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_第1页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_第2页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_第3页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_第4页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研报·专题定制·产研服务智研咨询出品绿色金融精品研报·专题定制·产研服务智研咨询出品绿色金融智研产业百科·产业研究第一站/绿色金融/实用的产研百科工具绿色金融TOC\o"1-5"\h\z\u一、定义及分类 1二、行业政策 2三、行业壁垒 41、政策与法规壁垒 42、资金与规模壁垒 43、技术壁垒 4四、产业链 51、行业产业链分析 5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6(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2)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五、行业现状 9六、发展因素 101、有利因素 10(1)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10(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10(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102、不利因素 10(1)绿色金融标准尚未统一 10(2)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11(3)绿色金融人才短缺 11(4)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不足 11七、竞争格局 12八、发展趋势 131、政策持续加码,行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132、绿色金融产品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133、跨境绿色融资日益扩大 13一、定义及分类根据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票据、碳金融产品等金融工具。二、行业政策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人民银行的牵头下,国内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中央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也根据中央规划、结合当地发展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国内绿色金融领域顶层设计不断建设完善。例如,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三大功能”。202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在此背景下,我国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开展环境风险防范和压力测试工作,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平稳有序转型,全国绿色金融产业得以加速发展。三、行业壁垒1、政策与法规壁垒绿色金融行业受到严格的政策与法规监管。各国政府为了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会出台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标准、认定和监管要求。这些政策与法规不仅为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也构成了行业进入的重要壁垒。新进入者需要深入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与法规,否则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和市场准入限制。2、资金与规模壁垒绿色金融项目通常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新进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规模优势,才能满足绿色金融项目的融资需求。此外,大型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和客户基础,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才能与之竞争。因此,资金与规模壁垒也是绿色金融行业的重要进入障碍。3、技术壁垒绿色金融行业对技术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这主要体现在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风险评估、碳足迹核算等方面。新进入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绿色金融知识和技术,能够准确评估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合理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绿色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这些技术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构成了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四、产业链1、行业产业链分析绿色金融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理论研究、政策制定、标准制定以及绿色金融工具设计等环节。其中,在理论研究与政策标准制定环节,我国主要由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政府机构主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辅助,国外则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FI)、绿色气候基金(GCF)等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标准制定和资金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绿色金融工具设计环节,市场参与者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投资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产业链中游主要是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该环节涉及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主要通过开发和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产业链下游为绿色金融资金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修复与保护、绿色农业等。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工商银行”。近年来工商银行坚持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工作,不断深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从治理架构、政策制度、产品创新、风险管理、自身运营、前瞻研究、交流合作等多维度开展绿色金融战略布局,构建了具有工行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2023年工商银行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等绿色重点领域深入挖掘潜在业务增长点,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和风险管控。数据显示,2024年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金融监管总局口径)已突破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7000亿元。(2)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业银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09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农业银行”。近年来,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列为三大战略之一,聚焦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积极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投资,深化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合作,创新ESG主题理财产品,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8万亿元。五、行业现状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等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难题。绿色金融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金融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形式涵盖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不仅为环保及可持续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安全、可持续的投资选择。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绿色债券、碳配额交易、绿色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绿色金融规模日益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是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六、发展因素1、有利因素(1)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及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其生产活动的环境影响,并寻求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成为重要的资金支持手段,为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为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是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为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为绿色金融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碳市场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是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碳市场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管理工具。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参与碳市场交易、开发碳金融产品等方式,实现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有机结合。这种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还有助于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促进全球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不利因素(1)绿色金融标准尚未统一绿色金融标准的缺失和不统一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不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认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场分割和碎片化。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操作难度和成本,也影响了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此外,标准的不统一还可能引发“漂绿”和“洗绿”风险,即企业通过虚假宣传或包装非绿色项目以获取绿色金融的支持,损害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统一、科学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单一性和市场覆盖面的局限性。当前,绿色信贷作为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但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限制了其他类型金融工具的发挥。例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多元化、复杂化的绿色项目融资需求。此外,大型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较低,导致绿色金融资源向大型企业、大型项目集中,忽略了中小企业和地方特色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这种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也限制了绿色金融的普及和深化。(3)绿色金融人才短缺绿色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需要具备环境、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绿色金融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不仅限制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市场拓展,也影响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为了缓解绿色金融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大对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绿色金融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4)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不足尽管绿色金融的概念逐渐普及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但市场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一些投资者和企业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对其潜在价值和风险缺乏充分了解。这种导致部分投资者和企业对绿色金融持观望态度或缺乏参与热情。为了提高市场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需要加强绿色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同时还需要通过成功案例的展示和宣传等方式增强市场对绿色金融的信心和信心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绿色金融市场中来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七、竞争格局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增强,行业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参与者越来越多。从当前各大银行布局及市占情况看,我国绿色金融行业可大致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企业在绿色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第二梯队企业在绿色金融市场中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第三梯队企业大多是新兴金融机构或传统金融机构中绿色金融业务起步较晚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以及一些新成立的绿色金融科技公司等。八、发展趋势1、政策持续加码,行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未来,随着“双碳”发展目标推进,国家将持续在绿色金融领域加码,将不断为我国绿色金融行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引导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将日益完善健全,国内绿色金融产品的质量和透明度将不断提升,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推助绿色金融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持续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注入活力。2、绿色金融产品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增长直接反映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这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未来,随着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绿色信贷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绿色债券市场也是绿色金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绿色债券的发行不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