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化学实验综合一.基础练1.实验室利用浓硫酸和乙醇在170℃加热条件下制取乙烯气体,下列关于乙烯的制备、除杂与收集的装置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⑤⑥ B.②⑥⑤③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⑦2.有人设计出一种让Na与溶液反应的方法。实验时,往100mL大试管中先加40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仔细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需要用镊子B.大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C.有红色固体产生D.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3.某实验小组以氯气和铁丝为原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①的现象为产生红棕色的雾B.反应①中氯气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C.实验③发生化学变化,可以得到胶体D.实验①②涉及的所有物质均为电解质4.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为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5.实验室用Na与反应制备氢化钠(NaH)。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制取 B.装置乙净化干燥C.装置丙制备NaH D.装置丁吸收尾气6.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图1装置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先煮沸然后密封冷却B.若需用溶液配制溶液,需要图2所示的玻璃仪器C.上层液体X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密度小于钠D.预测实验现象有:产生气泡,钠会在两液体界面处上下跳动,溶液层会出现白色絮状沉淀7.硫酸锰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肥料,也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催化剂。某校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利用与反应制备。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中的X可以是B.的浓硫酸不能用浓盐酸代替,因为挥发出来的HCl会与装置B中的反应C.装置B中的多孔球泡可以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D.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并可以防止倒吸8.如图是电解质导电性测试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电解质,灯泡会亮起来B.向NaCl固体中加入适量水,灯泡会亮起来C.的电离方程式为D.将NaCl固体改为NaCl溶液,再在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灯泡先变亮,然后明显变暗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若用固体测定中和热,所测定的偏小二.中等练10.某同学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来验证的性质,通过分析实验,下列结论表述正确的是()A.a棉球褪色,验证具有氧化性B.c棉球蓝色褪去,验证具有漂白性C.b棉球褪色,验证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可以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11.某实验小组依据反应设计如图1电池,探究pH对氧化性的影响,测得输出电压与pH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点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B.b点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C.a点时,盐桥中的向左移动D.pH>0.68时,氧化性:1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3.乙醚(微溶于水,熔点:-116.2℃,沸点:34.5℃,空气中遇明火易爆炸)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实验室合成乙醚的原理如下:。部分实验步骤如下:在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先加入12mL无水乙醇,再缓缓加入12mL浓硫酸混合均匀。在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25mL无水乙醇,按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等略)连接好装置。用电热套加热,使反应温度迅速升到140℃,再由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加无水乙醇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仪器a可以更换为球形冷凝管B.b中放置冰水,便于冷凝乙醚C.用电热套而不用酒精灯加热,可避免乙醚蒸气燃烧或爆炸D.实验开始后升温过慢会使乙醇来不及反应而挥发,乙醚产率降低14.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84℃,易被氧化,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实验室以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反应制备苯胺,反应结束后,关闭装置活塞K,加入生石灰。调整好温度计的位置,继续加热,收集182~186℃馏分,得到较纯苯胺。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凝管也可采用球形冷凝管B.长颈漏斗内的酸最好选用盐酸C.反应时,应先通一段时间再加热D.为了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可用锌粉代替锌粒15.常温下氯化铁为棕黑色固体,易升华。某小组同学欲证明能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设计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判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B.装置A不能体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能还原D.实验结束后,先关闭K,再熄灭装置C中酒精灯16.滴有酚酞的溶液显红色,在该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装置X溶液现象Ⅰ盐酸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Ⅱ溶液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Ⅲ溶液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与C.实验Ⅲ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D.将实验Ⅱ中溶液换成溶液,现象与原实验Ⅱ中的现象相同17.利用活性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闭合,一段时间后,()A.U型管两侧均有气泡冒出,分别是和B.a处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C.b处出现蓝色,说明还原性:D.断开,立刻闭合,电流表发生偏转18.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已知: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B.装置连接顺序是c→a→b→e→d→fC.装置C中每生成1mol消耗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D.若去掉装置A,会导致产率降低19.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B.喷泉停止后,圆底烧瓶内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的溶解已达到饱和C.圆底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的原因是D.取圆底烧瓶内部分液体,滴加盐酸至pH=7时,溶液中20.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中表面钝化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反应生成了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三.拓展练21.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能证实为可逆反应。已知是一种无色的稳定离子。实验装置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和现象①ⅰ.闭合K,指针向右偏转ⅱ.待电流表指针归零,向U形管左管中加入10滴溶液②ⅰ.闭合K,指针向右偏转ⅱ.待电流表指针归零,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10滴溶液,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流表指针归零,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实验①中加入KI溶液后,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C.实验②中加入溶液后,导致还原性:,上述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实验②中电流表指针再次归零时,向U形管右管中滴加饱和溶液,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2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入氮气的目的: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B.实验中观察到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和COC.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D.样品完全分解后,取少许装置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23.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C.②中的试剂为水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24.已知:为黄色,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溶液中有少量的时呈浅黄色;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①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②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③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④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A.实验①中,溶液显浅黄色的原因是水解产生了少量B.实验②中,酸化对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C.实验③中,加热,可逆反应:-正向移动D.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颜色变深一定是因为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25.某化学小组通过手持技术探究铁钉在4种溶液中的吸氧腐蚀实验,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试验编号浸泡液pH①溶液5②溶液5③溶液7④溶液7已知铁在负极被氧化的过程由3个步骤构成:①(吸附物);②(吸附物);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钉发生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B.上述实验的正极反应式均为C.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速率:弱酸性溶液<中性溶液D.实验③④对应的曲线先陡后平可能是由于溶液碱性增强促进了难溶性氢氧化物的生成,阻碍反应继续进行26.实验室合成[化学名称为三氯三(四氢呋喃)合铬(Ⅲ),相对分子质量为374.5]的原理为。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将3.17g和0.15g锌粉放入滤纸套筒内,双颈烧瓶中加入100mLTHF,通5min后关闭,通入冷却水,加热THF至沸腾,回流2.5h后再通入冷却至室温。处理掉多余的THF,使反应混合物体积约为10mL,抽滤、干燥后称量,得产品4.60g。已知:易溶于四氢呋喃(THF,若有水存在,THF迅速被水取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冷却水进水口是a口B.100mLTHF在本实验中只有作反应物的作用C.“通5min后关闭”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对产物造成影响D.本实验制得产品的产率约为61.4%27.能与水混溶,且不易挥发。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晶体:先用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将A中的液体加入B中,然后滴加溶液,反应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乙醇,再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可得到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闭,打开,向盛有铁屑的圆底烧瓶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并用生成的排尽装置中的空气B.B中发生反应C.盛有溶液的恒压滴液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D.装置C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28.亚硝酸盐有良好的增色、抑菌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亚硝酸钠()并测定其纯度。以炭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利用NO与适量反应制备纯净的(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NO可与粉末发生化合反应,也能被酸性溶液氧化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盛装浓硝酸的玻璃仪器是长颈漏斗B.为保证制得的的纯度,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无水C.制得,理论上需要消耗22.4LNOD.若在B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助于提高的产率2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测定中的值。称量1.000g碳酸镁晶体,放入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生成的被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高到30℃,最后向烧杯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用盐酸滴定滤液至中性,重复上述操作2次,3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气球可以缓冲压强并封闭装置、暂时储存,有利于被NaOH溶液吸收B.反应过程中充分搅拌且升温到30℃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并使尽量逸出C.以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是滴入最后半滴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不恢复原色D.为30.锌与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可用如下装置探究反应产物,若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巯酸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B.若6.5g锌与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增重为6.4g,此时无法确定量气管中是否收集到气体C.若锌与足量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溶液增重,量气管内收集到气体,则D.装有无水氯化钙的U形管撤走后,与物质的量之比的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用浓硫酸和乙醇在170℃加热条件下制取乙烯气体,则制备装置中要有温度计;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可使乙醇脱水炭化,进而与C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故要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除杂后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已经完全除尽;乙烯的密度接近空气,不溶于水,故最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气体。故选用装置②⑥⑤③,B正确。2.答案:C解析:取用金属钠需要用镊子,A项正确;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则钠在水中会熔成小球,钠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可看到生成的氢气推动钠上浮至煤油层,反应中有氢气生成,则大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大试管内的溶液液面下降,把试管内的溶液压入长颈漏斗中,则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D两项均正确;钠和溶液中的水先反应生成和NaOH,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Na不直接置换中的Cu,没有红色固体产生,C项错误。3.答案:C解析:A项,Fe在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红棕色的烟,不正确;B项,Fe与反应生成,作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不正确;C项,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以得到胶体,正确;D项,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正确。4.答案:B解析: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和,A正确;铁与水蒸气反应需在高温下进行,将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铁粉处不能产生高温,B错误;反应生成的氢气可吹出肥皂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C正确;由于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需使用耐高温的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D正确。5.答案:D解析:A.实验室用活泼金属Zn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备,故装置甲制取,A不合题意;B.装置乙先用NaOH溶液来除去中的HCl,再用浓硫酸来干燥,故装置乙净化干燥,B不合题意;C.金属钠与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故装置丙制备NaH,C不合题意;D.碱石灰不能吸收,故装置丁不能吸收尾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B解析:A(√),易被氧化,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要煮沸(赶出氧气)后密封冷却;B(×),配制时所需溶液的体积为,则所用量筒的规格不对;C(√),该实验中钠与水反应产生NaOH,NaOH再与反应制得,上层液体X在钠上面,用来隔绝空气,则X难溶于水,不与钠反应,且密度比钠小;D(√),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产生的氢气会使钠上浮,然庙在重力作用下钠会再沉到两液体交界处与水反应,即钠会在两液体界面处上下跳动,NaOH与反应得到白色絮状沉淀。7.答案:B解析:可用亚硫酸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则装置A中的X可以是,A项正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不使用浓盐酸,是为了避免制取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氯化氢杂质,B项错误;装置B中通的导管末端接多孔球泡的目的是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C项正确;装置C用于吸收多余的,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D项正确。8.答案:B解析:A(×),固体NaCl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灯泡不亮;B(√),向NaCl固体中加水,NaCl固体溶于水电离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灯泡会亮起来;C(×),电解质电离不需要通电;D(×),将NaCl固体改为NaCl溶液,灯泡变亮,,因加入的为少量,部分转化为沉淀,每有1个(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发生转化,同时有2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进入溶液,故灯泡亮度基本不变。9.答案:D解析:A.与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B.改为铝粉,没有改变反应的本质,放出的热量不变,故B错误;C.铁质搅拌棒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故C错误;D.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放出的热量偏多,测定出来的偏小,故D正确。10.答案:C解析: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碘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据此分析解答。a棉球中品红褪色,可以验证具有漂白性,A错误;碘与和水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碘单质完全反应,c棉球蓝色褪去,根据反应可知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可以验证具有还原性,B错误;与NaOH溶液反应,溶液碱性减弱,使酚酞溶液褪色,可以验证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正确;尽管有还原性,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吸收尾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可以用碱液吸收尾气,D错误。11.答案:A解析:A.pH>0.68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在负极失电子,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选项错误;B.pH=0.68时,电压为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选项正确;C.乙中碘离子失电子,则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甲中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盐桥中的向左移动,C选项正确;D.pH>0.8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碘作氧化剂,所以氧化性,D选项正确。12.答案:D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气,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故选D。13.答案:A解析:实验中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分离乙醚,不能用球形冷凝管代替,否则冷凝的乙醚会残留在球形冷凝管的玻璃球内,不利于分离乙醚,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乙醚的熔点:-116.2℃,沸点:34.5℃,b中放置冰水,便于冷凝乙醚,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乙醚在空气中遇明火易爆炸,用电热套而不用酒精灯加热,可避免乙醚蒸气燃烧或爆炸,C正确;实验开始后升温过慢会使乙醇来不及反应而挥发,乙醚产率降低,D正确。14.答案:C解析:A.该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将气体冷凝为液体,并使液体顺利流入接收器中,故采用的是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常用于冷凝回流,故A错误;B.因为苯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若用盐酸,盐酸易挥发,使得锌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影响苯胺的制备,则不能用盐酸,应选择稀硫酸,故B错误;C.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所以实验时,应先通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故C正确;D.该制取氢气的装置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利用隔板可以做到随用随停,若用锌粉代替锌粒,锌粉会从隔板小孔落入试管底部,失去隔板的作用,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A解析:A(√),导管m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若后续装置发生堵塞,m管液面将上升,则可以通过观察m管液面确定后续装置是否堵塞;B(×),关闭止水夹K,装置A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实现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则装置A可以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装置D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产生了AgCl,但无法证明是还原生成的HCl,还是升华后进入装置D所致;D(×),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装置C中酒精灯,使装置A中反应继续产生气体,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再关闭K,以防止发生倒吸使硬质玻璃管炸裂。16.答案:D解析: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显红色,滴加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红色褪去,A正确;与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与,溶液红色不变,离子所带电荷量变化很小,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B正确;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量减小,灯泡变暗,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C正确;与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量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生成了蓝色沉淀,与原实验Ⅱ的实验现象明显不同,D错误。17.答案:D解析:闭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发生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发生反应,故U形管两侧均有气泡冒出,分别是和,A项错误;a处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氯气没有漂白性,B项错误;b处出现蓝色,说明生成了,即发生反应:,可说明还原性,C项错误;断开,立刻闭合,会形成氢氯燃料电池,电流表发生偏转,D项正确。18.答案:A解析:A.在装置B中与浓盐酸在室温下反应制取,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或,试剂X不可以是,因为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无加热装置,因此不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连接顺序是BACD,则装置导气管连接顺序是c→a→b→e→d→f,B正确;C.因氯气会与溶液中的KOH也会发生反应,故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装置C中每生成1mol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C正确;D.若去掉装置A,挥发的氯化氢会与溶液中的KOH中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反应生成,从而导致产率降低,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19.答案:C解析: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说明易溶于水,溶液变红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A错误;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故喷泉停止后,圆底烧瓶内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收集的不纯,含有少量不溶于水的气体,B错误;取圆底烧瓶内部分液体,滴加盐酸发生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pH=7即,故,D错误。20.答案:C解析:金属铜与稀硝酸不会产生钝化。开始反应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铜表面有氧化铜,A说法错误;由于装置内有空气,铜和稀反应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产生的浓度逐渐增加,气体颜色逐渐变深,B说法错误;装置内氧气逐渐被消耗,生成的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同时装置内的能与溶液中的反应,气体颜色变浅,C说法正确;由于该装置为密闭体系,生成的NO无法排出,逐渐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D说法错误。21.答案:D解析:实验①,闭合K,发生反应,装置中a为负极,b为正极,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流表指针归零,加入KI溶液后,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达新平衡后,电流表指针归零。实验②中待电流表指针归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此时a为正极,b为负极,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电流表指针归零,说明无电子转移,题述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正确;由分析知,实验①中加入KI溶液后,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B正确;由分析知,实验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还原性,C正确;向U形管右管中滴加饱和溶液,生成,铁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U形管左侧发生还原反应,a为正极,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D错误。22.答案:B解析:装置A: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受热分解;装置B:将气体产物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受热分解生成;装置C:用氢氧化钠溶液将除尽;装置D:干燥剩余气体产物;装置E:在加热条件下通入气体观察到固体变红,说明样品受热分解生成;装置F:检验E中有生成(的氧化产物)。在反应开始前通人,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对实验造成干扰,同时用把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气体赶入后续装置,A正确;装置E中固体变红、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才可证明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B错误;为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装置中的酒精灯,冷却至常温过程中需一直通人,C正确;结束实验后,待装置A中固体冷却至室温,取少量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即证明残留物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D正确。23.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装置特点进行判断;装置①浓硝酸和铜反应,装置②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将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若浓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A.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若浓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不出现红棕色气体,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B.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赶走装置中的空气,故B正确;C.②中的试剂为水,使与反应生成NO:,故C正确;D.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故D正确;故选A。24.答案:D解析:A.实验①中,溶液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颜色加深,故溶液显浅黄色的原因是水解产生了少量,选项A正确;B.实验②中,酸化的,溶液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温度升高几乎不能引起变化,则酸化对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选项B正确;C.实验③中,酸化的溶液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则氮离子影响平衡移动,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则存在可逆反应:,即加热平衡正向移动,选项C正确;D.实验④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的水解平衡或平衡均可能使颜色变深,故不可证明升高温度,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选项D不正确。25.答案:C解析:由题给已知信息知,铁钉发生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A正确;由题图信息知,①②③④均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中进行,随着实验进行,装置中体积分数均减小,则铁钉均发生吸氧腐蚀,故正极反应式均为,B正确;①②溶液显弱酸性,③④溶液显中性,根据题图可知,铁钉的平均吸氧速率:弱酸性溶液>中性溶液,C错误;实验③④对应的氧气体积分数曲线先陡后平,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氧气体积分数降低,腐蚀速率变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溶液碱性增强促进了难溶性氢氧化物的生成,氢氧化物覆盖在铁钉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D正确。26.答案: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预订押金协议范本3篇
- 2024原材料运输及仓储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2024养老院老年社交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2024年新能源电池组装外加工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水电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课件
- 物业应急突发事件培训
- 建材加工合同范例
- 购房定金合同范例范例
- 瓷粉质量购买合同范例
- 幼儿园故事绘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件
- 珠海市香洲区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仓库货物临时储存与分配计划三篇
- 期末试卷-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数学试卷
- 2024年山东临沂市恒源热力集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专升本英语答题卡浙江省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姓名+工号)
- 直通法国-阅读与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大学
- (正式版)JBT 11517-2024 刮板取料机
- 商务数据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