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设计TOC\o"1-2"\h\u13000第一章网络游戏产业概述 319301.1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 3117141.1.1行业规模 391631.1.2市场细分 3176781.1.3产业链结构 4242831.1.4政策环境 4168051.2网络游戏用户分析 4199431.2.1用户规模 4316621.2.2用户结构 4269801.2.3用户需求 4120461.2.4用户行为 45598第二章防沉迷系统设计背景与意义 4198282.1防沉迷系统的政策背景 4267062.1.1国家政策导向 54582.1.2政策法规的实施 5108422.2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意义 5307742.2.1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11992.2.2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 5222832.2.3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5109612.2.4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530811第三章防沉迷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6309343.1防沉迷系统设计原则 6125583.1.1合规性原则 6155233.1.2科学性原则 665583.1.3实用性原则 6282023.1.4便捷性原则 6117703.1.5公平性原则 6303063.2防沉迷系统设计目标 612963.2.1降低用户沉迷风险 6253513.2.2提升用户游戏体验 697403.2.3保护用户隐私权益 754883.2.4促进游戏产业健康发展 7287643.2.5强化社会责任感 711513第四章用户身份认证与信息登记 7299374.1用户身份认证机制 7127524.1.1认证方式 7210714.1.2认证流程 7274364.1.3认证策略 7292994.2用户信息登记流程 8256544.2.1注册环节 8165364.2.2登录环节 8320364.2.3信息变更环节 8241524.3用户信息安全管理 847044.3.1数据加密 8232444.3.2数据存储 9209104.3.3数据审计 9172874.3.4用户隐私保护 921929第五章游戏时间限制与监管 9262855.1游戏时间限制策略 987275.1.1设计原则 957415.1.2具体策略 9122525.2游戏时间监管方法 104275.2.1技术手段 10280595.2.2管理手段 1047675.3游戏时间限制实施效果评估 105825.3.1评估指标 1029875.3.2评估方法 1118720第六章消费限制与监管 1171056.1消费限制策略 11315036.1.1制定消费限额 11120406.1.2消费预警机制 11223096.1.3消费行为分析 1196386.1.4限制虚拟物品交易 11278506.2消费监管方法 11107116.2.1实名认证 11317336.2.2数据监测 12265526.2.3用户反馈 12174826.2.4法律法规约束 12154726.3消费限制实施效果评估 1287366.3.1消费限制覆盖率 12244756.3.2用户满意度 1242796.3.3异常消费处理效果 12248746.3.4长期效果跟踪 129003第七章惩戒与激励措施 12263817.1惩戒措施设计 12209627.1.1概述 12126457.1.2惩戒措施分类 13103757.1.3惩戒措施实施原则 13248497.2激励措施设计 132147.2.1概述 1371187.2.2激励措施分类 1363367.2.3激励措施实施原则 13169727.3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平衡 131712第八章防沉迷系统与家长监管 14204468.1家长监管功能设计 14258478.2家长监管途径与手段 14308958.3家长监管效果评估 155552第九章防沉迷系统与法律法规 156769.1防沉迷系统相关法律法规 15190909.1.1法律法规的概述 15302949.1.2现行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62879.2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中的应用 16288699.2.1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6238589.2.2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实施中的应用 16255209.3法律法规对防沉迷系统的保障作用 16112839.3.1法律法规为防沉迷系统提供法律依据 16168339.3.2法律法规规范防沉迷系统的实施 16278779.3.3法律法规强化防沉迷系统的监管 1615585第十章防沉迷系统实施与评估 162224210.1防沉迷系统实施步骤 161240710.1.1系统设计阶段 17732610.1.2系统开发阶段 172416410.1.3系统测试阶段 172958810.1.4系统部署与推广阶段 17740410.2防沉迷系统实施效果评估 171558610.2.1用户满意度评估 171765310.2.2游戏时间统计评估 1726710.2.3防沉迷策略有效性评估 172746410.3防沉迷系统的持续优化与改进 171606710.3.1数据分析优化 17119810.3.2系统功能优化 181971910.3.3防沉迷策略更新 182153710.3.4用户引导与教育 18第一章网络游戏产业概述1.1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1.1.1行业规模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之一。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游戏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1.2市场细分网络游戏产业市场细分为多个子领域,包括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移动游戏等。其中,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较大,移动游戏市场增长迅速。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网络游戏产业的市场细分将更加丰富。1.1.3产业链结构网络游戏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发行、运营、渠道、周边产品等环节。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链已逐渐完善,各环节的企业数量和实力均有所提升。尤其是研发和发行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1.1.4政策环境我国对网络游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如《关于推动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2网络游戏用户分析1.2.1用户规模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逐年扩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量已超过5亿,其中,移动游戏用户占比最高。网络游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1.2.2用户结构网络游戏用户结构多样化,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其中,青少年用户是网络游戏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游戏内容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用户也开始接触和喜爱网络游戏。1.2.3用户需求网络游戏用户需求多样化,包括娱乐、社交、竞技等。用户在选择网络游戏时,不仅关注游戏的画面、音效等表面元素,更注重游戏的剧情、玩法等内涵。因此,网络游戏开发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提高游戏品质。1.2.4用户行为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游戏时间上,用户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在游戏类型上,用户偏好角色扮演、竞技、休闲等类型;在付费方式上,用户更倾向于购买游戏内道具或进行游戏内消费。了解用户行为有助于网络游戏开发商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产品策略。第二章防沉迷系统设计背景与意义2.1防沉迷系统的政策背景2.1.1国家政策导向我国对网络游戏产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自2007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实施防沉迷系统。此后,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施指南》等文件,对防沉迷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监管提出了具体要求。2.1.2政策法规的实施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我国网络游戏企业纷纷投入防沉迷系统的研发和实施。防沉迷系统主要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消费等方面进行限制,以达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目的。还通过加强对网络游戏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提供保障。2.2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意义2.2.1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沉迷系统的设计旨在限制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保障其身心健康。通过对游戏时间和消费的限制,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长时间沉迷游戏导致的生理、心理问题。防沉迷系统还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促进其全面发展。2.2.2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进行限制,有助于减少网络游戏市场的消费泡沫,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防沉迷系统的实施也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游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2.3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作为防沉迷系统的实施主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防沉迷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责任。通过积极参与防沉迷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为行业树立榜样。2.2.4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防沉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有助于推动网络游戏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防沉迷系统的研发和实施也为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第三章防沉迷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3.1防沉迷系统设计原则3.1.1合规性原则在设计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时,首先应遵循合规性原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系统符合国家对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的要求,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保障用户权益。3.1.2科学性原则防沉迷系统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充分考虑用户在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沉迷策略。3.1.3实用性原则防沉迷系统应具备实用性,能够在实际运行中有效降低用户沉迷网络游戏的风险。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游戏市场环境。3.1.4便捷性原则在保证防沉迷效果的同时系统应具备便捷性,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避免给用户带来过多的负担,降低用户体验。3.1.5公平性原则防沉迷系统应遵循公平性原则,保证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避免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导致用户权益受损。3.2防沉迷系统设计目标3.2.1降低用户沉迷风险防沉迷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降低用户沉迷网络游戏的风险。通过限制用户游戏时间、设置消费上限等措施,引导用户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3.2.2提升用户游戏体验在降低沉迷风险的同时防沉迷系统应关注用户游戏体验,避免过度干预用户游戏过程。通过优化游戏内容、提供多样化游戏玩法等方式,提升用户在游戏中的满意度。3.2.3保护用户隐私权益防沉迷系统应充分保护用户隐私权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在收集、使用用户数据时,遵循最小化原则,避免泄露用户隐私。3.2.4促进游戏产业健康发展防沉迷系统旨在促进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引导用户合理消费、抑制沉迷现象,为游戏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3.2.5强化社会责任感防沉迷系统设计还应强化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第四章用户身份认证与信息登记4.1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用户身份认证是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用户身份认证机制。4.1.1认证方式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账号密码认证:用户需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2)手机短信认证:用户在注册时需绑定手机号码,登录时需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3)实名认证:用户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4)生物特征认证: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4.1.2认证流程用户身份认证流程如下:(1)用户输入账号密码。(2)系统验证账号密码是否正确。(3)若账号密码正确,系统发送短信验证码至用户手机。(4)用户输入短信验证码。(5)系统验证短信验证码是否正确。(6)若短信验证码正确,用户进入游戏。4.1.3认证策略(1)新用户注册时,必须完成手机短信认证和实名认证。(2)已实名认证的用户,可免短信验证码登录。(3)在用户登录过程中,可根据风险程度动态调整认证策略,如增加生物特征认证等。4.2用户信息登记流程用户信息登记是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用户信息登记流程。4.2.1注册环节用户在注册时需填写以下信息:(1)账号:用于登录游戏的唯一标识。(2)密码:保护用户账号的安全。(3)手机号码:用于接收短信验证码和找回密码。(4)实名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4.2.2登录环节用户在登录时,系统将自动验证以下信息:(1)账号密码:保证用户身份的正确性。(2)手机短信验证码:验证用户手机号码的真实性。(3)实名信息:保证用户已实名认证。4.2.3信息变更环节用户在个人信息页面可修改以下信息:(1)密码:保护用户账号的安全。(2)手机号码:用于接收短信验证码和找回密码。(3)实名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4.3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是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用户信息安全管理。4.3.1数据加密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保证信息不被泄露。加密算法可选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4.3.2数据存储用户信息存储在安全的服务器上,采用以下措施保障数据安全:(1)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2)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3)设置访问权限,仅允许授权人员访问用户信息。4.3.3数据审计对用户信息进行审计,保证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审计内容包括:(1)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变更等操作记录。(2)用户账号异常行为记录。(3)系统日志记录。4.3.4用户隐私保护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以下措施:(1)不泄露用户个人信息。(2)不公开用户账号密码。(3)不收集与游戏无关的用户信息。(4)不在游戏内显示用户实名信息。第五章游戏时间限制与监管5.1游戏时间限制策略5.1.1设计原则游戏时间限制策略的设计应以保护用户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为基本原则,兼顾游戏企业的合法权益。具体原则如下:(1)公平原则:保证所有用户在游戏时间限制方面享有平等权利,避免歧视现象。(2)适度原则:合理设置游戏时间限制,既不过分限制用户权益,也不放任沉迷现象。(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用户年龄、游戏类型等因素,动态调整游戏时间限制策略。5.1.2具体策略(1)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保证游戏用户身份的真实性。(2)分时限制:根据用户年龄、游戏类型等因素,设定不同时间段的游戏时长限制。(3)累计时长限制:对用户每日、每周、每月的游戏时长进行累计统计,超出规定时长后自动限制游戏。(4)休息提醒:在游戏过程中设置休息提醒,引导用户合理分配游戏时间。(5)家长监管:提供家长监管功能,方便家长了解子女游戏情况,并对游戏时间进行限制。5.2游戏时间监管方法5.2.1技术手段(1)数据采集:通过游戏客户端、服务器等渠道,实时采集用户游戏数据。(2)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游戏时间、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3)预警系统:根据用户游戏数据,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4)自动限制:根据游戏时间限制策略,自动对用户游戏行为进行限制。5.2.2管理手段(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游戏时间监管制度,保证监管措施的落实。(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游戏企业员工对游戏时间监管的认识和能力。(3)定期检查:对游戏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游戏时间限制措施的有效执行。(4)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游戏时间监管,共同维护良好的游戏环境。5.3游戏时间限制实施效果评估5.3.1评估指标(1)用户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游戏时间限制政策的满意度。(2)用户游戏行为变化:分析实施游戏时间限制政策后,用户游戏行为的变化情况。(3)沉迷现象改善情况:评估实施游戏时间限制政策后,沉迷现象的改善程度。(4)监管效果:评估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落实情况。5.3.2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对用户游戏时间、行为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游戏时间限制政策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估。(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结果,对游戏时间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第六章消费限制与监管6.1消费限制策略6.1.1制定消费限额为防止网络游戏用户过度消费,产业防沉迷系统应制定合理的消费限额。根据用户年龄、消费能力等因素,设定每日、每周的消费上限。例如,对于未成年用户,可以设定每日消费限额为50元,每周消费限额为300元。6.1.2消费预警机制建立消费预警机制,当用户消费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示。例如,当用户消费金额达到每日限额的50%时,系统弹出提示窗口,提醒用户注意消费。6.1.3消费行为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消费异常的用户,如短期内消费金额激增,系统应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6.1.4限制虚拟物品交易为防止用户通过虚拟物品交易逃避消费限制,应加强对虚拟物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对于涉嫌违规交易的账号,进行限制或封禁。6.2消费监管方法6.2.1实名认证加强对用户身份的实名认证,保证每个账号对应真实身份。通过实名认证,可以有效监管用户消费行为,防止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消费。6.2.2数据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用户消费数据,分析消费趋势,发觉异常情况。对于异常消费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如限制账号、暂停服务等。6.2.3用户反馈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渠道,鼓励用户主动反映消费问题。对于用户反馈的消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处理。6.2.4法律法规约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消费行为进行处罚。如发觉用户通过非法手段逃避消费限制,依法予以处理。6.3消费限制实施效果评估6.3.1消费限制覆盖率评估消费限制措施在用户中的覆盖率,了解限制措施是否全面覆盖各类用户。6.3.2用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在线反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消费限制措施的满意度。分析用户满意度,优化消费限制策略。6.3.3异常消费处理效果评估异常消费处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如处理速度、处理结果等。针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6.3.4长期效果跟踪对消费限制措施实施长期跟踪,了解用户消费行为是否得到有效引导。定期调整限制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第七章惩戒与激励措施7.1惩戒措施设计7.1.1概述惩戒措施是针对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中,违反规定行为的用户所采取的一系列约束和处罚措施。惩戒措施的目的是引导用户合理参与网络游戏,维护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7.1.2惩戒措施分类(1)游戏内惩戒:包括限制游戏时长、降低游戏等级、禁止参与特定活动等。(2)游戏外惩戒:包括限制账号登录、封禁账号、加入黑名单等。(3)联合惩戒:与相关部门合作,对违反规定的用户进行跨平台惩戒。7.1.3惩戒措施实施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所有用户在违反规定时,都能受到相应的惩戒。(2)适度原则:根据用户违规程度,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3)可逆原则:用户在改正错误后,可逐步解除惩戒措施。7.2激励措施设计7.2.1概述激励措施是针对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中,表现良好的用户所采取的一系列奖励和鼓励措施。激励措施的目的是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游戏,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7.2.2激励措施分类(1)游戏内激励:包括赠送游戏道具、提高游戏等级、增加游戏时长等。(2)游戏外激励:包括积分兑换、优惠券发放、优先参与活动等。(3)联合激励:与相关部门合作,对表现良好的用户进行跨平台激励。7.2.3激励措施实施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2)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用户表现,动态调整激励措施。(3)鼓励进步原则:鼓励用户在游戏中不断进步,提高游戏素养。7.3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平衡在实施惩戒与激励措施时,应注重以下方面的平衡:(1)惩戒与激励措施的比例:保持惩戒与激励措施的比例适当,避免过度惩戒或过度激励。(2)惩戒与激励措施的针对性: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表现,采取相应的惩戒与激励措施。(3)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实施效果:定期评估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策略。(4)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惩戒与激励措施的协同作用,共同推动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工作的深入开展。第八章防沉迷系统与家长监管8.1家长监管功能设计家长监管功能设计旨在为家长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子女的网络游戏行为。在设计家长监管功能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易用性:家长监管功能应简单易懂,便于家长操作和使用。(2)全面性:家长监管功能应涵盖网络游戏的主要方面,包括游戏时长、消费行为、游戏内容等。(3)灵活性:家长监管功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家长的需求和子女的成长阶段。具体功能设计如下:(1)游戏时长限制:家长可以设置子女每日或每周的游戏时长上限,超过设定的时长,系统将自动暂停游戏。(2)消费行为监管:家长可以查看子女在游戏中的消费记录,并对消费金额进行限制。(3)游戏内容筛选:家长可以设置游戏内容的筛选标准,限制子女接触不适宜的游戏内容。(4)实时监控与提醒: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子女的游戏状态,并在子女达到设定的游戏时长或消费金额时,系统向家长发送提醒。8.2家长监管途径与手段家长监管途径与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账户绑定:家长与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绑定,通过账号绑定实现家长监管功能。(2)短信通知:家长可以设置接收子女游戏状态的通知,通过短信实时了解子女的游戏行为。(3)客户端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专门的客户端应用,实现对子女游戏行为的监管。(4)网页端监管:家长可以通过网页端登录,查看子女的游戏行为并进行管理。8.3家长监管效果评估家长监管效果评估是衡量家长监管功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以下为评估家长监管效果的几个关键指标:(1)家长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或在线评价,了解家长对监管功能的满意度。(2)子女游戏行为改变:分析实施家长监管功能后,子女游戏行为的变化,如游戏时长、消费金额等。(3)家长参与度:统计家长使用监管功能的频率,了解家长对监管功能的参与程度。(4)不良行为发生率:分析实施家长监管功能后,不良行为(如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的发生率变化。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家长监管功能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家长监管功能提供依据。第九章防沉迷系统与法律法规9.1防沉迷系统相关法律法规9.1.1法律法规的概述在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防沉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指导。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防沉迷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框架。9.1.2现行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网络游戏企业对未成年人实施防沉迷系统的责任,要求企业采取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每日玩游戏的时间。(2)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同时对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提出明确要求。(3)相关行政法规:如《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施办法》等,对防沉迷系统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规定。9.2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中的应用9.2.1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防沉迷系统时,企业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系统符合以下要求:(1)合法性:防沉迷系统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有效性:防沉迷系统应具备实际效果,能够有效限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3)公平性:防沉迷系统应平等对待所有用户,不得歧视或差别对待。9.2.2法律法规在防沉迷系统实施中的应用在防沉迷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需依据法律法规,做好以下工作:(1)用户身份认证: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防止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登录游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绿化服务合同样本
- 工矿企业采购合同范本
- 批量物料采购合同格式
- 招标文件中的摩托车选购指南
- 焊接作业人员安全保证书
- 法律服务建议书撰写要点
- 药品物流跟踪与监控协议
- 写出明了的保证书
- 换热机组招标项目招标报名条件
- 标准建筑工程项目劳务
- 06《诫子书》理解性默写-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 网络设备驻场运维服务方案
-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探究11000字(论文)】
- 六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
-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职责
-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项目四任务1:认识毫米波雷达(课件)
-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 中央空调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