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_第1页
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_第2页
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_第3页
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_第4页
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合作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TOC\o"1-2"\h\u17552第一章:总论 2317221.1三农合作金融概述 2118381.1.1定义与特点 2310541.1.2发展历程 2287741.1.3现状与挑战 3181641.1.4风险类型 34451.1.5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 352第二章:信用风险管理 4311791.1.6引言 427077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 542351.1.7市场风险概述 5208111.1.8市场风险识别方法 5256671.1.9市场风险识别要点 636801.1.10风险规避策略 6324901.1.11风险降低策略 6227471.1.12风险承担策略 681381.1.13风险转移策略 616361.1.14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 713135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 745031.1.15操作风险的定义 7292071.1.16操作风险识别的方法 779991.1.17操作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7106911.1.18操作风险控制策略 867711.1.19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813101.1.20操作风险监督与评估 81694第五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957691.1.21监测目的 9242451.1.22监测内容 9160881.1.23监测方法 9212871.1.24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971691.1.25加强资金管理 1011031.1.26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10179901.1.27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101387第六章:合规风险管理 106092第七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152281.1.28概述 11229641.1.29风险识别内容 1153981.1.30风险识别方法 12192491.1.31技术风险防控 1246811.1.32数据风险防控 12230991.1.33操作风险防控 12241691.1.34法律合规风险防控 13252791.1.35系统集成风险防控 1329766第八章:声誉风险管理 13124251.1.36声誉风险识别 1310031.1.37声誉风险评估 1485001.1.38声誉风险预防策略 14131171.1.39声誉风险应对策略 1428389第九章:三农合作金融监管 1562351.1.40监管政策概述 15127021.1.41监管法规体系 15256181.1.42监管协作 15216131.1.43自律机制 169448第十章风险防范与控制实施 16257921.1.44组织架构 1639791.1.45职责分工 1655381.1.46制度建设 17244851.1.47制度执行 17第一章:总论1.1三农合作金融概述1.1.1定义与特点三农合作金融是指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简称“三农”)为主要目标的合作金融机构。它是在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服务对象特定:三农合作金融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2)合作性质明显:三农合作金融以互助合作为基础,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3)功能多样化:三农合作金融既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还承担农村保险、担保等辅助功能。1.1.2发展历程我国三农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要形式,主要服务于农村集体经济的金融需求。(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三农合作金融逐渐转向服务农民个体经济。(3)规范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三农合作金融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实现规范化、商业化运营。1.1.3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三农合作金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金融服务覆盖率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相对较低,部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三农合作金融在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3)资本实力不足: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三农合作金融的资本实力较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二节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1.1.4风险类型三农合作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信用风险: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还款,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2)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变动。(3)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损失。(4)法律风险:法律法规变化导致的金融业务合规风险。(5)系统性风险:整个金融系统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危机。1.1.5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1)保障金融机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与控制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基础,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2)保护投资者利益:风险防范与控制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防止因风险事件导致投资者损失。(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农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防范与控制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维护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控制有助于减少金融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保障农民利益。(5)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发展,风险防范与控制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第二章:信用风险管理1.1.6引言在三农合作金融领域,信用风险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资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违约、信用评级下降等原因,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本章主要阐述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以期为三农合作金融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与控制指引。第一节信用风险评估(1)信用风险评估的目的信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全面分析,评估其偿债能力、信用等级和违约风险,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依据。(2)信用风险评估的内容(1)财务状况分析:包括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2)信用历史分析:考察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包括还款情况、逾期次数等。(3)经营状况分析:了解借款人所从事的行业、市场地位、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等。(4)担保情况分析:评估担保物的价值、担保方式及担保人的信用状况。(5)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影响。第二节信用风险控制措施(1)信用风险预防措施(1)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2)加强客户信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对借款人进行信用教育,提高其信用意识。(3)严格审查贷款条件:保证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等基本条件。(2)信用风险监控措施(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2)加强贷后管理:定期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贷款用于实际业务。(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风险准备金、担保等方式,对信用风险进行补偿。(3)信用风险化解措施(1)债权重组:在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时,通过调整还款计划、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2)债权转让:将难以收回的债权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专业追债公司,降低损失。(3)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贷款组合等方式,分散信用风险。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第一节市场风险识别1.1.7市场风险概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如价格、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等的波动,导致金融产品价值发生不利变动,从而引发损失的风险。在三农合作金融领域,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业政策调整、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等方面。1.1.8市场风险识别方法(1)定性识别方法(1)专家调查法:通过咨询行业专家、官员、企业负责人等,了解市场风险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识别。(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市场风险事件,总结风险特征,为当前市场风险识别提供借鉴。(2)定量识别方法(1)方差协方差法:计算各风险因素之间的方差和协方差,以识别市场风险。(2)历史模拟法:根据历史数据,模拟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化,分析可能引发的风险。(3)蒙特卡洛模拟法:通过模拟市场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预测未来市场风险。1.1.9市场风险识别要点(1)关注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市场风险的重要表现,需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分析价格波动原因,提前做好风险预警。(2)研究农业政策调整:农业政策调整可能对市场风险产生较大影响,需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风险防范策略。(3)关注金融市场利率变化: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对三农合作金融业务具有较大影响,需密切关注利率变动,合理调整资产配置。第二节市场风险防范策略1.1.10风险规避策略(1)多元化投资: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风险因素的影响,分散市场风险。(2)对冲操作:利用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进行风险对冲,减少市场风险。1.1.11风险降低策略(1)优化资产配置:根据市场风险因素,合理调整资产配置,降低市场风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市场风险,制定应对措施。1.1.12风险承担策略(1)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2)建立风险准备金: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合理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潜在损失。1.1.13风险转移策略(1)购买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将市场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风险。1.1.14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觉市场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市场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一节操作风险识别1.1.15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三农合作金融业务中,操作风险无处不在,识别操作风险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1.1.16操作风险识别的方法(1)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对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觉潜在的操作风险。(2)风险评估: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包括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等。(3)数据挖掘: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操作风险。(4)专家访谈:与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合规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看法。(5)制度梳理:对现有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不足之处。1.1.17操作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1)业务流程:识别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操作失误、信息泄露、流程不完善等。(2)人员管理:关注员工素质、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发觉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人员因素。(3)信息系统: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识别可能引发操作风险的系统问题。(4)外部事件:关注外部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识别可能对业务产生影响的操作风险。第二节操作风险控制与监督1.1.18操作风险控制策略(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保证业务操作的合规性。(2)强化人员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3)优化业务流程: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减少操作环节,降低操作风险。(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业务数据的准确性。(5)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业务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采取相应措施。1.1.19操作风险控制措施(1)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业务操作进行监督,发觉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措施。(2)实施风险隔离:将高风险业务与低风险业务分离,降低操作风险传播的可能性。(3)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多元化投资、业务拓展等手段,降低单一业务操作风险对整体业务的影响。(4)加强内部审计和合规检查: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合规检查,保证业务操作的合规性。1.1.20操作风险监督与评估(1)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制定风险监控指标,对业务操作进行量化评估,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业务操作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关注风险变化趋势,调整风险控制措施。(3)强化风险报告机制:建立健全风险报告机制,保证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决策层。(4)加强风险交流和培训:组织风险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第五章:流动性风险管理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监测1.1.21监测目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旨在全面了解三农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保证其能够满足日常经营和客户提取存款的需求,预防流动性危机的发生。1.1.22监测内容(1)流动性比率:监测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以评估短期内的流动性风险。(2)资金来源与运用:分析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以及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和效益。(3)贷款与存款比例:关注贷款与存款比例,以评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匹配情况。(4)资产负债结构:定期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了解流动性风险敞口。(5)资金市场波动:关注资金市场利率和流动性状况,评估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1.1.23监测方法(1)定期报告:要求金融机构定期提交流动性风险报告,包括流动性比率、资金来源与运用、贷款与存款比例等数据。(2)现场检查: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核实流动性风险监测数据的真实性。(3)风险评估: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第二节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1.1.24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调整资产配置:合理配置资产,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提高流动性。(2)增加优质资产:积极拓展优质资产来源,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1.1.25加强资金管理(1)优化资金来源: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2)合理运用资金:合理规划资金运用,保证资金使用效益。1.1.26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1)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2)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及时发觉和预警潜在风险。(3)加强流动性风险培训:提高金融机构员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1.1.27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1)设立流动性风险阈值: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阈值。(2)建立预警体系: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预警潜在风险。(3)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流动性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第六章:合规风险管理第一节合规风险防范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未能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内部规章制度而产生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合规风险,以下措施应当得到严格执行:(1)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明确合规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配和业务流程,保证合规要求贯穿于企业各项业务之中。(2)制定合规政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合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合规目标、原则、标准和程序,保证所有员工知晓并遵守。(3)合规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保证员工在业务操作中能够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4)合规监督与检查:设立专门的合规监督机构,定期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合规检查,保证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5)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潜在的合规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6)合规咨询与报告:设立合规咨询渠道,鼓励员工在遇到合规疑问时及时咨询,同时建立合规报告机制,保证合规问题能够及时上报并得到妥善处理。(7)合规违规处理:对发觉的合规违规行为,应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保证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二节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防范合规风险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应得到有效执行:(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结构、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监督机制等,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2)内部审计与监督: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3)风险控制与评估:建立风险控制与评估机制,对内部控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应对各类风险。(4)信息与沟通: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递,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5)内部监督与反馈: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改进。(6)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保证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防范合规风险,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合规基础。第七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第一节信息科技风险识别1.1.28概述信息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科技风险成为三农合作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风险识别是指对农村金融机构在信息科技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和评估,为后续的风险防控提供依据。1.1.29风险识别内容(1)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通信等方面的风险。如设备故障、软件漏洞、网络攻击等。(2)数据风险: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丢失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业务中断、客户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3)操作风险:指因操作失误、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损失风险。如操作失误导致业务处理错误、内部作弊等。(4)法律合规风险:涉及信息科技应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如违反数据保护法规、信息安全法规等。(5)系统集成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在引入新的信息科技系统时,可能面临系统集成不顺利、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1.1.30风险识别方法(1)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信息科技风险。(2)财务分析法: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发觉信息科技风险对财务状况的影响。(3)案例分析法:研究已发生的信息科技风险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专家评估法:邀请信息科技专家对风险进行评估。第二节信息科技风险防控1.1.31技术风险防控(1)强化硬件设备管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硬件设备安全可靠。(2)加强软件系统管理: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修复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3)优化网络通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1.1.32数据风险防控(1)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保证数据安全。(2)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3)提高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1.1.33操作风险防控(1)完善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规范业务处理流程。(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3)强化内部监控:建立健全内部监控系统,及时发觉和纠正操作失误。1.1.34法律合规风险防控(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员工法律法规意识,保证业务合规。(2)建立合规审查机制:对信息科技项目进行合规审查,保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3)主动接受监管: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保证信息科技应用合规。1.1.35系统集成风险防控(1)开展系统集成测试:在项目上线前进行充分的系统集成测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加强系统兼容性研究:针对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3)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保证系统上线后的运维工作顺利进行,及时发觉和解决系统问题。第八章:声誉风险管理第一节声誉风险识别与评估1.1.36声誉风险识别(1)内部风险识别(1)业务操作风险:包括贷款、存款、支付等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失误、违规行为;(2)内部管理风险:包括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行为失范等;(3)道德风险:包括员工、管理层及关联方的道德风险;(4)合规风险:包括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2)外部风险识别(1)市场风险:包括市场波动、竞争对手行为、宏观经济环境等;(2)客户风险: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等;(3)舆论风险:包括媒体报道、网络舆论等;(4)社会风险:包括社会事件、政策变动等。1.1.37声誉风险评估(1)声誉风险定量评估(1)运用风险矩阵、概率分析等工具,对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评估;(2)结合历史数据、市场调查等,对声誉风险进行量化分析。(2)声誉风险定性评估(1)对声誉风险进行分类,如轻微、中度、重大等;(2)结合专家意见、内部调查等,对声誉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第二节声誉风险应对策略1.1.38声誉风险预防策略(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员工素质;(2)加强合规建设:保证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降低合规风险;(3)提高客户满意度:关注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4)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降低舆论风险。1.1.39声誉风险应对策略(1)事前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潜在风险;(2)制定声誉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2)事中应对策略(1)积极应对声誉风险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2)加强与媒体、客户、部门等的沟通,保持信息透明;(3)关注舆论动态,合理引导舆论,避免误解和恐慌。(3)事后应对策略(1)对声誉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完善防范措施;(2)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声誉风险的能力;(3)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修复受损的声誉。第九章:三农合作金融监管第一节监管政策与法规1.1.40监管政策概述在我国,三农合作金融的监管政策旨在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监管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2)监管目标:保证三农合作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3)监管原则: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注重合规性、风险可控性和可持续发展。1.1.41监管法规体系(1)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2)行政规章: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等。(3)地方性法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法规。(4)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意见》等。第二节监管协作与自律1.1.42监管协作(1)部门间的协作: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2)与地方的协作:应加强对地方的指导,保证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3)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作:监管部门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1.43自律机制(1)自律组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成立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自律公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共同遵守自律公约,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3)内部控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4)信息披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