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TOC\o"1-2"\h\u26277第一章医疗设备操作概述 494741.1设备操作基本要求 4111441.1.1操作人员要求 491701.1.2操作环境要求 4259381.1.3操作流程要求 5306911.1.4设备检查 5308311.1.5操作人员准备 5219531.1.6操作环境准备 5189071.1.7操作流程准备 53726第二章设备操作流程 5199381.1.8开机前准备 5220981.1.9开机操作 6239791.1.10自检异常处理 6188941.1.11设备启动 646841.1.12设备操作 660981.1.13设备数据记录与处理 664491.1.14设备关机 647171.1.15设备日常维护 6217961.1.16设备定期检查 6200751.1.17设备保养 730782第三章心电图设备操作规范 7276501.1.18设备连接 7262271.1.19设备调试 7147441.1.20患者准备 7280781.1.21电极片放置 7107621.1.22心电图采集 819361.1.23设备关闭与整理 886681.1.24结果分析 8149221.1.25报告撰写 831546第四章超声设备操作规范 864461.1.26设备准备 8242441.1确认设备完好:操作前需检查超声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包括显示器、探头、主机、键盘等。 8109891.2设备清洁:保证设备表面干净,无灰尘、污垢。对于探头等接触患者皮肤的部件,需使用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消毒。 8161481.3连接电源:将设备连接至稳定的电源,保证电压符合设备要求。 8272891.4开启设备:按下电源开关,等待设备自检完成。 8309221.4.1设备调试 84862.1调整显示器:根据操作需求,调整显示器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9229692.2调整探头: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调整探头频率、聚焦等参数。 936452.3设定检查模式:根据检查项目,选择适当的检查模式,如B型、M型、多普勒等。 9154672.4调整增益:根据图像清晰度,适当调整增益,使图像更加清晰。 939982.5调整扫描速度:根据检查需求,调整扫描速度,以满足不同检查部位的需求。 9312302.5.1患者准备 9223761.1患者信息核对:确认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信息。 9205391.2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9159951.3患者体位:根据检查部位,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914731.3.1检查操作 9259372.1探头涂抹耦合剂:在探头表面涂抹适量的耦合剂,以减少探头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992562.2探头扫描:根据检查部位,缓慢移动探头,进行多角度、多切面的扫描。 956352.3观察图像:观察图像,了解检查部位的组织结构、血流情况等。 983182.4采集图像:对关键部位进行图像采集,以备后续分析。 9244082.5记录检查过程:记录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 9196122.5.1图像处理 9310451.1图像优化: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优化,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增益等参数。 9291.2图像分析:对图像进行专业分析,如测量、计算、标注等。 9180631.3图像存储:将处理后的图像存储至指定文件夹,便于后续查阅。 976711.3.1报告撰写 1093322.1报告格式:按照规定格式撰写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 1010382.2报告内容:详细描述检查部位的组织结构、血流情况、异常病变等。 101222.3报告审核:报告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保证报告准确无误。 1072282.4报告打印:将审核通过的报告打印出来,交给患者或家属。同时将电子版报告存储至医院信息系统。 1011734第五章X射线设备操作规范 10170482.4.1设备安全防护原则 10325312.4.2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048742.4.3检查前准备 1035482.4.4检查操作 101102.4.5检查后处理 11107692.4.6图像处理 11270872.4.7报告撰写 1129331第六章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范 11180522.4.8设备准备 11280101.1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核磁共振设备应安装在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房间内,并保持室内清洁。 1121041.2检查设备配件:检查设备配件是否齐全,包括线圈、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梯度线圈等。 11251471.3检查设备状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启动,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1125921.3.1设备调试 1143752.1设备预热:在操作前,应对设备进行预热,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11243002.2参数调整:根据检查需求,调整设备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射频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等。 11289802.3信号采集: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对信号采集系统进行测试,保证信号质量。 1269642.4图像重建: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重建,观察图像质量,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成像效果。 12158952.4.1患者准备 12267451.1患者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38741.2患者信息录入:准确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 12196911.3患者检查前指导:指导患者穿着宽松衣物,去除身上金属物品,避免影响成像效果。 12216861.3.1检查操作 12139662.1患者进入检查室:协助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调整体位,保证舒适。 12121052.2患者定位:根据检查部位,使用线圈进行定位,保证检查部位处于磁场中心。 1232022.3扫描序列选择:根据检查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 12307352.4扫描过程监控: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态,保证安全。 12244282.4.1检查结束 12205373.1图像传输: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至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12231293.2患者离开检查室:协助患者离开检查室,告知注意事项。 12293923.2.1图像处理 12244711.1图像校正: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校正,消除伪影和噪声。 1299041.2图像重建:根据检查需求,对图像进行重建,包括二维、三维重建等。 12228581.3图像分析: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 12228451.3.1报告撰写 12173612.1报告格式:按照规定格式撰写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图像分析、诊断意见等。 12286042.2报告审核:报告撰写完成后,由资深医生进行审核,保证诊断准确。 13266812.3报告发放:将审核后的报告交由患者或家属,并提供咨询服务。 133192第七章CT设备操作规范 13121042.3.1设备准备 13118082.3.2设备调试 13312122.3.3患者接待 137672.3.4扫描操作 1346232.3.5图像传输与存储 13222652.3.6图像处理 1479652.3.7报告撰写 1431350第八章血液分析仪操作规范 1491632.3.8设备准备 14127052.3.9设备调试 14304142.3.10样本采集 14303752.3.11样本处理 15303832.3.12检测操作 15283722.3.13结果分析 15309412.3.14报告发放 1512743第九章生化分析仪操作规范 15139942.3.15设备准备 15151212.3.16设备调试 16201842.3.17样本准备 16250822.3.18试剂准备 16268462.3.19检测操作 16205472.3.20结果分析 16120502.3.21报告撰写 1730746第十章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 17162132.3.22目的 17191052.3.23范围 17281512.3.24内容 17152842.3.25注意事项 17217432.3.26目的 17176192.3.27范围 18147482.3.28内容 18267082.3.29注意事项 18260152.3.30目的 18325982.3.31范围 18132112.3.32内容 18122912.3.33注意事项 18第一章医疗设备操作概述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医疗设备操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本章将对医疗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及准备工作进行详细阐述。1.1设备操作基本要求1.1.1操作人员要求(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医疗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2)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患者安全。(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1.1.2操作环境要求(1)操作环境应保持清洁、安静,避免干扰设备正常运行。(2)操作环境应具备良好的照明,便于观察设备运行状态。(3)操作环境应设有紧急停止按钮,便于发生意外时及时切断设备电源。1.1.3操作流程要求(1)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功能、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3)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第二节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4设备检查(1)操作前应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保证设备完好无损。(2)检查设备电源、接口等连接是否正常,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检查设备内部配件是否齐全,如有缺失或损坏,应及时更换。1.1.5操作人员准备(1)操作人员应穿着整洁,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操作人员应了解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特点做好操作准备。1.1.6操作环境准备(1)保证操作环境清洁、安静,无干扰因素。(2)调整照明,保证操作过程中有足够的亮度。(3)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备不时之需。1.1.7操作流程准备(1)根据设备操作规程,制定操作流程,明确操作步骤。(2)准备好操作所需的相关表格、记录单等,便于操作过程中记录相关信息。(3)保证操作过程中所需的物品齐全,如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等。第二章设备操作流程第一节设备开机与自检1.1.8开机前准备(1)确认设备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2)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松动现象。(3)检查设备连接线是否正确、牢固。1.1.9开机操作(1)打开设备电源开关,观察设备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2)等待设备自检程序启动,根据设备类型,自检时间可能有所不同。(3)在自检过程中,观察设备显示屏或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信息。1.1.10自检异常处理(1)如设备自检过程中出现异常,根据设备提示信息进行故障排查。(2)如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及时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第二节设备使用操作1.1.11设备启动(1)确认设备自检完成,无异常提示。(2)根据设备类型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1.1.12设备操作(1)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或培训资料,正确进行各项操作。(2)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如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1.1.13设备数据记录与处理(1)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测量值、操作时间等。(2)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设备维护提供参考。第三节设备关机与维护1.1.14设备关机(1)完成设备使用后,按照操作手册或培训资料,正确进行关机操作。(2)关闭设备电源开关,保证设备完全断电。1.1.15设备日常维护(1)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擦拭,保持设备外观整洁。(2)检查设备连接线、插头等部件,保证连接牢固。(3)检查设备内部电路板、元器件等,发觉异常及时处理。1.1.16设备定期检查(1)根据设备类型和运行周期,定期进行设备功能检查。(2)对设备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如传感器、执行器等。(3)发觉设备故障或功能下降,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1.1.17设备保养(1)按照设备保养周期,进行设备保养。(2)更换设备易损件,如滤芯、密封圈等。(3)对设备进行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三章心电图设备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连接与调试1.1.18设备连接(1)保证心电图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且设备完好无损。(2)将心电图设备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距离患者一定的距离,以便于操作。(3)连接电源线,保证电源电压稳定,避免电压波动对设备造成损害。(4)连接地线,保证设备安全接地,防止设备漏电。(5)将电极片连接到设备上,检查电极片是否完好,避免接触不良。1.1.19设备调试(1)开启设备,进行自检,保证设备各项功能正常。(2)调整设备参数,如灵敏度、走纸速度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3)检查设备显示屏,保证图像清晰,无干扰。(4)测试设备打印功能,保证打印出的心电图波形完整、清晰。第二节检查操作流程1.1.20患者准备(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病情。(2)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3)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检查部位。1.1.21电极片放置(1)按照国际标准,将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右上肢、左上肢、右下肢、左下肢等部位。(2)保证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避免滑动。(3)电极片放置完毕后,检查患者体位是否舒适,如有不适,及时调整。1.1.22心电图采集(1)设备上的“开始”按钮,开始采集心电图。(2)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波形,保证波形稳定。(3)采集完毕后,设备上的“停止”按钮,保存心电图数据。1.1.23设备关闭与整理(1)关闭设备,拔掉电源线。(2)将电极片取下,清洁并妥善保存。(3)整理心电图设备,保持工作台整洁。第三节结果分析与报告1.1.24结果分析(1)观察心电图波形,分析心率、心律、波形、电压等指标。(2)根据心电图特点,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异常情况。(3)结合患者病史,综合分析心电图结果。1.1.25报告撰写(1)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心电图报告。(2)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时间、心电图结果及分析、诊断建议等。(3)报告应字迹清晰、语言严谨,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表述。(4)报告完成后,交由专业医生审核,保证报告准确无误。第四章超声设备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准备与调试1.1.26设备准备1.1确认设备完好:操作前需检查超声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包括显示器、探头、主机、键盘等。1.2设备清洁:保证设备表面干净,无灰尘、污垢。对于探头等接触患者皮肤的部件,需使用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消毒。1.3连接电源:将设备连接至稳定的电源,保证电压符合设备要求。1.4开启设备:按下电源开关,等待设备自检完成。1.4.1设备调试2.1调整显示器:根据操作需求,调整显示器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2.2调整探头: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调整探头频率、聚焦等参数。2.3设定检查模式:根据检查项目,选择适当的检查模式,如B型、M型、多普勒等。2.4调整增益:根据图像清晰度,适当调整增益,使图像更加清晰。2.5调整扫描速度:根据检查需求,调整扫描速度,以满足不同检查部位的需求。第二节检查操作流程2.5.1患者准备1.1患者信息核对:确认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信息。1.2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配合。1.3患者体位:根据检查部位,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1.3.1检查操作2.1探头涂抹耦合剂:在探头表面涂抹适量的耦合剂,以减少探头与皮肤之间的摩擦。2.2探头扫描:根据检查部位,缓慢移动探头,进行多角度、多切面的扫描。2.3观察图像:观察图像,了解检查部位的组织结构、血流情况等。2.4采集图像:对关键部位进行图像采集,以备后续分析。2.5记录检查过程:记录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第三节图像处理与报告2.5.1图像处理1.1图像优化: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优化,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增益等参数。1.2图像分析:对图像进行专业分析,如测量、计算、标注等。1.3图像存储:将处理后的图像存储至指定文件夹,便于后续查阅。1.3.1报告撰写2.1报告格式:按照规定格式撰写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结果、诊断意见等。2.2报告内容:详细描述检查部位的组织结构、血流情况、异常病变等。2.3报告审核:报告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保证报告准确无误。2.4报告打印:将审核通过的报告打印出来,交给患者或家属。同时将电子版报告存储至医院信息系统。第五章X射线设备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安全防护2.4.1设备安全防护原则(1)保证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2)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设备安全操作知识。(3)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4.2设备安全防护措施(1)防护区域设置:在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防护区域,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2)防护装置:设备应配备防护装置,如防护门、防护屏等,保证射线不泄漏。(3)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4)定期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功能检测,保证设备符合安全标准。第二节检查操作流程2.4.3检查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检查目的。(2)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参数。(3)患者沟通,告知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2.4.4检查操作(1)患者摆放:根据检查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2)参数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合适的曝光参数。(3)曝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曝光,保证图像质量。(4)图像传输:将曝光后的图像传输至图像处理系统。2.4.5检查后处理(1)患者离场:确认患者安全离场。(2)设备清洁:清洁设备,保持设备整洁。(3)记录检查信息: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参数等。第三节图像处理与报告2.4.6图像处理(1)图像接收:接收曝光后的图像,确认图像质量。(2)图像处理: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处理,提高图像质量。(3)图像存储:将处理后的图像存储至服务器,便于查询和打印。2.4.7报告撰写(1)报告格式:按照医院规定格式撰写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图像表现、诊断意见等。(3)报告审核:报告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保证报告准确无误。(4)报告发放:将审核后的报告交给患者或家属,告知检查结果。第六章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准备与调试2.4.8设备准备1.1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核磁共振设备应安装在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房间内,并保持室内清洁。1.2检查设备配件:检查设备配件是否齐全,包括线圈、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梯度线圈等。1.3检查设备状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启动,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1.3.1设备调试2.1设备预热:在操作前,应对设备进行预热,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2.2参数调整:根据检查需求,调整设备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射频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等。2.3信号采集: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对信号采集系统进行测试,保证信号质量。2.4图像重建: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重建,观察图像质量,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成像效果。第二节检查操作流程2.4.1患者准备1.1患者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1.2患者信息录入:准确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1.3患者检查前指导:指导患者穿着宽松衣物,去除身上金属物品,避免影响成像效果。1.3.1检查操作2.1患者进入检查室:协助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调整体位,保证舒适。2.2患者定位:根据检查部位,使用线圈进行定位,保证检查部位处于磁场中心。2.3扫描序列选择:根据检查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2.4扫描过程监控:在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态,保证安全。2.4.1检查结束3.1图像传输: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至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3.2患者离开检查室:协助患者离开检查室,告知注意事项。第三节图像处理与报告3.2.1图像处理1.1图像校正: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校正,消除伪影和噪声。1.2图像重建:根据检查需求,对图像进行重建,包括二维、三维重建等。1.3图像分析: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1.3.1报告撰写2.1报告格式:按照规定格式撰写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图像分析、诊断意见等。2.2报告审核:报告撰写完成后,由资深医生进行审核,保证诊断准确。2.3报告发放:将审核后的报告交由患者或家属,并提供咨询服务。第七章CT设备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准备与调试2.3.1设备准备(1)保证CT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清洁。(2)检查电源、气源、水源等设施是否正常,保证设备运行所需的条件满足。(3)检查设备软件是否更新至最新版本,保证扫描参数及图像处理功能的正常使用。(4)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颈套、防护眼镜等。2.3.2设备调试(1)根据扫描部位和患者体型,调整扫描架的高度、倾斜角度等参数。(2)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等。(3)进行设备预热,保证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4)对设备进行自检,检查设备功能是否达到预设要求。第二节检查操作流程2.3.3患者接待(1)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2)检查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如首饰、假牙等,要求患者取下。(3)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的不适感,如热感、噪音等。2.3.4扫描操作(1)指导患者躺在扫描床上,根据扫描部位调整患者体位。(2)将患者送入扫描架,保证患者舒适、安静。(3)启动扫描程序,观察患者情况,保证扫描顺利进行。(4)扫描结束后,将患者从扫描架中退出。2.3.5图像传输与存储(1)将扫描得到的原始图像传输至图像处理工作站。(2)保证图像传输过程中无丢失、损坏等现象。(3)将图像存储在指定位置,便于后续诊断与报告。第三节图像处理与报告2.3.6图像处理(1)采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对比度增强等。(2)根据诊断需求,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如重建、三维可视化等。(3)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2.3.7报告撰写(1)根据图像表现,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2)撰写清晰、准确的诊断报告,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等。(3)报告中应包含必要的图像资料,以支持诊断结论。(4)报告经审核无误后,及时交付给临床医师或患者。第八章血液分析仪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准备与调试2.3.8设备准备(1)保证血液分析仪及其辅助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检查设备电源线路,保证电源稳定可靠。(3)准备所需的试剂、耗材和工具,包括:血液采集管、试剂瓶、移液器、吸头、废液容器等。(4)检查设备周围环境,保证无灰尘、水分等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因素。2.3.9设备调试(1)开启血液分析仪电源,进行设备自检。(2)校准设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根据检测项目设置相关参数,如测定范围、检测方法等。(4)进行空白测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5)若设备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第二节检测操作流程2.3.10样本采集(1)采集患者血液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采集管。(3)采集后立即将采集管轻轻颠倒混匀,避免血液凝固。2.3.11样本处理(1)将采集管放置在血液分析仪指定的位置。(2)根据设备提示进行样本处理,如稀释、加试剂等。(3)保证样本处理过程中避免污染和样本损失。2.3.12检测操作(1)将处理后的样本放入血液分析仪检测仓。(2)根据设备提示进行检测,如设置检测项目、启动检测程序等。(3)检测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检测完成后,取出样本,进行下一步处理。第三节结果分析与报告2.3.13结果分析(1)检查检测报告,确认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对异常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判断是否为设备故障、样本问题或操作失误等原因。(3)如有必要,进行复检或与临床医生沟通,进一步分析原因。2.3.14报告发放(1)将检测报告整理归档,保证报告内容完整、清晰。(2)将报告及时发放给临床医生或患者,便于后续治疗。(3)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患者,进行耐心解释,提供专业建议。(4)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第九章生化分析仪操作规范第一节设备准备与调试2.3.15设备准备(1)保证生化分析仪放置在稳定、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2)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损坏、变形等现象。(3)检查设备电源线、接口线等连接是否正常,保证设备供电稳定。(4)准备所需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并保证其在有效期内。(5)检查设备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证书,如医疗器械注册证、计量器具检定证书等。2.3.16设备调试(1)开启设备,进行预热,预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2)调整设备至最佳工作状态,包括光学系统、机械系统等。(3)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系统校准,包括光源、检测器、试剂空白等。(4)进行质控测试,评估设备功能是否符合要求。(5)保证设备软件正常运行,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功能。第二节检测操作流程2.3.17样本准备(1)根据检测项目要求,采集患者血液、尿液等样本。(2)将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分离、稀释等。(3)标记样本,保证样本信息清晰可见。2.3.18试剂准备(1)根据检测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2)检查试剂有效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3)按照试剂说明书,配制试剂,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2.3.19检测操作(1)将准备好的样本、试剂分别放入仪器指定的位置。(2)根据检测项目,设置仪器参数,如测量波长、反应时间等。(3)启动仪器,进行检测。(4)观察仪器运行状态,如转速、温度等,保证检测过程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