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操作手册TOC\o"1-2"\h\u2140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 2297721.1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 21850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3162911.3教育信息化的国内外现状 38828第二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303732.1硬件设施建设 4248912.2网络设施建设 453062.3软件资源建设 526406第三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553953.1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561213.2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监督与评估 5135723.3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 619087第四章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6272074.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6136384.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 7133854.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715339第五章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8268675.1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8246455.2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8247075.2.1网络教学 8186555.2.2混合式教学 8167585.2.3翻转课堂 8153245.2.4项目式学习 8298525.3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954325.3.1虚拟现实教学 9191315.3.2人工智能教学 9154505.3.3大数据教学 9267445.3.4云计算教学 931453第六章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9292786.1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9263636.2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与培训 105666.3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与激励 1026114第七章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11307377.1信息化管理概述 11122177.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1132517.2.1系统建设原则 11167997.2.2系统建设流程 11307837.2.3系统实施策略 12269827.3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质量的保障 12223527.3.1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1220817.3.2提升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1225437.3.3优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流程 1231736第八章教育信息化安全与隐私保护 12253348.1教育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 12195518.2教育信息化安全策略与技术 13296748.3教育信息化隐私保护措施 1321796第九章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管理 13246639.1教育信息化项目策划与论证 13201759.1.1项目策划 13156489.1.2项目论证 13182229.2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与控制 14254629.2.1项目实施 14294349.2.2项目控制 1472409.3教育信息化项目评估与总结 14189439.3.1项目评估 14287779.3.2项目总结 1410541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策略 15275910.1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意义与挑战 152111210.1.1意义 151775710.1.2挑战 15830610.2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163246710.2.1策略 161331810.2.2途径 16150010.3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监测与评估 16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1.1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2)扩大教育规模: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扩大了教育规模。(3)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偏远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4)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各方面的现代化。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步较晚,80年代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2)推广阶段(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受到重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3)深化阶段(21世纪初):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化阶段,开始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4)发展阶段(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设施逐步完善。1.3教育信息化的国内外现状国内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2)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接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3)应用推广: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深入,线上线下教育融合趋势明显。(4)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国外现状: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国外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美国: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大,注重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2)英国:英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鼓励学校开展数字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3)日本:日本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4)韩国:韩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推动教育现代化。第二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1硬件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应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硬件资源配置。这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在选择硬件设备时,应注重其功能、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以保证长期使用的需求得到满足。具体操作中,应进行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对教学、管理、科研等不同部门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调研,明确硬件设施的配置标准。(2)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性价比高的硬件设备,同时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后续升级的便利性。(3)采购流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设备采购,保证设备质量。(4)安装调试:对采购的硬件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5)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的硬件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2.2网络设施建设网络设施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网络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可靠性:保证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避免因网络故障导致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中断。(2)高安全性: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高带宽:根据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满足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要。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网络规划: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网络架构和布局。(2)设备采购:选择功能优良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3)网络布线:按照网络规划进行布线,保证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4)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5)网络监控与维护:定期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维护,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2.3软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与硬件设施、网络设施相匹配。软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软件: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或开发适合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质量。(2)管理软件:选择成熟的管理软件,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3)科研软件:提供丰富的科研软件资源,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资源的需求,包括种类、数量、功能等。(2)软件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软件产品。(3)软件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软件采购。(4)软件安装与调试:对采购的软件进行安装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5)软件维护与更新:定期对软件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三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3.1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政策法规的制定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及实施步骤。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在实施层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跟踪管理,保证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还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为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3.2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监督与评估监督与评估是保证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监督工作应贯穿于政策法规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对实施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定期监督机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则是对政策法规实施效果的量化评价。评估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估内容应涵盖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3.3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是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这包括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辅导;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发布政策法规解读文章和案例分析;在校园、社区等场所设立宣传栏、展板等,直观展示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内容和实施效果。同时还应注重对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普及工作。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和社会公众了解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意义、内容和要求。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和认同。第四章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4.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为教育教学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根据其属性和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上的教育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教育论坛等,具有丰富性、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2)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籍、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等,具有便捷性、可定制性、易于传播等特点。(3)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学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感染力等特点。(4)虚拟仿真资源: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具有高度仿真、互动性等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如下:(1)多样性:涵盖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共享性: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3)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途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4)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自适应学习等功能。4.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需求分析:分析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明确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和形式。(2)资源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资源结构、界面、功能等,保证资源的实用性和易用性。(3)资源制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编程技术等,制作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4)资源整合:将制作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5)资源测试:对开发完成的资源进行测试,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6)资源发布:将测试通过的资源共享到网络平台,供教师和学生使用。4.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整合与共享的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教育资源开发者参与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构建统一资源平台:搭建一个涵盖各类教学资源的统一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使用和共享资源。(3)推广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鼓励教师、学生、企业等共同参与资源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享。(4)加强资源质量监管:对共享资源进行审核和评估,保证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5)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第五章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5.1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二是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协作化、自主化;三是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动态化、实时化。5.2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5.2.1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教学评价的实时反馈。网络教学具有跨越时空、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等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5.2.2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5.2.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颠倒,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和反馈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2.4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5.3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以下几种创新模式值得关注:5.3.1虚拟现实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虚拟现实教学在医学、航空、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5.3.2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匹配,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辅导,提高学习效率。5.3.3大数据教学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大数据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5.3.4云计算教学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按需分配。云计算教学有助于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第六章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6.1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内涵与构成教师信息化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3)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4)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控。(5)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2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与培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培训:针对不同学科和教学场景,开展教学软件和工具的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3)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通过案例分享、教学设计比赛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4)加强教学实施与评价能力培训:通过实地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与评价能力。(5)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信息化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6.3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与激励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与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评估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全面反映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各个方面。(2)动态调整:评估体系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进行调整。(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评估结果应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挂钩,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2)开展定期评估:定期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状况。(3)实施激励政策:对评估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提升信息化能力的积极性。(4)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与指导。(5)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档案:记录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历程,为教师提供成长依据。第七章信息化管理与服务7.1信息化管理概述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安全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7.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7.2.1系统建设原则(1)实用性原则: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满足实际需求,避免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2)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3)兼容性原则:保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4)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7.2.2系统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教育单位的管理需求,明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标、功能和功能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和界面布局。(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4)系统集成:将开发的系统与现有系统进行集成,保证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5)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6)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调试和优化。7.2.3系统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责任人。(2)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3)开展培训,提高教育单位员工对系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4)持续跟踪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7.3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质量的保障7.3.1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1)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2)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3)设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监督机构,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7.3.2提升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1)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信息化素养。(2)开展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3)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7.3.3优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流程(1)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加强服务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服务质量。(3)定期评估和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第八章教育信息化安全与隐私保护8.1教育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风险。网络攻击成为日益严峻的威胁,黑客可能通过非法入侵窃取重要教育资源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数据泄露问题不容忽视,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系统的安全漏洞、病毒感染、内部误操作等也是常见的安全风险。教育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是构建安全防护体系的前提,需要从技术、管理、法律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8.2教育信息化安全策略与技术针对上述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面对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以技术手段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也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措施。8.3教育信息化隐私保护措施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保护用户隐私是一项基本要求。应当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销毁规则,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采用隐私保护技术,如匿名化处理、数据脱敏、访问控制等,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加强隐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反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以维护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第九章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管理9.1教育信息化项目策划与论证9.1.1项目策划教育信息化项目策划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其核心目的是明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计划。以下是项目策划的主要环节:(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的需求,明确项目目标。(2)项目定位: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项目在教育资源、技术支持、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定位。(3)项目范围:明确项目涉及的业务领域、技术领域、实施范围等。(4)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阶段划分、任务分配等。9.1.2项目论证项目论证是对项目策划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下是项目论证的主要环节:(1)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能否满足项目需求。(2)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评估项目经济效益。(3)法律可行性: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4)组织可行性:评估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资源整合等。9.2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与控制9.2.1项目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是根据项目策划和论证的成果,按照既定计划进行项目具体操作的过程。以下是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配、资源调配等,正式启动项目。(2)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各项工作,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3)项目监控: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项目沟通:加强项目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9.2.2项目控制教育信息化项目控制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以下是项目控制的主要环节:(1)进度控制: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和调整。(2)成本控制: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投资回报。(3)质量控制:对项目成果进行质量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4)风险控制:识别项目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影响。9.3教育信息化项目评估与总结9.3.1项目评估教育信息化项目评估是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以检验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下是项目评估的主要环节:(1)成果评价: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分析项目实施效果。(2)效益评价: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投资回报。(3)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社会、教育、学校等的影响。(4)持续性评价:评估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9.3.2项目总结教育信息化项目总结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积累经验、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以下是项目总结的主要环节:(1)经验总结: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2)问题分析: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3)改进建议:提出项目改进措施,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4)成果分享:将项目成果和经验分享给其他教育信息化项目,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策略10.1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意义与挑战10.1.1意义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课件
- 相交弦定理课件
-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2
-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选集十篇
- 2024年市场推广方案
- 【课件】配置远程访问服务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员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事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规范》(NB-T 10233-2019)
- 2024年1月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
- (高清版)DZT 0284-2015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 驾驶员劳务派遣车辆管理方案
- 电缆大和小修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
- CSCO胃癌诊疗指南转移性胃癌更新解读
- 微电子器件课后答案(第三版)
- 机关餐饮项目服务方案(完整版)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 儿童福利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
- 《工装夹具设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