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作业指导书TOC\o"1-2"\h\u693第1章生产与运营管理概述 3161261.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431091.2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4192301.3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 521909第2章生产过程与工艺管理 5286642.1生产过程组织 59392.1.1生产过程概述 5121402.1.2生产过程布局 523832.1.3生产过程调度 5284502.2生产工艺管理 66082.2.1工艺文件管理 6237962.2.2工艺优化与改进 6104922.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6101192.3.1质量控制体系 6251382.3.2质量检验与控制 6135042.3.3持续改进 71300第3章生产计划与控制 733393.1生产计划体系 7224023.1.1生产计划概述 7106193.1.2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7220543.2主生产计划 711053.2.1主生产计划定义 7188103.2.2主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716533.3物料需求计划 8306693.3.1物料需求计划定义 84753.3.2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方法 811853.4生产作业控制 8102223.4.1生产作业控制定义 8204473.4.2生产作业控制方法 89331第4章库存管理与控制 9316604.1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 921924.1.1库存定义 9137994.1.2库存类型 9201704.1.3库存功能 927124.2库存控制策略 9184934.2.1定量订货策略 9283744.2.2定期订货策略 911204.2.3库存动态调整策略 9286614.2.4安全库存策略 941074.3库存分析与优化 943414.3.1库存周转分析 934914.3.2ABC分类法 10288054.3.3经济订货量(EOQ)分析 10306054.3.4库存优化模型 10256304.3.5信息化管理 10100754.3.6持续改进 1022789第5章供应链管理 10203095.1供应链概述 1046525.2供应链战略与设计 10167095.2.1供应链战略 10210675.2.2供应链设计 10298785.3供应链协同管理 11152805.3.1信息共享 1140945.3.2资源整合 11152495.3.3业务协同 1148155.4供应链风险管理 11176385.4.1风险识别 11302435.4.2风险评估 11325295.4.3风险控制 11298925.4.4风险监测 1128391第6章设备综合效率管理 1222316.1设备综合效率概述 1253306.1.1设备综合效率的定义 12197916.1.2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 1243836.2设备维护与修理 12129976.2.1设备维护策略 12101776.2.2设备修理流程 1260086.3设备可靠性分析 1317946.3.1设备故障数据分析 13154306.3.2设备可靠性提升措施 1343556.4设备更新与改造 13298566.4.1设备更新策略 1397236.4.2设备改造方案 1314404第7章质量管理 1375627.1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13112047.1.1质量定义 13203897.1.2质量管理原则 1377447.2质量管理体系 14209667.2.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4117767.2.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297587.3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1448187.3.1质量控制工具 1482867.3.2质量控制方法 14174907.4质量改进 1564897.4.1质量改进方法 1591037.4.2质量改进工具 1517728第8章生产现场管理 15191058.1生产现场5S管理 15145468.1.1工作现场清洁与整理 15312798.1.2整顿与规范 15157338.1.3清洁与维护 1571668.1.4素养与习惯培养 1530798.1.5安全与自律 16191848.2现场定置管理 1629048.2.1定置原则 1651618.2.2定置方法 1659578.2.3定置检查与改进 165658.3现场安全管理 16158178.3.1安全制度与法规 16190318.3.2安全培训与教育 1624338.3.3安全防护与设施 16300678.3.4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16280288.4现场员工培训与激励 16269308.4.1培训计划与实施 16174818.4.2培训效果评估 1669898.4.3激励机制 1693678.4.4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1718466第9章生产与运营成本控制 1781869.1成本控制概述 1738389.2标准成本法 17257259.2.1制定标准成本 17106999.2.2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分析 17164349.2.3成本改进措施 17253369.3目标成本法 17158449.3.1确定目标成本 17173679.3.2设计与开发阶段成本控制 1732089.3.3生产与运营阶段成本控制 1817389.4成本分析与改进 18120789.4.1成本分析 18296859.4.2成本改进 188571第10章生产与运营管理信息化 181747910.1信息化概述 181560610.2生产与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181795310.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91988110.4智能制造与工业4.0趋势 19第1章生产与运营管理概述1.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与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及运营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它旨在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生产管理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如人力、设备、物料等,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运营管理则侧重于企业整体运营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1.2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目标与任务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库存,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2)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物料、能源消耗,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3)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4)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产品交付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生产与运营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生产计划与控制: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活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与调整,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2)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分析与改进,提高产品质量。(3)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4)物料管理:对物料采购、库存、配送进行管理,降低物料成本,保证生产需求。(5)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1.3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与运营管理逐渐从简单的生产组织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管理。(1)手工业时代: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生产与运营管理主要依赖于个人经验。(2)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规模扩大,生产与运营管理开始注重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协作。(3)科学管理时代: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工作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提高生产效率。(4)系统化管理时代:二战后,企业规模扩大,生产与运营管理开始采用系统化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等。(5)信息化时代: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应运而生。(6)智能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生产与运营管理开始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智能制造、工业4.0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第2章生产过程与工艺管理2.1生产过程组织2.1.1生产过程概述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一系列有序的加工活动。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资源条件,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1.2生产过程布局生产过程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生产面积利用率;(2)减少物料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3)保证生产安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4)便于生产管理和工艺改进。2.1.3生产过程调度生产过程调度是对生产任务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生产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保证紧急订单和关键工序;(2)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3)动态调整生产计划,适应市场需求变化;(4)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降低生产成本。2.2生产工艺管理2.2.1工艺文件管理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流程图: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设备、物料及工艺参数;(2)工艺规程:详细阐述各工序的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3)工艺卡片:记录关键工序的操作数据和工艺参数;(4)工艺改进记录:对工艺优化和调整进行记录。2.2.2工艺优化与改进企业应持续开展工艺优化与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水平;(2)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3)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4)强化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2.3.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质量要求;(2)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质量管理流程;(3)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4)落实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考核。2.3.2质量检验与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检验规程,明确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2)加强过程检验,及时发觉问题,防止质量问题传递;(3)采用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精度;(4)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和处理。2.3.3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质量数据,找出质量问题和改进方向;(2)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3)评估改进效果,固化改进成果;(4)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第3章生产计划与控制3.1生产计划体系3.1.1生产计划概述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生产计划体系主要包括销售预测、生产能力规划、生产大纲制定、生产进度安排等方面。3.1.2生产计划编制流程(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库存状况等;(2)分析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市场趋势、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生产需求预测;(3)编制生产计划: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生产目标、产量、品种、时间等计划;(4)审批发布:生产计划报请相关负责人审批,批准后发布实施;(5)跟踪与调整: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2主生产计划3.2.1主生产计划定义主生产计划(MasterProductionSchedule,MPS)是指在生产计划体系中,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资源,确定各生产阶段所需生产的产品数量、品种和时间。3.2.2主生产计划编制方法(1)需求预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类别、数量和时间的需求预测;(2)资源分析:分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库存等资源状况;(3)制定MPS:结合需求预测和资源分析,制定主生产计划;(4)评审与发布:对MPS进行评审,批准后发布实施;(5)调整与优化: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MPS进行调整和优化。3.3物料需求计划3.3.1物料需求计划定义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MRP)是指根据主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物料进行需求预测、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一种管理方法。3.3.2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方法(1)物料清单(BOM)梳理:整理产品生产所需的物料清单,包括物料名称、规格、用量等;(2)库存分析:分析现有库存状况,计算物料净需求;(3)采购计划:根据物料净需求,制定采购计划;(4)生产计划:结合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制定生产计划;(5)执行与跟踪:对物料需求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保证物料供应及时。3.4生产作业控制3.4.1生产作业控制定义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调整,以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提高生产效率。3.4.2生产作业控制方法(1)作业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进度;(2)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4)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人员培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操作水平;(6)现场管理:推行5S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第4章库存管理与控制4.1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4.1.1库存定义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为满足市场需求,储备的一定数量的物料、在产品、半成品及成品。4.1.2库存类型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产品库存、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及备品备件库存等。4.1.3库存功能库存具有以下功能:(1)平衡供需,降低供应链风险;(2)提高响应速度,满足客户需求;(3)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保障生产与运营的连续性。4.2库存控制策略4.2.1定量订货策略定量订货策略是指当库存量降至某一预定数值时,按固定的订购量进行补货。适用于需求稳定、库存成本较高的物品。4.2.2定期订货策略定期订货策略是指每隔一定时间周期进行一次库存检查,并按实际需求量进行补货。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库存成本较低的物品。4.2.3库存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市场需求、供应链状况等因素,实时调整库存水平,保持库存与需求的动态平衡。4.2.4安全库存策略为应对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库存波动,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库存,保证生产与运营的连续性。4.3库存分析与优化4.3.1库存周转分析通过库存周转率指标,评估库存管理效率,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4.3.2ABC分类法将库存物品按价值、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库存控制策略。4.3.3经济订货量(EOQ)分析通过计算经济订货量,实现库存成本的最优化。4.3.4库存优化模型结合企业实际,运用库存优化模型,提高库存管理水平。4.3.5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库存管理与控制的效率。4.3.6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分析、优化库存管理过程,持续提高库存管理与控制水平。第5章供应链管理5.1供应链概述供应链是企业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商到产品最终用户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的链条。它涵盖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个环节。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旨在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5.2供应链战略与设计5.2.1供应链战略供应链战略是企业为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而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市场定位、产品特性、核心竞争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2)差异化战略: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3)快速响应战略:缩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时间,提高市场响应速度。5.2.2供应链设计供应链设计是根据企业战略,优化供应链结构、流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供应链结构设计:确定供应链各环节的组织形式、职责和关系。(2)供应链流程设计: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流程,提高协同效率。(3)供应链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利用。5.3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5.3.1信息共享(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集成。(2)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3.2资源整合(1)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降低运营成本。5.3.3业务协同(1)建立协同机制,推动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2)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5.4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供应链中可能影响企业运营的风险,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5.4.1风险识别(1)分析供应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2)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觉潜在风险。5.4.2风险评估(1)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2)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5.4.3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控制风险。(2)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4.4风险监测(1)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实时监控风险状况。(2)定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第6章设备综合效率管理6.1设备综合效率概述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OEE)是衡量设备功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本章主要阐述设备综合效率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6.1.1设备综合效率的定义设备综合效率是指在考虑设备功能、停机时间、速度损失和质量损失等因素的情况下,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总体效率。6.1.2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公式为:OEE=实际运行效率×功能效率×质量效率其中:(1)实际运行效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2)功能效率=实际产量/(实际工作时间×设备理论产能)(3)质量效率=合格产品数量/实际产量6.2设备维护与修理设备维护与修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环节。6.2.1设备维护策略(1)定期维护: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制定设备维护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预防性维护:针对设备易损件和关键部件,实施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率。(3)状态监测: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6.2.2设备修理流程(1)故障诊断:发觉设备故障,及时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2)修理方案制定:根据故障原因,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案。(3)修理实施:按照修理方案,组织人员、材料和设备进行修理。(4)修理验收:修理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6.3设备可靠性分析设备可靠性分析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设备潜在的故障原因,提高设备综合效率。6.3.1设备故障数据分析(1)收集设备故障数据,包括故障时间、故障原因、修理过程等。(2)对故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和原因。6.3.2设备可靠性提升措施(1)针对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优化设备操作流程,降低操作失误导致的故障。(3)加强设备维护和培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6.4设备更新与改造设备更新与改造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6.4.1设备更新策略(1)根据市场需求,评估现有设备的技术状态和产能。(2)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设备升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6.4.2设备改造方案(1)针对设备功能瓶颈,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2)结合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支持,实施设备改造。(3)改造完成后,对设备进行功能评估,保证改造效果。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我国生产与运营管理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7章质量管理7.1质量管理基本原理7.1.1质量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和顾客需求的能力。在本行业中,质量不仅涉及产品功能,还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售后服务等方面。7.1.2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需求,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2)预防为主:提前识别潜在问题,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风险。(3)持续改进:通过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手段,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4)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员工素质和质量意识。(5)事实依据:以数据为依据,科学决策,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6)责任明确: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7.2质量管理体系7.2.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根据国际标准ISO9001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7.2.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质量手册:阐述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等。(2)程序文件:明确各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要求、方法和责任。(3)操作规程:详细说明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4)记录:记录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7.3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7.3.1质量控制工具(1)检查表:用于记录和跟踪质量管理数据,发觉问题及时改进。(2)控制图:监控过程质量,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及时采取措施。(3)帕累托图:分析质量问题,找出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4)散点图: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7.3.2质量控制方法(1)统计过程控制(SPC):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质量稳定。(2)零缺陷管理:通过提高员工质量意识,降低不良品率,实现零缺陷目标。(3)全面质量管理(TQM):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7.4质量改进7.4.1质量改进方法(1)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2)问题解决: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运用鱼骨图、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3)改进项目:成立专项改进小组,制定改进计划,跟踪实施效果,保证质量改进目标的实现。7.4.2质量改进工具(1)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活动。(2)精益思想:消除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3)六西格玛:通过降低变异,提高过程能力,实现质量突破。第8章生产现场管理8.1生产现场5S管理8.1.1工作现场清洁与整理保证生产现场始终保持清洁、整洁,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整理,分类存放物品,标识清晰,遵循“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原则。8.1.2整顿与规范对生产现场进行整顿,优化生产流程,消除浪费。制定作业标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混乱现象。8.1.3清洁与维护加强生产现场的清洁与维护,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8.1.4素养与习惯培养提高员工素养,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降低生产现场发生率。8.1.5安全与自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自律意识,保证生产现场安全无隐患。8.2现场定置管理8.2.1定置原则遵循“定人、定位、定量、定标准”的原则,明确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8.2.2定置方法采用目视化管理、标识化管理等方法,明确生产现场的定置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8.2.3定置检查与改进定期对定置管理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定置管理体系。8.3现场安全管理8.3.1安全制度与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生产现场安全。8.3.2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发生率。8.3.3安全防护与设施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设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8.3.4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防止发生。8.4现场员工培训与激励8.4.1培训计划与实施制定员工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8.4.2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投入产出比,提高员工工作能力。8.4.3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效率。8.4.4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关注员工个人发展,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第9章生产与运营成本控制9.1成本控制概述生产与运营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降低的活动。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生产与运营活动在预算范围内高效、经济地进行。本章节将从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生产与运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9.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对实际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和考核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9.2.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消耗定额等因素,制定各项成本的标准值,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9.2.2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分析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9.2.3成本改进措施针对成本差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生产与运营成本在预算范围内。9.3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9.3.1确定目标成本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预期利润,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9.3.2设计与开发阶段成本控制在产品设计与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