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试01中国古代史(七上)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如图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A.打制的石锤 B.磨制的骨针 C.碳化稻粒 D.彩绘陶盘2.(1分)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客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白、石杵和圆形肉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处于新石器时代C.已经出现驯养的牲畜 D.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3.(1分)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A.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C.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D.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4.(1分)一组同学追溯三晋历史,在襄汾县人民政府网站浏览到网页内容:距今约4300~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遗存内容丰富,主要遗存类型包括:城墙、夯土建筑基址、墓葬及出土约5000件文物。其中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推断当时山西(
)A.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C.原始手工业的兴盛 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5.(1分)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1分)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7.(1分,新考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传承历史)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活动,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青瓷莲花尊 C.骑驼乐舞俑 D.青花扁壶8.(1分)《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器牛耕,经济发展C.制度变革,发展生产 D.百家争鸣,思想繁荣9.(1分)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 B.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10.(1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11.(1分,新考法:粮食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汉代倡立的常平仓(即粮仓)制度,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等方面,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这主要表明汉朝(
)A.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 B.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C.具备了较强的农业管理能力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2.(1分)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推恩令”13.(1分)下图所示说唱俑出土于四川东汉墓葬。此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文物中通常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从侧面反映了(
)A.文景时期国家的繁荣 B.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C.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下的文化交流 D.东汉末年农民流离失所的状况14.(1分)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汉朝(
)A.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D.科技人才辈出15.(1分)“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6.(1分)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A.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缘于游牧经济局限17.(1分)西晋末年,北方汉族人往往选择在乡野之间依附宗族中的豪杰聚居,修建被称为“坞”的小型寨堡,周围往往既有险阻又有可以耕种和灌溉的土地。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北方(
)A.政府加强控制地方 B.农村商业集市兴起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D.农业盛行集体劳动18.(1分)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 B.政治统一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19.(1分)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推动北魏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下列属于他采取的统治措施有(
)①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②颁布“推恩令”③迁都洛阳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分)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史实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户口股实”宋(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A.局部统一的实现 B.朝代更替的频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二、材料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8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主张。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子和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观念,对中华文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教材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摘编自《中国估统文化的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我们如何做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后同得进洪业,而有三代之风……——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好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为经营西域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对武帝尊儒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从史实角度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并说明原因。23.(8分)人口迁移,影响深远。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人口大迁移”的研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构建时空分析原因】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共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导致西晋灭亡,使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摘编自百度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伴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历史解释探究影响】材料三
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摘编自《中国史纲要》材料四
(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史记》材料五
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如图中用“”标出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大体方向。归纳三次人口大迁移的共同原因。(2)结合所学,判断材料二描述的是材料一中的哪次人口大迁移?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人口大迁移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四、五,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24.(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并未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公元二三世纪的纸张出土极少,出土的书写材料还是大批的竹简。造纸技术的改进没有停止,古籍记载,用左伯纸书写表达,“妙物远矣,邈不可追”。王羲之用坚如蚕茧的纸张作《兰亭集序》,字体遒美,成传世珍品。唐代《北堂书钞》记载,东晋余杭令范宁规定写公文时不许用竹简和粗糙的纸,引发仿效。宋代《太平御览》记载,东晋桓玄掌握朝政后,曾下令宫中文书废除竹简,一律改用黄纸书写。四五世纪以后,竹简、木牍不再多见,主要是植物纤维纸了。材料二
两晋南北朝时期,著述之风日盛,著作的范围和数量远远超过前期。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专著问世。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所以能在书法、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佛教在两汉之间(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时,由于纸张充足,译经事业盛况空前。为了对抗佛教,道教师徒便发奋著书。——上述材料均摘自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1)材料一的历史叙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结合材料予以说明。(2)根据以上材料,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推广带来的社会变化,列举三例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测试01中国古代史(七上)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如图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A.打制的石锤 B.磨制的骨针 C.碳化稻粒 D.彩绘陶盘【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北京人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A项正确;磨制的骨针属于山顶洞人时期,排除B项;碳化的稻谷属于河姆渡遗址居民,排除C项;彩绘的陶盘属于半坡遗址居民,排除D项。故选A项。2.(1分)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客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白、石杵和圆形肉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处于新石器时代C.已经出现驯养的牲畜 D.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答案】B【详解】材料中的“(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窖穴”“石铲、石白、石杵和圆形陶碗”等信息说明这一文化层处于新石器时代,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排除A项;“粮食堆积的痕迹”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但是没有涉及饲养牲畜,排除C项;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排除D项。故选B项。3.(1分)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A.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C.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D.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因而中华民族曾经被称为“炎黄子孙”,C项正确;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但这不是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排除AB项;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但这不是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4.(1分)一组同学追溯三晋历史,在襄汾县人民政府网站浏览到网页内容:距今约4300~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遗存内容丰富,主要遗存类型包括:城墙、夯土建筑基址、墓葬及出土约5000件文物。其中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推断当时山西(
)A.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C.原始手工业的兴盛 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答案】B【详解】从“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墓葬中,大墓与小墓的随葬品数量差距大,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B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直接说明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排除A项;题干材料对陶寺遗址墓葬的随葬品数量进行了对比,反映的是贫富分化的出现,无法说明当时的山西原始手工业兴盛,且“原始手工业的兴盛”的说法与题干“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不符,排除C项;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夏朝,国家的建立,除了要有城市外,还应有军队、刑法、监狱、各种制度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些要素,无法说明山西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5.(1分)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起止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B项正确;夏朝的起止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排除A项;西周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0年,排除C项;东周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6.(1分)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商朝已经有文字出现,即甲骨文,所以这一故事最有可能记录龟甲或兽骨上,A项正确;西周到东汉竹简(木牍)为我们华夏文明最主要的文字载体,上承甲骨下承纸张,继往开来,排除B项;把文字写在丝帛上的叫“帛书”或“缯书”,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纸出现于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7.(1分,新考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传承历史)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活动,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青瓷莲花尊 C.骑驼乐舞俑 D.青花扁壶【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项正确;青瓷莲花尊是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莲花尊之一,排除B项;骑驼乐舞俑是唐朝著名的三彩俑,排除C项;青花扁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瓷器,排除D项。故选A项。8.(1分)《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器牛耕,经济发展C.制度变革,发展生产 D.百家争鸣,思想繁荣【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这是说,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局面混乱,A项正确;“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这是说,周天子颜面扫地,大的诸侯开始代替周天子发号施令,不能体现铁器牛耕、制度变革、百家争鸣,排除BCD项。故选A项。9.(1分)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 B.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答案】C【详解】据题干“‘商鞅方升’”、“标准计量器”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所统一的计量器。商鞅变法中对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商鞅方升”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奠定了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计量器的统一,而不是强调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排除A项;从题干可知,该文物为公元前344年颁布的标准计量器,秦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因此,该文物并无法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排除B项;“商鞅方升”反映的是经济上的措施,与统一文字的举措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1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秦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排除A项;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11.(1分,新考法:粮食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汉代倡立的常平仓(即粮仓)制度,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等方面,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这主要表明汉朝(
)A.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 B.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C.具备了较强的农业管理能力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汉代倡立的常平仓(即粮仓)制度,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等方面,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可知,汉朝倡立的常平仓(即粮仓)制度,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等方面,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这说明汉朝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朝法律的不断完善,没有体现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朝法律的不断完善,没有涉及汉朝的农业管理能力,排除C项;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题干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1分)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推恩令”【答案】D【详解】汉武帝时期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分割王国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符合题干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D项正确;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是军事上的举措,不能说明是地理空间的整合和凝聚,排除A项;建立刺史制度是管理地方官员,排除B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地理空间的整合和凝聚,排除C项。故选D项。13.(1分)下图所示说唱俑出土于四川东汉墓葬。此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文物中通常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从侧面反映了(
)A.文景时期国家的繁荣 B.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C.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下的文化交流 D.东汉末年农民流离失所的状况【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此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可知,击鼓说唱俑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B项正确;西汉时期缔造了文景之治,排除A项;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击鼓说唱俑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体现不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击鼓说唱俑体现的是民间生活气息,不能体现农民流离失所,排除D项。故选B项。14.(1分)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汉朝(
)A.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D.科技人才辈出【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西汉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对外交往频繁、科技人才辈出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D项;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A项。15.(1分)“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可知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因此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战役是赤壁之战,C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与周瑜,诸葛亮无关,排除A项;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与周瑜,诸葛亮无关,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指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晋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大败前秦军,与周瑜,诸葛亮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1分)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A.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缘于游牧经济局限【答案】B【详解】题干材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学习汉族从事农耕生活,发展手工业,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推动北方民族交融,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推动北方民族交融,不是强调减轻北方民族偏见、增加中原文明内涵、缘于游牧经济局限,排除ACD项。故选B项。17.(1分)西晋末年,北方汉族人往往选择在乡野之间依附宗族中的豪杰聚居,修建被称为“坞”的小型寨堡,周围往往既有险阻又有可以耕种和灌溉的土地。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北方(
)A.政府加强控制地方 B.农村商业集市兴起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D.农业盛行集体劳动【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西晋末年,北方汉族人”“修建被称为“坞”的小型寨堡,周围往往既有险阻”,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时期,洛阳一带发生了八王之乱,加上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西晋统治腐朽,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由此可见,西晋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C项正确;题干中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政府加强控制地方,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农村商业集市兴起,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出现农业盛行集体劳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8.(1分)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 B.政治统一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可知,这反映了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汉族学习游牧民族乐器、歌舞等,说明民族间的交融在不断增强,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9.(1分)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推动北魏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下列属于他采取的统治措施有(
)①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②颁布“推恩令”③迁都洛阳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迁都洛阳,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排除有②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20.(1分)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史实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户口股实”宋(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A.局部统一的实现 B.朝代更替的频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宋(南朝)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和所学可知,到南朝时,由于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题干所述内容都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江南的发展,没有提到朝代的更替频繁,排除B项;题干所叙述的发生在江南地区,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8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主张。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子和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观念,对中华文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教材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摘编自《中国估统文化的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我们如何做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答案】(1)重视以人为本;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主张和而不同。(2)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推动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断发展;促进民族精神的近代化发展等。(3)坚持唯物史观指导,科学对待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等。【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一“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可知,这体现出,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依据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知,这体现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依据材料一“‘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知,这体现的是,和而不同的主张。(2)影响:根据材料二“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结合所学可知,它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推动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断发展,促进民族精神的近代化发展等。(3)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唯物史观指导,科学对待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等。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后同得进洪业,而有三代之风……——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好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为经营西域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对武帝尊儒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从史实角度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并说明原因。【答案】(1)措施:派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征发移民到西域等。(2)材料二称赞汉武帝独尊儒术;材料三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虚有其表。材料二的观点更为可信。汉武帝通过儒学独尊,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影响了社会风气。【详解】(1)措施:由材料“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可知,派张骞出使西域;由材料“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可知,对匈奴的军事胜利;由材料“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可知,行政机构的设置;征发移民到西域等。(2)不同:由材料二“……后同得进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可知,称赞汉武帝独尊儒术;由材料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好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可知,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虚有其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更为可信;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汉武帝通过儒学独尊,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影响了社会风气。23.(8分)人口迁移,影响深远。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人口大迁移”的研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构建时空分析原因】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共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导致西晋灭亡,使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摘编自百度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伴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历史解释探究影响】材料三
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摘编自《中国史纲要》材料四
(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史记》材料五
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在如图中用“”标出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大体方向。归纳三次人口大迁移的共同原因。(2)结合所学,判断材料二描述的是材料一中的哪次人口大迁移?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人口大迁移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四、五,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答案】(1)方向:(箭头能标出从黄河流域指向长江流域即可)。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判断: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答出两条即可)(3)人口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的交融。人口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详解】(1)根据材料“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表明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大体方向是由南往北,标注的时候箭头能标出从黄河流域指向长江流域即可。根据材料“西晋永嘉之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贵阳市高考英语阅读、阅读表达一轮自练题(2)-及答案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课时提升作业(30)-必修3-第4单元-第10课(江苏专供)
- 【Ks5u名校】广东省中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 《敢拼能賺愛玩》课件
- 供货合同一(合同版本)
- 2021高一物理-1.4-斜抛运动-每课一练(教科版必修2)
- 【2022教学参考】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 2025年0196北京华创嘉信服装有限公司
- 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350字四年级
- 《不规则选择工具》课件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培训课件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 公司岗位权责划分表
- 玻璃采光顶施工工艺
-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 电压10kV及以下送配电系统调试报告
- 最新手机开发项目流程图
- 反渗透净水机节水技术创新
- 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