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识记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相识其思想对儒家思想形成的意义。了解老子的思想主见,重点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2.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化等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重要现实意义。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哲学思想主见对鬼神敬而远之教化思想创办私学,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之后,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主见(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①本原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天命观: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③冲突观:冲突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含有朴实辩证法思想。(2)政治思想:提倡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憧憬“小国寡民”的社会;主见推行“愚民”政策。4.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2)“无为而治”不等同于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见敬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主动无为”的哲学观。孔子的思想主见史料子曰: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颜渊问仁。子曰: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解读]史料中①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②“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来到礼仪规范上来。[思索]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提示】思想主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合理性:①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见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②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验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复原周礼,维护等级秩序。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1.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动身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的是调整与和谐人际关系。2.以“礼”治国,强调等级和秩序:关于“礼”的做法是“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尊尊亲亲”(卑贱者尊崇尊贵者,最重要的是尊君;子女孝顺父母,弟妹尊敬兄长),“正名”(用周礼所规定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言行,使长幼有序)。3.调整“礼”和“仁”的方法是中庸:只有“礼”,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冲突激化;只有“仁”,会模糊上下尊卑。恰当地协调“礼”“仁”关系,形成不行分割的统一体“中庸”,既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达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史料一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史料二我②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解读]史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①是“为政以德”的统治效果,意即(统治者假如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肯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四周。史料二:阐述了老子以“无为而治”为特征的道家思想。②意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思索]依据史料一、二,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见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提示】同: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异: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老子主见“无为而治”。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1.主要区分(1)在政治方面:孔子主见“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以德治国;老子主见“无为而治”。(2)在哲学方面:孔子主见“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强调关注社会,缺乏哲学思辨;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且提出了朴实的辩证法思想。(3)探讨重心不同:孔子关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2.相同之处(1)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者供应治国方案。(2)都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3)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孔子思想体系体现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供应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担当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见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有教无类”等教化主见,保证了教化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养的提高。2.孔子与老子的“形象”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其思想侧重于关注社会人生。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其学说面对自然和整个宇宙,具有兼容性。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志向。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山鼻祖,给后世树立了才智大师的形象,以安静淡泊为操守,憧憬自然也主见顺乎自然。[课堂小结](老师用书独具)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为政以德”,这是“仁”的详细体现。2.孔子的教化思想是“有教无类”,孔子希望通过扩大教化对象范围,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明“礼”。3.孔子兴办私学,为学术的下移与传播做出了贡献。4.老子的“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1.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下列选项干脆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为政以德,疼惜民力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天法道,道法自然A[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为政以德,疼惜民力”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故选A项;B、D两项体现的是老子的思想,C项体现的是孔子“礼”的思想,均解除。]2.春秋时期世道衰微,“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由此可知孔子主见()A.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D.仁者爱人B[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见。“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说明等级秩序被破坏,没有涉及民贵君轻的思想,故A项错误;“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针对这种状况孔子强调要上下有序,复原周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为政以德,故C项错误;由“子弑其父者有之”可看出伦理秩序的破坏,没有涉及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故D项错误。]3.孔子认为教化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化的资格,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化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 B.按部就班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D[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教化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化的资格”,这体现了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反映了“有教无类”的思想。]4.《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怜悯人民的疾苦 B.主见“道法自然”C.提倡辩证法思想 D.提倡“无为而治”D[依据“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可知,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5.《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B.老子重视法律C.老子主见顺应自然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C[题干材料中“法”字的含义是“仿效”“效法”。材料的核心观点是“自然”是天地万物效法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是老子主见顺应自然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材料二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气无比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1)依据材料一,孔子的相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相识相比有何改变?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改变的根本缘由是什么?(2)材料二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相识改变,然后从生产力角度回答改变的“根本缘由”。第(2)问考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