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T 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T 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T 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T 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practiceformonitoringinvasivealienaquaticanimals2024-11-25发布2024-12-25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发出布版Ⅰ前言 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对象和频率 4.1监测对象 4.2监测频率 5.1踏查时间 5.2踏查路线和踏查点 5.3踏查方法 5.4踏查内容 6采样点调查 6.1调查时间和频次 6.2采样点设置 6.3调查方法 6.4调查工具 6.5环境DNA样品采集 6.6调查结果记录 7标本采集、保存及鉴定 8风险评估 8.1判断依据 8.2评估方法 8.3评估内容 9质量控制 9.1一般要求 9.3方法与措施 10监测数据的上报与保存 附录A(资料性)记录表 附录B(资料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附录C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1DB32/T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监测对象和频率,踏查,采样点调查,标本采集、保存及鉴定,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监测数据的上报与保存等技术内容与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自然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624—2011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710.7—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SC/T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SC/T9429—2019淡水渔业资源调查规范河流SN/T2340—2009有害生物图像摄取操作规范DB32/T4539—2023淡水生物环境DNA监测技术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外来水生动物alienaquaticanimal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潜在扩散范围以外的水生动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外来入侵水生动物invasivealienaquaticanimal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水生动物。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环境介质(水、土壤、沉积物、生物膜、空气等)或混合生物组织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生物遗传物质。4监测对象和频率4.1监测对象《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确定的水生动物和未在名单及名录中出现的外来水生动物。2DB32/T4913—20244.2监测频率每5年宜监测1次,可根据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危害程度调整监测周期。5踏查5.1踏查时间根据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在其危害发生期或繁殖期进行踏查。5.2踏查路线和踏查点根据监测范围内的生境类型和水域分布情况设计踏查路线,踏查点包括但不限于:b)大型水库及湖泊的进出水口及水域中心;c)滩涂、成片水田及连接沟渠、寺庙周围的自然水体。5.3踏查方法5.3.1文献调研法检索文献和资料查询该区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报道。5.3.2实地走访法走访踏查县(市、区)域内渔业管理人员、河湖湿地水域管理人员、主要渔业市场经营者、垂钓者、河湖管理员、渔民等,询问记录入侵水生动物的发生分布情况。5.4踏查内容记录踏查点面积(长度)、生境类型、入侵物种名称、危害对象等数据,踏查结果记录于附录A中的表A.1。6采样点调查6.1调查时间和频次根据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在其危害发生期或繁殖期进行调查。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调查宜在晚上开展。宜每年调查2次~4次。6.2采样点设置6.2.1河流采样点设置流经县(市、区)的主要河流在河流流入、流出和交汇处至少各设置1个采样点。同时,每条河流沿河边设置3个河段样线,每条样线长400m。6.2.2湖泊、水库、湿地采样点设置湖泊、大型水库、湿地至少在进水口、出水口和中心至少各设置1个采样点。沿湖泊、水库、湿地沿岸设置3个样线,每条样线长400m。3DB32/T4913—20246.2.3滩涂、水田、沟渠采样点设置大片滩涂、水田按五点采样法设置5个2m×2m的样方,在水田相连的沟渠随机选择5个4m2的样方开展调查,每两个样方间隔至少10m。6.3调查方法6.3.1样点法按照在河流、湖泊、水库、湿地设置的采样点,现场收集渔民的渔获物,或由调查人员布置流刺网、定置刺网、地笼、手抄网等网具现场捕捞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应符合HJ710.7—2014、SC/T9102.3—2007和SC/T9429—2019的规定。6.3.2样线法按照河流、湖泊、水库、湿地设置的样线,沿样线缓速前行,现场采集样线左右各5m范围内外来入侵水生动物。6.3.3样方法滩涂、水田、沟渠调查方法按照滩涂、水田和沟渠设置的样方,现场采集样方中外来入侵水生动物。6.4调查工具6.5环境DNA样品采集环境DNA样品采集、识别与分析按DB32/T4539—2023的相关规定执行。每个位点采集3个生物重复样本,环境DNA样品采集记录于表A.4。6.6调查结果记录6.6.1数据记录分类统计所有渔获物,计算每个采样点、样线和样方入侵水生动物的数量比和重量比。每个采样点、样线和样方的每种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采集样本10尾(只少于10尾(只)的全部取样,测量体长、壳高、体重等生物学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和种群密度,记录调查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调查结果记录于表A.2。6.6.2图片记录对调查获得的代表性样本采集图像信息,样本图像信息应遵循SN/T2340—2009的规定。7标本采集、保存及鉴定选择形态完整、特征明显的个体作为样本,清理样本上污物和粘液,浸入8%~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乙醇中,在标本瓶中密封保存,标明物种名称、采样日期、地点及采样人信息。对于现场无法鉴定的水生动物种类,应将标本送至本地专家处或省级以上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每个县(市、区)每种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应保存3份标本,少于3份的全部保存,标本采集记录于表A.3。4DB32/T4913—20248风险评估8.1判断依据评估对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可直接做出结论,否则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估:a)在同一或相似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曾经对该外来水生动物进行过有效的评估,并且影响入侵的其他主要因素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参考以前的评估结果做出结论;b)已有充分证据证明该外来水生动物具入侵性,在评估范围已广泛分布且造成生态危害。8.2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按照HJ624—2011中相关技术要求执行。8.3评估内容评价内容如下。a)从入侵与建立自然种群可能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及影响评估和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性三个方面构建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指标内容见附录B。b)由风险评估专业人员确定各级指标的评判值和权重值,并按照多目标综合评判分析方法计算入侵风险评估值。分值越高风险越大。依据总分值大小划分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级别,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级。9质量控制9.1一般要求质量控制工作覆盖调查全过程,全体参与调查人员均为质量控制主体。相关主管部门成立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调查质量控制工作组和专家组,调查承担单位成立内部质量控制部门。通过人员配置、技能培训、责任落实、机制构建等,明确各自岗位的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9.3方法与措施调查承担单位自查应按照以下要求执行:a)应对调查人员进行采样监测方法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b)调查全过程应双人采样并记录;c)同一采样点采集的平行样品测定结果差异较大时,应检查原因,必要时重新采样;d)数据填报后调查承担单位需制定内部质控方案并组织内部质控。9.3.2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质量控制工作组和专家组在调查过程中,对调查承担单位进行定期检查。按照0.5%~1%的比例随机抽查调查承担单位负责的采样点开展实地质控,按照不低于3%的比例对采样点随机抽查全部相关5DB32/T4913—2024资料及调查工作开展情况。10监测数据的上报与保存应于监测结束后或外送鉴定的标本鉴定结果返回后,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形成完整的监测报告,上报相关部门。根据入侵风险评估结果,判定所监测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报告格式按附录C。监测中所有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标本等信息均应进行整理后妥善保存于县级以上的监测实施单位,以备复核。6DB32/T4913—2024(资料性) 记录表6DB32/T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踏查记录表格式见表A.1。表A.1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踏查记录表□□□□□□水域名称:调查范围:km或亩踏查点名称地理坐标踏查点长度或面积发生生境受访对象入侵物种名称危害对象控制手段控制范围是否设置采样点采样点编号经度纬度海拔踏查人:单位:联系电话:审核人:踏查时间:年月日7DB32/T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格式见表A.2。表A.2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调查地区调查地点区划代码□□□□□□采样点编号采样点长度/面积千米/亩经度纬度海拔m发生生境耕地(□水田)□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库□湖泊□坑塘□沟渠□其他水域)采集网具□流刺网□定置刺网□地笼□拖网□钓具□捞网□人工捕捉□其他:物种名称当地俗名危害对象□农业生产□渔业生产□本土物种□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网具/样方编号12345平均值数量比或密度重量比%%%%%%危害程度□轻□中□重平均体重g平均体长总数量尾/只总重量g是否采集标本□是□否现场图片网具/样方1网具/样方2网具/样方3网具/样方4网具/样方5生境个体群体8DB32/T4913—2024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标本采集记录表格式见表A.3。表A.3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标本采集记录表采样点编号标本编号入侵物种名称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俗名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地点经度纬度海拔m标本保存方式□乙醇□福尔马林□冷冻□干标本□骨骼标本□其他:鉴定人鉴定日期年月日采集人记录人标本照片标本1标本2标本3存放情况9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环境DNA样本采集记录表格式见表A.4。表A.4环境DNA采样记录表监测单位:采样人:采集日期:年月日记录表编号:位点名称:位点编号: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海拔/m生境条件水深/m气温水温透明度溶氧量电导率环境DNA采集采样介质□水样□沉积物水样体积/样品/mL:过滤体积/样品/mL:样品数/位点:样品编号:过滤方法:□手动过滤□蠕动泵□真空泵滤膜材质:□硝酸纤维素□玻璃纤维□聚碳酸酯□尼龙□其他:滤膜孔径:过滤时间/样本:滤膜保存方法:□乙醇□Longmire’s固定剂□干冰□-20℃沉积物采样工具:□抓斗□抓泥器□钻探装置□其他:体积/样品/mL:样品数/位点:样品编号:DB32/T4913—2024(资料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环境DNA样本采集记录表格式见表B.1。表B.1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入侵与建立自然种群可能性驯化1)被驯养20个代以上2)野外捕获后以活体形式被利用3)亚种或同属物种有入侵性气候、分布及引入风险4)原产地气候与评估区域相似度5)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质量6)已经在评估区圈养设施之外存在7)进入风险评估区域的媒介数量8)已被发现在极为接近评估区域的地区存在是否在别处入侵9)在原产地以外归化10)危害引入地野外资源或经济种11)危害引入地水产养殖12)危害引入地生态系统13)危害引入地社会经济传播扩散可能性及影响评估影响与危害14)有毒或危害人类健康15)抑制本地种生长16)寄生或捕食本地濒危或保护物种17)能否适应评估区域的气候并维持种群18)能评估区域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功能19)能影响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20)评估区域内有害生物或病原体的寄主或媒介21)评估区域外有害生物或病原体的寄主或媒介22)能从圈养设施被释放23)能适应多种生境24)生活模式和行为会降低本地种的生境质量25)能低种群密度维持有效种群或以休眠状态度过不利环境资源利用26)能在评估区域通过捕食或竞争压力对本地濒危或保护种造成威胁27)能囤积资源而对评估区域的本地种产生不利影响DB32/T4913—2024表B.1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