下列施工条件:——工程所在地点及工程组成、型式、布置和工程量;——工程施工特点、交通运输及施工场地条件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的情况;——施工占地、拆迁安置,以及与施工有关的协作条件;——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及其他特殊要求;——工程施工准备、工期等要求;——工程建设期与其他行业有关单位的施工协调要求;——灌溉、供水需求对工程施工的要求。8.1.2概述下列自然条件:——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及气象水文条件;——工程施工期的防洪要求。8.2天然建筑材料8.2.1调查料源分布和运输条件,根据技术、经济条件选定砂石料、石料、土料料源,明确运距。8.2.2天然建筑材料自采供应,应提出料场开采规划。8.3施工导流8.3.1确定渠首、渠系交叉建筑物、排洪建筑物施工期的度汛标准、导流流量、度汛方式,选定导流建筑物的型式与布置。8.3.2对改建、扩建项目,选定施工期满足项目区现有灌溉、排水等要求的施工期措施。8.4工程施工8.4.1土石方工程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渠基清基、排水和建筑物地基处理的施工程序、方法及技术措施。2说明土石方回填施工程序、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说明土石方回填工程防雨、低温季节施工要求。8.4.2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及养护措施。2说明混凝土预制件(预制混凝土渠槽、管道、板梁等)生产工艺、预制过程质量控制要点、运输方式和要求,现场堆放要求及安装技术要求。3应说明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方案与措施。4应提出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恢复的方法与措施。8.4.3砌石工程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砌石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外观质量控制要求。2提出砌筑的技术措施和对胶凝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8.4.4土工合成防渗材料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土工合成材料现场加工、铺设,以及过渡层、保护层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并提出主合成材料现场保护措施。2提出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和检验质量控制要求。8.4.5生态护坡及其他方式衬砌工程施工设计应说明衬砌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8.4.6管道工程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管道工程安装程序和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2说明主要管道附件的施工程序和方法。8.4.7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出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等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安装程序、安装进度和分期投运要求。2提出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等的存储、制作加工、运输、吊装及与土建工程交叉作业要求。8.4.8喷微灌工程应提出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工程、管道工程及主要设备安装的施工程序、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8.5交通运输8.5.1复核项目区对外交通状况和能力,提出施工运输方案。8.5.2提出场内交通运输布置和标准。8.6施工总布置8.6.1说明施工总布置的原则,确定施工总体布置,包括土料料源、混凝土供应厂、预制构件生产厂、弃渣场、交通等。8.6.2说明土方挖填平衡计算结果,确定挖方利用、弃渣场地布置和运输方案。确定回填土方土源、制备要求和运输方案。8.6.3提出施工前期准备期的工程项目布置,包括预制构件生产和设备和材料采购安排。8.6.4提出施工临时占地及征地计划。8.7施工总进度8.7.1说明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8.7.2说明主体工程控制进度的因素和条件,确定施工总工期。8.7.3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包括:1各单项工程内容和进度安排、施工强度。2工程形象面貌要求和投运时间安排。3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重要协调节点。8.8主要技术供应8.8.1提出钢筋、钢材、砂石骨料、水泥、成品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材料的需要量。8.8.2提出施工所需主要机械和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8.9附图与附表8.9.1本章可附下列图:——施工总布置图。——施工总进度图。8.9.2本章可附下列表:——主要工程量汇总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9工程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9.1编制依据9.1.1概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的主要成果及审批情况。9.1.2说明工程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等。9.2征地范围及实物调查9.2.1概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征地范围及工程占压实物调查情况,说明实物调查成果。9.2.2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和工程管理设计划定的征(占)地边线,复核并确定征(占)地范围。9.2.3因建设征(占)地范围变化引起的实物指标变化应进行补充调查;距上阶段调查时间较长时,宜复核工程占地范围内实物指标。9.2.4说明实物调查方法、组织形式及实物调查成果。应按行政区划列出工程占压实物指标,对分期建设的工程应列出分期占压的实物指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实物调查成果相比有较大变化时,应分析其变化原因。9.3拆迁安置与专项处理9.3.1说明拆迁安置的基本依据,安置的方针、原则和目标,复核并确定拆迁安置方案。9.3.2说明征(占)范围内的铁路、公路、电力及电信线路、工矿企业、水利及航运设施、文物古迹、矿藏资源等项的占压数量和影响程度。确定各项专项的迁建、改建、复建方案。9.4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投资概算9.4.1说明采用的编制规定、定额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设计概算的价格水平年。9.4.2分析确定各类土地补偿、补助标准,确定房屋及附属物等补偿单价。9.4.3分析确定农村居民点、专业项目、工矿企业、防护工程等主要项目的单价和投资。9.4.4按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其他费用和有关税费。9.5附表、附件及附图9.5.1本章附表可包括工程占压实物量统计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投概算总表。9.5.2本章附件主要为地方政府关于工程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的意见及与有关部门、单位签署的协议、合同、会议纪要和承诺等。9.5.3本章附图主要为工程征(占)地范围示意图。

10水土保持设计10.1设计依据10.1.1简述国家和项目区所在地现行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10.1.2概述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等级、防治目标、主要措施及投资估算情况。10.1.3复核并确定水土保持设计标准。10.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0.2.1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征(占)地、土石方量、土石料场和弃渣场的位置,说明变化情况及理由,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标准。10.2.2确定水土保持工程布置及型式。10.2.3根据立地条件,选定树(草)种,提出初期的抚育管理要求。10.2.4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土石料场、弃渣场的位置和运输方式。10.2.5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工程量。10.2.6根据主体工程进度安排,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进度安排。10.3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10.3.1明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指标和监测点布置,确定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频次与要求。10.3.2明确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期管理的模式、措施和责任。10.4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概算10.4.1说明采用的编制规定、定额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设计概算的价格水平年。10.4.2分析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单价。10.4.3按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其他费用和有关税费。10.5附图与附表10.5.1本章可附下列图: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置图;3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设计图;4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置图。10.5.2本章可附下列表:1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2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表。11环境保护设计11.1设计依据11.1.1应简述国家和项目区所在地现行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规定。11.1.2应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报情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结论和防治对策、环境保护措施布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11.1.3应阐述对环境保护对象的复核情况,确定环境保护标准。11.2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11.2.1应11.2.2应施工期及运行期污染源的控制方案。11.3环境管理及监测设计11.3.1应明确环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频次与要求;提出主要监测设备和监测制度。11.3.2应明确环保工程运行期管理的模式、措施和责任。11.2.3应根据环境评价果求,进行生物通道和工程布置及设计。11.4附图与附表11.4.1本章可附下列图:——环境保护设计措施图;——环境保护监测点位布置图。11.4.2本章可附下列表:——环境保护设施汇总表;——环境保护投资概算表。

12工程管理12.1工程建设期管理12.1.1应提出工程建设期管理机构设置方案(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明确工程建设参建单位的职责和权利。12.1.2应根据工程建设及技术要求,说明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体系,确定项目实施与质量监督的管理措施,提出主管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建议,提出工程建设招投标方案。。12.2工程运行期管理12.2.1说明国家有关规定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确定管理单位类别和性质。大、中型灌溉排水工程应提出运行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管理模式,应拟定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小型工程应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用水管理组织。对于改建、扩建项日,应提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方案。12.2.2应提出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主要管理措施。明确工程日常维护、安全监测、调度运行等方面的内容。12.2.3拟定工程调度运用规程,明确主要建筑物和设施的操作运用和养护规程要点。12.2.4应分析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建议。12.3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3.1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3.2提出管理范围的管理要求和保护范围的限制要求。12.4工程管理设施12.4.1明确工程管理单位所需管理区面积,明确管理区位置。12.4.2确定工程管理所需的生产、办公、物资、设施等的项目内容和数量。对于改建、扩建工程,应说明管理单位现有设施及使用情况。12.4.3说明工程观测和监测设施及设备布置情况,提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要点和技术要求。12.5科研与试验12.5.1说明各种灌溉试验、观测、资料整编的内容、方法,明确灌溉试验技术要求和灌溉试验设计方案。12.5.2说明本工程变形观测、水力学观测、水环境监测的内容、方法,明确数据采集频次、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和结论、效果评价要求。12.6劳动安全与卫生12.6.1提出防机械、电气伤害项目、措施和安全设施、标识。12.6.2提出防坠落伤害项目、措施和安全设施、标识。明确经过村庄和人员密集区的段落和安全防护措施及标识。12.6.3提出防洪、防淹和防火灾项目、措施和安全设施、标识。12.6.4提出交通安全设施、标识设置要求。12.6.5提出各类工作场所噪声、防电磁辐射、防毒和防尘的要求和措施。12.6.6提出安全卫生辅助设施配置要求。12.7图表与附件12.7.1本章可提供工程管理区位置图,生产、生活设施布置图。12.7.2本章可提供工程管理主要设施、安全卫生辅助设施汇总表。12.7.3本章可附上级部门有关运行单位、建设单位组建的相关文件。

13节能设计13.1设计依据13.1.1应简述项目区所在地的能源供应和消耗状况及主要指标,说明当地政府和行业制订的节能目标。13.1.2应说明工程设计所依据的节能设计规范和应遵循合理的用能标准。13.2工程能耗分析13.2.1应分析工程建设期及运行期的能源需求状况,确定工程项目不同水平年的能耗总量及用能品种。13.2.2应确定工程建设期及运行期的能耗指标。13.3工程节能设计13.3.1应确定工程总体布置及相关建筑物选型的节能原则、节能要求及相应建筑能耗指标。13.3.2应提出工程施工总布置、建筑物施工、施工机械选型等节能原则和要求。13.3.3应确定水力机械、电工、启闭机及采暖通风等的节能措施,并进行节能效果分析。13.4节能效果综合评价13.4.1应分析工程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所在地方的节能要求。13.4.2应对工程的总体布置、施工组织及机械设备等进行节能评价。13.4.3应对工程建设拟采用的节能设计方案和节能措施的合理性,以及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14设计概算14.1概述14.1.1应概述项目区工程建设地点、工程规模、目标和效益,工程布置和主要工程内容,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用量,灌排设备、量测设备、监测和信息化设备数量,工程占地及拆迁量,对外交通条件,施工总工期、施工总工时,资金来源及构成比例等。14.1.2说明设计概算主要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静态总投资、工程部分投资、工程征(占)迁补偿投资、水土保持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等。14.2编制依据及内容14.2.1说明采用的编制规定、定额、费用标准及有关规定,明确编制设计概算采用的价格水平年。14.2.2根据《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工程类别,明确设计概算项目划分。14.2.3说明人工工资标准、主要材料来源地、供货比例,主要材料、次要材料、以及电、水、风、砂石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时)费等基础单价计算的原则和依据。14.2.4分析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确定次要材料价格,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14.2.5调查并分析确定灌排设备、输变电设备、量测设备、监测和信息化设备等主要设备价格,以及装配式构件价格。14.2.6对利用贷款的项目,应说明建设期还贷利息和利率等。14.2.7说明初步设计概算编制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14.3设计概算成果14.3.1设计概算成果应包括设计概算专题报告(正件)和附件。利用外资项目的内外资概算成果可参考全内资概算的要求确定。14.3.2设计概算专题报告(正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编制说明;2编制原则及依据;3总概算总表(含工程部分、建设征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等);4工程部分投资概算应包括下列表格:1)总概算表;2)建筑工程概算表;3)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4)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5)施工临时工程概算表;6)独立费用概算表;7)分年度投资表;8)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9)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10)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1)其他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2)施工机械台班(时)费汇总表;13)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汇总表;14)主体工程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15)主体工程工日(时)数量汇总表。5工程建设征(占)迁投资概算应包括下列表格:1)建设征(占)地补偿投资概算总表;2)建设征(占)地补偿主要单价分析表;3)建设征地补偿投资分项表;4)分年度投资表。6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算应包括下列表格:1)总概算表;2)工程措施概算表;3)植物措施概算表;4)临时工程概算表;5)独立费用概算表;6)分年度投资表;7)主要工程单价汇总表;8)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9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10)施工机械台(时)班费汇总表;11)主要工程量(工作量)汇总表。7环境保护工程应包括下列表格:1)总概算表;2)环境保护措施概算表;3)环境保护监测措施概算表;4)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及安装概算表;5)环境保护临时工程概算表;6)分年度投资表;7)建筑工程及植物工程单价汇总表;8)仪器设备预算价格及安装工程单价表;9)非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10)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11)施工机械台(时)班费汇总表;12)主要工程量(工作量)汇总表。14.3.3工程部分设计概算附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含原价和运杂费计算表);3施工用电、水、风价格计算书;4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书;5砂石料单价计算书;6混凝土材料单价计算表;7建筑工程单价计算表;8安装工程单价计算表;9其他费用计算书(按项目独立分项计算);10为计算人工、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和费用依据的有关文件以及报价资料等。14.4资金筹措方案14.4.1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投资渠道以及投资主体的投资承诺意见,提出项目投资主体的组成、资金来源方案及投资比例。14.4.2利用贷款的项目,应拟定资本金和贷款的额度比例及来源,确定贷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偿还措施等。

15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15.1概述15.1.1应简述工程项目的背景、任务、规模、建设内容、工期、项目性质、管理机构及主要技术指标等。15.1.2应简述工程项目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所在地和相关地区的影响。15.1.3应简述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的依据、计算原则和参数。15.2投资及运行费用15.2.1应简述工程项目设计概算(不含建设期利息)的主要依据、设计基准年、投资组成、固定资产投资和分年度投资计划。15.2.2应估算年运行费和总成本费用。15.2.3应说明所缴纳税金的税种和税率。15.2.4年运行费应包括办公与人员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维护保养修理费、其他费用。15.3效益分析15.3.1灌溉效益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种类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分析当地灌溉效益的影响因素。2说明灌溉效益的计算范围与方法。3计算工程建成后所增加的粮食产量和农、林、牧等主产品及副产品的产值,分析多年平均灌溉效益和干旱年效益。15.3.2排涝效益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项目区经济社会现状、水利建设情况及涝灾情况。2根据可能的涝灾损失,分析计算多年平均排涝效益。15.3.3防治盐碱(渍)效益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项目区土壤与地下水等农业资源条件、水利建设情况,以及盐碱(渍)灾害的情况。2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防治盐碱(渍)效益。15.3.4其他效益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项目区其他效益(供水、节水、节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主要内容。2说明其他效益的分析计算方法。3分析多年平均其他效益。15.4综合评价15.4.1国民经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定基准年、经济分析期、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2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效益费用比等国民经济评价指标。3给出国民经济评价结论。15.4.2财务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财务分析计算采用的财务价格和有关参数。2说明成本水价、农民可承受水价的测算结果和有关部门对灌溉电价的承诺意见,说明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变化。3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方案的审查、批复意见,复核资金筹措方案。4复核项目盈亏平衡情况,分析财务生存能力,提出项目运行收不抵支情况下的政府资金补助意见。15.4.3节水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节水评价的结论和建议2说明项目节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取用水必要性与可行性、取用水规模的合理性及节水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的结论性意见。3提出落实节水措施方案、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强化节水保障措施等方面的相关建议。15.4.4社会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工程项目对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作用。2说明工程项目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3说明工程项目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5.4.5生态环境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期限。2分析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4.6综合评价结论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指标或影响程度。2说明工程项目建设综合评价结论。

附录A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A.O.I报告封面应满足下列要求:1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设计单位全称和报告完成的年月等内容。2报告定名内包含工程所在行政区区域、所在灌区名称、工程名称、工程性质等内容。3由多家设计单位参加完成的项目,应以第一家设计单位为责任单位。4报告版本较多时,还应注明送审、报批、修订等内容。A.O.2扉页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单位的资质、质量认证证书。2设计单位签审署名页。署名包括批准、审核、设计总工程师、专业负责人、主要编写人员。其中批准、审核、设计总工程师应有签名。3工程效果图和鸟瞰图。扩建、改建项目应有工程现状图。A.O.3初步设计报告各章开始的扉页中应列出审查、校核、编写人员名单。名单应包括职称、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签名。各章内的节名,可参照本标准各级名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舍。A.O.4所附批文和相关文件较多的项目,应将所附文件和本报告的综合说明一起,单独汇编成册。A.O.5报告所需附件应按专业编排顺序,单独成册。

附录B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特性表格式表B×××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项目区范围指受益县名及乡、行政村数量2.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3.国内生产总值(GDP)万元4.农业总产值万元5.粮食总产量万t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二、项目区水土资源条件(一)土地资源1.总土地面积万亩2.耕地面积万亩3.设计(规划)灌溉面积万亩4.有效灌溉面积万亩5.旱涝保收面积万亩6.易涝耕地面积万亩7.盐碱(渍)耕地面积万亩(二)水资源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万m32.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3.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能力万m3三、项目区现状(一)农业生产1.粮食播种面积万亩2.林果种植面积万亩3.蔬菜播种面积万亩4.牧草种植面积万亩5.水产养殖面积万亩6.其他播种面积万亩(二)水利工程1.灌溉保证率%2.防洪标准3.除涝标准4.灌溉水利用系数其中: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5.水库数量座/总库容万m36.塘坝数量座总容积万m37.引水工程数量处引水流量m3/s8.泵站数量座水泵台数台装机容量kW9.机井数量眼装机容量kW10.集雨工程数量处总集流面积m2总容积m311.灌溉渠道条数条总长度km其中:防渗衬砌渠道条数条总长度km12.渠系建筑物座1)水闸座含分水闸、节制闸、退水闸2)交叉建筑物座含渡槽、涵洞、倒虹吸3)交通建筑物座含公路桥、生产桥、人行桥4)其他建筑物座含沉沙池、陡坡、跌水等13.低压输水管道km14.排水沟(管)条数条总长度km四、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分别填写(一)设计标准1.灌溉保证率%2.防洪标准3.除涝标准4.灌溉水利用系数其中: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二)水源工程1.泵站工程按每处泵站分别填写1)数量座2)设计流量m3/s3)设计扬程m4)水泵台数台5)装机容量kW2.塘坝工程按每处塘坝分别填写1)数量座2)设计容积m33)坝高m3.机井工程按机井类型分别填写1)数量眼2)装机容量kW3)井深m4.集雨工程1)集流工程数量处总集流面积m22)蓄水工程数量座总容积m3(三)输配水工程1.渠道条数条总长度km其中:防渗衬砌渠道条数条总长度km2.渠系建筑物座1)水闸座2)交叉建筑物座3)交通建筑物座4)其他建筑物座3.低压输水管道km(四)田间工程1.田间配套面积亩指田间灌排工程完整的面积其中:渠道防渗灌溉面积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亩喷灌面积亩微灌面积亩2.防渗衬砌渠道条数条总长度km3.输水管道条数总长度km(五)排水工程1.排水沟条数条总长度km2.排水管道条数条总长度km五、工程征(占)地1.工程占地1)永久征地亩2)临时占地亩2.拆迁房屋面积m2六、主要工程量及材料(一)主要工程量1.土方开挖万m32.土方回填万m33.石方开挖万m31)石方明挖万m32)石方洞挖万m34.砌石万m35.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万m3(二)主要建筑材料1.钢筋及钢材t2.木材m33.水泥t4.汽油t5.柴油t6.砂子m37.碎(卵)石m38.块石m3(三)主要管材1.钢(铁)管km2.混凝土管km3.塑料管(PVC、PE等)km4.其他km(四)土工合成材料1.塑料薄膜m22.复合土工膜m23.土工布m24.保温板m2(五)所需劳动力总工时万工时(六)总工期月七、经济指标(一)工程总投资万元1.工程部分投资万元1)建筑工程万元2)机电设备及安装万元3)金属结构及安装万元4)临时工程万元5)独立费用万元6)基本预备费万元2.电源引接线路投资万元3.迁占、水保及环境工程1)工程迁占补偿万元2)水土保持工程万元3)环境保护工程万元(二)资金筹措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2.地方财政资金万元3.自筹资金万元4.银行贷款万元5.投工投劳1)投工量万工日2)投劳折资万元6.其他资金万元(三)年运行费万元八、效益分析(一)新增主要农产品1.粮食t2.棉花t3.油料t4.经济作物万元(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新增(恢复)灌溉面积万亩2.改善灌溉面积万亩3.新增排涝面积km24.改善排涝面积km25.新增排渍、盐碱面积万亩6.改善排渍、盐碱面积万亩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三)主要经济效益1.灌溉效益万元2.除涝效益万元3.排渍、治盐碱效益万元4.其他经济效益万元九、经济评价主要指标万元1.内部收益率%2.经济净现值万元3.效益费用比注1:表列项目可根据项目区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或调整;注2:表列“四、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栏,应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按新建、改建、扩建分别填写。

标准用词说明标准用词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述要求严格程度应有必要、要求、要、只有……才允许要求不应不允许、不许可、不要宜推荐、建议推荐不宜不推荐、不建议可允许、许可、准许允许不必不需要、不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533-202X条文说明

目录1总则 392综合说明 403水文 414工程地质 425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36工程设计 447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 458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9工程建设征(占)地与拆迁安置 4710水土保持设计 4812工程管理 4914设计概算 5015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51

1总则1.0.1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形式多样,种类较多,工程规模相差很大,渠(沟、管)道、建筑物比较分散,田间工程数量大,为完善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质量,提高设计技术水平,节约工程投资,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订本标准。灌溉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作为安排年度施工计划、招标、编制实施方案或施工图设计的依据。1.0.2对于小型灌溉排水工程项目,经主管部门同意,初步设计报告可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进行,并可对报告内容适当简化,其深度应满足初步设计报告要求。对于单项灌溉排水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内容可只采用本标准的相关章节的规定,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2综合说明2.0.1~2.0.14为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要求能够反映整个工程的设计概况,叙述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于大型工程的综合说明一般要求单独成册,条件比较简单的中、小型工程的综合说明可以适当简化。

3水文初步设计阶段一般应说明可行性研究以后水文资料的变化情况,复核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比较,确定采用的水文成果。

4工程地质4.1概述4.1.1说明初步设计阶段以前项目区内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和本次初步设计中利用情况。4.1.2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成果是指建设场址、线路比选地质结论、重大地质问题等结论。工作量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4.2区域构造和地震动参数4.2.1区域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主要含水层及其补、径、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等。4.2.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问题原则上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明确结论,初步设计阶段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因此编写报告时要求概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结论,包括遗留问题。4.3工程地质4.3.1对于渠道填方段重点评价渠基稳定问题,对于渠道挖方段重点评价边坡稳定问题,对于管道重点评价地基稳定性、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4.3.2渠道建筑物包括隧洞、渡槽、倒虹吸、涵闸等,建筑物的类型和型式不同,地质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对于隧洞工程应首先进行隧洞围岩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预测施工中发生突水(泥)、塌方及变形的可能性;对于落地式渡槽重点评价地基稳定性;对于桥式渡槽应结合基础形式进行评价评价;对于倒虹吸、涵闸等建筑物重点评价地基稳定性、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4.4水文地质4.4.1挖方渠道应重点分析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和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建筑物应重点分析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和对建筑物基础施工的影响。4.4.2根据工程区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评价工程建成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5.0.3初步设计阶段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利用各部门的要求有无变化,复核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主次关系。5.0.8新增条文。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复核灌区工程总体布局。5.0.9水库工程水源条件主要指标是指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灌区引水口高程等。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和泵站工程水源条件主要指标是指设计引水流量和设计水位等。灌溉工程特性指标主要包括水库的特征水位及库容,灌溉面积,渠道设计流量、长度、水位,泵站的设计流量、设计扬程、装机台数及容量等。对于灌区地表灌溉水源,要根据径流年内分配和灌区供水条件分析可供水量;地下水灌溉要分析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级地表水变化对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影响,结合地下水开采条件,合理确定地下水的供水量。5.0.10本条排水工程的主要特性指标是指设计水位、排水面积、泵站扬程及流量等。5.0.11新增条文。提出灌区水量调度和灌区工程的初步调度方式。对于改扩建工程应在原灌区水量调度方式的基础上拟定。5.0.12新增条文。节水评价包括灌区内现状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提出节水目标、水资源配置和方案的节水符合性分析、从节水角度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规模的合理性等主要内容。

6工程设计6.4取水工程6.4.2~6.4.5条文中的水源工程为泵站、机井、塘坝、雨水集蓄等各类工程,主要考虑到灌溉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