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梅岭三章(解析版)_第1页
第2课 梅岭三章(解析版)_第2页
第2课 梅岭三章(解析版)_第3页
第2课 梅岭三章(解析版)_第4页
第2课 梅岭三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梅岭三章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教学重点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知识精讲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

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

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

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

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重点梳理

【重点0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

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

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1页共13页.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

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5.再读课文,说说三首诗有什么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

【重点02】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

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

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

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

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

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03】再读诗歌,体会写作特点

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

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

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

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

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

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

《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

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能力拓展

1.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2页共13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无题(一九三六年冬)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注]。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注】沉陆:陆沉,比喻国土沉沦,不是由于洪水,而是由于祸乱。写作“沉陆”,是诗歌押韵的需要。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

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答案】C

【解析】

C项,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

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

要注意理解。

2.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出台对华为的经济制裁,要求所有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的企业,停止给

华为供货从此,伤痕累累的“中国芯”,一直牵动我们的心。

B.天昏地暗,血雨腥风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C.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慷慨赴死、取义成仁的悲壮史剧。

D.普罗米修斯傲然不屈,拒绝河神阿诺斯和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诱活,选择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答案】B

【解析】

B。血雨腥凤: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此处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第3页共13页.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答案】C

【解析】

A.人—仁;B.绕—饶;D.需—须

4.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和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他们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以顺应

历史潮流,他们反抗民族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以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不

同侧面得以体现,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A.修改:中华民族不同侧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B.修改:不同侧面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C.修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D.修改:体现了不同侧面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本语段主要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画线句所在的句子主语应该

是“他们”,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者不一致,所以应以“他们”为主语修改画线句,排除

AB;另外,“不同侧面”应修饰“体现”一词,排除D。据此分析,应选C。

5.《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

A.现代诗B.格律诗

C.自由诗D.古体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了解。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形成的

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

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梅岭三章》从形式看是绝句,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本诗为七绝。

据此分析,应选B。

6.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D项朗读停顿有

误,应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停顿来划分,断句为:人间/遍种/自由花。故选D。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第4页共13页.

A.旌(shēng)旗艰(jiān)难投身(shēn)革命

B.阎(yán罗捷(jié)报腥(xīn)风血雨

C.诸(zū)君烽(fēng)烟取义成仁(rén)

D.创(chuàng)业悬(xuán)挂人间遍种(zhòng)

【答案】D

【解析】

A.旌——jīng;

B.腥——xīng;

C.诸——zhū;

故选D。

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

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

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段论述性文字。先找到总起句①,④紧随其后点明诗的基础,②进一步指出诗的特点,③说明诗的

作用,⑤紧承③,对诗这种文学样式做总结。故选D。

9.下列诗句中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答案】A

【解析】

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做斗争。

A.诗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意境相同;

B.诗句意思是:诗人处境悲凉,依然心系国家,意境不同;

C.诗句表现诗人被俘后以死报国的决心,意境不同;

D.诗句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可以为此牺牲个人的生命和爱情,意境不同;

故选A。

第5页共13页.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取义/成仁/今日/事

C.血雨腥风/应/有涯D.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D

【解析】

D.自由花在这里是比喻,指人民大众自由解放后的美好前景,不可分开。正确的划分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选D。

11.根据要求填空。

(1)《梅岭三章》作者是________,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这三首诗是诗人于__________年,在江西________被困于树丛密草间20多天时写的一组带有绝笔

性质的诗篇。

(2)《梅岭三章》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

写的。

(3)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梅岭三

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有这种气势。

(3)《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答案】陈毅1936梅岭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

【解析】

本题考查大家对《梅岭三章》作者、写作背景及全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1)(2)考查作者、写作背景。《梅岭三章》做诗背景: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

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一九三六年四月,他

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

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由以上分析可得(1)三个空答案;

后来,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

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

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旋围解”看出

这是后来补写的小序,补充交代了写作背景及缘由。可见,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由以

上分析可得(2)题两空答案;

(3)(4)(5)考查的是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默写,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

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部”、“旌”、“阎”、“君”、“捷”、“仁”等字的书写。

第6页共13页.

12.“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一句就是这种生

死观的真情表白。

【答案】取义成仁今日事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生死观”即可推出。

13.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

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某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

系列活动。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

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

【答案】无

【解析】

题组B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4.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

诗。(各填一句诗)

15.《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

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16.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

感有何不同。

【答案】14.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15.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

第7页共13页.

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叹。

16.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

达对胜利的渴盼”)

【解析】

14.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首诗中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意思是即将牺牲,我在想些什么呢?“此去泉台招

旧部”的意思是我这一去黄泉,定经召集旧部。第二首诗中的“已知泉路近”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黄泉之路不

远。这三句话点明了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命诗。

15.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意思是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

为阶下囚。“三年”写时间之长,“羁旅客”点明自己的身份,多年漂泊,为了反清四处奔走;“又”说明作者已

经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南冠”,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这两句自叙抗清斗争

经历,从中可见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亦可见其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16.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作者身去阴间也

不会放弃斗争,而是会召集旧部,一起把阴间的统治者阎罗斩于马下。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战斗意志和誓与

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根据第二首诗中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可知作者毅魄归来,是为了在空中看

一看灵旗。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既表达了作者壮志未

酬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7.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

18.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17.绝句抒情诗家、涯、花

18.D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类型的把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

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从体裁来看,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1、2、4句最

后一字押韵。一句五个字称五言绝句,七字称七言绝句。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一句五个字称五言律诗,七字称七言律诗。本诗是七言绝句,抒情诗。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18.D项不正确,应改为“人间/遍种/自由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第8页共13页.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9.“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20.“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9.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20.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结合翻译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翻译为: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

意思是死不瞑目,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20.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

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故“十年”是指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合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分析,主旨是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自由花()

22.注释。(1)意如何:()(2)泉台:()(3)旧部:()(4)阎

罗:()

23.第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24.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25.“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答案】21.jīngyánxīngyóu

22.(1)想什么(2)阴间(3)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4)借指反动势力

第9页共13页.

23.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24.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25.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

多音字。注意“旌”“阎”的拼音。旌旗:各种旗子。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

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句意思分析即可。注意“泉台”,阴间;“阎罗”借

指反动势力。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含义。结合“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

十万斩阎罗。”分析: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2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对题干“视死如归”理解,故应是: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25.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首先回答“不能”,然后结合词语含义辨析

即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一般是:“斩”杀非正义之人。“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

不分。

题组C培优拔尖练

26.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卢沟谣

李明基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

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

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

[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

(1)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

(3)《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

(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

或者“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答案】(1)答案要点:时间

第10页共13页.

(2)答案示例:豪迈自豪

(3)答案示例:最欣赏“水清清,月圆圆”。这里运用叠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4)答案示例一:可以改为“卧”。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古桥却依然安睡在山河之上。

答案示例二:可以改为“吊”。王朝的烟云散去,它建立的古桥让人有哀伤凭吊之情。

答案示例三:不必修改。“写”有记录之意。王朝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卢沟桥却一直

记录着历史朝代的兴衰。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依据“金中都”“元明清”“晚清衰”“宛平城头浴血战”“重整河山换新

天”可知,这首歌谣叙写了从金代(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卢沟桥地区的历史。所以是采用的时间顺序。

(2)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体会。《卢沟谣》叙写了卢沟桥的历史变迁,表现了卢沟桥的悠久的历史和见

证了中国现在的安定生活,表现的是人们一种自豪、自信的情感。据此可概括作答。(3)体会重要语句的

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

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

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

果。本题可从对仗、叠字等方面来赏析语言作答。答案是多元的。(4)开放性试题。结合歌谣内容来分析

作答。若认为可把“写”改为“卧”,可从改朝换代了,但桥却依然存在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认为可把“写”改

为“吊”,可从改朝换代了,但人们却产生了对历史的凭吊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认为不可把“写”改为“卧”或

“吊”,可从改朝换代了,但桥却见证并记录了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①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

他做好了牺牲的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