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1页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2页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3页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4页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指南TOC\o"1-2"\h\u9870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概述 295961.1网络安全重要性 2240921.2网络安全发展历程 246541.3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 38593第二章网络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3246562.1网络安全风险类型 3200442.2风险识别方法 4294042.3风险评估流程 412817第三章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5175203.1信息加密技术 5228573.2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5171683.3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 610298第四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 6324944.1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6243664.1.1设备访问控制 6277844.1.2设备固件升级 7267834.1.3设备配置备份 7155134.2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725234.2.1操作系统补丁管理 783704.2.2操作系统账户管理 745504.2.3操作系统安全策略配置 7188034.3数据库安全防护 8160284.3.1数据库访问控制 850574.3.2数据库加密 868874.3.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817510第五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8212545.1应用程序安全开发 8281605.2网络应用安全防护 9204655.3移动应用安全 915154第六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923386.1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9264706.2应急响应流程 10201746.3应急预案编制 1117066第七章网络安全事件调查与取证 1158387.1网络安全事件分类 11167477.2事件调查流程 12271127.3证据收集与保全 1224352第八章网络安全意识培训与宣传 13154558.1培训对象与内容 1348918.1.1培训对象 1351008.1.2培训内容 13207668.2培训方式与方法 13119158.2.1培训方式 1370178.2.2培训方法 14145428.3宣传活动策划 1467438.3.1宣传活动主题 14224078.3.2宣传活动形式 1435258.3.3宣传活动时间与地点 14102538.3.4宣传活动组织与实施 1420188第九章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与趋势 15131649.1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现状 1533139.2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15297529.3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151683第十章国际网络安全合作与交流 161942310.1国际网络安全形势 161844810.2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162756910.3我国网络安全国际交流 17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概述1.1网络安全重要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保障网络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重大意义。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网络安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网络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市场信任危机,甚至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网络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网络空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青少年价值观扭曲,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网络安全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有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个人隐私权益。1.2网络安全发展历程网络安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下是网络安全发展的简要历程:(1)20世纪60年代:网络安全主要关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非法访问和破坏。(2)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拓展到网络层面,关注网络攻击与防护。(3)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产业逐渐兴起。(4)21世纪初:网络安全领域涵盖信息安全、网络攻防、数据保护等多个方面,逐渐形成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5)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不断升级。1.3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障网络安全。以下是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的部分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制度、责任和措施。(2)《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要求》:规定了互联网安全保护的基本技术要求,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技术支持。(3)《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明确了网络安全审查的范围、程序和标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网络安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5)《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等,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章网络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2.1网络安全风险类型网络安全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被盗、损坏、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网络安全。(2)网络攻击风险:主要包括黑客攻击、恶意代码、网络钓鱼、社交工程等手段导致的网络安全。(3)数据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丢失等因素导致的网络安全。(4)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系统的安全漏洞导致的网络安全。(5)人员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员工操作失误、内部人员恶意攻击等因素导致的网络安全。2.2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网络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的基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威胁情报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网络威胁情报,识别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2)安全漏洞扫描:利用专业工具对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程序等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3)日志审计:对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程序的日志进行审计,分析异常行为,识别潜在的风险。(4)安全事件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系统行为等,发觉安全事件,识别网络安全风险。(5)人员访谈与问卷调查:通过与员工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习惯等,识别人员安全风险。2.3风险评估流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对象和目的,为风险评估提供指导。(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程序、人员等方面的信息。(3)风险识别:采用风险识别方法,发觉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4)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5)风险量化: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6)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7)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8)评估结果报告: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包括评估过程、结果、应对策略等内容。(9)持续监控与改进: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第三章信息安全防护策略3.1信息加密技术信息安全防护的核心在于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加密技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手段。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信息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如AES(高级加密标准)、DES(数据加密标准)等。对称加密算法具有较高的加密速度和较低的资源消耗,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如RSA、ECC(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安全性较高,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如SSL/TLS(安全套接字层/传输层安全)等。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加密数据,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交换密钥。3.2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方法:(1)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设定访问控制列表,对用户或用户组进行权限分配,限制其对资源的访问。(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在访问资源时,需要具备相应角色的权限。(3)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保证用户合法访问系统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系统。双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和动态令牌、生物识别等手段进行身份认证。数字证书:使用数字证书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3.3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是发觉和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的关键环节:(1)安全审计:安全审计包括对系统、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审计。通过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为防范措施提供依据。(2)日志管理:日志管理包括日志的、存储、分析和删除等环节。以下为日志管理的要点:日志:保证系统、网络和应用等设备能够产生完整的日志信息。日志存储:对日志进行分类存储,保证日志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日志分析:定期对日志进行分析,发觉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日志删除:按照规定期限删除日志,防止日志数据泄露。通过对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降低安全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方法以及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策略。第四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4.1网络设备安全配置4.1.1设备访问控制网络设备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管理员应保证仅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网络设备,具体措施包括:(1)为设备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2)使用Radius或TACACS等认证方式,实现用户身份的集中管理;(3)采用ACL(访问控制列表)对设备的远程访问进行限制。4.1.2设备固件升级设备固件升级对于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固件版本,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升级:(1)最新固件版本;(2)检查固件签名,保证固件来源可靠;(3)使用专用工具将固件更新至设备。4.1.3设备配置备份为防止设备故障或攻击导致配置丢失,管理员应定期备份网络设备配置。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SSH、SCP等加密协议进行配置文件的传输;(2)将配置文件存储在安全的存储设备上;(3)定期检查配置文件的完整性。4.2操作系统安全加固4.2.1操作系统补丁管理操作系统补丁管理是保证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管理员应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补丁管理:(1)定期检查操作系统补丁发布情况;(2)评估补丁的适用性及可能带来的风险;(3)安装经过验证的补丁,并保证补丁的正确性。4.2.2操作系统账户管理操作系统账户管理对于保障系统安全。管理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删除不必要的用户账户和组;(2)为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3)限制用户权限,仅授予必要的权限。4.2.3操作系统安全策略配置操作系统安全策略配置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关键。管理员应按照以下要求配置安全策略:(1)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2)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3)启用安全审计功能,记录系统安全事件。4.3数据库安全防护4.3.1数据库访问控制数据库访问控制是数据库安全的基础。管理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为数据库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2)采用角色based访问控制,限制用户权限;(3)审计数据库访问日志,发觉异常行为。4.3.2数据库加密数据库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有效手段。管理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敏感数据字段进行加密存储;(2)使用SSL证书加密数据库连接;(3)定期更新加密算法和密钥。4.3.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管理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定期备份计划,并保证备份的可靠性;(2)使用加密方式存储备份文件;(3)制定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第五章应用层安全防护5.1应用程序安全开发应用程序安全开发是保障应用层安全的基础。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安全编码规范:开发人员应遵循安全编码规范,从源头上减少安全漏洞的产生。安全编码规范包括但不限于: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函数、对输入进行校验、防止SQL注入、防止跨站脚本攻击等。(2)使用安全开发框架:采用安全开发框架,如SpringSecurity、ApacheShiro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安全的应用程序。(3)代码审计与安全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4)安全培训:加强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开发人员的安全技能。5.2网络应用安全防护网络应用安全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应用程序,对用户权限进行合理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2)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SSL等,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访问控制与安全审计: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同时对重要操作进行安全审计,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追踪原因。(4)入侵检测与防护: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行为。5.3移动应用安全移动应用安全是当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领域。以下是移动应用安全防护的几个关键点:(1)应用加固:对移动应用进行加固,防止恶意代码篡改和逆向工程。(2)数据加密与存储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采用安全的存储机制,如使用安全的密钥管理系统。(3)通信安全: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TLS,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4)权限控制与隐私保护:合理控制应用权限,避免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同时对收集的用户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用户隐私。(5)安全检测与监控:定期对移动应用进行安全检测,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同时对应用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第六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6.1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是的。以下是应急响应组织架构的构成要素:(1)领导层:负责应急响应工作的最高决策层,通常由公司或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领导层负责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协调资源,并对整个应急响应过程进行监督。(2)应急响应指挥部:作为应急响应的核心机构,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评估和决策应急响应措施;发布应急信息。(3)技术支持小组:负责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网络安全监测与分析;安全事件调查与取证;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安全事件的追踪与处置。(4)信息发布小组:负责对外发布应急响应相关信息,包括:事件通报;应急响应进展;安全提示与建议。(5)后勤保障小组:负责提供应急响应所需的后勤支持,包括:人员调度;设备保障;物资供应。6.2应急响应流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事件发觉与报告:当发觉网络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响应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2)初步评估:应急响应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3)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各应急小组开展工作。(4)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调查事件原因,追踪攻击来源。(5)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小组对外发布事件通报、应急响应进展和安全提示,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利益相关方。(6)应急处理:根据技术支持小组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隔离攻击源、修复漏洞、恢复系统等。(7)后期恢复:在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力量进行后期恢复工作,包括系统重建、数据恢复等。(8)总结与改进: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3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要素:(1)预案编制目的: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包括保护网络安全、降低安全事件影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2)预案适用范围:确定应急预案适用的网络安全事件类型,如数据泄露、系统攻击、网络瘫痪等。(3)应急响应组织架构: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包括领导层、应急响应指挥部、技术支持小组等。(4)应急响应流程:详细描述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发觉与报告、初步评估、启动应急预案等。(5)技术支持措施:列举技术支持小组可能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隔离攻击源、修复漏洞等。(6)信息发布与沟通:制定信息发布和沟通策略,保证应急响应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利益相关方。(7)后期恢复与总结:描述后期恢复工作的内容,包括系统重建、数据恢复等,并提出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的要求。第七章网络安全事件调查与取证7.1网络安全事件分类网络安全事件根据其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网络攻击事件:包括网络扫描、端口扫描、漏洞利用、拒绝服务攻击等。(2)网络入侵事件:包括非法访问、非法操作、数据泄露、系统破坏等。(3)网络病毒事件:包括病毒传播、恶意软件植入、勒索软件攻击等。(4)网络欺诈事件:包括网络钓鱼、诈骗、假冒网站等。(5)网络信息泄露事件:包括内部人员泄露、外部攻击导致的信息泄露等。(6)网络设备故障事件:包括网络设备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7)其他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网络政策法规违规事件、网络犯罪事件等。7.2事件调查流程网络安全事件调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事件报告:发觉网络安全事件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类型、时间、地点、涉及系统等信息。(2)事件评估: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分析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3)成立调查组:根据事件评估结果,成立相应的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4)现场勘查: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对相关设备、系统和网络环境进行勘查,收集现场证据。(5)证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查找事件原因和责任主体。(6)制定整改措施:根据事件原因和责任主体,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7)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经过、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整改措施等。7.3证据收集与保全证据收集与保全是网络安全事件调查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相关要点:(1)证据收集:调查组应在第一时间收集与事件相关的证据,包括日志文件、系统快照、网络流量数据、病毒样本等。(2)证据保全:为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调查组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备份,保证证据在调查过程中不被篡改。(2)采用专业工具对证据进行提取和固定,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和合法性。(3)对涉及敏感信息的证据进行保密处理,防止信息泄露。(4)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证据的采集合法、合规。(3)证据分析:调查组应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为事件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提供依据。(4)证据提交:调查组应在调查报告中对证据进行整理和说明,提交给相关部门作为处理依据。第八章网络安全意识培训与宣传8.1培训对象与内容8.1.1培训对象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面向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对象:(1)管理层:提高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明确网络安全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2)技术人员:增强网络安全技能,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业务人员: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4)新员工:培养网络安全意识,保证其在工作中遵循网络安全规定。8.1.2培训内容(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2)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病毒防护、密码管理、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3)网络安全应急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理措施等。(4)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网络安全行为规范、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等。8.2培训方式与方法8.2.1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讲师进行面对面授课,便于学员互动交流。(2)线上培训: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或外部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3)案例分析:以实际网络安全事件为例,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4)演练与竞赛:组织网络安全演练和竞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检验培训效果。8.2.2培训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同时安排实际操作练习。(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员提问、参与讨论,提高教学效果。(3)定期考核:通过考核了解学员掌握程度,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培训。(4)持续更新:根据网络安全形势变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8.3宣传活动策划8.3.1宣传活动主题(1)“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2)“网络安全,从我做起”:倡导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网络安全行为。(3)“网络安全,共筑防线”:强调团队合作,共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8.3.2宣传活动形式(1)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素养。(2)制作网络安全宣传资料: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册,发放至全体员工。(3)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组织线上线下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热情。(4)制作网络安全宣传视频: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扩大宣传效果。8.3.3宣传活动时间与地点(1)时间:每年定期举办,如国家安全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2)地点:企业内部会议室、线上平台、公共场所等。8.3.4宣传活动组织与实施(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宣传活动。(2)明确活动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3)提前进行活动预告,提高员工参与度。(4)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第九章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与趋势9.1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安全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网络安全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安全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3)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链逐渐形成,涵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服务、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4)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中坚力量。9.2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为我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1)云计算与大数据: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实现对网络威胁的快速识别和处置。(2)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网络攻击的自动识别和防御,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智能化水平。(3)安全芯片:研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