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课件_第1页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课件_第2页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课件_第3页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课件_第4页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治疗原理治疗主要适应范围特点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原理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青少年不良行为、神经性厌食、失眠等。操作性较强、应用范围广、但疗程较长。冲击疗法条件反射消退原理恐惧症(社交、广场等)、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过程简单、起效较快、疗程较短,但痛苦较大。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治疗原理治疗主要适应范围特点行为塑造疗法行为反应的强化和消退原理不良行为、有能力改变而未实施的行为,例如,害羞的人等效果好、操作性较强。后效契约疗法操作性条件性反射和后效契约原理成瘾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等较正式、要求父母参与、效果较好。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治疗原理治疗主要适应范围特点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不良或不健康行为,如,酗酒、吸烟、暴食等效果好,但痛苦或者不愉快较大。其他,如代币制(标记奖酬法)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儿童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神经性厌食等可行性强、效果好。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一、系统脱敏疗法1947-1948年南非沃尔普发现一个不良反应(焦虑)通常由特定刺激引发,如果设法用这一特定刺激诱发出一个正常反应,那么原来的不良反应就会被抑制,因为正常反应与不良反应互不相容,所以正常反应的产生和强化就会削弱这一特定刺激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结。他称之为交互抑制作用。他结合杰克布逊的肌肉松弛技术和想象暴露疗法,总结出一个基本模式,称作系统脱敏。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一)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交互抑制原理。所谓交互抑制是指焦虑和放松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个一个体中,这两种状态是互相抑制的,人们不可能同时体验到焦虑的生理感受如心慌、呼吸加快等和放松的生理感受如心率减慢、呼吸减慢等,即放松与焦虑是彼此不相容的。“交互抑制”的原理认为,个体不可能有相对不同的情绪同时发生譬如高兴和不快;如有相反性质的情绪反应,这两种情绪就交互作用而产生抵制和抵消。也就是说,要消除不安或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就要有相反的正性情绪反应来进行抑制,从而抵消负性情绪。常用的行为治疗技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程序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放松训练

让来访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深呼吸后闭眼,并想象可令人轻松的情境,如躺在海边听轻松的音乐等,而后让来访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亦可借助肌电反馈仪来增强训练效果。反复这样的训练,直至来访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2、建构焦虑等级

建构焦虑等级表,既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治疗的必要准备。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后,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少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焦虑等级表,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最高焦虑。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环渐进的系列层次。这一点需要启发来访者共同完成。常用的行为治疗技3.系统脱敏

首先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学习,而后按照设计的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先让来访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当他能清楚地想象并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就让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而后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来访者对这样的想象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怖)为止,从而完成第一等级脱敏。接着再对下一个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焦虑或恐怖等级表中列为2分的刺激)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在一次会谈时间内以完成1~2个事件的脱敏训练为宜。此外,除了想象脱敏以外,系统脱敏法还有四个变式:自动化脱敏、接触脱敏法、实际场所脱敏、情绪性表象法。常用的行为治疗技自动化脱敏(automateddesensization):采用事先备好的焦虑层次的录音录像进行脱敏。此法的优点是来访者可自由地决定脱敏的速度,亦可在家里独自进行。接触脱敏法(contactdesensization):在渐进性焦虑层次的基础上,外加了示范和接触,让来访者观看治疗者处理其所害怕的刺激物,而后照着做,一直到用手握或触摸不感紧张为止,如让怕猫的孩子去摸猫的照片。实际场所脱敏(invivodesensization):采用实际的刺激物代替视觉性想象,来访者在他人陪伴下到实际生活中去逐级面对实际的刺激物来进行脱敏操作。这种方法较不易操作,但效果比较实在。情绪性表象法(emotive

imagery):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来访者的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与由恐惧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心理。该法最适合儿童来访者。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三)系统脱敏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青少年不良行为等,并能帮助神经性厌食、失音、药瘾、失眠、同性恋、恋物癖、露阴癖,以及戒烟难等。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四)治疗案例——社交恐怖症

患者,女,23岁。平素性格内向敏感,勤学好胜。自幼家境不好,儿时便颇知几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19岁考入某专科学校,某日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讲课时总是注视自己,课后联想甚多。最终觉得可能是自作多情,因而羞愧不已。后来凡遇见该老师就面红耳赤、心慌气促。以后觉得同学好像都看出了她的隐私,因而与同学们在一起也是手足无措、言行尴尬。好容易熬到毕业,分配在某单位工作。但情况并未好转,仍不敢与同事面对面交谈,更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自知如此会招致非议,但苦于不能自拔。后经人介绍一男友,才貌均在意中,却因害怕会面,多次托词,回避约会。虽同在一市居住却多是鸿雁往来。一次遇上男方父亲寿辰,无从推托,只得“铤而走险”。临行前便忐忑不安,有大祸临头之感。一到男方家便头昏目眩、全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遂被送往医院。此后几乎羞见一切人,有时连与自己家人同桌共餐也感到不自然。这位患者患的是社交恐怖症,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之后,我们决定使用系统脱敏疗法。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二、冲击疗法冲击疗法(flooding),是一种暴露疗法,又称情绪冲击疗法(emotionalflooding)或满灌疗法。此方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的消退原理发展而来的,即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不与非条件刺激相配对出现,一段时间以后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不再是让来访者按轻重程序逐渐面对所惧怕的情况,而是一下子就将来访者置于能引起其极大恐惧的刺激情境中,意图物极必反,从而达到消除恐怖情绪的目的。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一)治疗原理、类型和使用原则1.治疗原理

患者的害怕恐怖反应是过去习得的,现在将患者置于感到害怕恐怖的事物面前。这时如果没有真正的危害发生,那么最终患者会使恐怖情绪消退。2.主要类型

冲击疗法又可分为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前者是让患者到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强烈的恐惧情绪,后者是治疗者口头指示,让患者想象可怕的情境,体验其恐惧情绪。常用的行为治疗技3.使用原则虽然冲击疗法具有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的优点,但它会使来访者承担巨大的痛苦,甚至引起超过来访者心理承受能力的焦虑而导致恐惧反应加剧,从而欲速而不达。沃尔普(Wolpe)建议说,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再行使用。因此,冲击疗法不宜滥用,而且应该对使用该疗法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和有效控制,以尽量减少风险性和伤害性。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二)治疗程序向来访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签署治疗协议在实施冲击疗法之前,治疗者要向来访者仔细介绍该疗法的原理、过程、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要让来访者了解在治疗中可能会承受的痛苦,从而使来访者可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该疗法。当来访者及家属经慎重考虑、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可拟定治疗协议。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

患者同意使用该疗法后,必须对患者进行严格、详细的体检和精神科检查,确保来访者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精神病性障碍,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不适宜采用此疗法。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首先要确定刺激物和治疗场地。刺激物应是来访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物,也就是引发来访者恐惧反应的根源。如果刺激物不止一种,则选择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程度最高的事物。治疗场地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治疗室内进行,以便于对治疗过程有较多的控制。如对利器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尖锐的刀剪布置若干件在室内。治疗室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除了刺激物外别无其他。刺激物的摆放应使来访者无论在哪一方位都能感觉到刺激物的存在而无法对之回避。房门原则上要由治疗者把持,控制来访者使其不能随意夺门而出。要注意的是,治疗时要准备好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测。常用的行为治疗技4.实施冲击

实施治疗前,来访者应正常进食、饮水,最好排空大小便。如可能最好在治疗中同步监测血压和心电。治疗者将来访者带入治疗室在指定位置坐下,就迅猛地向来访者呈现刺激物进行冲击。来访者受惊后可能会惊叫、失态,治疗者应不予理睬,仍持续地呈现刺激物,并对来访者闭眼、塞耳等回避行为进行制止、劝说、鼓励,除非来访者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晕厥、休克、呼吸异常或心电、脑电指标异常等),治疗者应马上终止治疗,否则治疗者应尽量鼓励、劝说来访者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来访者的应激反应高峰期之后(即达到焦虑紧张的极限,其标志是情绪由强到弱的逆转),一定要说服甚至使用适当的强制手段让来访者完成治疗,以免前功尽弃。如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均已经过高潮,开始逐渐减轻,直至精疲力竭,对刺激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本次治疗就可结束了。通常一次治疗要持续30~60分钟。冲击治疗一般需实施2~4次,1日1次或隔日1次,视效果而定。如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未出现应激反应的逆转趋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刺激物的刺激强度不够,应设法增强刺激物效果;也可能是该来访者不适于冲击疗法,应停止冲击治疗而改用其他方法。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三)治疗案例——恐怖症

患者,女,22岁。害怕带“孝”的人和灵车、死人。首先,向患者讲解冲击疗法的意义、效果,征得患者同意,治疗者带患者去“八宝山”火化场。第一次:治疗者带患者从“八宝山”地铁站上来后,见到许多戴“孝”的人,异常恐惧、心慌、出冷汗、脉搏快、手足无措。这时,让患者放松,并给予鼓励。稍休息一会,共同走到火化场门口,在“老山”烈士骨灰堂前和墓碑前停留30分钟。第二次:治疗者带患者到“八宝山”火化场,并进到里面停留20分钟,患者已看见进来的送灵车和抬尸体的担架等。出来后患者受到鼓励,并让其回去后做放松训练。第三次:治疗者带患者再去“八宝山”火化场,她的焦虑情绪消失了。由患者在前面带路,见到的情景与上次相同。之后,患者讲:“不用来了,我已经不害怕了。今后我能接受这个场面了,也能见这些人了。”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三、行为塑造疗法(一)、原理行为塑造疗法是根据行为反应的强化与消退原理发展而来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个习得的行为如果得到奖励就会保持下来,反之,获得惩罚就会消退。在实施行为塑造疗法过程中,适应性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如赞扬、奖励,使之保持下来,反之,适应不良行为出现时则不给予强化或有意忽略就会使之消退。(二)、步骤第一,确定目标行为即治疗师与来访者都知道在治疗中希望改变的行为是什么,并且有专人(治疗师或者经过训练的护士、家属)随时此行为的频度和程度。常用的行为治疗技第二、明确目标行为的直接后果。即找出来访者在出现目标行为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因为此结果就是行为保持的强化物。例如,老师和其他学生是否关注那个在课堂上发出怪声的学生。第三、设计一个新的后果取代原来的后果。例如,老师和其他学生不理睬那个在课堂上发出怪声的学生。第四、强化实施。治疗师如实记录来访者的行为表现,在其出现所期待的行为时立即给予强化。(注意:要预先规定好哪些行为应得到奖励)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四、后效契约疗法(一)、概念后效契约法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签署一份正式的协议,在协议中准确地描述治疗中所期待出现的行为以及出现与不出现这种行为时的后果,治疗师则根据来访者结果和之前的协议做出相应的反(二)、原理后效契约法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后效契约原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三)、适应范围

①成瘾行为,如网瘾、毒瘾、酒瘾等。②儿童行为问题,如骂人、说谎、偷窃、挑食、过分依恋父母等。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四)、案例

学生小林,独生子,16岁,初中一直品学兼优,善良活泼,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还担任了班干部,家里因其中考成绩好,特别奖励了一台电脑给他。最近发现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白天上课经常睡觉,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经了解是由于迷恋上了网络,一回家就上网,有时至深夜不睡,一到周末更加变本加厉,经常是通宵达旦十几个小时,有时连饭都不愿吃,因其父亲长期在外忙生意,母亲文化低,孩子不吃不睡还以为是努力学习,心疼不已,谁知是迷上了电脑上网。直到老师打电话告诉她孩子在校的情况,她才恍然大悟。父亲知道后把网线拆了,把电脑锁起来了,但小林已经是上瘾了,在学校借同学的手机上网,放学后偷偷上网吧。常用的行为治疗技1、家庭原因:他在家里是独生子,其父亲因忙于工作和挣钱而忽略了与他的情感沟通。母亲文化程度低,对孩子只会一味的溺爱,而无法同孩子进行深层次的的对话。作为一个高中学生,与人沟通是一种必然的需要,为了获得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他,就会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这种需要。不久,网络就成了一个他可以表露情感的途径。时间长了,上网释放压力、寻求慰藉、刺激,就成了他的“专长”,网瘾由此产生。常用的行为治疗技2、学校原因:由于上了重点高中后,在强手林立的班上成绩已经没有初中时突出了,而老师对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关注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对学习渐渐没有了兴趣,失去努力的方向。而在学习中不能有效“突破”的青少年,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就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郁闷情绪。3、个人原因:十六岁的他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求知欲旺盛强,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的眼球。极强的好奇心的促使他抱着试探的心理接触网络。由于,处于青春期的他,心理和行为的不够稳定,网络的诱惑力大,再加上他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因此,没用多长时间,好奇心大,自控能力弱的他就深陷其中,迷恋上了网络。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五)、后效契约法步骤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知小林网瘾的形成是很多方面综合的结果,包括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因素,在这治疗中,假设他网瘾出现和保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中的刺激和后果的影响,是父母对孩子色行为进行了负强化,这就意味着当负强化或厌恶刺激被撤除后会增加问题行为的频率,在治疗过程中须对父母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包括训练父母和孩子之间制定一种契约。后效契约法具体步骤如下:

常用的行为治疗技第一步:要求父母每天有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小林在一起共同度过,如聊天、散步或为其购东西,或者参加由小林所选择的某些活动。第二步:训练父母以适当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给小林提出建议和要求。如:在晚上小林玩电脑的时间最晚不能超过十点。第三步:对小林在治疗期间,表现出与契约不一致的结果,给予适度的惩罚,并作好相应的记录。第四步:训练父母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打分系统,每项3分制,如小林晚上准时睡觉3分,白天呆在家上网时间明显减少,可打3分,晚上上网时间显著缩短为3分等等。一周后,小林可以凭所获得的分数要求父母实现其某些合理愿望。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五、厌恶疗法(一)、电击厌恶疗法:

.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

电击厌恶疗法

.

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常用的行为治疗技(二)、药物厌恶疗法:

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三)、想象厌恶疗法:

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

想象厌恶疗法——戒烟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四)除上述方法外的另一种方法:

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除此之外,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酒瘾或贪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予的刺激那样有效。常用的行为治疗技其他行为治疗技术1、思维阻断法

思维阻断法这是治疗强迫性思维有效的技术。

强迫性思维是强迫症的一种,这种症状的表现是,明知自己的某些想法没有意义,却无法控制自己不想。2、宣泄疗法宣泄疗法也叫做发泄疗法。

宣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