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应用推广TOC\o"1-2"\h\u32610第一章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概述 365941.1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概念 3280431.2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3260211.2.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00741.2.2促进农业现代化 3242061.2.3提高农民收益 3219401.2.4保护生态环境 394071.2.5提升国际竞争力 3226791.2.6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24275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463392.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4120862.1.1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4247122.1.2化学肥料施用技术 4272002.1.3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4166372.2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 4149202.2.1物理方法改良技术 526422.2.2化学方法改良技术 523442.2.3生态方法改良技术 560702.3土壤水分管理技术 57792.3.1灌溉技术 549912.3.2排水技术 5257222.3.3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技术 515730第三章种植结构与布局优化 556353.1作物种植模式优化 5195433.2轮作与间作技术 6271233.3种植密度与行距调整 63401第四章肥料管理与施用技术 6135564.1肥料种类与选用 6139184.2肥料施用方法与时期 71464.3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720368第五章灌溉管理与节水技术 7202135.1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 7276775.1.1灌溉制度的建立 7249095.1.2灌溉方式的选择 8326935.2节水灌溉技术 8160705.2.1节水灌溉技术的内涵 8138615.2.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8266265.3灌溉设备与管理 8106035.3.1灌溉设备的选型与安装 8172515.3.2灌溉设备的管理 929010第六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9288486.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984556.1.1监测方法 9263296.1.2预警系统 9108296.2生物防治技术 953516.2.1天敌昆虫利用 1069546.2.2微生物防治 10182656.3化学防治技术 1046926.3.1选择性农药 10239336.3.2科学用药 1026529第七章种子管理与繁育技术 10303477.1种子质量检测与认证 10126067.1.1种子质量检测的意义 11154917.1.2种子质量检测方法 11213857.1.3种子质量认证 11253807.2种子繁育与保存技术 11309057.2.1种子繁育技术 11254637.2.2种子保存技术 11303917.3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121877.3.1种子处理技术 1273837.3.2播种技术 1218875第八章农业机械化应用 12287598.1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与使用 1286658.2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 12219618.3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1330534第九章信息化管理与智能技术 13222269.1农业信息化建设 13144159.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3283949.1.2信息资源建设 14265229.1.3信息技术应用 14243109.1.4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4286209.2农业智能技术与应用 14181759.2.1智能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 1463909.2.2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14323379.2.3农业无人机应用 14221909.3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利用 1496609.3.1农业大数据来源 1571169.3.2农业大数据分析方法 1532939.3.3农业大数据应用 152329第十章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5269910.1技术推广模式与策略 151394110.2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51072310.3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6第一章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概述1.1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概念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该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良种选育、肥料施用、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等,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环保。1.2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性1.2.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2.2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1.2.3提高农民收益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4保护生态环境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2.5提升国际竞争力全球农业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1.2.6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村劳动力投入。这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推广与应用该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2.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土壤肥力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种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壤肥力提升技术。2.1.1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如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合理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确定;深施覆土,保证有机肥料与土壤充分接触。2.1.2化学肥料施用技术化学肥料可以迅速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因此,应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具体技术措施包括: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配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肥料。2.1.3生物肥料应用技术生物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应用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菌肥等;合理施用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化学肥料配合使用。2.2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2.1物理方法改良技术物理方法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深翻、镇压、客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2.2.2化学方法改良技术化学方法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施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施用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2.2.3生态方法改良技术生态方法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种植绿肥、实行轮作、间作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2.3土壤水分管理技术土壤水分管理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2.3.1灌溉技术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灌溉、喷灌、滴灌等。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当地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2.3.2排水技术排水技术主要包括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垂直排水等。应根据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2.3.3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技术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水分检测、灌溉制度优化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控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第三章种植结构与布局优化3.1作物种植模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的优化是提高种植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优化作物种植模式方面,以下措施:(1)作物种类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作物种类,提高种植效益。(2)品种搭配:采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延长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3)作物布局:合理规划作物种植面积,保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协调发展。(4)种植制度:实行一年两熟、三熟或多年生作物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3.2轮作与间作技术轮作与间作技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和减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以下措施:(1)轮作制度:根据作物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实现作物资源的合理配置。(2)间作模式:采用多种作物间作,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3)轮作与间作搭配:将轮作与间作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种植效益。(4)病虫害防治:通过轮作与间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3.3种植密度与行距调整种植密度与行距调整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以下措施:(1)种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作物生长空间充足。(2)行距调整: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调整行距,使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水、肥资源。(3)种植方式:采取适宜的种植方式,如条播、穴播等,保证作物生长均匀。(4)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灌溉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种植结构与布局的优化,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肥料管理与施用技术4.1肥料种类与选用肥料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重要物质,根据其营养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等。在选择肥料时,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肥料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磷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但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钾肥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品质,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有机肥和生物肥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性等作用,但需注意其质量和腐熟程度。复合肥则兼具多种营养元素,便于施用,但应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搭配。4.2肥料施用方法与时期肥料施用方法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基肥是在播种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基础营养。追肥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其生长状况和需肥规律进行补充施肥。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上,快速补充营养。肥料施用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确定。一般而言,基肥应在播种前施入,追肥则应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具体时期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调整。4.3肥料施用量的确定肥料施用量的确定应根据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要了解作物的需肥规律,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要了解土壤供肥能力,通过土壤检测分析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为施肥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肥料利用率,计算施肥量。肥料利用率是指肥料中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不同肥料利用率的差异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肥料特性,合理调整施肥量。还需注意施肥的均匀性,避免局部施肥过多导致烧苗现象。同时要注重肥料的搭配使用,充分发挥各种肥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五章灌溉管理与节水技术5.1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5.1.1灌溉制度的建立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制定灌溉制度时,需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灌溉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作物关键生育期水分需求得到满足;(2)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土壤储水;(3)合理调配灌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5.1.2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特性、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目前常用的灌溉方式有:(1)漫灌: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水资源利用率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2)喷灌:适用于地形复杂、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地区。喷灌具有水资源利用率高、分布均匀等优点,但设备投入较大。(3)滴灌: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滴灌具有水资源利用率极高、减少杂草生长等优点,但设备投入较高,维护成本较大。5.2节水灌溉技术5.2.1节水灌溉技术的内涵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灌溉过程中,通过改进灌溉制度、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浪费的一系列活动。5.2.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1)改进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关键生育期水分需求得到满足。(2)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特性等因素,选择水资源利用率高、适应能力强的灌溉方式。(3)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如滴灌、微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5.3灌溉设备与管理5.3.1灌溉设备的选型与安装灌溉设备的选型应根据灌溉方式、作物种类、土壤特性等因素进行。设备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2)根据灌溉需求,合理布局管道、阀门等设施;(3)注意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设备。5.3.2灌溉设备的管理(1)建立健全灌溉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提高设备使用寿命;(4)提高操作人员技能,保证灌溉效果。第六章病虫害防治技术6.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6.1.1监测方法为实现病虫害的精准防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视觉监测:通过人工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2)物理监测:利用红外线、紫外线等物理手段,对植物及病虫害进行监测。(3)化学监测: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判断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4)生物监测:利用昆虫、微生物等生物指示物,监测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6.1.2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采集:通过监测手段收集病虫害发生的实时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病虫害发生模型。(3)预警发布:根据模型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2生物防治技术6.2.1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是自然界中对病虫害具有控制作用的重要生物资源。其主要措施包括:(1)保护天敌昆虫: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的天敌昆虫资源,如设置保护区域、减少农药使用等。(2)引进天敌昆虫:针对特定病虫害,引进有效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6.2.2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技术。其主要方法有:(1)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等特点。(2)生物菌剂:通过施用具有防治作用的微生物菌剂,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植物抗病能力。6.3化学防治技术6.3.1选择性农药选择性农药是指对靶标病虫害具有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的农药。其主要特点如下:(1)高效:对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2)安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3)经济:使用成本较低。6.3.2科学用药科学用药是保证化学防治效果的关键。其主要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2)适时用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高峰期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3)合理用药:遵循农药使用规范,控制用药量,避免产生抗药性。(4)轮换用药: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农药,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第七章种子管理与繁育技术7.1种子质量检测与认证7.1.1种子质量检测的意义种子质量检测是保证农业生产中种子质量的基础环节,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可以筛选出优质种子,减少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提高种植效益。7.1.2种子质量检测方法(1)外观检测: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判断其是否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潜力。(2)物理检测:检测种子的水分、比重、千粒重等物理指标,以评估种子的充实度和质量。(3)发芽率检测:通过发芽试验,检测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4)纯度检测:检测种子中杂质和异质种子的含量,以保证种子纯度。(5)病虫害检测:检测种子携带的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播。7.1.3种子质量认证种子质量认证是指对种子质量进行评定和认可的过程。通过认证的种子,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认证过程包括:(1)种子来源审查:审查种子生产企业的资质、生产条件等。(2)种子质量检测: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3)认证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对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4)颁发证书:对符合质量要求的种子,颁发认证证书。7.2种子繁育与保存技术7.2.1种子繁育技术(1)亲本选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以保证种子质量。(2)杂交制种:通过人工杂交,提高种子的遗传多样性。(3)纯系繁育:通过连续自交,筛选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纯系种子。(4)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无性繁殖特性,快速繁殖优质种子。7.2.2种子保存技术(1)低温保存:将种子存放于低温环境中,降低种子新陈代谢速度,延长种子寿命。(2)干燥保存:将种子存放于干燥环境中,降低种子水分,防止霉变。(3)气调保存:通过调节存储环境中的气体组成,抑制种子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7.3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7.3.1种子处理技术(1)消毒处理:使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传播。(2)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药剂中,提高种子发芽率。(3)包衣处理:在种子表面包裹一层保护性物质,提高种子抗逆性。7.3.2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2)播种深度:根据种子大小和土壤质地,确定合适的播种深度。(3)播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和土壤肥力,合理调整播种密度。(4)播种方法:选择适合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撒播等。第八章农业机械化应用8.1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与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适应性是指设备能够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生产环节的需求。可靠性是指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功能,降低故障率。经济性则是指设备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的综合考虑。在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8.2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的内容:(1)作业计划管理:根据农业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保证农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2)作业质量管理:加强对作业过程的监督,保证作业质量符合农业生产要求。(3)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降低作业成本。(4)作业安全管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8.3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方向:(1)智能化技术: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智能化,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2)绿色环保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化设备,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3)轻量化技术:减轻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重量,降低对土壤的压实,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4)多功能技术:开发多功能农业机械化设备,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5)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通过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九章信息化管理与智能技术9.1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9.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农村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提供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通道。9.1.2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主要包括农业政策、科技、市场、气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信息资源建设,为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9.1.3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智能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9.1.4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化培训、农业信息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9.2农业智能技术与应用农业智能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的智能化支持。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农业智能技术与应用。9.2.1智能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智能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实现节水灌溉。9.2.2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例如,智能施肥系统可以根据土壤养分、作物需求等因素,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最优施肥方案。9.2.3农业无人机应用农业无人机具有高效、便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融担保协议3篇
- 2024年租赁合同范本:毛坯房租赁与绿化配套3篇
- 2025版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合作承包协议3篇
- 高空作业安全施工协议
- 环保工程监理合同样本
- 生物质能源项目内部招投标指南
- 文化产业监理廉洁自律声明
- 跳水运动员合租跳水馆租赁协议
- 免租金医院租赁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施工委托合同范本3篇
- 新入职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课件
- 汽车吊篮使用专项施工方案
- 静脉导管维护
- 浙江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 ANSI-ASQ-Z1.4-抽样标准培训教材
-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烟草异物智能剔除系统技术参数.
- 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
- 大学基础写作--表达方式课件
- 300td高强瓦楞原纸废纸制浆工段工艺设计
- 螺杆式风冷冷水(热泵)机组电路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