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实词类型一、考点一、考点常见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二、知识点讲解二、知识点讲解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熟悉实词,掌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的用法主要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四种。(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例如,“不亦说乎”,“说”通“悦”,喜悦之意;“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之意。(二)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常会有变化,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词义。例如“间”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译为“夹杂”,在“奉命于危难之间”中译为“时候、期间”,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译为“暗暗地”。“将”在“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中第一个译为“将领”,是名词;第二个译为“率领”,是动词。(三)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比如“江”古义专指长江,“河”古义专指黄河;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比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斤”古义是斧头,今义是重量单位;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乖”古义指乖张、违背,今义指乖巧。另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也需引起重视。(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改变了原有的词性。学懂了这类实词,有助于正确翻译词句和理解文意。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别要注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句子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客观上使……怎样,一般译为“使……”。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中“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意动用法的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一般是主观认为……,译为,“以为/认为……”。例如,“邑人奇之”(《伤仲永》)中“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奇”。三、方法点拨三、方法点拨(一)识别通假字1.通过读音识别文言文有些通假字的读音和我们现代汉语中常用读音差异很大,比如:“公输盘不说”(《公输》)中的“说”(yuè)通“悦”,“才美不外见”(《马说》)中的“见”(xiàn)通“现”,“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中“不”(fǒu)通“否”,这些词在平时阅读和背诵时就用通假后字的读音,考试时通过读音很快识别出其是通假字。2.通过语义识别文言文有些字与通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这样我们通过语义识记和识别。例如“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章》)中的“知”(zhì)通“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中“有”(yǒu)通“又”,“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中“反”(fǎn)通“返”,“满坐寂然”(《口技》)中“坐”(zuò)通“座”,“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中“衡”(hénɡ)同“横”,“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中“要”(yāo)通“邀”。这些文言中常用的通假字,放在句中依据句义可以很快识别出其是通假字。(二)辨析一词多义1.用语音辨词义例如,“说”读shuō时,有“说、说明”的意思;读shuì时,当“游说、劝说”讲;读yuè时,当“高兴”讲。“舍”读shě时,有“舍弃”的意思;读shè时,有“屋舍”的意思。2.用词性辨词义例如,“将”用作名词时,有“将领”的意思,如“则命一上将”;用作动词时,有“率领”的意思,如“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用作副词时,有“将要”的意思,如“公将战”。(三)巧记古今异义1.按类型识记古今异义的基本类型:“词义缩小扩大与感情色彩变化”。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江”古义指长江;“爱”古义有吝啬之意,是贬义;“爪牙”古义有重臣之意。2.近义词识记如“走”的古义是“跑”,“涕”的古义是“眼泪”,“可怜”的古义是“可爱”。3.反义词识记如“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四)活学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多种,要想学懂文言实词的这一用法,需要熟悉现代汉语里实词的类型,并且能够划分现代汉语里句子的成分,可以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学习。四、例题解析四、例题解析(一)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B.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对镜帖花黄。(《木兰诗》)B.诎右臂支船。(《核舟记》)C.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答案:D(二)一词多义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③,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①晏子使楚②使狗国者从狗门入③使子为使④齐使使各有所主⑤使使贤主⑥何为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②出使③⑤⑥让、派④使者(三)古今异义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A.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B.遗:遗留C.远:远离 D.布衣:平民【答案】B(四)词类活用1.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答案:B(“温”字,原为名词,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复习)2.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爱人者,人恒爱之。答案:A(“老”字,原为形容词,此处用作名词,意为老人)五、自主练习五、自主练习(一)通假字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尊君在不?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撒盐空中差可拟2.以下句子中,通假字解释错误的是()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B.但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C.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勺”,勺子)
D.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释)3.下列加点字中,通假字判断正确的是()
A.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B.一狼洞其中(“洞”通“痛”,疼痛)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滇”,云南)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也”,语气词)4.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通“返”,返回)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C.军士吏被甲(“被”通“披”,披着)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5.以下选项中,通假字使用有误的是()
A.往之女家(“女”通“汝”,你)
B.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D.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答案:1.D2.D3.A4.D5.D6.[甲]《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互相轩邈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疏条交映________蝉吟鹤唳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幸富菊花,偏饶竹实。【答案】(1)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同“返”,返回互相掩映啼叫(2)B(二)一词多义[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鹅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②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鹩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①鹓雏(yuān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②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③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④鸱(chī):鹞鹰。(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其名为鲲故虽有名马B.鹏之徙于南冥也其一犬坐于前C.庄子往见之大道之行也D.非练实不食食不饱,力不足【答案】D(三)古今异义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B.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小大之狱(《曹刿论战》)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C.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D.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虽有嘉肴》)
B.越明年(《岳阳楼记》)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D.及下船(《湖心亭看雪》)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B.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B.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D.两股战战(《口技》)【答案】1.DA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B项“可以”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C项“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D项“狱”古今都指案件。2.DA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B项“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项“鲜美”古义指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D项“往往”古义指到处,今义指常常。3.AB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C项“闲人”古义指清闲的人,今义指没有事情要做的人。D项“及”古义指等到,今义指赶上,比得上。4.BA项“鄙”古义指目光短浅,今义指粗俗,低下。B项“再”古义指第二次,今义指又一次。C项“作文”古义指写文章,今义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D项“微”古今都有“如果没有”的意思。5.CA项“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最高一级。B项“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C项“射”古今都指射箭。D项“股”古义指大腿,今义指屁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B.女有归C.费广则赋重D.上又尝谓侍臣日【答案】CA.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广的道理;B.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去,回去;C.费:古今义都指费用;D.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故选C。(四)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A.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D.此皆良实(《出师表》)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形容词作动词的是()
A.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B.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C.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其一犬坐于前(《狼》)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D.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动词作名词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三峡》)
B.传不习乎(《论语》)
C.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D.汝亦知射乎(《卖油翁》)5.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C.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腰”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2.C(“美”意动用法,认为……美。)3.A(“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4.D(“射”本身就是动词,不是词类活用。)5.D(“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根据下面例句中的加点词,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两例。词类活用共传宝之句1:_______________句2:_______________【答案】斗折蛇行、潭西南而望、山行六七里六、当堂总结六、当堂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后作业七、课后作业(一)《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④,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注释]①还:同“旋”,转身。②冀:希望。③迨(dài):到,等到。④励:通“砺”,砥砺,训练。⑤炯戒:明白的鉴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好:___________王生不说说:___________王生益愠愠: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生“志之而不思之”,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句话来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完选文,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分)(1)学过的知识(2)喜好,爱好(3)同“悦”,愉快(4)生气,恼怒,2.(4分(1)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2)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当作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3.(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4分)示例:在学习方法上,学习要及时复习,恳切地发问求教,不能死记硬背,要勤学善思;在学习态度上,不能自满,要懂得虚心求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来直十三婚①,民持钞出粜②,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③,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婚,悉以印记其背,叉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栗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目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④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注释】①縉:成串的铜钱。②粜:(tiào)卖出粮食。③豪猾党蔽:欺骗人的狡诈官吏。④抚膺:抚胸痛哭。1.【明词探义】
请参考"方法"一栏,完成加点词词义的推测。文言词句方法及到官课内迁移法:及郡下,太守(渊明《桃花源记》)①出私钱以济之参考成语法:同舟共济(《成语字典》)②累日不可得查阅词典法:累[lèi],疲劳。2累[lěi],连续,重叠。3累[léi],多余,不简洁。(《古代汉语词典》)③终目无少怠语境推断法: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④(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3)【质疑探究】整理资料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张养浩传》和《岳阳楼记》两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可勾连阅读,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表。文章例句写法表达作用《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对比衬托写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迁客骚人悲喜情感,为后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张养浩传》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①②(4)【触类旁通】小组同学在探究中制定了“微斯人,吾谁与归”排行榜,请你选择其中一项,参考示例,完成任务。选项篇目及人物精神品质或性格志趣相关事件或细节示例《岳阳楼记滕子京不计个人得失,勤于执政,深得人心。被贬出京,治理有方;政治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①②③A.《张养浩传》张养浩B.《醉翁亭记》欧阳修C.《湖心亭看雪》张岱【答案】(1)①到②相助,帮助③连续④松懈(2)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3)①侧面描写②表现张养浩心系百姓,爱民如子,政事勤勉的品质感人至深。(4)示例:①A.《张养浩传》张养浩②心系百姓,爱民如子的品质。③他一路上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在灾区真正地做到了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打击囤积居奇,杜绝发灾难财;拿出官府积蓄,大力赈济灾民。到任后,又为百姓祈雨;在尽力庇护生民百姓的同时,张养浩置自己的身体性命于不顾。“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译文】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一共清点出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在钞票的背后全都加盖官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穠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三)文天祥,字宋瑞。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慨然回:“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德佑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②右丞相,入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③,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逆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①江万里:南宋末宰相。②除:授职。③弘范:元朝大将。(1)根据表格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文言现象原文语句释义方法解释加点词词类活用万里素奇天祥志节结合语境①古今异义吾深恨于此课内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②一词多义使为书招张世杰查阅词典:a.使者;b.命令、让:c.出使;d.假使。③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④(2)用“/”给画横线处断句。(限断3处)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江万里对文天祥的气节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拯救国家危难。B.面对元军的进逼愈急,文天祥联合郡中好汉、民众万人、亲朋好友,并得到了积极响应。C.文中多用文天祥的语言描写,重点突出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D.文天祥被左右的侍从命令向张弘范下拜,但他不拜,张弘范便以礼相待,还派他招降张世杰。(4)揣摩语气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根据语境,任选一句,从“乎”“矣”“哉”中选择最恰当的语气词填入横线处,并说明理由。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B.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我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以……为奇,对……感到惊奇。②遗憾。③b④a(2)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3)B(4)示例一:A.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唆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其中“乎”字表示反问语气,表现出文天祥对反叛君主,即叫人反叛父母这一行为的不屑和愤怒,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凛然正气。示例二:B.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么能侍奉二主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选“矣”表示陈述语,体现了文天祥不愿受降且视死如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脑劳务合同范例
- 灯具订购安装合同范例
- 武汉办公家具购置合同范例
- 水泥槽车销售合同范例
- 个人租店铺合同范例
- 安装幕墙施工合同范例
- 2025专业工具采购合同 标准版模板全
- 模具检测维修合同范例
- 收购装修沙子合同范例
- 2025大型超市商铺租赁合同
- 【原创课件】中班音乐游戏:《老鼠今天真快乐》PPT
- GB 275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 高考考前心理、复习指导-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实践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可爱的四川精编版课件
- 鸿升联合试运转报告
- 泌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 共享单车投放可行性分析报告
- 分布式光伏电站培训课件
- 毕业设计 锌电解车间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
- 北林期末考试题年木材学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