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考综合题2:近代化的探索(考题猜想)涉及开放型题目问法:1.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1)社会性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2)阶级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只适用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探索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带给我们的感悟:(1)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探索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但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领导的变革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4)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佩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四幅图片概括此事件的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并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兵变”所指代的事件,“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最后推翻了哪个旧政权?(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2.八年级某班级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请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属于文献史料;属于实物史料:属于图像史料。(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C.D处只用填序号。);研究主题史料相关史实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C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A”篇⑤戊戌变法②、③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探索“B”篇D新文化运动(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3.中国近代化历程也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请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完成任务。任务一【经济工业化】材料一

在洋务运动中后期,兴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如著名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此厂的规模设备日益完善,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量可观,使洋纱、洋布已不再是人们购买的首选了。——摘编自刘思含、韩立君《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民用企业的创办有何积极作用?除上海机器织布局之外还有哪些民用工业(举两例)任务二【政治民主化】材料二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A: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拒和”。()B:参与这次运动的举人来自全国18省,有1300人左右。()(3)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事件1911年10月10日A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4)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谈谈辛亥革命的影响。任务三【思想西方化】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摘引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展开了怎样的运动?这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4.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材料二

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摘编自《民报》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启蒙)652文学3910科学社会主义179俄国研究441国民革命013(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材料四

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完成下表。(2)阅读材料二,围绕“探索强国御辱之道”的某方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示例】主题: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关键词:李鸿章、“师夷长技以制夷”、京师同文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仿照示例,任选一张图片加以说明(示例除外),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示例:图2,谭嗣同殉难发生在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阶段名称内容时间第一阶段器物阶段器物设想1840年—1895年器物实践第二阶段制度阶段君主立宪设想19世纪70年代—1927年君主立宪实践民主共和设想民主共和实践第三阶段思想阶段欧美资本主义思想1915年起苏俄社会主义思想1918年起——改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材料一表格中的“制度阶段”的实践有哪些?1915年后,中国为学习欧美和苏俄,先后宣传了哪些思想?(2)根据材料二,为了实现革命目标,要进行哪些革命?“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你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得到什么感悟?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不同阶级的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地主阶级】材料一: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学习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学习之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学习领域从军事、工业扩大到科技、文化,从而拉开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规划……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误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材料三:辛亥革命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的认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也正国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祥的名词……成为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复兴之路》(上)(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有哪些。请举一例(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思想的方式,请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3)结合材料三简述这一时期的思想潮流。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走出困境的方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1.(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主要措施: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民用、军事企业等。(任选两个即可)(2)救国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等。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任选一个即可)(3)事件:武昌起义。旧政权:清政府。(4)认识:近代中国人的探索在不断深入;近代中国中国人的探索体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解析】(1)历史事件、根本目的:根据材料一“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北洋舰队‘定远号’快甲舰、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起,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一“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得出,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根据材料一“北洋舰队‘定远号’快甲舰”可得出,创办新式海军;根据材料一“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可得出,创办民用、军事企业等。(任选两个即可)(2)救国主张:根据材料二“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并结合所学维新变法的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等。人物:结合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可举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任选一个即可)(3)事件、旧政权:根据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并结合所学武昌起义的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4)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学习内容、近代中国人的探索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近代中国人的探索在不断深入;近代中国中国人的探索体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2.(1)③④⑤②⑥①(2)A:制度;B:思想文化;C:①;D:④⑥。(3)示例:④《青年杂志》的创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解析】(1)分类:根据题干信息“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可知,③④⑤属于文献史料;根据题干信息“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可知,②⑥属于实物史料:根据题干信息“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可知,①属于图像史料。(2)补充: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因此A处填写制度;B、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创办的,后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B处填写思想文化,D处填写史料④⑥;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了一系列军事企业,例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因此C处填写史料①。(3)示例:根据题干要求,可选“④《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阐明《青年杂志》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即可。④《青年杂志》的创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3.(1)口号:“自强”和“求富”积极作用:对外国商品入侵有一定抵制作用。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2)错误正确(3)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4)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5)运动:新文化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6)认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具有曲折性;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析】(1)口号:根据材料一“在洋务运动中后期,兴起了许多民用工业,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量可观,使洋纱、洋布已不再是人们购买的首选了”可得出,民用企业的创办的积极作用是:对外国商品入侵有一定抵制作用;民用企业:根据材料一“如著名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2)根据材料二“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可得出;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变法,因而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拒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处填写错误;根据材料二“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这次运动的举人来自全国18省,有1300人左右,这种说法是正确的,②处填写正确。(3)事件:根据材料二“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可得出,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4)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大事记”“1911年10月10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5)运动:根据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展开了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6)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具有曲折性;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1)作用:《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宣传变法思想的需要。(2)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3)变化: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变化: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一“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可得出,《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结合所学《时务报》受到欢迎的原因,可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宣传变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宣传变法思想的需要。(2)方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经济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例如思想文化方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废除跪拜礼、剪发辫、易服饰等;经济方面,奖励发展实业等。(3)变化:根据材料三图表“1920年9月前(篇)”可知以思想(启蒙)、文学为主,“1920年9月后(篇)”可知以科学社会主义、俄国研究为主,因此可得出变化是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原因:结合所学新文化的知识,其宣传思想的变化可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关于戊戌变法的《时务报》、关于辛亥革命的《民报》和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文化可得出,我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逐渐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的历程。5.(1)填空:③;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⑤。(2)示例:主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关键词:孙中山、《民报》、三民主义。(3)变化: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道路感到失望,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等。(4)示例:图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特点: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技术—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解析】(1)填空:根据材料一“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西洋著作”和“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航海技术”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开设的新式学堂和译书馆,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因此①③符合观点一;根据材料一“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公司”和“④开平煤矿投产后十年后生产产量逐年增加”可知,这两个企业都属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因此观点二可概括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根据材料一“⑤福州船政局……效率低下”可知,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⑤符合观点三。故答案依次为:③;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⑤。(2)示例:主题和关键词:根据题干要求可选孙中山、《民报》、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可提炼出主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3)变化: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后期马克思主义,因此宣传主题的变化是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可从对资本道路的失望、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道路感到失望,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等。(4)示例:根据题干要求可选图4。根据材料四“图4《青年杂志》封面”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特点:根据材料四“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可知,“自强求富”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变法图强”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经历了由技术—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6.(1)名称:洋务运动。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初步尝试。(2)主张:变法图强或维新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答出一位即可)(3)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立了中华民国,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等发生变化,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认识:从探索的历程、探索的成果及局限性等角度作答。例如: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历程曲折而艰辛;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等。(答出两点即可)7.(1)实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2)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或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立了中华民国。(3)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感悟: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解析】(1)实践:根据材料一表格“制度阶段”“君主立宪实践”“民主共和实践”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发动了辛亥革命;因此材料一表格中的“制度阶段”的实践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学习欧美的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学习苏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2)革命:根据材料二“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得出,为了实现革命目标,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理由:依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或者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族主义实现,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权主义实现。(3)特点:依据以上材料“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所学概括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感悟: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最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由此得出感悟: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8.(1)特点:学习范围不断扩大;学习主体由官员扩大到绅商;学习领域涉及广。原因:洋务运动的近代化仅局限在器物上,未触及封建制度。(2)失误之处:急于求成,内容过多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认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艰难且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自身发展和进步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洋务派学习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可知学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学习之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可知学习主体由官员扩大到绅商;根据材料“学习领域从军事、工业扩大到科技、文化”可知学习领域涉及广。原因:根据材料“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规划……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可知洋务运动的近代化仅局限在器物上,未触及封建制度。(2)失误之处: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