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语言运用题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复习之语言运用题新课标中对语言运用的考查有如下要求:1.
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并且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进行梳理,构建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能够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对象、场合等因素,灵活调整语言策略。2.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语言运用题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在病句修改中体现得较为明显。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要能够鉴赏不同语言形式所蕴含的美感。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情节美等。能够对语言作品的风格进行鉴赏。在口语表达中,也能够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词汇的恰当选择等方式来传达美感。4.
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要能够理解汉语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情感和价值观。1.本部分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①词语运用考查内容:包括对实词、虚词、成语、俗语等的理解和正确使用。②句式变换考查内容: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长句变短句便于理解,如“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青年。”可变为“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青年。他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短句变长句则是相反的操作,重点是确定主干句。整句和散句的变换: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散句则结构不同,长短不齐,较为自由。③语言连贯考查内容:句子排序: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排出正确顺序。比如按照时间先后、空间转换、逻辑关系(如因果、递进等)排序。补写句子:在文段的中间或结尾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其连贯完整。这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关注关联词、代词等提示信息。④修辞运用考查内容:在语境中运用修辞:如根据给定的主题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例如,以“青春”为主题,写“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青春是一幅多彩的画,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赏析修辞的作用:分析文段中修辞所起到的增强感染力、生动形象地表达等作用。2.常见题型①填写成语、辨析词语、病句修改②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③排序题、补写句子④修辞赏析3.命题趋势(1)情境化更加凸显①真实生活情境为主未来语言运用题会更多地以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真实场景为背景进行命题。比如,要求学生为社区文化活动写一份宣传海报,或者为校园科技节撰写一段开场白。这种情境化命题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社会热点话题也会融入其中。②虚拟情境的运用虚拟情境,如创设科幻、奇幻场景来考查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假设学生身处一个未来的星际旅行场景,要求他们描述所看到的外星生物,这就需要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2.
综合化程度加深(1)知识融合①语言知识内部的融合更加紧密。在一道题目中可能同时涉及词语运用、句式变换和修辞。例如,要求学生把一个含有语病的句子修改正确,并且使用某种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同时还要考虑词语的准确搭配。②与其他语文知识的融合。语言运用会和文学鉴赏、文化常识等知识结合。比如,在分析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时,需要结合诗词的文化背景和文学风格来理解其表达效果。(2)能力综合考查语言运用题将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材料作文中,学生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分析主题方向,然后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且要发挥创造力,使自己的作文观点新颖、表达独特。3.
创新性和开放性增强(1)题型创新①会出现新的题型或对现有题型进行改造。例如,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求学生为一段短视频写解说词,或者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进行评价。这种创新题型紧跟时代潮流,拓宽了语言运用的考查范围。②题目要求也会更加灵活。比如,以往的修辞手法运用可能是规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写句子,未来可能是让学生从多种修辞手法中选择合适的来优化一段给定的比较平淡的文字。(2)答案开放性增加对于一些语言运用题,答案不再是单一的。例如,在语言表达题中,只要学生的回答符合题意、逻辑合理、语言通顺,就可以得到认可。如对于“如何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话题,学生可以从公共交通建设、交通规则宣传、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每个合理的观点和表达方式都有其价值。4.
注重思维品质考查(1)批判性思维题目会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让学生分析某些广告中夸张的语言是否合理,或者评价一些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冲击。这要求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语言的使用,有自己的判断标准。(2)逻辑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在语言连贯和表达准确方面,对逻辑性思维的考查会更加深入。如要求学生梳理复杂文段的逻辑结构,或者根据给定的逻辑框架进行写作。同时,系统性思维也会得到重视,例如,在语言材料的组织上,学生要能把零散的观点、材料等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条理的表达。语言运用专题复习指导病句1.病句辨析技巧①语感审读法。凭借语言经验,读句子时感觉别扭的地方可能有语病。例如“他的成绩基本上完全提高了”,读起来就很奇怪。②压缩句子法。去掉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保留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有语病。如“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压缩后是“应该发挥作用”,“广大青年的充分的”是枝叶,“充分”修饰不当,应是“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作用”。2.修改技巧①对症下药。如果是搭配不当,就调整搭配;成分残缺就补充成分;语序不当就调整语序等。②尽量保持原意。修改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如“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修改为“我断定他生病了”,不能改为“我猜测他生病了”。3.熟练掌握六大常见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例题: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解析:“品质”不能“浮现”,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品质”改为“形象”。(2)成分残缺或赘余例题(成分残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解析:句子同时使用“通过”和“使”,导致主语缺失。可以删去“通过”或者“使”,让“我”成为主语。例题(成分赘余):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解析:“潜台词”本来就是“无声”的意思,“无声”在这里多余,应删去。(3)语序不当例题: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解析: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调查问题”,再“研究问题”,将两者顺序调换即可。(4)句式杂糅例题: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解析:“把……赶到”和“被……赶到”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改为“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赶到九霄云外去了”或者“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5)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产生表意不明例句: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解析:句中的“他”指代不明,不知道是李明的爸爸还是张伟的爸爸出差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语境明确指代对象,比如改为“李明告诉张伟:‘我爸爸出差了。’”或者“李明告诉张伟,张伟的爸爸出差了”。②一词多义导致表意不明例句: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解析:“走”这个词有“离开”和“步行”两种意思。在这里可能是他离开这个地方一个多小时了,也可能是他步行了一个多小时了,造成了句子表意不明确。如果想表达离开的意思,可以改为“他离开这儿一个多小时了”;要是想表达步行的意思,可改为“他步行已经一个多小时了”。③停顿不同造成表意不明例句: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解析:这句话因为停顿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一种理解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另一种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可以根据想要表达的正确意思,调整句子结构,如明确为第一种意思可改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这是家里人都不相信的”。④修饰两可引发表意不明例句: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存在修饰两可的情况,是“几个”修饰“学校”,表示学校的数量,即来自几个学校的领导;还是“几个”修饰“领导”,意思是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呢?可以改为“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或者“局长嘱咐来自几个学校的领导”来明确意思。(6)不合逻辑①概念混乱例句: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解析:“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又包含了“报刊、杂志”,概念之间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使用。可修改为“我们的报纸、杂志等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②自相矛盾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死难者”意思是已经死亡的人,“幸免”表示幸运地没有死亡,这两个概念在同一句子中相互矛盾。可以改为“他是众多受灾者中幸免的一个”。③主客颠倒例句: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解析:句子中应该是“我”接触“报纸”,而不是“报纸”接触“我”,主客关系颠倒了。应改为“在那个时候,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④否定不当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解析:“防止”和“不再”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就变成了要让这类交通事故发生,这与原意不符。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或者“为了让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⑤强加因果例句:因为他来自北方,所以思想很保守。解析:一个人来自北方和思想保守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强加的。可以修改为“他来自北方,并且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如果确实有这种情况,只是要去除因果关联表述),或者重新审视两者的逻辑关系,找出真正的原因来表述。句式变换(一)长短句互换1.长句变短句①步骤:首先提取句子主干,让其独立成句;然后将复杂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根据语义拆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短句;最后通过适当的代词(如“它”“这”等)或关联词(如“而”“并且”等)来连接这些短句,使语句通顺连贯。②示例:将长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人们喜爱的京剧是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的中国传统戏剧。”变为短句。③解析:先提取主干“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再把修饰成分拆分,“京剧有着悠久历史”“京剧深受人们喜爱”“京剧集唱念做打于一身”“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最后整理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它有着悠久历史,深受人们喜爱,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并且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2.短句变长句①步骤:首先确定一个可以作为长句主干的短句;然后将其余短句的主要内容转化为这个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等),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词语(如“的”“地”等)来连接;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信息是否完整。②示例:把短句“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注重自然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通过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自然美。”变为长句。③解析:确定“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作为主干句,将其余句子内容转化为修饰成分,变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注重自然美并通过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自然美的艺术。”(二)整散句互换1.散句变整句①步骤:先确定一个标准句式,分析散句中各句子的结构特点,将其他句子按照这个标准句式进行调整,使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从而形成整句。在调整过程中,可能需要增减一些词语,调整语序。②示例:把散句“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变为整句。③解析:确定标准句式为“漓江的水,……得……”,将后两句调整为“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让你仿佛看到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整句变散句①步骤:将整句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分进行分解或调整,打破整齐划一的句式结构,使句子长短不齐,形式灵活。②示例:把整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往往把灵感变为绚烂的色彩。”变为散句。③解析:可变为“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绚烂的色彩。”或者“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音符,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辞章,优美的辞章;画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色彩,绚烂的色彩。”(三)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1.主动句变被动句①步骤:将主动句的宾语提前作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被”字后面,谓语动词不变或适当调整(如“把”字句变为被动句时,“把”要去掉),其余成分位置基本不变。②示例:主动句“我们打扫干净了教室。”变为被动句。③解析:“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2.被动句变主动句①步骤:将被动句的主语变为主动句的宾语,“被”字后的成分变为主动句的主语,谓语动词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其余成分位置基本不变。②示例:被动句“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变为主动句。③解析:“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三、修辞手法(一)比喻①定义与构成要素: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②举例:“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挂在夜空中。”这里“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③表达效果: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二)拟人①定义与构成要素: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②举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其中“春天”被赋予了人的“笑”和“走”的动作,以及“小姑娘”的形象。③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三)夸张①定义与构成要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②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是对瀑布高度的夸张描写。③表达效果: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营造出幽默、诙谐等氛围。(四)排比①定义与构成要素: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②举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③表达效果: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五)对偶①定义与构成要素: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②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③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六)反复①定义与构成要素: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②举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的重复使用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③表达效果: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七)设问①定义与构成要素: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②举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③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使文章层次分明。(八)反问①定义与构成要素: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②举例:“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意思是“那条街很热闹”。③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四、补写句子(一)通读全文,确定话题与中心拿到题目后,首先要快速通读所给文段,明确其话题和中心思想。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大致内容和走向,为后续补写句子奠定基础。例如,若文段是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论述,那么补写的句子就要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二)分析上下文逻辑关系补写句子需要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常见的逻辑关系有:(1)因果关系:根据原因推测结果,或由结果追溯原因。如“因为他努力学习,”,此处可补写“所以成绩十分优异”。(2)转折关系:上下文意思相反或相对。如“虽然天气寒冷,”,可补写“但是大家的热情很高”。(3)递进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在程度、范围等方面更进一步。如“他不仅擅长绘画,”,可补写“而且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4)并列关系:前后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呈并列状态。如“她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可补写“也热衷于观看文艺电影”。(三)关注标点符号提示标点符号在补写句子中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1)冒号: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总结概括。如“有一个重要原则:”,后面应补写对该原则具体内容的阐述。(2)分号:表明前后句子是并列关系或在结构上相似。如“有的风景能让人心情愉悦;”,可补写“有的风景则能引人深思”。(3)问号:如果空缺处后是问号,可能是反问句或疑问句,需要根据语境补写相应语气的句子。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可补写“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四)利用句式结构特点文段中往往存在一些句式结构相似的句子,补写时可借鉴已有的句式进行仿写,使句子在形式上保持一致,增强连贯性。如“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这里可依据前一句的句式补写“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教材重要语段】1.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茹志鹃《百合花》2.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铁凝《哦,香雪》3.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4.如果共产党员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谈话是给什么人听、给什么人看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5.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简单的记忆书中内容,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6.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7.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王佐良《上图书馆》8.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郁达夫《故都的秋》9.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10.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一、(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小题。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①,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②,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二、(24-25高一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5小题。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3.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这样的”中引号用法使用相同的一项是(
)A.钟扬的学生们“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B.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C.“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D.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4.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文中一连用了七个“她”,属于用第三人称叙事,说说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好处。三、(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8小题。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______,再到______,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